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中藥行銷,從打造文化產品開始





 
中藥行銷,從打造文化產品開始


中國中醫藥報  2011429




中藥的行銷方向在哪裡?這是筆者最近一直思考的問題。的確,目前眾多的中藥企業都在探索自己的行銷模式,特別是在新醫改的大環境下尤為明顯。他們或突出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或把企業規模伸向國際領域,歸納其共同點,就是沒有把中醫藥文化作為自己的行銷核心和以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我們知道,中藥與西藥最大的區別在於中藥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作為理論基礎,中藥是完全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系列藥物。所以,筆者認為中藥企業應從文化開始行銷,而中藥行銷,從打造文化產品開始。



我們都知道“文化”的定義,也知道“產品”的概念,但是將“文化”和“產品”組合在一起我們或許不太瞭解其中的涵義,當提及“唐裝”、“京劇”、“中國書法”、“武術”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時候,我們就明白了什麼是“文化產品”。所以文化產品是由文化元素形成的具有產品特性的物質的總和。這其中“中醫藥文化”當屬文化產品中重要的一分子。但我們說的中醫藥文化範圍太廣,需要對其進行細分成具有可以推廣的文化產品系列。筆者認為中藥行銷,主要從打造以下幾個方面文化產品開始。



文化故事


故事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而文化故事主要是結合企業的中醫藥背景編寫的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內容,它是通過手冊、視頻或者FLASH動畫等載體進行表現和傳達。但同樣它是闡發中醫藥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及行為方式。


案例分析:地處醫聖故里的宛西製藥,打造仲景品牌,採用仲景經方,製造仲景名藥,所以它可以將仲景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編寫成完整的具有傳統中醫藥文化元素的故事,借中醫藥文化傳播企業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及行為方式。筆者認為這一文化故事在中醫藥文化推廣中很具有代表性,成功之後則成為一經典案例。



產品故事


有了文化故事,產品故事也是同理,只是產品故事是從產品的角度去描述,從產品的角度上編寫與產品相關的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內容,也是通過手冊、視頻或者FLASH動畫等載體進行表現和傳達。但故事只是一個引子,重點描述的還是產品本身的相關中醫藥資訊。包括產品的經典驗方與產品之間的關聯,以及驗方背後古代名醫潛心研究的事例,都可以編寫成生動的故事,借中醫藥文化突出產品的差異性及產品核心競爭力。


案例分析:步長腦心通膠囊是在經典驗方“補陽還五湯”處方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味蟲類藥水蛭、地龍、全蠍,採用了“植物藥+蟲類藥物”的方法治療中風、冠心病。那麼,將此典故通過藝術加工成情節跌宕起伏的視頻或者FLASH動畫故事進行傳播。既有產品資訊的推介,又有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也是經典的文化行銷案例。



文化項目


文化專案相對文化故事、產品故事,它的範圍擴大了許多。它是從整體性來策劃的中醫藥文化內容,並且要有一定的文化平臺進行傳播,而且它是一個持續性的文化內容。


案例分析:東阿阿膠舉行的中國阿膠文化節,是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盛會,將阿膠豐富的養生保健價值變成產品和服務,護佑眾生。另外東阿阿膠把阿膠文化苑建設成為高標準4A級健康文化景區、中醫藥文化健康教育基地、傳統阿膠製作工坊、養顏養生館等旅遊景點和文化工程,為國內外人士提供各種健康服務。東阿阿膠打造的這種將企業產品與傳統中醫藥文化結合的項目,又是文化行銷的一個經典案例。


其他的文化專案包括建立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博物館、創新中醫理論並以此理論為指導的系列研究等,都是通過傳播中醫藥文化帶動企業及產品品牌的提升。


總之,文化產品要突出產品的差異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集中度的提高,文化產品的差異化程度正在不斷加大。而對於中醫藥文化產品的差異化來說,最根本的是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中藥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挖掘、開發和宣傳優秀的傳統中醫藥文化來實現差異化,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二是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水準,促進文化產品創新。三是加強中醫藥文化服務。不僅應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文化產品,同時還應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以保持與客戶的良好關係。


文化產品成功打造,為中藥文化行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功的中藥行銷案例將會成為行業案例經典。 (吳延兵)





王唯工~ 氣血的旋律 : 中醫理論的現代觀









王唯工~ 氣血的旋律 : 中醫理論的現代觀





























 

創意CEO:行銷、廣告、媒體、設計的創意管理




創意CEO

:行銷、廣告、媒體、設計的創意管理 


CLOU: Strategisches Ideenmanagement in Marketing, Werbung, Medien und Design






作者:馬里奧.普瑞肯        原文作者:Mario Pricken       譯者:周芳苑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65844






20年實務經驗+90則創意策略+230個傑出案例+700張精采圖示

橫跨行銷、廣告、媒體、設計四大領域,成功創意學完全攻略!






◆亞馬遜書店「商業行銷」、「溝通心理」、「設計」類第一名!讀者五顆星好評推薦!各大媒體讚譽推薦!


◆230個全球最傑出的創意實例精采解說,多為廣告和設計界的經典案例和得獎之作!


◆700張精美彩圖,國際知名品牌和設計公司提供,如:3M、Adidas、Apple、Coca-Cola、Dell、Google、IKEA、LACOSTE、LEGO、Mercedes-Benz、Muji、Prada、Puma、Target、Toyota……


◆作者結合20年創意管理的實務經驗,發展出一套有效好用的策略方案和行銷工具,分享各大企業的多元創意文化和頂尖創意高手的成功之道。


直覺式創意的日子已經過去!


當有一萬個創意人花了60萬小時絞盡腦汁做過同樣的事情,你還能怎麼期待一個原創點子?


創意真的可以要求得來嗎?


有時候,因為所有事情都對了(氣氛、動機、團隊、空間及共同目標),美好的事就會發生。


如果把創意當原料,你願意投資多少?


你要的是不惜代價薄利多銷,還是俐落執行高明創意?你要的是迎合客戶需求的安全做法,還是願意冒險追求最好的原創點子?


你信任團隊,敢放手讓他們打破規則,跨越界限,做些平常不敢做的事?


你的團隊勇於擁抱怪異,挑戰禁忌?還是他們十分安於傳統,會斷然拒絕爭議話題?


創意產業最有趣的議題:有沒有人真正知道如何激勵或引導創意?


歐洲最搶手的創意教練馬里奧.普瑞肯透過本書解說創意產業和市場行銷的所有訣竅,並提出衝擊問題挑戰你,觀念正確,創意就能創新!



本書寫給:


.企業CEO:如何設置並成功管理創意產業的創意部門,吸引更多創意天才和客戶上門


.行銷部門&創意總監:如何讓部門成為創意製造工廠,鼓舞團隊更往前進一步


.設計人&創意人:如何管理創意點子而不是依賴運氣和直覺,改善客戶與業主間的合作關係


追求創新和創造力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但如何才能源源不絕產出原創好點子?


點子和觀念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但必須小心灌溉才能充分發揮其潛能。只要以正確的方法激發創意,任何公司、個人和行銷部門都能持續端出好作品。


本書展示230個來自全球各地的頂尖案例,從平面廣告、產品設計到近似口碑行銷的病毒行銷和執行應有盡有,創意管理專家馬里奧.普瑞肯一一指出其成功之道,並闡述論證出色點子如何用來豐富創意人員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從創意文化到創意團隊,從創意簡報到創意過程,從客戶利益到辦公空間,他探索著能夠將個人和部門轉變為創意動力室的各式策略,並以實例說明,唯有當人們不怕犯錯或想超越日常慣例時,創新才能真正蓬勃發展。



本書特色


◆台灣書市首度引進歐洲創意管理大師、暢銷書作者馬里奧.普瑞肯(Mario Pricken)最新力作!探討行銷、廣告、媒體、設計等面向的創意管理之道,適用於各行各業!


◆本書用引導激發的方式,教你思考開創自己的好創意!



