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懷舊美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懷舊美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下午茶時間】糯米腸




文章轉載自:大紀元文化生活藝術網美食天地






【下午茶時間】糯米腸


作者 ﹕天使廚坊






材料:


豬大腸 一付

糯米 600g(一斤)

油蔥酥 適量

適量

棉線 適量

白醋 適量


作法:


1.首先剔除大腸多餘油脂,再用白醋洗去黏膜,後用大量清水洗淨;盡量保持腸衣的完整,不要弄破。


2.於鍋內放少許油,糯米、油蔥酥、鹽一起稍微拌炒(鹽的用量要比平常多一些),讓糯米入味即可起鍋備用。


3.將大腸分成適當長短,先用棉線固定一端,要綁緊。



4.用湯匙將炒過的糯米從另一端放入,裝七分滿即可(因為糯米會膨脹),再用棉線固定。


5.燒一鍋滾水,將米腸放入;放入前要先檢查米腸是否完整,如有破損就用棉線將破損處綁緊即可。


6.用中小火悶煮約60分鐘左右,就完成這道台灣味的點心了。


自己動手做乾淨又衛生,您也一起來試著做做看吧。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古早味飲料〜羅氏秋水茶




古早味飲料 羅氏秋水茶





 


「羅氏秋水茶」起源於清朝大陸福建省,由先祖 羅秋水先生所發明。


早期羅秋水先生在大陸時常研究以中藥調養身體的飲品,原為奉茶之用。由於加入青草、茶葉等材料以開水提煉而成,有助於退火解渴,所以流傳至今。


後人於民國三十八年來台,選在台中創立「羅氏秋水茶」第一家分店(培蘭堂涼品茶莊股份有限公司)努力經營六十幾年。


「羅氏秋水茶」是一種健康養身的中藥飲品,雖然是以中藥材熬煮而成,卻不同於一般中藥的苦澀難嚥,而是一種令人再三回味的絕品好茶。使用中藥材熬煮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香精和香料。




◎羅氏秋水茶 FB






鳳梨美附註:

秋水茶屬涼茶,不宜天天喝;自身經驗 : 週喝一次,一次12包即可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茯苓糕


茯苓糕






 茯苓糕的由來

簡介摘自 台中市第三市場茯苓糕專賣店
 

茯苓糕是一種雪白色的外表、裡面包裹著香濃的紅豆泥的傳統點心 !

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人間極品~「茯苓糕」!

相傳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廈門同安的村民,

為了要反清復明,所以就把集合、策反的時間及地點,

寫在一張小紙條上,藏在這種糕餅裡,作為秘密行動的指令信物,

所以當時人們就把它叫做「復明糕」。

這就是茯苓糕的由來呦!






早點——茯苓糕() 摘自醫源世界



人們都知道茯苓可配伍入藥,很少知道茯苓還可單獨服食宋代文學家蘇氏兄弟就有服食茯苓的習慣.蘇轍著有《服茯苓賦》,《東坡雜記》亦記載有服茯苓法。以後歷代沿用,流傳至今。

  
什麼茯苓受到人們如此青睞呢?是因為茯苓能健脾益氣、補虛延年。有人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研究,發現常用的補益藥共六十四,使用率最高的味藥便是茯苓,占百分之七十八。其次是白朮,占百分之六十九,再次是當歸,占百分之六十二。說明古代醫家的確將它作為延年益壽藥使用。

  
茯苓的服食方法很多,應用範圍亦較寬。除煎湯飲用外,還可製成食品服用,如茯苓粉、茯苓粥、茯苓糕、茯苓酒等;《紅樓夢》裡賈府的人還將茯苓製成霜,當作美容劑使用。

  
茯苓糕()作為人們的早點早在清朝就已盛行。據史料記載:清朝北京城裡做出的茯苓餅白可淩雪,薄如棉紙,中夾蜜餞,松果仁,甘香可口,富於營養,成為北京的名特產,是人們饋贈老年親友的佳品。

  
自己動手製作茯苓糕也簡便可行:選七成上等粳米、二成白糯米,再加二、三成茯苓、芡實、蓮肉、山藥等粉末,拌勻蒸熟即成。

  
蘇東坡還是做茯苓餅的能手呢。人們只知道他的“ 東坡魚 ”色味俱備,卻不知道他的“ 東坡餅 ”也香甜可口。他介紹的具體做法是:“ 以九蒸胡麻(即芝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

  
要是你有雅興,可以邊吃茯苓糕(),邊欣賞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寫的贊美茯苓的詞——《鷓鴣天》,從中獲得人們喜食茯苓的奧秘。

  



《鷓鴣天》


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稱下得靈根,
  
吉祥老子親拈出,個教成百歲人。
  
燈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破醒魂,
  
與君把長生碗,略為清歌駐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