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談談孩子們的身體調理




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談談孩子們的身體調理


作者:羅大倫



現在向我諮詢孩子身體問題的人特別的多,經常是通過各種關係找到我,我想,還有更多朋友是找不到我的,這樣,我就把小孩子的調理方法寫寫吧,可能有些重複絮叨,但是,總想把這個事情給說透啊。


我的觀點是:小孩子的身體調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在疾病急性發作的時候,可以用藥,但是原則是方子儘量小,力到為止,否則藥物皆有偏性,容易傷到孩子,所以我們要儘量用最少的藥味數,最小的分量,不可貪多貪大。


很多家長在找到我的時候,一般都會帶著以往的病歷,我翻開病歷,看到很多方子,藥物的味數和分量比大人的還大,這讓我很擔心,其實我仔細問這些家長,結果往往是這些藥物服用了很長時間都沒有任何效果,試想:這些藥物沒有起到治病的作用,那麼會不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呢?


下面我們談論孩子身體調理的第二個階段:在疾病的平穩期,儘量採用食療的方式,儘量採用推拿,按摩等方式,這樣平穩,而且可以在平緩之中,見到日日改善的效果,這是我最推崇的方式。


需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治療一個孩子,如果按照時間來分配的話,可以這樣說,一百天裡,可能只有五六天是在治療急症,服用了藥物,剩下的九十幾天都是食療的,都是通過外治或者鍛煉的方式來調理的。


所以,各位家長朋友需要瞭解的是,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面,我們家長都需要通過食療、鍛煉身體等的方式來調理孩子的身體的。


這個觀念我一定要傳播給家長們,否則會有很多孩子被長期服藥的。


為什麼我這麼強調要通過食療來調理呢?


因為我發現,在找我調理身體的孩子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脾胃出現問題的居多,這很讓我費解,很多非常複雜的病,最後診斷再三,還是從脾胃那裡找到發病的根源。


這種現象的出現,逐步讓我形成了一個調理思路,就是在看到患兒的時候,本能地先從脾胃方面尋找診斷依據,尋找病因病機,結果發現,往往療效出人意料。


舉個例子吧,其實最近給很多孩子調理了身體,但是因為太忙,沒有時間整理這些資料,就隨便舉個例子,前些日子,有位朋友找我,他孩子是鼻炎,鼻子總是感覺堵,有鼻涕,當他把孩子帶來的時候,其實我反而倒是沒有關注鼻炎的各種症狀,我只是注意看這個孩子的臉色,這是向望診大師王鴻謨老師學習的思路,這個孩子給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脾胃不足,雖然看著這個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感覺精神頭很足,但是他的臉色告訴我,他的脾胃有問題。


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孩子們貪玩,他們的生機很強,所以總是很活潑的,這個不是正氣是否足的依據,很多脾胃不足的孩子,一樣的多動。一般如果孩子蔫了,那除了急症,就是真的出大問題了。


所以這個孩子的調理,就是開始的時候用了點通竅的藥物,沒用幾天,後來就直接調理脾胃了,結果,過來一段時間,家長告訴我,孩子的鼻炎基本沒有什麼症狀了。


這樣的情況很多,這樣就促使我總結,下面和大家聊聊。


脾胃和肺的關係,現在讓家長最頭疼的,往往就是呼吸系統的問題,當然,感冒誰都會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感冒好了也就好了,可是偏偏有的孩子,感冒之後,往往是各種複雜的呼吸系統的問題,什麼鼻炎,什麼哮喘,頑固性咳嗽等,不一而足,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往往就是脾胃不足導致的,在中醫裡面,脾胃屬土,肺屬金,在五行裡面,土生金,也就是說,土是金的母親,這樣,脾胃和肺的關係就明晰了,原來脾胃是肺的母親,中醫裡面有個習俗,就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按照這個治療原則,如果肺虛,那麼就要補肺的母親——脾胃。


這就是中醫的奧秘,很多人問,如果直接補肺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繞個彎子,先補脾胃呢?