作者簡介

馬里奧.普瑞肯 Mario Pricken


歐洲最搶手的創意管理專家,專擅於新的創意技巧、思考策略及有效的創意管理。長久以來在國際各大知名廣告公司、設計機構、電視台及行銷部門擔任創意總監和行銷顧問。1999年創立「創意管理實驗室」(Idea Management Lab),協助企業規畫創新流程,培訓創意管理人才。2001年出版暢銷書《廣告創意完全手冊》(Creative Advertising),是業界公認的最佳參考書。另著有《視覺創意》(Visual Creativity)。2006年起在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教授「創意與策略」。


20年的創意產業經驗,合作客戶包括:德國NIKE、ebay、IKEA、賓士及德國電信等;奧地利IBM、Euroforum等;義大利Conzepta Agenzia;瑞士電視台等上百家。深入洞察各大企業多元的創意文化,發掘頂尖創意高手的成功之道。官網:www



譯者簡介


周芳苑


政大國貿系、德州達拉斯大學國際管理商學院畢業。學的是商科,卻喜愛文字工作,曾任《工商時報》記者,近幾年赴紐約擔任《世界日報》財經記者與編譯。
 



名人推薦


王文靜(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
何清輝(BBDO黃禾創意顧問)
官政能(實踐大學副校長)
張光民(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創意總監)

誠摯推薦



◆張光民(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本書是國內少見以創意管理角度,並且輔以實例及策略方法解說的方式來探討創意的書籍,勢將對國內的文化創意產業之產業創意化以及創意產業化的連結產生漣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美國時尚雜誌Stylus
  本書是對廣告和行銷的最佳啟發!



◆德國商業刊物《新商業》
  普瑞肯藉策略性創意管理,終結偶發性靈感泉湧的傳說。本書闡述如何和對的人才有系統地建立創意部門,與客戶合作得更順利。



◆德國廣告行銷雜誌《廣告與銷售》
  創意高手普瑞肯說:「傳統廣告公司的觀念過時了。」再度絞盡腦汁創作出這本內容精美豐富的圖文書,倡導重要公司文化(「創意文化就是犯錯文化」),對團隊經營(「誘導團隊搞創意破壞」)和工作場所(「會議空間變成創意遊樂場」)的要求,更照亮了創意產業,對抗靈感枯竭。



◆德國廣告媒體創意設計雜誌《PAGE》
  如何創造充滿點子的創意文化?團隊領導如何成功激發員工的靈感,而不是阻礙他們的發想?如何突破老是製造出相同東西的僵硬結構?作者在書中一一解答,並展示眾多優秀創意作品作為指標應有的高水準。



◆德國權威設計雜誌《設計師文摘》
  幾乎沒有人比創新總監及暢銷作家馬里奧.普瑞肯更熟悉這麼多創意公司的內部運作。他專事媒體、行銷、廣告和設計的創意文化與領導力的研究分析,終結爆發式的直覺靈感,研發出這套創意管理策略以示對照。



◆德國廣告行銷部落格書評朗恩(Thomas Langel)
  創意文化如何形成?如何帶領團隊培養出更豐沛的創造力?是什麼阻礙點子源源不絕地產生?該如何排除它們?本書一再提出發人深省的意外解答,勢將引起業界激烈爭論!並挑戰種種不利於創作的神話,如腦力激盪、書面簡報的重要性、客戶在創作過程的角色、只有藝術家具備創造力等。



◆德國媒體行銷雜誌《One to One》
  作者藉由230個創意實例提出許多衝擊性的問題,引導讀者開創新思路。包括好的創意不是複製抄襲而來,而是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產品設計沒有黃金定律;直覺式創意的年代已經過去等論點。作者鉅細靡遺地舉出種種理由證明,要創造別具特色的新產品,採取戰略性創意管理是當務之急。而許多精美圖片和簡明易懂的案例說明,更使本書不僅輕鬆易讀並切乎實際。



◆《人物與辦公室》雜誌
  書中的創意案例鼓舞人心,激勵人們掙脫種種框架和界限。而在「創意空間」章節裡,讀者也會發現格外激發靈感的辦公室規畫方案。



◆《創意包裝》雜誌
  本書可說是一本經營管理書,提供了建立創意部門時可以立即運用的實踐工具。



◆德國歐洲貿易研究機構的商業雜誌《商店與零售業》
  本書列舉出230個國際頂尖的創意傑作,展露的水準應是未來要超越的指標。



◆德國商業雜誌《零售指南》
  本書堪稱鼓舞人心的創意教練,適用於想在未來加強運用高效率創意管理的從業人員,無論他們是來自廣告公司、設計工作室還是一般企業。





目錄



推薦序 建立產業創意化和創意產業化的連結────張光民(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前言


Part1 創意文化

1-1 客戶與創意人之間的空間
1-2 別再有「更多相同」
1-3 直覺式創意的日子不再
1-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5 安全可能暗藏詭詐
1-6 沒有不會犯錯的創意
1-7 對所有方法抱持開放的心
1-8 按下重新設定鍵重新開始
1-9 除去心中的障礙
1-10 所有事都平行運作
1-11 把創意當原料,你願意投資多少?
1-12 創意迷思意謂商業危機
1-13 客戶服務提供了什麼服務?
1-14 藝術家,還是解決難題高手?
1-15 創意真的可以要求得來嗎?
1-16 改變做事的方法



Part2 創意團隊領導

2-1 提供願景,別半調子地訴求創造力
2-2 創造力是團隊領導者的首要任務
2-3 領導的勇氣
2-4 創意部門不是黑盒子
2-5 並非人人都可以當創意總監
2-6 創意總監擔任團隊教練
2-7 誰該為什麼負責?
2-8 撼動對安全的渴望
2-9 兩個世界,兩套規則
2-10 創意點子可讓你成為少數人
2-11 誘導團隊搞創意破壞
2-12 太多好東西可能會致命
2-13 被認可是最佳獎賞



Part3 創意團隊

3-1 頂尖創意高手願意為你的團隊效勞嗎?
3-2 你無法毀掉創意,但你可以摧毀動力
3-3 人人都可以有創意
3-4 你的團隊準備好擁抱怪異了嗎?
3-5 族群和社群
3-6 網路是原始點子的金礦
3-7 團隊應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業界最好人才
3-8 善用全球腦
3-9 打亂團隊,重新組合
3-10 重點在信任,而非政治正確
3-11 玩得開心,就不覺得是在工作
3-12 問題還沒發生就先解決
3-13 試著了解創意如何運作
3-14 設置創意專責小組
3-15 創意細胞也有保存期限
3-16 雙腳法則
3-17 凝聚團隊的化學效果



Part4 創意簡報

4-1 是你的客戶不好,還是你處理不好?
4-2 進化或革新?
4-3 你知道解決方案背後的問題嗎?
4-4 有關專業表現的問題
4-5 把簡報會當成創意過程的舞台
4-6 如何發現問題?
4-7 你從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
4-8 訂定目標
4-9 問對問題
4-10 目標背後的目標
4-11 看看自己,快速掌握消費者洞察
4-12 創造力如何增進價值和意義
4-13 往根源裡去觀察學習
4-14 你的點子是鎖定客戶還是目標族群?
4-15 別讓設計取代點子
4-16 不懂問題,就不知道答案



Part5 創意過程

5-1 創意管理的說法自相矛盾?
5-2 創意管理是件嚴肅的事
5-3 創意過程是原創力的遊樂場
5-4 時間壓力會擠壓到什麼?
5-5 不要腦力激盪,要收集原始素材
5-6 善用檢索欄激發創造力
5-7 至少想出200個原始點子
5-8 從頭到紙
5-9 誰該一無所知,誰又該無所不知?
5-10 知識經紀人可以是關鍵
5-11 正面思考
5-12 把爛點子變成好點子
5-13 批評很好,但要有建設性
5-14 拼圖技術
5-15 每個點子都有基本模式
5-16 初步提案
5-17 以實際測試取代永無止盡的討論
5-18 評估點子:知道VS感覺
5-19 悲觀者太接近現實
5-21 100個創意困境
5-21 團隊想「做對的事」
5-22 提案震撼
5-23 執行階段的創造力



Part6 創意空間

6-1 空間影響創意氛圍
6-2 刺激五感的空間
6-3 當古怪變成正常
6-4 當你創造出空間,創造力自然湧現
6-5 空間就像創意遊樂場



附錄
本書幕後團隊
圖片版權出處
參考書目







什麼是創意策略?


