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大紀元生活網〜醫療保健
中醫如何治療便血
作者 ﹕華景珍 中醫師
2012-03-31
除了刀傷、意外造成破皮流血外,對於非外力引起的體內出血症狀,中醫因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例如:鼻衄、耳衄、齒衄、舌衄、吐衄等。從身體下竅後陰(肛門)流出的血,稱之為「便血」或「血便」,從女性前陰出的血則稱之為「崩漏」。
以血便而言,中醫依照出血的狀況又把它分為「遠血」與「近血」。先便後血,其血色晦暗的稱為「遠血」;先血後便,血色鮮紅的稱為「近血」。古代人所說的「遠血」是指上消化道如胃、食道、十二指腸因潰瘍或腫瘤、發炎等因素導致的出血。血液顏色呈黑色、暗紅色或咖啡色,而且混雜著糞便;「近血」則來自大腸與直腸,顏色鮮紅,便與血也是分離的,如痔瘡出血。
中醫有「血熱妄行」與「血虛不攝」的說法。前者為實症,後者為虛症。所以治療血症的方法大多以涼血、補血為主要用藥。
另外,中醫所說的「癥瘕積聚」類似現代人說的「腫瘤」、「癌症」也是血症的病因之一。此類疾病中,急性的、軟的且伴隨紅、腫、熱、痛諸症的容易治療;慢性的、堅硬的,沒有明顯的紅、腫、熱等症狀的,就不容易治療,療程也很長,那是古人認為的沉痾痼疾,連醫生也覺得棘手的疾病。便血的治療法則以養血、行血、活血、化瘀為主。
近血—內痔‧肛裂‧瘜肉療法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中治療近血即內痔、肛裂、瘜肉引起的便血。使用「赤小豆當歸散」。其藥物組成:赤小豆浸令芽出及曝乾當歸。
當歸的作用是補血、活血;赤小豆(小紅豆),色赤入血分,浸泡發芽可以疏利血中之結,又能化血成膿。血結散開後,就不會聚積在肛門,便血症狀就會消除。用漿水送服,漿水是指煮稀飯時舀出的米漿。
遠血—胃‧食道‧十二指腸‧腫瘤療法
《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黃土湯組成:甘草、乾地黃、白朮、附子(炮)、阿膠、黃芩及灶心黃土。
白朮健脾;生地、黃芩清熱涼血;阿膠性味甘平,濡潤,滋陰養血,可祛內臟風毒;甘草益氣調中;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本經》稱其「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因為附子可以破癥堅積聚與血瘕,可見因為腫瘤、癌症引發的血症,也可以用「黃土湯」來治療。
灶心黃土也叫「伏龍肝」性辛溫而澀,能溫中、收斂、止血。它是熱極之症最好的反佐(反佐是中藥方劑中一類特殊的配伍方法),對於血熱妄行引發的血症,能引涼血、止血之藥,直達病所,效果當然顯著。但現在的人以電、天然氣、煤當燃料,使得這個藥不易取得。
此方溫陽健脾,養血止血。可治所有虛性出血症狀。包括: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等,筆者曾以此方加入地楡、槐花,治療子宮頸癌引發的崩漏,效果卓著。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只要妥善運用,癌症也沒啥可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