原來,這就是我們老祖宗的聰明之處,您想,一棵樹,葉子枯萎了,您是先澆樹根,還是先澆樹葉呢?就是這個道理,要滋補一個臟器,我們先滋補它生發的源泉,這就是一種智慧。


還有脾胃和肝的關係,這個我以前談論過了,錢乙說的好:“土虛則木搖”,這是很多肝經問題的一個方面,很多肝經的問題,如果追溯,可以找到脾胃的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脾胃和腎的關係,這兩者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後天生化之源,我們腎裡面的腎精,是從先天繼承來的,但是,在出生以後,就要靠飲食吸收的精微物質,和呼吸吸入的精微物質結合,再結合先天之精,最後形成腎精,儲藏在腎中,這是我們生在的根本,所以如果脾胃虛弱,則會影響腎精,導致孩子生在緩慢。


那麼,該怎麼調理脾胃呢?


我主要是使用食療的方法,因為脾胃本來就是運化飲食的,所以食療更加合適,在中醫裡面,有很多藥食同源的好東西,這些東西,既是藥物,也是我們平時吃的食物,所以比較平穩。


脾胃出現問題,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是積滯,一是虛弱。


所謂的積滯,就是本來應該運化的食物,沒有完全運化,結果形成了積滯,這種積滯,是一種病理性物質的停滯,並不一定就是食物停留在脾胃中了,有的家長問我,給孩子吃的已經非常少了,怎麼還有積滯?


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積滯並不一定是食物停留,可能還是一些其他的病理性產物,有的食積孩子就是胃口不好,不吃東西,非常的瘦弱,面黃肌瘦,肚子大,而有的孩子則表現為非常的能吃。


明代有位著名的醫學家叫薛立齋,我在《這才是中醫》裡面寫過的,這位是太醫院的院長,他的父親也是御醫,他父親之所以入太醫院,就是因為擅長兒科,他們家傳的,就是宋代名醫錢乙的學術思想,所以可以說,薛立齋對兒科是非常精通的,他在他的兒科專著《保嬰撮要》中說:“凡小兒積滯或作痛,皆由乳哺不節,過餐生冷,脾胃不能克化,停滯中脘,久而成積。或因飽食即臥,脾失運化,留而成積”。


他說的食積的原因,是因為餵養不當,比如過去古代講究哺乳之後不能馬上餵食,餵食之後不能馬上哺乳,就是不能混食,又比如孩子最好不能多吃生冷,現在很多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來東西就吃,還有薛立齋提出,不能吃飽就躺著睡覺(飽食即臥),這個恐怕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這樣會傷脾的,小孩子喂飽了就睡覺,這恐怕也是很多家庭的習慣吧。


這種食積,調理的藥食同源之品,可以用焦三仙,這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的合稱,如果加上焦檳榔,就叫焦四仙另外常用的是萊菔子,這就是蘿蔔籽,具有下氣導滯的作用,還可以化痰,有的時候,我還會使用雞內金,這個雞內金如果生用,化瘀的力量比較強,我們給孩子用,通常用炒的雞內金,中藥的名字叫炒雞內金。其實您看再大的中醫大師,用的也就是這麼多藥物,最後講究的,可能就是用哪味藥,分量多大了,但是只要辯證準確,大的方向就不會出問題。


這些東西都比較平和,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藥食同源之物,所以給孩子調理是比較合適的。


這是對於有積滯的孩子的調理,下面會講脾胃虛弱的孩子的調理。





食積的起因



這篇還是要和大家探討的,大家可以多多討論。


我的觀點是,現在的孩子吃的太亂了。


嚴格地說,這也是城市化帶來的一個問題,其實在農村,能夠吃的就是那麼多的東西,就是現在地裡面產的東西,番茄下來了,就是番茄,黃瓜下來了,就是黃瓜,我還記得,小時候,在東北鄉下姥姥家,秋天樹上的梨子熟透了,掉了下來,姥姥撿起來,用衣襟擦擦,就遞給我吃了,這是秋天,如果您春天想吃梨,對不起,吃不到。