  創意策略是我們用來讓案子和競賽成功的所有方法。馬里奧.普瑞肯的書就像本訓練手冊,解說廣告和市場交易的所有訣竅,提出困難的問題挑戰你,舉出刺激思考的論點建議你,另外也呈現230個全球頂尖的創意作品。


哪些人用得到創意策略?


  在創意產業工作的人都可使用創意策略,但這本書特別側重客戶與創意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唯有這兩者完美合作才可能產生讓人拍案叫絕的創意成果。這些策略將協助創意總監和藝術指導、行銷經理,以及想尋求原創解決方案的人,打造一個很棒的創意部門。創意領導不單單只是催生好點子,馬里奧.普瑞肯憑藉在廣告公司、設計工作室及各大廠商擔任指導和顧問的20年經驗,提供許多有效的創意管理工具,也對創意過程的神奇之處提出許多絕妙的見解。
如果你不提問……


  馬里奧.普瑞肯將冰上曲棍球大師韋恩.格雷茨基 的致勝絕招套用在創意產業上,格雷茨基曾說:「我滑向冰球前去的地方,而不是它已經滑過之處。」跟隨別人很少會成功,更別說複製別人的原創點子。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一直創新,你應該花點心思在自己的創意上。你的部門如何成為創意的製造工廠?什麼樣的動力可驅使團隊再往前更進一步?你要如何管理創意點子而不是依賴運氣和直覺?是什麼讓一個團隊擁有明星般的架勢和地位,以吸引更多創意天才和客戶?


  這本書提出一些問題引導你重新思考對創意的假設看法,協助你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本書刻意讓提出的問題比答案多,因為市面上已經有太多書聲稱要給讀者不敗的鐵律去遵循。


待激發的點子


  小男孩問父親,全天下的爸爸是否總是比兒子懂得更多?父親說,那當然。兒子接著問:「爹地,那是誰發明了任天堂Game Boy遊戲機?」父親回答:「我想是橫井軍平 。」男孩又問:「那為什麼不是橫井軍平的爸爸?」


  馬里奧.普瑞肯將書中闡述的成功實例視為挑戰,這些案例設定了一個可據以研判你創意的基準。如果你可以加入他們,你將在自己的領域獲得大大進展。但是何不把這股「進展」進一步轉化為「全面性革新」?你在這裡看到的實例應該會引導你思考並幫助你了解成功的創意管理是如何建構的,而這些例子也應該會讓你深受吸引並覺得愉悅,但如果你想複製它們而不是開創自己的點子,也許你該考慮換工作!


寫給客戶,也給行銷部門和廣告公司


  到目前為止,創意過程的每一層面很少不去注意客戶與創意者之間的關係──這個非常敏感的共生關係對整個案子的品質和成功都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核心觸及了這兩方都關注的議題。如果你的點子在目標族群、消費者、觀眾、訪客、會員或其他被鎖定的目標眼中看來很愚蠢,你將失敗。但請振作起來,別氣餒,解決之道就在你的指尖,你所需要的就是正確的創意策略。


卡琳和伯特倫.施密特-弗德里希(Karin and Bertram Schmidt-Friderichs)

本書的德國出版商Hermann Schmidt Mainz負責人,為一對夫妻,專門出版圖文並茂的精緻專業書籍。




內文


1-1 客戶與創意者之間的空間

客戶與創意者之間存在著一種最微妙的關係:沒有對方,他們肯定進展不下去;但往往有了對方,他們也進展不下去。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仍深信一種迷思,認為靈感是象牙塔裡與外界隔絕的天才專屬的特權。大多數廣告公司和設計工作室多遵循類似路線組織而成,認為只有他們要負責發想創意。然而,稍微改變一下想法,便可開啟一個全然不同的創意文化,比起降低客戶對簡報的貢獻並在工作完成時豎起大拇指讚賞,全新文化將提供更多可能性。只需要將創意的產出地由天才齊聚的象牙塔移往客戶與廣告商之間。這聽起來毫無可能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呢?只因為人們仍認為那是禁區,充滿陷阱、恐懼和誤解?也許是真的,這樣一個空間會讓創意人員痛苦,但那僅僅是因為創意者喜歡在做自己的事時關起大門,不必面對客戶,想在控管品質時負起專責。然而事實是,未來成功之道主要在於利用客戶的資源,藉由這種方式讓雙方建立一個創意討論管道,相互幫助以產生新點子。



1-12 創意迷思意謂商業危機

在創意產業,機會不該只是個方法──它應該有個方法。


這聽起來或許有點自相矛盾,但規則可創造自由。多數創意公司仍抗拒將創意的概念由浪漫、直覺,轉換成清楚界定的創意過程。如果我們聲稱可以管理創意並指導創意過程,幾乎會被當作是背叛神話。然而,沒有什麼工作方法比只仰賴直覺更容易因毫無準備而倉皇失措,單靠直覺將不知如何處理時間壓力、模糊目標、腦力激盪,以及其他相關問題。有些公司必須對這種不切實際的態度付出代價,不明確的目標、雜亂無章的會議將產生不適合的觀念,迫使團隊回到原點。直到有人想出客戶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前,可能有四到五次錯誤的開始,衍生的成本很少由客戶承擔,有時甚至可能讓廣告代理商出現財務危機。專業監管創意可望減少費用並縮短邁向成功之路。但與商業及財務面非常不同的是,我堅信這樣的訓練方法可比單靠直覺更能提升品質,讓團隊合作更完美。



1-14 藝術家,還是解決難題高手?

創意人員將原本的問題轉換成聰明的解決之道時,出色創意最容易展現。你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機會。


首先是壞消息,機會不會自己找上門,你得先看到它們,緊緊抓住,而這當中即展現創造力的真正精神。從機會面思考客戶計畫並非奢求,而是必要過程,還需要內在信念去為成功的結果打基礎。案子往往被一些像是資訊不足、夥伴不適任、時間不夠、同事過度謹慎、預算不夠、不便的完工日程、充滿變數、欠缺動機或忽略細節等似是而非的枝節問題所困擾,一旦開始抱怨,就寫在牆上。在創意產業許多分支領域裡,人們已經忘記工作合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發牢騷。創意文化需要創意氛圍,在這樣的氣氛下,每個機會是為了尋求正確成果而被抓住。但如果你只能在完美狀態下發揮創意天分,你也許可以通告一聲後走人,去當藝術家。另一方面,如果你覺得自己是糾紛調解人或解決問題高手,大可以負起責任,而別給自己上百個不能發揮創意天才潛力的藉口。



1-16 改變做事的方法


創意產業的基本工作是產生很棒的點子。所以,許多所謂的創意工作者拒絕改變,還大力反對可能導致新點子的任何創新,豈不令人訝異?


那些需要創新點子的人未必都能開放地接受新想法,這種弔詭情況是全球廣告代理商、設計工作室、時尚企業及電視公司很普遍的經驗。而適用於廣告代理商的規則也適用於其他公司:如果你無法自願適應環境變遷,遲早會被逼著這麼做,否則就失敗破產。當我訓練團隊創意管理時,常聽到創意人員說,如果能以不一樣的方式工作,並以嶄新原創的東西取代舊系統該有多棒;但同時他們又告訴我,很不幸,改變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以同樣毫無組織的方式工作,產生同樣可預期的成果。這往往讓人沮喪,缺乏動機,到頭來大夥不是主動請辭就是被裁員。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可能會造成三種結果:1. 創意人員必須在公司裡找到同事支持他們推動新的創意文化。2. 走向失敗的惡性循環。3. 離開原來的公司去創立符合自己願景的新公司。我的建議則是,嘗試並改變你舞台的規則。別忘了,你目前工作的公司也曾是你的願景所在,所以舊願景為什麼不該被新願景取代?


