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去除水濕——經方五苓散的故事




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去除水濕——經方五苓散的故事


作者:羅大倫




每個學習中醫的人,都會有開錯方子的時候,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讓人難以忘記。


在我還在讀書學習中醫的時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個中醫門診,遇到一個農村婦女,患了一個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據她丈夫說,她每天要拿著暖瓶,不斷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這個病她找了很多醫院檢查,並且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


當時我和大家一起給她診了脈,然後看舌頭,是厚厚的一層白苔,非常厚,但是當時我對舌診還毫不精通(現在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了,當時理解不深),心中感覺奇怪後,還是從症狀開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對大家分析:當然,口渴就是津液大虧了,一定是陰虛,要滋陰!


結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為主開了三副滋陰的方子。


然後,這位婦女抓了藥,就走了。


幾天後回來,說基本沒有什麼效果,還是這樣口渴,每天喝幾暖瓶的水。


當時我們覺得可能是藥力不夠,於是,又開了三副滋陰的方子。


結果,還是沒有效果。


我傻眼了,覺得此病沒有那麼簡單,束手無策,後來聽說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訴她,到北京找名醫吧。


這件事,在我的頭腦中一直放了這麼多年,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還沒有什麼把握,就開出了方子,這是自己學問不深,並因此而耽誤人,有的時候,想起來,覺得如果要再次遇到這位農村婦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後來,自己讀書多了,知道這樣的情況,並不是陰虛,而是體內的水濕太重了,水濕蓄積在膀胱,導致氣化不利,這會導致整個疏布水液的系統出了問題,所以身體還是處於缺水的狀態,此時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會口渴,但是喝的水會很快尿出。


這個時候,要用張仲景的利水的方劑來調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這樣的患者,後來我遇到了幾例,讓我覺得安慰的是,我後來都正確的處理了這個問題。


比如,有位中年婦女,口渴,不斷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腸子,喝了就尿,每天要兩暖瓶的水,但是還是口渴。做過檢查,曾經懷疑腦部有腫瘤,後來經過檢查證明沒有。


我看到這位婦女的時候,就覺得時光倒流,覺得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學校時遇到的那個病例又出現了,我心裡想,這次,我不能再犯錯誤了。


哪位高人講的來著,人不能在同樣的地方跌倒。


於是我仔細觀察,這位婦女的舌苔,就是厚膩的一層,滿布於整個舌體,而且舌苔上面還都是唾液。這種舌象,就是體內水濕重的表現。


於是,我開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藥以後,這位婦女開始喝水量減少,後來又加服了幾副,就基本恢復了正常。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原來認為這個病怎麼也該是個很危險的病吧,原來這麼快就恢復了。這,就是經方的魅力。


再後來,還有幾個病例,比如有位老婆婆,她的兒媳婦向我求診,也是這樣的毛病,每天不斷地喝水,同時還身上怕冷,穿的衣服比別人多好幾件,舌象也是白苔滿布,於是我也是用了五苓散加味,後來也是沒有多少副藥患者就基本痊癒,我把這個醫案寫進了《這才是中醫》這本書裡面的最後一部分。


還有一些奇怪的患者,比如,每年的一個固定的時期,一定會發燒,低燒,這樣的我也遇到過幾例,反覆低燒,有經過幾年都是這樣的,最後我分析也是水蓄膀胱,氣化不利,也用的是五苓散,結果也迅速痊癒了。


所以,書不能不多看,張仲景先輩們殫精竭慮思考出來的身體調理奧秘,我們不能不多專研,否則會對自己的身體不瞭解的。


那麼,這個五苓散裡面到底蘊含著什麼道理呢?


原來,五苓散的組成是: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之前講過的苓桂朮甘湯裡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藥都在裡面,茯苓祛濕,白朮補脾,桂枝溫陽化氣。同時,張仲景還增加了豬苓、澤瀉兩味藥。


這裡面,意味深長,說道很多。


豬苓和澤瀉都是瀉膀胱經和腎經的水濕的,那麼,這就意味著,當我們更加確定,水濕的問題主要集中出現在膀胱時,我們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藥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們管這叫中醫的靶向治療。


在《傷寒論》裡面,這個方子治療的症狀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熱、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等。


大家一般對這個方子的解釋是,五苓散治療太陽表邪未解,內傳太陽膀胱腑,致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陽經腑同病。


估計大家看這個會很暈,都是術語,我下面就用圖畫的形式,來給大家做個比喻。


比如,有條大河,這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在河的中間,修了一個水庫,水庫負責分出很多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廣大的農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這是一個水利系統,比作我們的人體,就可以把這個水庫當做是膀胱。


在中醫裡面,膀胱的概念和西醫的不一樣,中醫裡面的膀胱,是一個水液彙集的地方,在腎氣的蒸動下,把水液或者輸布到全身,或者排泄出體外,但是都是在腎氣的蒸動下完成的。西醫的膀胱基本就是一個儲存尿液的地方。


