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彭堅的BLOG
【原書摘錄】臨床篇之慢性炎症類:慢性扁桃體炎
慢性扁桃體炎
2011-09-08
慢性扁桃體炎,罹患者以小孩居多,一般扁桃體腫大,顏色發紅,咽喉時感不適,偶爾乾咳,無痰,聲音短促,聽者感覺難受。小孩經常汗出,尤其以夜汗為多,以頭頸部為多,大便偏乾 ,小便偏黃,舌紅而乾。
大部分慢性扁桃體炎都屬於陰虛內熱,宜於瀉熱降火滋陰,宜用瀉白散[1]加減。
由於小孩多汗,腠理疏鬆,抵禦風寒的能力差,加之內有炎症的存在,特別容易被感冒誘發急性扁桃體炎,一旦發作,則出現高熱,常在攝氏39度以上,用抗生素注射往往幾天高燒不退,用銀翹散之類的辛涼解表劑也無效。
如果小孩幾天未解大便,乾燒無汗,其他飲食、娛樂、學習尚正常,當升清降濁、分解邪熱,宜用升降散[2];如果頭痛昏沉思睡,扁桃體紅腫嚴重,舌紅苔黃,當清咽降火瀉毒,宜用代賑普濟散(見前慢性咽喉炎附方7);如果扁桃體上有膿點,已成化膿性扁桃體炎,當清熱排膿解毒,宜用加減仙方活命飲[3]。
急性扁桃體炎緩解之後,往往轉為慢性扁桃體炎,宜用瀉白散加減為蜜丸,堅持服用幾個月,使慢性炎症逐漸吸收,能夠保持半年到一年不發作,則可痊癒。
附 方
1 瀉白散加減(彭堅經驗方)
桑皮10克 地骨皮10克 炙甘草5克 黃芩10克 玄參10克
丹皮10克 浙貝10克 訶子10克 金果欖10克
用方心得:
瀉白散出自宋代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原方即前三味藥,以桑皮入氣分,清泄肺熱為君藥;地骨皮入血分,清肺中伏火為臣藥;炙甘草、梗米養胃和中以扶助肺氣,為佐使藥。本方是清肺熱、養肺陰的祖方,今用一般去梗米。
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本方適合的病機為肺熱陰虛,患有慢性扁桃體炎的小孩往往乾咳少痰,晚上睡覺時夜汗多,大多屬於肺熱陰虛,與此相吻合,但原方力量稍弱,故我在方中加黃芩助桑皮清肺熱,玄參滋陰,丹皮涼血,助地骨皮清伏火,浙貝化痰,訶子斂肺,金果欖利咽喉止痛。獲效後,可再加僵蠶,兒茶、急性子、穿山甲、山慈菇等,軟堅散結,製成蜜丸,久服以縮小扁桃體。
2 《寒溫條辨》升降散
僵蠶10克 蟬蛻5克 大黃12克 薑黃9克
以加飯酒30克同水煎藥,煎好後,加蜂蜜15克冷服。原方為散劑,也可為蜜丸,蜜丸名太極丸。
用方心得:
在當代名醫中,蒲輔周先生最重視升降散及其衍生的十五首治療瘟疫的方劑,不僅在《蒲輔周醫療經驗》中詳細列舉全部方劑,而且告誡其學生要好好研究,蒲老認為:“其名曰升降散,蓋取僵蠶、蟬蛻升陽中之清陽,薑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一升一降,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矣。”“瘟疫之升降散,有如四時溫病之銀翹散”。 【34】
雖然蒲老一再強調升降散治療熱性病的重要作用,但我始終心存疑惑,認為瘟疫畢竟不是四時溫病,並非經常可以看到,特別是受到現代觀念的影響,容易把瘟疫同急性傳染病等同起來,總覺得難有用此方的機會。直到遇到急性扁桃體炎這一類病,一發作即高熱退,無外感風熱所應有的頭痛、咳嗽、鼻塞、微汗出等症狀,用銀翹散之類辛涼解表之劑罔效,發病的部位又在上下出入的門戶咽喉之地,才考慮到用升清降濁清解鬱熱的方法治療,選擇了本方。可見治病不能囿於病名,而要看所用方與病機是否吻合。
3 《校注婦人大全良方》仙方活命飲