2-9 兩個世界,兩套規則


「你如何阻止自己發瘋?我不是指在廣告代理商內部產生瘋狂點子的那種發瘋,而是外在現實世界的發瘋,這種瘋狂有時會癱瘓內部的創造力。」


出處不明


客戶與創意人員來自不同世界,在許多領域遵循不同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案子在初始階段需要一些翻譯人員或裁判在兩方之間傳譯、過濾和促進溝通。創意總監的任務之一是確保客戶不會被各式各樣的想法混淆,覺得他們要跟一大群精神脫序的藝術家合作。而創意團隊或許也被瘋狂客戶的噩夢般需求──無止境的交件期限壓力、評估、期望、現實世界、迫切需要成功等緊迫盯人嚇到。創意總監必須站在隊伍前端保護他們,確保除了對團隊和案子有利,否則沒有什麼會滲透到內部圈子。無盡的批評和龐大壓力很少會招致成功,所以為了雙方著想,創意總監必須扮演中間人,利用技巧和外交手腕撫平差異,必要時,再加進一些謹慎審查。專案經理和客戶處理應該唯有在他們真正明白什麼才會讓創意團隊好好運作,確實了解創意管理是什麼的前提下,才接下這個角色。


3-10 重點在信任,而非政治正確


團隊合作為你添翅膀。如果大家樂於相互點燃創意火花,勢將探索創意革新的新境界。如果你從沒看過哪個團隊這麼做,你們想必少了一個重要元素──信任。


許多調查結果顯示,團隊在創意會議產生的點子往往比個人單獨動用想像力來得少。與數百個團隊合作過後,我可以根據經驗說,這只有部分正確,而且用簡單方式即可扭轉這個趨勢:如果你可以在團隊裡營造信任氣氛,你將能誘使他們變得不那麼政治正確,打破規則,跨越疆界,去做一些他們平常不敢做的事。這個過程往往始於一個念頭,知道如果跨越界線,做些原本不該做的事將多麼有趣。這也許會讓某些團隊成員緊張,所以這個觀念將只有在大家都對彼此有信心,可以組成某種祕密社群時才行得通。我看過這種團隊產出一大堆很棒的點子,遠比任何單獨個人產出的還多。這裡有些建議給你的「祕密社群」:


.創意會議的與會人數不應超過四人。如果會議主持得當,團隊應該產出非常多創意,增加更多參與者只會扼止激發靈感。


.創意人員通常比較內向,所以小群體將鼓勵他們更自在地思考和說話。人在小群體總是比較有自信。


.避免讓執行董事參加這類會議,因為他們的主導權威很可能導致只有單一觀點被接受。


.防止團體趨向「一致」。身為創意總監,你必須樹立榜樣,樂於打破成規,鼓勵各式各樣觀點。


.如果你的團隊成員似乎仍不願意違反原則,試試以下方法:發想點子時,要求他們想想可怎麼使用自己的體液來解決問題,如果連這招都不能打破僵局,也許他們該換工作了。


.想想「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 。利用聯合抵抗共同敵人威脅的做法,將團隊打造成祕密社群,對抗市場領導者、競爭對手和其他你想得到的壞蛋。


4-1 是你的客戶不好,還是你處理不好?


客服人員有三種。有人從一開始就用無所不知的答案砲轟客戶;有人則試著問一些問題;但唯有懂得哪些問題值得問的客服人員才可獲得絕佳解決方案的答案。


大家對客服人員的職責以及客戶的權利和責任,存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和期待。然而,如我所見,一旦案子開始進行,各個角色非常清楚明確:客服人員應該以相關問題主導對話,並小心聆聽答案,保持興趣和熱情,逐步將客戶的想法引導成某種指令。除了提問,客戶應該盡量說話,因為只有客戶才完全了解雇用你這家廣告代理的源頭問題點。如果你率先開始給答案,而不問相關問題,你將無法充分了解問題所在,以及你該針對問題做些什麼,也就無法為你的創意團隊擬定實用的策略和清楚的目標。這是個需要提供訓練、詢問技巧和諮商等真正才能的過程。


有些客服人員參加會議時,仍期待客戶對他們的領域、產品、市場、競爭和一般廣告知道得一清二楚,這總是令我訝異。實際上,第一句對話往往令客服人員吃驚:客戶經常對自己其實想要什麼沒有清楚概念,更別說完成的方式。他們無法點出問題的核心,無法理解全貌,甚至不確定在初次見面的會議中該扮演什麼角色,所以用一大堆不相干的訊息砲轟客服人員。他們也許會帶來一份簡報,看似涵蓋一切,實則一無所有,或者內容空洞到套上競爭對手的品牌還是行得通。但千萬別忘了,客戶有權這樣,因為顧客永遠不會錯!客服人員的功夫在於引導客戶,幫助他們有系統地建構資訊,降低案子的複雜度,梳理疏漏的部分並釐清困惑。最後,抬面上應該有兩樣東西:首先是客戶樂見且團隊能夠勝任的清楚目標和策略;第二則是所有隱藏的問題應該全攤開來,那麼往後就不會再有無法意料的障礙。



許多客服人員仍認為自己的工作包括和客戶分享他們從知識和經驗得到的種種好處,解釋自己過去如何解決類似問題,建議客戶偏好的做事方法。這樣的提案恐怕很快會變成過時老調,就算被採納,這類建議只會讓廣告代理重複同樣的老舊步驟,而不去理會原創性或想要達到的目標。客戶真正的需要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可能有些根本問題被掩蓋而未被揭露。最後最重要的是,如果客戶不願接受建議去好好檢視問題,即使是最專業的客服人員也沒有成功希望。


4-3 你知道解決方案背後的問題嗎?


當你的客戶來參加會議並帶著燦爛的笑容告訴你,他們要開個大規模的線上社群,你只要問個簡單問題:為什麼?


想像一下,你的客戶是資訊科技業的網路營運商,突然表示他想開個線上社群,與前20%的顧客長期聯繫。第一次簡報時,他告訴你他已規畫好整件事,只需針對網站的樣貌有個具體設計。這或許是你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機會問那神奇的問題:為什麼要組線上社群?說實話,這其實是客戶第一個解決問題的企圖,已經潛伏好一陣子,直到現在才浮出枱面。但這裡有個棘手困境:你唯有看清每個部分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一開始,沒有人真的知道搞個線上社群是不是正確答案。


這又帶我們進入下個問題。與常客建立長期聯繫為什麼突然變得那麼重要?那位客戶可能會回答,他正開始失去競爭力。所以,為什麼常客突然換邊站到反對位置?這個嘛,四星期前他們都獲得非常吸引人的提案,那這提案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足以把這些好顧客拐跑?它向常打電話的大戶推出新的忠誠方案。所以這套系統對這些好顧客有何不同?如果他們轉換過去,將得到更棒的優惠方案。我們可以把問題概括成:那些忠實顧客將換到其他公司,因為他們被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優惠方案。到目前為止還不錯。接下來,客戶的真正目標是什麼?他會回答:阻止顧客離開我們。那他帶來開會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對,一個線上社群。而這又把我們帶回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附帶一些不錯禮品和免費遊戲的線上社群,難道真的是讓顧客保持忠誠的最佳方式?別讓我發笑!但至少我們已經找到根本問題了,我們可開始詢問能引領我們得到正確解決方案的正確問題。你可以從這個例子看到,如果客戶帶著一個得意洋洋的解決方案前來簡報,卻未事先分析其原始問題和所有根源,將會發生什麼事。如果廣告代理沒有意識到這點,很可能會根據客戶所要求的去執行廣告活動或企畫案,最終結果將會失敗。所以首次會議的第一條規則是:要是客戶帶來自己的解決方案,請堅持徹底檢視暗藏的問題,唯有如此,你才能研判他們的解決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利用你獲得的知識去發現不同的新方法,再與他們一起合作。


4-12 創造力如何增進價值和意義


創意產業可以把水果變成國際品牌(蘋果),把素人歌手變成流行樂壇巨星(電視選秀節目)。增進價值的藝術是最精緻的藝術之一。


許多品牌平庸疲弱,在市場存活的機會很小。品牌團隊這時即面臨挑戰,要為產品注入一開始不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若無獨特賣點 、好處及讓人相信的理由,通常很難產生協助創意團隊開發成功行銷方法的可信目標。在訂定目標前的初期階段,團隊開會發想點子,賦予產品一個大家認為有用也有價值的觀點。這個會議不要超過四個人,盡量在四、五十分鐘內思考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角度,越多越好。我想推薦五個不同方法,或可稱為「重新架構」(reframing)。這是一種從獨特角度看待目標、狀況、陳述和世人的方法。舉例來說,你可以把它們放在不同的背景裡。像「夠了!」這陳述用在買蛋糕或兩個政治人物之間的激烈爭執上,意思就很不一樣;在第一個例子是正面,第二個則變成負面。下面的廣告將說明這些不同方法如何操作。當然,其用途不限於廣告,也可以應用在新產品或新服務的開發,或者為既有產品發現新用途,進而增加價值。


5-18 評估點子:知道VS感覺


我們知道國際成功的案例都源自簡單的點子。事後看來,這些案例很明顯就是會大放異采。而當其他人都覺得我們的點子瘋狂且行不通,但我們早就直覺它一定會成功,豈不是太棒了?