大家看到了嗎?這是對應的,什麼季節,吃什麼食物,這可是人類長期經歷的情況,很多習慣是從有人類開始就有了,幾萬年的歷史了,有的是幾千年的歷史了,雖然有的有所改變,比如幾千年前我們種稻子了,但是大多數,還沒有改變,這是一種適應,我們的身體和自然已經基本達成一致了。


這種情況,在塑膠大棚出現以後,得到了改變,這是種進步,但是背後意味著什麼,我們還不是十分的清楚,尤其是刺激植物生長的激素出現以後,改變更大了。


同時,現在生活水準提高,各種食品在城市彙集,冰島的三文魚、澳洲的龍蝦我們全都能吃到了,這是指的全面性,全球的,基本可以一網打盡。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能夠吃到的食物的品種,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我常常說,現在我們老百姓吃的食物的豐富程度,和過去的皇帝差不多。


還有美味方面,各種烹製方法都有了,為了味道好,幾乎什麼辦法都想了,各種猛料都填進去了,我經常看到,某某秘制的食物,是祖傳的用了幾十味中藥如何炮製的,我一看就覺得這個東西不能吃了,我開方子都力圖藥味少呢,敢情這兒是不怕多,越多越好啊!


這裡面,以香燥性熱的調料居多,這些東西吃進去,也一定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的。


大家可能覺得我說的過分了,我們的孩子吃的很正常啊,沒有什麼問題啊?


其實,來找我調理身體的孩子,飲食都有過失常的歷史,《黃帝內經》裡面說了:“飲食自倍,脾胃乃傷”意思是吃多了,就會傷脾胃,要知道,孩子自己是喜歡美食的,他不會像大人那樣吃飽了,就有節制了,孩子不會,他們喜歡吃,一定會吃到多的。


我有一次,去花卉市場,看到一個漂亮的大瓷缸,於是就買回來,在裡面養了些金魚,擺在窗前,看魚兒遊弋,心情都恬淡了許多。


但是,後來出問題了,每次喂魚,我都怕它們吃不飽,於是就多放了些魚食,結果,愛心反而害了它們,那魚食估計是非常的美味,魚兒不斷地吃,總是吃得一點不剩,估計這是它們的本能,有了好吃的,就吃個夠,結果,哪條魚吃得多,一定是第二天就會翻著肚子,去天堂了。


最後,魚缸空了,至今裡面只有清水。


後來我明白,魚兒是靠本能生活的,想吃就吃個夠,所以,對它們要控制,讓它們常帶幾分“饑色”,這樣才能健康,如果你溺愛它們,它自己又不懂道理,不知道控制,就等於是害了它們。


現在想,我們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很多家長說:我沒有給孩子亂吃東西啊?


其實,都是在不知不覺中亂吃的,其中大多數情況,是在愛的光環裡面給孩子吃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我觀察到的家長給孩子吃飯的過程。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因為怕孩子不愛吃飯,所以這天做個五個菜(大家注意,這是真實的例子,我不說是哪裡發生的了)。


家裡的幾個成員都有些忐忑,因為不知道今天孩子是否愛吃飯,之前有時候沒有做對胃口,孩子就鬧著不吃,這讓家裡很是頭痛,大家痛責自己上次沒有抓住孩子的胃口,覺得很對不起小寶寶。


今天,把近兩歲的孩子抱到了餐桌前。


孩子一眼望到了魚肉,立刻伸手去抓,家人大喜過望,老太太說:“小傢伙今天想吃這個,太好了!”