金銀花15克 浙貝10克 皂角刺10克 穿山甲5克 天花粉10克
乳香10克 沒藥10克 防風10克 白芷10克 陳皮5克
當歸10克 赤芍10克 甘草10克
當歸10克 赤芍10克 甘草10克
用方心得:
本方是治療癰疽毒瘡的名方,方中以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瘡腫為主藥,輔以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止痛,陳皮理氣行滯以消腫,防風、白芷疏風散結以消腫;貝母、花粉清熱排膿以散結,穿山甲、皂角刺解毒透絡,以消腫潰堅,甘草清熱解毒共為佐藥。合而用之,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止痛之效。膿未成者,服之可使其消散,膿已成者,服之可促其外潰。
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在急性扁桃體炎初起,惡寒發熱,頭痛,咽喉疼痛,舌淡,苔薄白,扁桃體紅腫,但尚未見膿點時,可用原方煎服,也可去當歸、赤芍、陳皮、白芷,加荊芥、薄荷、桔梗、僵蠶,即合用六神湯以疏風散結,則更加切合。一般服二、三劑當熱退、腫消、疼痛減輕。當二、三天後,燒未退,扁桃體一側或兩側出現小膿點,仍然高熱,頭痛,舌紅,苔薄黃,咽喉疼痛時,原方去陳皮,加桔梗排膿,玄參解毒,黃芩、黃連、梔子清熱,一般三劑可熱退膿盡,膿液排出時,疼痛與發熱均會減輕。
驗案舉隅:
案例一: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
湯某,女,3歲,深圳人,1995年9月2日初診。
患兒每月都因扁桃體炎發高燒住院,全家為此困擾不堪,西醫建議動手術割除,未獲同意。目前小孩發高燒3天,上午10時量體溫攝氏39.8度,舌紅有津液,口不渴,咽紅,扁桃體紅腫疼痛,頭不痛,無其他感冒症狀,全身滾燙無汗,飲食玩耍如常,發育也良好,詢之已經3日不大便,平常大便乾結。處以升降散加減:
大黃10克(後下,煎5分鐘即可) 蟬蛻5克 僵蠶10克
玄參15克 板藍根25克 土牛膝25克 麥冬15克 生地15克
煎法悉照升降散,1劑即大便通而熱退。叮囑家長:每遇大便乾結幾天不解時,即將原方服一、二劑,俾大便即通而火降。
2006年5月,小孩來長沙,詢之10年來,再未因為扁桃體炎而發燒住院,發育成長良好。觀察其扁桃體,仍然胖大,但對身體已不造成危害。
治療心得:
小孩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急性發作,引起高熱不退,在臨床所見極多,每次發作,動輒39º C以上,用抗生素往往須一周左右才能退熱,而對證用升降散的患兒,只須一、二劑即熱退身涼。這類小孩,大部分屬於“火體”,病機是陰虛內熱,這有可能與營養過剩或營養失調有關。一些家長看到小孩汗多、時有咳嗽,常發高燒,以為是身體虛弱所致,常給小孩服用治虛汗的補藥,如黃芪製劑之類,或注射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這是個認識的誤區,不但不效,而且有害,因為這些藥物助長了內熱,容易啟動慢性炎症。中醫的治療法則,應當滋陰清熱為主。同時,要勸說小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物、冰淇淋、冰飲料、高蛋白、高脂肪類的食品,如肯德雞之類,以利於炎症的吸收。大部分小孩在發高燒之前,即由慢性轉為急性扁桃體炎時,往往幾天不解大便,睡臥不安,或大量汗出,說明內熱正在集聚,津液受到煎熬,此為發病先兆,服用對證藥物如升降散之類一、二劑,大便通暢,火往下降,即可阻止發熱。急性炎症得以控制後,轉為慢性期,可用瀉白散、引火湯等加減為蜜丸長期服用,以求根治。只要家長注意以上幾點,又經過較長時間的滋陰清熱治療,陰虛內熱的體質得到調整,慢性炎症得以緩緩吸收,最終可治癒,而不必用手術治療。