許多人覺得「評估點子」聽起來單刀直入,散發令人放心的氣氛,雖然那個過程並沒什麼好放心的!在創意產業,沒有明確參數可用來研判哪些點子「不會失敗」。是什麼讓一個新商展攤位、產品、設計、廣告活動或電視節目變得大受歡迎?你可以在真正開始工作前先界定好參數嗎?我們都渴望掌控好複雜的世界和不確定的未來,於是很樂於被「成功行銷十誡」或「通往原創的八個祕密」帶著走。但很不幸,現實生活並非如此運作。決定某樣東西成功與否的因素非常複雜,很難精確評斷點子好壞──至少在有知覺的狀況下,我們的心智能力就是無法應付。據說有些人對這類事情特別敏感,有所謂的「第六感」,就算曾因此犯錯也無所謂。在決定哪些點子最終會雀屏中選,上市替你賺錢時,「直覺」是另個重要因素。當然,直覺也會製造不安和恐懼,但假如你還未擁有足夠的信念和勇氣,或許也會待在家裡抄襲別人的點子。就算是明星級創意人員的直覺已讓他們攀至最高峰,也不見得有專利公式可用,而且每開始一件案子都必須承擔同樣程度的風險。然而,這些人與其他人的差別在於,一旦下定決心就有自信。這種內在安全感也贏得同事、客戶和投資人的信任──那是流露舉棋不定情緒的人難以得到的信任。真正的改革者需要妥善結合知識、經驗和直覺,並篤定認為這是一條該走的路。除了這些基本條件,當然有特定準則可幫我們評估點子,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訂定的目標


如果在創意過程一開始就妥善訂好目標,選定的點子應該為問題提供最佳解答,例如,什麼點子或建議可能誘使人玩賽車模擬遊戲,以換取他們的啫好及興趣等相關資訊?你的點子應該提供簡單答案。


簡報及其參數


在簡報階段,好的書面簡報可全面發揮效用。理想狀況下,這種簡報應包含對評估點子有重要幫助的內容,諸如預算、目標族群、品牌價值及交件期限等。如果簡報不夠完備,最好在開始創意方面的工作前,與客戶一起坐下來編寫詳盡的參數清單:

‧這個點子符合我們的價值和品牌嗎?

‧它(這個點子)可以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嗎?

‧它真是原創的嗎?

‧它是獨一無二而且確定是我們的嗎?

‧它在預算之內?

‧它符合目標族群的需求?

‧它與我們的長程策略目標吻合?

‧它容易理解嗎?

‧它會增加價值或可能的用途?

‧它是否投入情感?

‧它可行嗎?



把轉換觀點當作一種評估手段


點子的意義和功能隨著審視的觀點而有所不同,因此沒有單一角度和正確方式可評估其好壞。一個簡單但至為重要的問題是,哪個族群被鎖定為行銷目標,又需要落實哪些內容?團隊可透過不同族群的眼睛觀看點子,進而評斷點子好壞:

‧依目標族群的觀點,這個點子看起來怎麼樣?

‧從客戶觀點看,這個點子如何?

‧點子與產品相關的價值何在?

‧點子與競爭相關的價值是什麼?

‧從創意團隊的觀點來看,這個點子有什麼意義?

‧點子對品牌有什麼影響?



核對清單:妨礙評估的十個方法


這裡有份清單,照著這十點做保證會讓評估階段一團混亂:

‧在沒有評估標準的情況下展開評估過程。

‧在評估過程中,一味主觀、不公正、挖苦嘲諷。

‧只捍衛自己的點子,不管那點子有多麼平庸。

‧對所有老舊點子,你都說很滿意。

‧在整個群體前面嘲笑某人。

‧讓已經存在的點子有優先權。

‧忽略你的直覺而完全依賴核對清單。

‧一直打槍點子,直到所有人都同意它不好。

‧只想到不好的一面。

‧很快就丟棄不尋常的點子。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楊磊中醫師談:樹欲靜,風不止





楊磊中醫師談:樹欲靜,風不止
























行銷自己


行銷自己



作者:邱文仁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6636400





相對於行銷產品、行銷品牌、行銷概念等各類行銷,職場裡最重要、最基本的行銷,就是行銷自己;但職場裡最困難、最常犯錯的行銷,也是行銷自己。


作者是華人圈裡知名的行銷人及職場專家,融合學術專業與多年的教育訓練資歷,透過書中的四個單元,從自己如何在失業的低潮中行銷自己,挑戰自己過去所不能的:如學習外語、看懂財務報表等,重新建立人際關係,找出自己的亮點,每篇文章裡都有生動簡淺的故事與範例,把行銷自己內化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言行舉止裡。


本書除了作者以自己職場的經驗,現身說法怎樣從無預警失業的窘境裡走出之外,也介紹了各種在職場裡的潛規則,讓自己能更順利的將自己行銷出去,是一本內容簡明、案例豐富,適用於職場與生活的實用書。



本書特色


*超人氣部落客工頭堅、名主持人何篤霖、名主持人吳淡如、活動王子呂如中、名主持人李大華、台灣知識庫行銷總監洪素莉、《美麗佳人》總編輯胡玲玲、名主持人高文音《華爾街美語》、營運總監梁懿.知名形象顧問陳麗卿、聯廣創意群總監黃守全、名主持人鄭弘儀聯合推薦。


*沒有人罩?你該學會自己罩自己!職場裡危機重重,但懂得行銷自己的上班族,一切危機都將變成轉機。


*人力資源界的行銷達人,也會面臨無預警失業。但只要你懂得經營「個人品牌知名度」,就能無懼職場裡的環境變動,將自己順利行銷出去


*每個四十歲的上班族,平均都會遇到三次轉換工作與十次轉換職位。非自願的調動與被迫離職,早已成了職場常態。每一個上班族也都該有危機意識,要時時時刻刻不忘「行銷自己」。


*作者擔任人力銀行行銷長十餘年,已著有16本與求職相關的書籍,但她也無法避免無預警失業。然而她利用轉換工作的「空窗期」,勤練外語及學會看懂財務報表,打開了不同的視野,也領悟了「潛規則」。


*本書內容通俗、實用,對讀者具有啟發性,已被網友稱為「職場聖經」。




作者簡介

邱文仁


華人圈裡知名的行銷人及職場專家,曾任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11年,透過著作、演講、廣播等方式,每年幫助數十萬人找到工作,也因此被媒體冠以「職場達人」的稱號。


但她並不喜歡「職場達人」這種稱呼,無論有多少的知名度,或能為公司帶來多少業績,她始終認為自己是個「行銷人」,並且是個「樂在工作的行銷人」或「樂在行銷的上班族」。


2009年年底,她被迫離開已經服務了11年的公司,當媒體與網路大肆宣傳「職場達人」也失業的消息時,她依然冷靜地面對,繼續在職場上,甚至生活中行銷自己。沒多久她就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也成了職場裡另一傳奇。


現任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已累積五百多場演講經驗,曾被《數位時代》雜誌譽為台灣「職場小天后」。


著有《左手行銷力右手業務力》(文經社出版)等17本著作,以及擔任《自由時報》、《經濟日報》、《30雜誌》、《經理人月刊》、《儂儂》、《ELLE》等十家以上知名媒體專欄作家。



目錄


自序-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Part1求職,是行銷自己的第一步

如果守不住,那就攻吧!
我也被「挖挖哇」了
專心是個好方法
睡飽了,真好
我的「職業病」
有人總是在默默觀察你
主動行銷你自己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危險、機遇與忍耐
請記住,你還有微笑
行銷人的狂熱


