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小兒體弱的調養——再談八珍糕
作者:羅大倫
其實在網友們求醫的郵件中,最牽動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有很多孩子,因為某種原因,身體一直有病,總是弱不禁風,有時甚至幾天一感冒(這是很多這樣孩子的共同特點),最後甚至出現哮喘等病,醫院跑的簡直如同家常便飯,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
這樣的孩子,西醫目前也沒有好的調理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激素,但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基本屬於來什麼病,治什麼病的狀態,很多家長跑到北京來,其實北京的各大西醫醫院對此也無能為力。
中醫的特點是,不但治療你現在的病,更看重怎麼調整你的身體,讓你逐步恢復,儘量不去患病,身體強健起來,有的人喜歡比較中西醫的各自優勢,其實“治未病”,在預防上下手,是中醫的優勢,現在西醫也開始引進這樣的概念。
我為什麼會用八珍糕來調理小孩子的這種體弱呢?來由是《醫學三字經》裡的話,這個《醫學三字經》是清朝陳修園寫的,通俗易懂,他對小兒病的論述如下:“小兒病,多傷寒,稚陽體,邪易幹。凡發熱,太陽觀。熱未已,變多端。太陽外,仔細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瀉,求太陰;吐瀉甚,變風淫;慢脾說,即此尋。陰陽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蘊深,即痘疹,此傳心。誰同志,度金針。
這裡面大家注意了,有這樣一句:陰陽症,二太擒。這是什麼意思?原文注釋:“三陽獨取太陽,三陰獨取太陰,擒賊先擒王之手段也。”然後又說“喻嘉言通禪理,後得異人所授,獨得千古之秘”。
這段話,道出了小兒病的調理方法,陳修園特別的崇拜喻嘉言,《醫學三字經》裡面大量的引用喻嘉言的經驗,喻嘉言的故事我們講過,確實得到過高人的傳授,不過陳修園寫錯了,不是學佛之後得到的,而是小時候就得到了,顯然陳修園認為他得到了千古之秘的傳授,這個秘訣就是“陰陽症,二太擒”,意思是,小兒在外感的時候,只去抓太陽經的問題就可以了,這是抓主要矛盾,喻嘉言認為,小兒不像大人那樣有那麼明顯的傳經,通常只要抓好第一道防線,就可以了,他經常用桂枝湯來治療受寒,然後,他提出了對於小兒的陰證,只要主抓足太陰脾經就可以了,這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
而現代的孩子,一遇到冷風就感冒,稍微一冷就犯病,這不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嗎?這就是所謂的陰證,按照喻嘉言的說法,應該是從脾經論治啊。
我從喻嘉言的這個“千古之秘”中悟出,原來這些看似呼吸系統的疾病,其實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就在看到這樣的病症的時候,除了急性期治療肺經,其他的時候都調理脾胃,結果孩子們都基本獲得了恢復,不再頻繁感冒,哮喘了,身體也開始強健。
現代的西醫現在也開始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在誘發哮喘的眾多因素中,飲食作為一種特異性過敏原佔有較高比例。這種食源性哮喘在成人中並不多見,但在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中則占較高比例,也就是說,年齡越小,食制導致哮喘的越多見。可能與小兒胃腸道機制不夠完善,尤其是消化道的黏膜還沒有發育完全,某些大分子蛋白通過消化道黏膜入血,並作為異種物質刺激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有關。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其胃腸功能逐漸完善起來,對食物耐受性逐漸增強,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漸減少。
如果西醫不做類似的研究,很多人就不會想到脾胃系統和哮喘的呼吸系統有什麼關係,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這是中醫用五行的分類法來標示脾胃與肺經的關係,脾胃一出了問題,肺經也容易出問題,但是中醫這麼提出來,很多人就會跳出來,說中醫在胡說八道,即使中醫用調理脾胃的方法治療好了哮喘,這些人也認為是偶然,但是現在西醫也在做研究,提出了相關的解釋,這說明事情的本來認識就是這樣的,中國古代中醫的觀察是仔細的,分析是正確的。
但是,現代的中醫反而丟了這些內容,見到咳嗽哮喘,就用肺經的藥物,其實,在不發作的期間,好好的調理脾胃才是根本之治,這就是為什麼陳實功的八珍糕被稱為“醫中正道”的原因。
在八珍糕中,山藥、蓮子肉、薏米、茯苓、白扁豆、芡實都是補脾的藥物,也是藥食同源之品,這些看似平和的食物,其實在補足脾胃之氣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現在八珍糕各地有很多的產品,蘇州的八珍糕的方子據說是經過葉天士審定的,西塘的八珍糕早就是這個地方的特色產品了,紹興也有八珍糕,其實自己做起來很麻煩,如果能夠買到成品,服用起來很方便的。
其實,這是食療的方法,中醫講究的是藥食同源,用平淡的食品,最終調和脾胃,解決大問題,這也是八珍糕被清宮御醫評價為“醫中正道”的原因。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發病的急性期,還是要對症治療,如果孩子的舌頭紅,舌頭上滿布明顯突起的紅點,說明有熱,此時要清熱,等熱去了,再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
當然,正確的做法是各位在當地能夠找到中醫,根據這些原理,再對症進行調理,這樣才穩妥,切記。
同時要記住,八珍糕也是藥,不可自己隨意服用,在症狀好轉後,就可以停止不用再服了。
我一般都是給脾胃傷得很厲害的孩子用這個思路,對於正常的孩子,我是不開這個方子的。
總之,小孩子的身體恢復得特別的快,家長們不用太擔心了,有時一轉眼孩子的身體就會好的,都出乎我們大人的意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