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工作勞累導致氣血不足怎麼辦?——介紹一個傳統中成藥

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工作勞累導致氣血不足怎麼辦?
——介紹一個傳統中成藥 

作者:羅大倫
 

2015-06-17
 

在閒暇的時候,您可以伸出舌頭,看看自己舌頭是否有齒痕,舌邊的顏色是否很淡白,如果您的答案是:“是的!”那麼,您就可能需要看看這篇文章了。

 

我經常到各地為群眾普及健康知識,很多朋友會借這個機會,來向我詢問有關健康的問題,這樣,我就看到了無數個“健康樣本”,說實話,我覺得我們的健康狀況,是不容樂觀的,有的時候我到一個單位裡去,會被大家圍住,每個人,都是一大堆身體問題。

 

這些身體問題歸結起來,除了壓力大導致的失調之外,還有兩種,一種是過剩,吃得太好了,痰濕蓄積,這種人,絕對是不能補的,一般需要清淡飲食,需要放鬆情緒,我常常對他們說,您最適合的飲食,是蘿蔔白菜,最需要的生活模式,是去跑步鍛煉。

 

還有一部分人,一看就知道精力明顯不足,感覺疲憊不堪,面色無華,聲音無力,甭說跑步了,連走步都無力,舌頭上面齒痕很重,舌質,也就是舌苔沒有覆蓋的那部分舌體,會顏色淡白。這樣的人,則需要滋補了。

 

這種正氣不足的人,在現在的職場中非常多,但是,他們(她們)卻仍然在承擔著非常重的工作任務,很多人都在疲於奔命,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這樣做身體會出大問題的!

 

可是,我們現在卻以妄為常,把這種不正常,當做正常的事情,說句嚴重的話,這是在“戕害生命”。可是,這樣的人,卻比比皆是,簡直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此時,可以休息,但是,對於有的人,僅僅休息是不夠的,可能還需要滋補,這個時候,會用到一個經典的方子,叫“十全大補湯”或者“十全大補丸”

 

中醫是很有趣的,有的時候簡直就像孩子手中的樂高玩具,可以組合的,比如這個十全大補湯,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兩個方子加味而成的。

 

話說在宋朝的時候,政府組織編寫了一本方劑書,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是一本很神奇的書,裡面精華無數,此書裡收集了好多療效特別好的方子,這些方子到今天我們還在應用,比如藿香正氣散。又比如,四君子湯和四物湯。

 

這兩個方子,都是了不得的方子,都是中醫方劑裡面,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方子了。

 

先說這四君子湯,這個方子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味藥組成,此方具有補氣的作用,因為經典,後世很多補氣的方子都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蓋樓而成,所以,這個四君子湯,被稱為補氣的“祖方”,可見其地位。

 

這個方子治療的範圍,主要是由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致各類症狀,比如: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脾胃運化不利,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所以四肢乏力;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榮於面,故見面色萎白;脾土為肺金之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見氣短、語聲低微;舌淡苔白有齒痕,脈虛弱均為氣虛之象。

 

四君子湯裡面,人參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藥是白朮,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藥是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那麼,這個方子為何叫四君子湯呢?古代醫家有個比方,起因是談論在人體有病的時候,到底該扶正,還是該驅邪呢?主張先扶正的一派認為,扶助正氣後,人體正氣充足,自然邪氣就沒有地方停留了,好比是滿屋子的君子,那麼小人自然會覺得自己無地自容,會自己溜走的。而這個方子,因為藥力平和,專門扶正,這四味藥如同四位君子,扶助人的正氣,所以叫四君子湯。

 

後世,很多補氣的方子,都是在這個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的。

 

而精華總是在一起出現的,同樣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面,還有個經典的方子,叫四物湯。這個方子,來歷也大極了。

 

四物湯是補血的基礎方,是由熟地、當歸、芍藥、川芎四味藥組成。這個方子最早見於晚唐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被用於外傷瘀血作痛。以後在宋代《衛生家寶產科備要·產後方》、明代《醫方考·調經用四物湯》、清初《濟陰綱目·調經門》等醫學書籍中均有記載和評說。四物湯被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血證立法”及“婦女之聖藥”等。

 

本方以甘溫味厚的熟地為君,補腎滋陰養血。配伍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和營以增強補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氣,調暢氣血。綜合全方,補血而不滯血,和血而不傷血,因此,血虛者可用之以補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調經的常用方劑。

 

這個方子,後世又稱呼它是補血的“祖方”,因為後世的很多養血的方子,都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味而成的。

 

然後,中醫蓋樓的精神再次被發揚光大,因為很多時候,人們會氣血兩虛(因為氣血是互生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麼,此時該怎麼辦呢?