Part2做你能的,挑戰你不能的

找律師比自己生悶氣有效
我的「雞婆」個性
職場上「說話的規矩」
財務報表,我來了
讓自己更好看一點
重新建立人際關係
「一直在準備」的人
公開演講的能力
如何準備演講?
聊天的價值非常高
跟比目魚學習職場道理
章魚也是偽裝大師
不同的生存之道
變革的高濃度學習


Part3職場裡的潛規則

向「杜拉拉」學習
杜拉拉對「好工作」的定義
 關鍵的「守門人」
皇上VS. 官僚
職場裡的五個「永遠」
大嘴巴會危害你的職涯
不要期待法律的「保障」
職場中真正的保障
生涯轉換的勇氣及理性
上班族「生涯拼圖」概念


Part4  找出自己的亮點

孔子也是求職者
「經營個人品牌」的方法
尋找可以實現理想的地方
做一個「復原達人」
前面有更好的工作在等著你
找出「亮點」來行銷
老祖宗的智慧
有效率工作的秘訣




自序

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首泰戈爾的情詩,不只可以用在情場上;有點人生經驗的上班族就知道,這句話用在強調競爭、強調殺戮的職場裡,照樣也適用。

  
相對於行銷產品、行銷品牌、行銷概念等各類行銷,我認為職場裡最重要、最基本的行銷,就是行銷自己;但職場裡最困難、最常犯錯的行銷,也是行銷自己。

  
從小,我是個就很喜歡「雞婆」的人。長大之後,行銷就成了我最喜歡的工作。

  
每當我看到一個工作團隊,辛苦研發製作出來的產品,或是腦力激盪出的創意,透過我與同仁們的一起努力推廣,可以讓更多的人分享,我所獲得的滿足,有時我覺得甚至比背後那個賺了大錢的老闆還多。

  
已過的十一年裡,我都在一○四人力銀行工作,公司從小發展到大,我也從小企劃奮鬥到行銷總監。有些媒體朋友稱我是「職場達人」,但我對這個頭銜始終不以為然。

  
別以為我這樣說是像有些女生被稱做是美女,雖然嘴裡說:「我不是美女啦!」心裡的旁白卻是:「你瞎了眼啊!我是宇宙無敵超級大美女。」我不是在假客氣,而是真的不認同自己是個「職場達人」的說法。

  
十多年來,我明明就都在同一間公司服務,做的也是我喜愛的行銷工作。說我是個「行銷人」,我接受;說我是「樂在工作的行銷人」或「樂在行銷的上班族」,我都接受;但說我是「職場達人」,我覺得就差太多了。

  
在職場上,職位就像《倚天屠龍記》裡的屠龍刀,大家都想得到。但得到屠龍刀的人,很可能就像書裡的謝遜,成為眾人的公敵,只能藏身「冰火島」。職場裡的冰就是被冷凍,職場裡的火就是被Fire

  
二○○九年的年底,當我被通知必須離開工作了十一年的公司時,媒體與網路都為我下了個聳動的標題:

  
被「火」(Fire)了的職場達人。

  
我還是跟以前一樣,要表明我的想法:

  
「我被『火』(Fire)了是沒錯,但我是個行銷人,不是什麼職場達人。」

  
在職場裡,除非你個人掌握了公司過半的股權,否則無論你現在擁有什麼職位,什麼職權,也都隨時可能被「火」掉。一個從來沒被「火」過的上班族,哪能叫職場達人?

  
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職場裡非自願的調動與被迫離職,本來就是常態,每一個上班族也都該有危機意識,要時時時刻刻不忘「行銷自己」。

  
對上班族來說,換工作就代表許多事情都必須重來。必須離開熟悉的環境、人際關係與生活步調,這固然是損失;但過去很多沒時間也沒力氣去想、去做、去體會的事情,也都可以藉此機會來改變。

  
像我就利用那段「空窗期」,勤練外語及學會看懂財務報表,打開了不同的視野,也啟發了新經驗及觀點。

  
另一方面,我也藉著這次十多年來第一次的被迫轉換工作,深切的體會、反醒;並且還有一點小小心得。職場裡有許多說不出口的秘密,也就是「潛規則」。在行銷自己的過程裡,也要避免自己受到傷害,讓自己能更順利的將自己行銷出去。

  
最後,我利用這段時間,透過電影與書籍,從歷史中的有趣故事,看到了古人都是如何在行銷自己。

  
例如孔子就是一個有「個人品牌知名度」的賢才,在周遊列國時,各國君王也都願意給他「聘書」。

  
在職場上,過去累積的漂亮「資歷」,對於求職是有用的。如果一位求職者擁有值得講的「故事」,就有「需要他的雇主」願意給予機會。

  
要行銷產品,就要讓產品有故事;要行銷公司,就要讓公司品有故事;那麼要行銷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呢?當然就要讓你自己有故事。

  
這本書,不只是要請你來分享我的故事;也是希望你在看完之後,創造你自己的故事,在職場裡,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行銷自己,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洪圖教授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洪圖教授






01 簡介







02《黃帝內經》的成書、流傳






03 黃帝內經的學術體系結構、形成







04《黃帝內經》學術體系的特點、價值







05《黃帝內經》 陰陽五行概述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變身成Google:不可不學的20條行銷心法



變身成Google:不可不學的20條行銷心法





作者:Aaron Goldman         譯者:吳書榆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1103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577784





什麼企業讓大家又愛又怕?答案就是Google
  


Google效命的人愛Google;用Google的人愛Google;向Google買廣告的人愛Google;買Google股票的人也愛Google(除非他們是在2007年底時買的)。
  

反過來說,替Google效命的人也很擔心,怕自己現在做的這份工作不知道哪一天就變成自動化了;使用Google的人很擔心,怕他們的個人隱私被Google揭露;向Google購買廣告的人很擔心,怕不知道哪一天他們的費用會意外提高;買Google股票的人很擔心,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賣出。
  

但是,每個人卻還是不停地在Google
  


沒錯,這家年營收超過二百億美元的公司絕對有獨特的行銷心法。
  

在本書中,數位行銷專家阿隆.高曼端出了20條震撼人心的行銷心法,全都直接取自Google攻防戰術。高登帶你深入浸淫在Google兵法(這項任務比你想像中簡單),為你提供打造、發展品牌(這件事也比你想像得更簡單)必備的知識和工具。在本書中,他會讓讀者大開眼界,看看從蘋果電腦到網路鞋店薩波斯(Zappos)眾多成功企業如何運用Google的戰術。關鍵原則包括:



.納入群眾的智慧:直接從客戶身上找到你需要的信號。


.越簡單越好:創造人們瞬間就可掌握、並能一直往下傳遞 的訊息。


.不要介入:加入對話,但要避免去干擾。


.作法要像內容供應商:提供價值,不要只是叫賣。


.什麼都要檢驗:不可把計畫中的任何細節視為理所當然;你一定有進步空間。


.亮出你的資產:到處傳播你的品牌。
  


作者簡介

阿隆.高曼 (Aaron Goldman)
  

是個不折不扣的Google狂,1999年開始使用Google後,便與Google結下不解之緣。2002年,曾經有機會擔任Google在芝加哥的第一任廣告業務代表。一年後,在麥斯線上(MaxOnline)任職時,促成了與Google的第一樁廣告交易。
  

協助過的公司包括戴爾電腦(Dell)、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威士(Visa)、赫茲(Hertz)以及州農保險公司(State Farm);幫這些公司推上Google搜尋結果列表的前端。
  

行銷資歷豐富,曾經任職於Google最大型的客戶之一-----宏盟媒體集團(Omnicom Media Group)。寫書目的就是要揭開Google讓人又愛又怕的神秘面紗。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征服》、《看穿對手的商業戰術》、《第35個故事》、《行銷不必再喊選我選我》、《50堂領導力必修課!讓團隊成員甘願為你賣命》等十多本書。



目錄



1  相關性規則
當你在Google上搜尋不到適當的資訊,那就是代表沒有。


2 善用群眾的智慧
最佳的行銷是要領導群眾,然後給他們一個平臺,讓群眾去做自己要做的事。


3  要簡單到不得了
Google的極簡法則:很簡單就學得起來。很簡單就會用。很簡單就記得住。出色的行銷幫得上忙。把你的老媽(或其他老媽級的人物)抓來當試驗品。


4  心態最重要
如果你把照片放上網,又可以賺到錢,你的心態是什麼?