用藥心得
該案有本人的一處用藥心得,即板藍根、玄參、土牛膝同用,對咽喉疼痛有特殊的效果。大凡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疼痛而察之咽喉紅腫者,均可使用。但有的小孩服用後嘔吐,多因其胃氣薄弱,玄參氣味苦澀,可去之,以金果欖10克代替。
案例二: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熱
李某,男,7歲,2006年7月6日初診。
患有慢性扁桃體炎,經常發作,每次因為感冒誘發,動輒高燒39ºC以上,必須上醫院用抗生素滴注始能退燒,今年來,發作頻繁,平均每個月上醫院一次,現發熱,39.3ºC,汗多,頸背汗出,咽喉疼痛,大便不結,扁桃體紅腫,右側扁桃體有一處凹陷,旁邊有米粒大黃白色膿點,詢之去年發燒,西醫診斷為化膿性扁桃體炎,舌紅,苔黃膩,口乾,脈細數。當清熱瀉火,排膿解毒,處方:
金銀花15克 連翹10克 桔梗15克 甘草10克 乳香5克
沒藥5克 浙貝10克 黃芩10克 黃連3克 梔子10克
花粉10克 皂角刺10克 穿山甲5克 三劑
每劑藥煎兩次,兩碗藥共分六到八次喂服,每隔兩小時一次,每次一、二匙,可放糖。
7月9日二診:服上方一劑後,燒即開始已退,昨天燒已經退盡,右側扁桃體上的膿點消失。宜用蜜丸緩圖,以鞏固療效,處方:
鹹竹蜂30克 浙貝30克 兒茶20克 血竭20克 桑皮20克
地骨皮30克 玄參30克 僵蠶20克 蟬花20克 皂角刺10克
穿山甲10克 花粉20克 黃芩20克 訶子30克 乳香10克
沒藥10克 桔梗30克 甘草15克
蜜丸,每服3克,每日二次。
2007年5月隨訪,至今扁桃體炎未曾發作。
治療心得
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治療,與癰疽相類似。初期膿未成之時,往往有寒戰高熱,扁桃體一側有針頭大隆起,呈半透明狀;中期膿已成或已潰,則高熱雖不退,但全身症狀減輕,隆起部位出現白色、黃色膿頭;膿排盡之後,則可痊癒。在初期階段,可運用仙方活命飲,雖有防風、白芷、當歸等溫散活血之品亦無妨。中期則須去之以免助熱,並加黃連、黃芩、梔子等苦寒藥,以清熱解毒。本病雖然來勢兇猛,熱度很高,但只要治療得法,程式不亂,往往有驚無險,三、五天可癒。得過一次化膿性扁桃體炎後,形成了一個病灶,容易再度復發,宜服蜜丸善後。
用藥心得
該案有本人的一處用藥心得,即化膿性扁桃體炎的善後用藥。善後宜蜜丸緩圖,以便長期服用,這是確定的,但古人並無成方可依。我設計的這個處方,以桑皮、地骨皮、黃芩清瀉肺熱,桔梗、甘草排膿解毒,浙貝、玄參、花粉、皂角刺、穿山甲,化痰散結,竹蜂、蟬花、僵蠶祛風化痰、消腫散結,乳香、沒藥活血止痛,訶子斂肺,血竭、兒茶生肌長肉,修復創面。其中,蟬花、竹蜂的使用臨床比較少見,蟬花功同蟬蛻,但散結之力過之,竹蜂為生長於竹杆內的蜜蜂,祛風、化痰、定驚、止痛,為治療咽喉病的要藥,且宜入丸劑,但除了兩廣之外,知之用之者甚少。我歷來認為:久病入絡,選用蟲類藥以搜滌血絡中的頑邪,是治療許多慢性病的重要環節,我治療慢性咽喉扁桃體炎喜用這兩種蟲類藥,感覺療效甚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