現在,我們體內的陽氣不足了,結果氣化的功能減弱了,不能把水輸布全身,或者排出體外了,結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這好比一個水庫,被凍住了,沒法把水送到農田了。


此時會出現什麼情況?農田裡面沒有水啊,於是就向河的上游打電話,告訴多放些水過來吧,於是,上面就開始增加了水量,希望灌溉田地。


但是,這些水,到了水庫,發現這裡都是冰了,沒有分水的功能了,於是越河道而去,直奔下游,迅速地流到了海裡,田地還是沒有得到灌溉,於是還是告急,更加缺水,於是上游就要求加水量,結果流到海裡的更多。


這在人體也是如此,水蓄膀胱,寒凝於此,無法氣化,身體沒有得到灌溉,於是就告急,於是我們就不斷地喝水,可是,喝進來以後,膀胱不起作用,水直接被排出,身體還是缺水,無奈,仍然告急。


看到了吧,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患者不斷地喝水,卻仍然口渴的緣故。


同時,還會出現的問題是,因為水庫被凍住了,因此很多水並沒有完全直接排出體外,有的還流竄到身體的各個位置,成為不正常的水,這會引起很多問題。


此時,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問題,這叫小便不利,總是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這和前面尿崩症的尿量極大不同,尿崩症是喝多少尿多少。而尿量減少這是小便不利。


沒有完全尿出去,水就會在體內亂竄。


我們再想像一個圖畫,人體好比是一個蘇州園林裡面的奇石,裡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竅,當水從上面注入的時候,按理是可以從下面的孔竅流出的,這就好比是從人體的小便排出,現在我們把奇石的下面凍住,讓下面的孔竅堵住,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水會從上面的各個孔竅冒出來。


在人體也是這樣,有很多醫案可以證明,五苓散可以治療很多因為水濕氾濫引起的孔竅的疾病。


比如,曾有醫生用五苓散治療假性近視,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膩,渴欲飲水,於是開五苓散,十五副藥以後,患者視力明顯改善。


還有醫生用五苓散治療耳鳴,也是因為水濕引起的類型的,這個患者用過很多的瀉火的藥,或者補腎的藥,都沒有效果,於是用五苓散,六副藥以後,患者痊癒。


我也用五苓散治療過這樣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鳴,我看到她舌苔滿布,明顯是有水濕,因此考慮不管她到底是什麼病,先去水濕,然後再看還有哪裡失調,再調理。於是開了五苓散加味,結果幾副藥以後,耳鳴消失。這也讓我再次領悟了中醫的道理,中醫非常相信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中醫有可能都不去區分患者到底患的是什麼病,只是去除患者身體內部的問題,然後,讓患者的身體自己來恢復。


還有醫生用五苓散來治療癲癇,這個病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面就說過,用五苓散來治療,後世的醫生也進行了實踐,發現張仲景說的很對,部分因為水濕重導致的癲癇,用這種去水濕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腦為清陽之府,如果水濕重了,會有各種問題。當然,癲癇還有其他證型的,需要辯證處理。


此外,五苓散還用來治療水濕嚴重導致的眩暈、嘔吐、發熱、汗出等等疾病。中醫的原則是:無論你患的是什麼病(病的名字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追逐病名,永遠都沒有窮盡),我們只是看是什麼引起的你這個疾病,如果是水濕引起的,我們就去除水濕,然後,你自己的身體就會盡力恢復的。


這在中醫裡面有個名詞,叫“異病同治”,意思是:儘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就去除這個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


我講了這麼多,大家可能覺得和自己沒有關係,反正我也沒有尿崩症,也不頭暈耳鳴,其實,我想講述的是,我們現代人水濕很重,因為不大運動了,因為曬太陽少了,因為有空調了,因為喝冷飲的機會多了,總之,估計水濕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個時候的人是以營養不良,氣血不足為特色,現在的人是以痰濕重、肝氣不舒為特色。我有的時候,給人診脈查舌,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人,水濕都重,舌苔滿布的人很多,因此,祛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一個養生的要務。


我並不是要讓大家都成為經方家,我們學習的,是張仲景的方子裡面的養生道理,張仲景的方子,給我們描述了水濕在體內時如何為患的,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變成正常的水,讓我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五苓散和苓桂朮甘湯等很有啟發意義,還有在陽虛重的時候用的真武湯,都是張仲景的治療水濕的系列方,據說在《伊尹湯液》裡面,有著名的火劑和水劑(水齊),這是當時著名的方子,劉渡舟老先生分析,五苓散、苓桂朮甘湯等方子就是著名的水劑,他認為,看《傷寒論》,一定要把水、火兩個方面把握了,才能有所收穫。


我現在在給大家調理身體的時候,因為遇到的大多數人都有水濕的問題,所以我會先把水濕給去掉,否則下一步的調理就會受到影響,比如有人直接用滋補的方法,結果濕氣和滋補的中藥混合在了一起,越補越亂。


但是,五苓散是中藥方劑,大家不要拿來就用,需要找附近的醫生,分析自己的體質,然後由醫生開個方子,切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