5  身處群眾之所在
Google不是讓你來找GoogleGoogle是把Google帶到你面前。


6  請勿干擾
為什麼Google搜尋廣告的回應率這麼高?


7  表現得像內容一樣
人們通常會避開廣告,但你要怎麼做,才能表現得像是內容?


8 什麼都要檢驗
Google發給所有員工一支連結一號手機在假期間使用,宣傳效果達到沸騰。眾人的臆測如火如荼,這款手機的照片和影片很快就在網路上流傳開來。


9 追蹤一切
你是掌握了所有的信號,或者,你的行銷活動總是霧裡看花?


10  由數據定奪
Google,做決策的不是人,而是數據。
 

11  品牌可以是答案
20102月,Google在超級盃期間買下廣告時段,讓許多觀察家大吃一驚,Google打的是什麼算盤?


12  獨特賣點是關鍵
獨特賣點的關鍵,在於找出產品或服務中『尚未獲得滿足』的部分。

13  你面對的競爭超乎想像
你的藍海策略是什麼?當你的客戶想到你或是在Google上面搜尋你時,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對你而言,哪些人是亦敵亦友?
                 



14  查詢內容就能教你很多事  
同樣都是Google搜尋,但是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結果?Google要如何弄清楚誰是追逐名人的狗仔,誰又是環遊世界的旅人?
                 


15  「性」有賣點 
人們對性的胃口不會消失,但是他們對你的品牌渴求程度可能會不見。性(sex)和滾(ex)之間的界線很微妙,要確定你的行銷手段剛好投其所好。


16  利他主義有賣點 
為何Google的企業信條是「不作惡」?而不用「為善」就好?


17  展示你的資產 
如何把品牌承諾轉化成數位格式?你要如何展示這些比較沒有這麼容易看得到、摸得到的資產?


18  架上空間愈大愈好 
電視公司的業務代表從來不會說:「抱歉,我們不能播這麼多貴公司的廣告」,為何獨獨Google禁止企業針對每一個搜尋關鍵字買下一個以上的廣告?


19  讓公司成為傳奇
2000年起,Google每年都會創造一項傳統。一開始只是Google自娛娛人的管道。理所當然的,一般大眾以及媒體很快就注意到了,這些東西也開始被大家拿去用。


20  不能光靠搜尋引擎行銷
Google
深深了解,在大多數情況下,某件事或某個人種下了一顆種子,之後開花結果變成一個念頭,觸發你的搜尋需求。而且,這個種子還多次因為行銷資訊而獲得灌溉培育。


21  經得起未來的考驗
未來10年,Google的獲利基礎還是「搜尋」嗎?Google還是一個動詞嗎?





內文

導讀


Google 改變了我們對營運的想法,改變了我們對財務模式的見解,改變了我們對產品開發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們對於行銷的思維。


想要擴大你的市占率?Google 一下!


不開玩笑,我是說真的,Google一下。如果你的排名不在前面,就代表你的市占率沒有成長。


本書並不是探討如何在 Google 搜尋結果中拔得頭籌的書(但你當然可以從書中找到一些祕訣,以完成這項永無休止的艱鉅任務),然而,如果你的業務計畫當中有「打敗 Google」的字樣,那你就更要注意了。


本書要談的,是 Google 以及其他人教會我關於行銷的一切;是像奇異電子(GE)這類全球財星 500 大(Fortune 500)企業如何與 Google 一樣,藉由推動利他主義來找出行銷計畫;是像蘋果電腦(Apple)這類偶像品牌如何像 Google 樣,藉由保有相關性、關注顧客熱情所在之處來找出客戶;是像無須穿針引線網路 T 恤專賣店(Threadless)這種充滿創意的新創公司如何像 Google 一樣,藉由善用群眾的智慧來找出產品。




若說 Google 的任務是「組織全世界的資訊,讓全球都能使用並有所裨益」, 那麼,我的任務則是組織從 Google 學來的所有行銷心法,讓全球都能使用並有所裨益。



Google



過去十年來,我有幸能站在獨有的優勢點,看到Google旋風席捲全世界。我第一次使用Google是在1999年,直到幾年後,我才變成不折不扣的 Google狂。




2002年,我曾有機會擔任Google在芝加哥的第一任廣告業務代表;是的,我拒絕了,而且更令人遺憾的是,那是在Google公開上市之前的事。一年後,也就是2003年,當我在麥斯線上(MaxOnline)任職時,也促成了我在Google的第一樁廣告交易,當時的企業主是網路解決方案(Network Solutions),廣告代理商是星傳媒體(Starcom),價格則是每點擊一次 1 美元。


經過了六年以及花費千百萬美元之後 (在我管理之下媒體公司支出的費用,而不是從我自己口袋裡掏出的錢),我成為宏盟媒體集團(Omnicom Media Group)旗下解析媒體的高階主管;宏盟是 Google 最大型的客戶之一。這一路 上,我協助過的公司包括戴爾電腦(Dell)、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威士(Visa)、赫茲(Hertz)以及州農保險公司(State Farm);我幫忙把他們推上 Google 搜尋結果列表的前端,而且,還要能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我怎麼辦到的?呃,我的工作不是把廣告上傳到Google去,我的工作不是把客戶的網站調整到最適合Google的狀態,我的工作也不是分析 Google 發出的報告(當然我也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

我的工作是揭開 Google神祕的面紗。 而這也正是我在本書中要做的事。 但是,我不是光靠自己就能做到這件事。


我和幾百位大大小小企業的資深行銷主管談過。在本書中,我們會聽到他們 的故事,並且看到他們發出的推文(tweet),而且我也會分享一些從他們的經驗 當中萃取出來可茲效法的具體建議。我會讓大家知道,Google如何教會戴爾、百思買(Best Buy)、康卡斯特不要干擾他們的客戶或潛在客戶。我會讓大家知道,Google如何教會直覺(Intuit)、威士以及聯邦快遞(FedEx)表現得都要像內容 一樣。還有,我也會讓大家知道,Google 如何教會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瞭解,品牌也可以是答案。




我也會分享一些我和 Google 合作當中發生的個人逸聞,從我成為 Google 代理商顧問團一直講到參與β版產品測試的相關經驗。


想要驗證我在Google相關議題上的信用嗎?請看看本書封面折頁所附的照 片,按照我 T 恤上面的字樣做。




「原音重現」 Google



Google孕育了一個產業,這產業裡的每一家公司都想要逆向拆解Google 的演算法,為自家公司以及客戶掙得前面的排名。


搜尋引擎最佳化(SEO)是一套強化品牌或網站在 Google 或其他搜尋引擎中可見度的作法。搜尋引擎最佳化產業有個小小的邪惡祕密:這件事沒這麼複雜。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這件事不複雜,並不代表你能輕易就爬上 Google 搜尋的前排位置。搜尋引擎最佳化的基本原則其實很簡單:如果你能創作出大家輕易就能找到的出色內容並且大力推銷,Google 就會找到你,並且給你高排名以茲鼓勵。


許多搜尋引擎最佳化公司試圖把這套作法弄得很複雜,把它變成恐嚇企業的手段,讓企業不敢妄想自己來做這件事,或是為自己的高收費找到合理的理由。




而我沒有;我一直都試著想要讓大家知道搜尋引擎最佳化有多容易做到。嘿!我甚至說過搜尋引擎最佳化簡單之至,連小孩子都做得到。我坐而言也起而行,就在我女兒出生後沒幾天,如果你在 Google 上用我女兒的姓名搜尋,就會看到她獨占鼇頭。