 

此時,人們把這兩個方子加起來,叫“八珍湯”。

 

這個八珍湯,和乾隆皇帝吃的八珍糕可是不一樣的,這個方子是氣血雙補的,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結合起來,有八味藥,分別是: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在需要滋補氣血的時候,中醫醫生經常會開出此方的。

 

然後,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次蓋樓,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樂高玩具似乎越來越高,我們看到,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上黃耆和肉桂兩味藥,就成了現在的十全大補湯,現在的中成藥,叫十全大補丸。

 

這個方子,也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面收錄的,用來治療:“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萎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後氣不如舊,憂愁思慮傷動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並皆治之。此藥性溫不熱,平補有效,養氣育神,醒脾止渴,順正辟邪,溫暖脾腎,其效不可具述。”

 

關於這個十全大補,清代的張秉成在《成方便讀》一書中,論述得比較清楚,他說:“八珍並補氣血之功,固無論矣。而又加黃耆助正氣以益衛,肉桂溫血脈而和營,且各藥得溫養之力,則補性愈足,見效愈多。非惟陽虛可溫,即陰虛者亦可溫,以無陽則陰無以生,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屬於陰,莫不生於春夏而殺於秋冬也。凡遇人之真陰虧損,欲成癆瘵等證,總宜以甘溫之品收效。或虛之甚者,即炮薑、肉桂,亦可加於大隊補藥之中,自有神效。若僅以苦寒柔靜,一切滋潤之藥,久久服之,不特陰不能生,而陽和生氣,日漸喪亡,不至陽氣同歸於盡不止耳。每記為人治陰虛內熱一證,屢用甘寒潤靜之劑,而熱仍不退,於原方中加入炮薑五分,其熱頓退,神乎其神,因錄之以助學者之參悟。”

 

在這個論述裡面,他講了自己的體會,為何方子裡面會加黃耆和肉桂,尤其是這個肉桂,為何要加?他的體會是,甚至在陰虛的情況下,都要考慮,不能一味滋陰,要考慮保護生機,如果滋陰太過,一派肅殺之象,如何保存生機,因此,此時如果能稍微加上一點溫熱的藥物,則往往效果更佳。這是經驗之談,啟人深思。

 

中醫認為,氣和血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如果一個人的先天體質虛弱,或因為後天勞累過度,或病後調養不當,或失血過多等,均可導致氣血兩虛,引發各類疾病。此時,會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食欲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動後加重,甚至心慌氣短等表現,此時的舌像,會在舌的兩邊,出現明顯的齒痕,舌苔薄白,舌質的顏色會變得淡白,而不是鮮紅的。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以用此方。十全大補湯能溫補氣血,從根本上改善上述症狀。

 

這樣的情況,我見過很多,現在很多白領疲於奔命,身體的氣血狀態非常不好,我是一個非常反對濫補的人,但是,現在我卻會越來越多地推薦這個十全大補丸了,為什麼呢?因為眼瞧著這些白領,一個個正氣不足,此時,如果不能扶助正氣,則一定會出問題的。

 

而很多朋友,在服用了我推薦的十全大補丸之後,向我回饋感覺精力充沛多了,身體的狀態也好多了。

 

那麼,什麼情況不能服用此方呢?首先是陰虛的情況不可以用,比如舌質很紅,舌苔薄或者無苔,脈搏非常快的。這種情況不能服用。或者有實熱,比如外來的熱邪熾盛,舌苔黃厚,舌質紅的,不能服用的。另外,滋補也必須掌握尺度,不可一味蠻補,這個方子,一吃很久的做法也不可取,需要請醫生隨時説明分析是否可以繼續吃才好。

 

另外,孕婦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使用,不要自己輕易用藥。

 

這個方子,我們現在可以在各個藥店,都能買到這個中成藥,比如同仁堂的十全大補丸,直接溫水沖服即可了,但是,這個方子服用的時候,還有一點可以參考的秘訣,在宋代的時候,是把藥物研成粉末,用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二個,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的,所以,如果現在您覺得自己比較怕冷,陽氣不足的,也可以用三片生薑,和幾個大棗,熬水,用這個水沖服,效果會更好的。

 

另外,這個方子也可以做食療的配藥,比如,我們可以在燉雞的時候,把藥丸加進入,可以加一天的服用量,然後煲湯,此時,藥物與雞肉相和,然後可以喝這個雞湯,這個食療方,對手術後的患者,具有恢復氣血的作用,這是中醫傳統的食療方法,各位可以參用。

 

這個中成藥,各個藥店都有,我覺得大家因為不瞭解,所以一方面,很多朋友處於氣血不足,身體嚴重虛弱的疲勞狀態,還在堅持工作,引起身體各種失調;另一方面,這個宋代的方子,躺在藥店裡面睡大覺,人們對它毫不瞭解,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啊。我們的祖先,已經給我們想出了調理的方法了,我們為何不用呢?我們氣息充沛,再去精神抖擻地工作,那該多麼好啊。

 

這讓我想起,宋代的這本方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面的“惠民”兩個字,選用的是多麼的好啊。中醫可以惠民,可以惠及蒼生。

 

這篇文章,希望各位對此方能有所瞭解,以後我會介紹更多的中成藥的,以便各位在需要時,可以不至於困惑,可以有所選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