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上病下治與下病上治

文章節錄自:任之堂之【跟師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藥】

 

上病下治與下病上治 

曾培傑、陳創濤整理 

 

慢性咽炎與引火湯
 

中醫有個極大的優勢,就是整體觀,當你遇到局部有病局部治,反覆治療不癒的,然後從整體觀,上下入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例慢性咽炎,口舌糜爛,心煩熱燥的病人,女,50歲。半個多月持續咽中痛,咽喉紅腫。

 

她說,醫生我吞唾沫都痛得不得了,吃了那麼多黃連上清片,怎麼清不了活。

 

老師跟邊摸脈邊跟她說,你這寸關二部鬱,偏數,上焦有火沒錯,但尺部卻短沉遲,是下焦腎陰陽兩虛,冬天手腳怕冷,夏天煩躁怕熱。

 

她點點頭說,是的。

 

老師說,這種情況下,火熱是虛浮於上,不靠清要靠引,要在她下焦建一個場,這個場要夠大,把下焦脈打開,使下部充血,那麼上面浮越的龍雷之火就會潛下來,這叫引火歸元,又叫上病下取。

 

於是給她開常規的引火湯,加上枳實、竹茹、麥芽、薄荷。枳實、竹茹能解決右關鬱,上逆的脈象,麥芽、薄荷解決左關鬱的脈象,而老師常用引火湯裡有玄參、熟地、麥冬,引右寸肺金陰液下濟,使金能生水,如天之降雨,把空中的熱氣往腰腎部,土地按下去。再用巴戟天、肉桂引左寸心陽君火下達右尺命門相火,就像讓天空太陽的熱量直接照射補到地核裡頭去,使龍雷之火回歸。這是老師摸脈時會強調的左右交叉調法。

 

由於虛火上亢之逆上,必須要用到川牛膝、茯苓、五味子,這些往下收降的藥,能夠更有利的令上越的龍雷之火回歸下潛。它們能夠更好地讓左寸歸右尺,右寸歸左尺,從上引下,故名曰,引火歸元。

 

這病人吃後,很快就好了。她再來複診時,已經是一個月以後了,上次那付藥吃了真好,很舒服,吃飯吞唾沫都順多了。

 

拉肚子與荊防敗毒散
 

又有個病人,男,三十來歲,一吃涼的東西就拉肚子,平時大便也不成形,人覺得很乏力沒勁,他自己買了大量的六君子丸,附子理中丸來吃,時而管用,時而不管用。始終未能斷根。

 

問老師,為啥他這幾年大便都很難成行?

 

老師邊摸他的脈邊說,你這脈是下陷的,濕濁都生不起來,以後要少熬夜,九點到十一點間必須要睡覺,如果你經常熬夜,這個最重要的時間段,三焦經得不到調整,身體的濕邪就化不開。你即使再吃藥也不管用。

 

還有,你這個大便不成形,不單是脾虛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清陽不升。你單純地健脾補腎,從下面入手,是治其標,我們換一個思路,下病上取,用風藥荊芥、防風、柴胡、川芎,引氣上行,升陽以除濕,在你的上焦造一個強大的場。使上焦肌表宣發充血充氣。這樣下面的水濕就會迴圈周流上升上來,潤澤周身,變這水濕之患為水利。

 

於是,老師就給他開荊防敗毒散,還加了一味蒼朮,這樣病人只吃完第二付藥,大便立即成形,這是他半年以來幾乎沒有的事。他很高興地把藥吃完後,就不再拉肚子了。

 

這清氣往下陷的格局,因為升陽除濕的思路,徹底改善了,把清氣提了起來,氣能夠帥水濕,氣往上走的同時,水濕都跟著氣上來,變為津液迴圈了。所以他腹瀉不僅好了,而且人比以前更精神。

 

這就是善治病者,不會把這些水濕敵人攻殺掉,反而會化敵為友,變這些水濕敵人為津液流通周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既然水穀津液會變為濕邪而生病,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這種狀態逆轉過來,使這些所謂的濕邪改邪歸正,回歸正統,變為津液迴圈周身呢?

 

老師隨後跟大家說,治病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看到咽痛就清火,看到泄瀉就止瀉或除濕,這都把眼光局限了。我們通過把脈,脈裡頭就有天地人,就有整個人體在裡面。所以我們調脈升降,就是在調人體的整個氣血。

 

凡是治療各種疑難病,總要從大處著眼,從整體入手。上病下取,上病下取,這樣你治起來就不容易出現誤區,在思路上就會更全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