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消食化積法的意義

文章節錄自:任之堂之【跟師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藥】

 

消食化積法的意義 

曾培傑、陳創濤整理

 

凡病常帶三分積
 

有個小娃子,他父親在622日帶他來看咳嗽的,小孩子不到六歲,一連咳嗽好幾周,沒胃口,精神不好,吃其他的止咳宣肺之藥,始終不癒。

老師摸完脈後,便說,這娃子舌苔根部有膩,脈象澀滯,腸道有積。我們換個思路,不用止咳藥。於是開方:

雞屎藤50克,山楂30克,扣子七4克,羅漢果1枚,黨參10克。

一劑熬成三大半杯,分三天服用。

後來,718日,他父親又來到任之堂,說要找出那天的方子,小孩子自從吃了那方子後,再也沒有咳嗽過。

我們把方子一找出來,一看這方子哪是治咳嗽的,完全是化腸道積滯的。

肺與大腸相表裡,臟腑相連,六腑積滯化開,五臟氣機就更通暢了。所以老師說,見咳不能治咳,要有五臟整體觀,如果病人有腸道鬱滯的,先要把腸道鬱滯化開。所謂的咳嗽不過是腸道鬱滯的一種反應而已。特別對於小孩子餵養過度,飲食失節的,凡病常帶三分積。

小孩子他父親說,這藥吃完後,孩子胃口大好,吃東西香了,人氣色也比以前好些。所以想再抓幾付藥來調調。

 

消積不忘補虛
 

我們看,為何老師選用雞屎藤、山楂、扣子七這消積化滯的藥,還要加上羅漢果跟黨參呢?這也是用藥的技巧。湯藥裡頭放了羅漢果或山楂,小孩子喝起來會比較可口,在羅漢果潤肺清熱的同時,還能起到矯味的作用。

至於黨參,不僅是在這方裡頭老師加,在很多複雜的行氣升降方裡頭,老師都會加入丹參或黃耆,因為你在升降消積運化過程中,它需要脾胃中焦一股動力,就像你要臟腑去幹活,先要臟腑吃飽飯。

許叔微這位醫學大家,從《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進而悟到“留而不去,其病則實”的醫學道理,從此對虛實夾雜相互轉化的醫宗大義領悟日深,開闢新境界,處方用藥增益其神。

這也是消積化食跟補氣補虛連用的道理,你脾如果不虛,腸道就不會滯澀,腸道滯澀,它便會加重脾這也虛。所以小兒食積的實質多是虛實夾雜,或三分虛,七分實,或四分虛,六分實,或虛實各半。故而老師常在消積思路用上補氣,看到濕邪,也照顧到虛處。

 

雞屎藤、焦三仙的三大意義
 

從這裡消食化積法治癒咳嗽體弱的患兒,我們可以看到,這雞屎藤或者焦三仙,在方子裡頭用上去,通常有幾大意義。

第一,有積化積,沒積助藥力。它們可以幫助食物藥物充分發揮力量,消化徹底。

第二,開胃納食,使病人胃氣能很好地下降,胃以降為和,胃氣一降,吃飯就更香。

第三,增強體質,吃過後,人容易餓,農村俗話說,餓一餓,病氣消。人懂得饑餓也是健康的反映。

所以,從這三點看來,老師常在方子裡頭加雞屎藤,或者焦三仙,不管有積沒積,都會去照顧到這個胃腸的生氣,使病人吃完藥後,食納開,心情愉悅。這些都會在治病過程中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