本書中,我會讓讀者瞭解,我從 Google 學到的教訓是如何揭示一套根植於古典行銷舊原則的新作法。我們會看到,網路鞋店薩波斯(Zappos)的謝家華 (Tony Hsieh)如何用正確的心態專注於接觸客戶,並且師法 Google,先讓薩波斯成為一家出色的商店,之後才變成一家出色的企業。 我們會看到,歐巴馬(Barack Obama)在 2008 年總統大選中變身成Google,創造出撼動人心的賣點,並且到選民的地盤上和他們建立關係。還有,我們也會看到一號碼頭進口公司(Pier 1 Import)關閉原有的電子商務商店,改用Google來拉抬離線銷售。唉呀!想要在Google式的世界裡鴻圖大展,有時候,你得教會新狗玩老把戲。


把你自己變身成 Google



本書的重點是 Google


本書的重點是行銷。

本書的重點是,你要如何從所有師法 Google 的企業當中學習。


關於行銷,我所知的一切都是從 Google 學來的。


你也做得到。





19章 讓公司成為傳奇





參加Google 總部山景城的導覽,等於是把你一個小時的生命專心花在瞭解Google 的故事上面。




Google 總部中有一張告示板貼滿了陳一鳴(Tan Chade Meng,譯註:此人為Google 工程師,因為喜歡與名人合照而出名)和超過100 位的名人、政治人物以及其他讓Google 總部蓬蓽生輝的著名人物合照;他在Google 的正式職銜是「開心的好人」(Jolly GoodFellow)。(Google 允許你在總部暢行無阻)


這裡有火人節(Burning Man)的照片;這是在美國內華達州(Nevada)沙漠裡舉辦的一年一度節慶活動,Google 的共同創辦人瑟吉和賴瑞都會如對宗教一般虔誠地出席盛會,活動的最高潮是要燒掉一個大型的木製人偶。(Google 有一種很健康的輕蔑說法,稱它為「那傢伙」。)


這裡有「會議腳踏車」,總共有六個座位和一張椅子,供Google員工往來於辦公室之間時還可以繼續談話。(Google 最注重的就是效率。)


這裡有超大型的連結一號手機,就放在第44 號大樓外面,旁邊還有代表三個不同版本Android 作業系統的巨型杯子蛋糕(cupcake)、甜甜圈(donut)以及閃電泡芙(éclair;譯註:Android 作業系統喜歡以甜點來代表不同版本,起始字母順序愈後面者代表愈新的版本)。(在Google,總是從大處著眼。)


這裡有暴龍的頭骨,就接在第43 號頭樓外的銅製立姿守衛的頭上,嘴裡有一隻員工在愚人節惡作劇時塞進來的粉紅色塑膠鶴。(Google 會把競爭對手生吞活剝。)


Google 這家公司成長到每個月近乎有一億六千萬不重複有效使用者,但同時,直到2010 年前,它非常自豪於在行銷方面幾乎沒有花掉什麼錢;2010 年時, Google 花掉幾百萬美元在美國超級盃期間做廣告;第20章會針對這一點再詳談。


但,正如我們在第1章中討論過的,行銷不只是做廣告而已。


行銷是你所呈現的公司的每一個面向,而這一切從你的故事開始。


但是,你要記住,正如我們在第6章及第18章中討論過的,就算說故事沒有對應的廣告及媒體成本,但仍有真實的資源成本。想像一下,你必須投入多少員工工作時數,才能在愚人節這一天耍寶時推出16個精心設計的笑話。


但是,如果人們已經在談論你(以正面的方式),這也代表你不用做這麼多廣告。


當然,問題是,你要如何才能讓大家談論你(而且是以正面的方式)?


做點出色的事。


變得出色。


讓你的產品及服務值得注目。


但是最重要的,要讓你的公司卓越出眾。


要記住,目標是要讓大家談論你(用正面的方式),通常沒有什麼會比企業文化更引人注目。





21 未來會得到驗證




Google 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們打造出一個無須擔心如何建立業務的社群。」


黃禾廣告北美分公司副主席兼行銷長馬克戈史泰因,@MDGoldstein


Google 的使用者可以輕易地分辨出付費搜尋和自然搜尋的結果,不同於此的是,應用程式數位助理的界線非常模糊;這裡沒有內容及廣告這種東西,這裡只有功能。




不過總是有辦法可以取得平衡。不用外求,只要看看佩吉排名以及品質分數這兩個方法論上的出色範例,在企業滲透及使用者體驗之間穩定了整個賽局的平衡。也許,不管是在直覺網或是賽睿,成為推薦名單的品牌也將會是綜合了相關性、價格以及拍賣網站賣家交易評分的最佳結果。




我認為,付費的訂購使用模式會強化客觀度,但是如果人們已經習慣免費使用直覺網或是賽睿,將來很難要他們為了使用這項服務付費。這當然是報業改變營運模式、把重點放在網站上時面臨的兩難;在網路上,內容總是免費。




或者,Google 一直以來都在嘗試著涉足每一個企業想要滲透的平臺,也許它會找到方法,適當地在直覺網或賽睿上提供廣告,然後以合夥人的身分分享營收。




畢竟,Google 200911月時以七億五千萬美元收購了行動廣告(AdMob);這是應用程式廣告中最大型的供應商,擁有超過一萬五千個出版夥伴。



全都免費


那麼,Google 在應用程式介面經濟中扮演什麼角色?




正如哈區基斯在本章稍早時提過的,在他50 歲生日的義大利之旅中,「Google 對我的整體意圖毫不知情。」還有,就像我們在第9 章中提到過的,Google 18 個月就會將所有搜尋資料匿名。因此對Google 來說,要像直覺網以及賽睿這樣提供建議或執行行動,是一大挑戰。



當然,對賽睿來說,還有某種程度上,對直覺網來說也一樣,關鍵是這兩者都能直接收集資料,以達成提供更精準結果的目標。或者,就像基特勞斯說的,它們有「個人化的情境脈絡(personal context,譯註:指能夠導引對方提供個人資料和經驗)」。




至於Google,它也能和直覺網及賽睿一樣拿到相同的資料:從「Google 結帳」平臺中獲得信用卡資料;從Google 電子郵件和Google 個人檔案中獲得聯絡資料;從網站瀏覽器當中獲得帳號密碼,等等。當然,差別是,Google 是在各種不同的偽裝之下來收集之下資料,而不是為了要提供內容及/或廣告。




因此如果Google 創造出一套應用程式助理,把這些可以辨識個人身分的資料拿來運用,想像一下Google 會遭受多少倡導隱私權人士的阻力。

「開發搜尋引擎並不是要來瞭解對話以及人們正要做哪些事,」基特勞斯說,「搜尋是一種演算法,一種統計模型,是把關鍵字拿來和主索引相比對。基本上,這是不同的業務。虛擬助理根本上是任務導向。」




那麼Google 的角色,會不會是透過供開發及插入應用程式介面的免費、使用方便平臺來發動應用程式介面經濟,就像Google 針對饋送內容開發出的饋送燒錄(Feedburner)服務、針對部落格開發出的部落客服務,以及針對分析提出的Google 分析服務一樣?





我把這個問題丟給德瑞克戈登。他說:「當然,也許他們可以開發『應用程式介面燒錄』服務⋯⋯(但)許多Google 的服務到目前為止仍仰賴連結經濟。」戈登指出一家名為日常生活(Daylife)的公司「正在透過他們開發出來的簡單服務,讓發布者可以把他們的內容串流『應用程式介面化』。」




戈登猜測,也許Google「可以站最前端,在為每一家網站上已經有(Google)分析追蹤代碼的公司建構新基礎建設,比方說,把既有的和新推出的應用程式變得簡單容易,像是賽睿,馬上就可以插入電子商務網站,可以搜尋庫存量,並同時完成交易。」戈登認為Google「可能像是介於信用卡公司和零售商之間的服務,促成連結和交易,每一次有一樁它促成的交易完成時,就收取一點點費用。」





或者,Google 會乾脆強化它的互動廣告(Google Gadget Ads)內容,讓企業能夠透過饋送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廣告,回過頭來,能無須仰賴使用者提出查詢就創造出豐富的互動體驗。




就像Google 線上銷售與營運北美廣告代理商主管瑞奇說的:「關鍵是(找出)如何把我的品牌放進意識流裡。當愈來愈多人用新方式進行搜尋時,他們不會停下來想『我現在要來搜尋。』搜尋已經嵌入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