於是,孩子開始吃魚肉,全家給挑魚刺。


期間,孩子母親幾次給孩子蔬菜,孩子吃了一口,吐掉了,於是,又嘗試了幾次,就不再給孩子餵蔬菜了,就是一口魚肉、一口粥,一口魚肉、一口粥。


最終,孩子吃飽,再餵不吃了,於是大家很滿意,長長地舒了口氣,今天終於渡過了這次難關,帶著玩去吧,幸福的小寶寶,下次吃飯看你喜歡吃什麼,我們會儘量準備的。


然後,出去對外面的人說:我太愛我的寶寶了,我會為他奉獻一切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見過類似的場景,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家長被孩子的欲望牽著鼻子走,沒有能力調整。


要知道,孩子的欲望是需要調整的,需要我們引導,告訴他什麼樣的條件反射是正常的,什麼樣不正常,大多數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我們沒有正確地利用條件反射原理。


我曾經看美國的相關資料,有孩子就是鬧的翻天了,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最後是育兒專家,在理論的指導下,合理運用正確的條件反射手段,指導家長給調整了過來。


如果跟著孩子走,孩子很可能會建立一個壞的條件反射機制,讓你無法控制。


比如,你不給買玩具,他就哭,然後你就妥協,買了,於是,孩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條件反射,下次他還是這麼嘗試。


吃飯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按照孩子喜歡吃的思路來走,最後就會失去原則。


在上面這個例子裡面,出現了幾個不好的趨勢:


第一:直到孩子徹底吃飽,才算大家滿意。但是,這不是按照合理的量來計算的,是以孩子吃到飽,吃到不想再吃為止的,其實,對於孩子,當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再吃下去的時候,已經是過飽了。


第二:順從了孩子的喜好,結果導致飲食品種單一,一次攝入了過量的單一飲食,對孩子的營養結構不利。


第三:建立了不恰當的條件反射,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想吃的東西,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吃,最後大人一定會換成自己喜愛的食物的。


比如,前幾天上午有對夫妻帶孩子來找我,他們是我的朋友,我給孩子一診脈,說孩子要感冒了,外邪來了,有熱。因為當時脈是浮數的。


他們說不會啊,早晨量體溫還溫度正常呢。


我就問,這兩天飲食有什麼特殊的?他們回答:昨天自助餐來著,孩子吃了很多的油炸魚丸。


我認為就是這個引起的,這個孩子脾胃本來弱,這樣多食,食積導致體內氣機不暢,引起了感冒。


我開的方子,就是消食導滯,同時清熱散邪。


結果,他們回家後,到了下午,告訴我,孩子已經燒到三十八度了。


於是開始按方服藥。


還有的孩子,生日晚會過後,看到蛋糕好吃,一個人就都給吃了,家長還誇呢,我們這孩子,胃口真好,結果,第二天,感冒了。您該問了,這個感冒和吃蛋糕有什麼關係啊,其實,在大人可能沒關係,但是,在孩子就是有關係。


中醫認為,孩子的脾胃之氣還沒有那麼足,運化之力不夠,如果吃了過多的某種食物,會導致食積,而食積就阻礙了氣機的正常運行,這樣外邪就容易入侵了。


《幼科證治準繩 宿食》雲:“兒幼不知撙節,胃之所納,脾氣不足以勝之,故不消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在兒童中,因為食積導致的外感病是很多的,很多小患者,用常規的治療外感的方法分毫無效,結果,加入消食導滯的藥物,立刻就見效了。


所以,我在給兒童調理身體的時候,對家長的敘述往往是不信任的,家長說給孩子吃得很正常,我都會畫個問號,我要看孩子的臉色,看孩子的舌象,來親自判斷孩子的脾胃是否有積滯,脾胃是否被傷過。


這裡,引用一句古代醫書的話來說明這事兒,《幼幼集成 諸疳證治》雲:“穀肉果菜恣其飲啖,因而停滯中焦,食久成積,積久成疳。”


我下面會寫寫如何判斷小孩子有積滯了,以及該如何調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