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中醫要國際化必先本土化


中醫要國際化必先本土化


中國中醫藥報  2011513

 王昆文  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怡康中醫診所



《中國中醫藥報》(427日)刊登孟長海、王治英的“中醫藥國際化先要提升影響力”一文,說:“只有鞏固中國是中醫藥權威的中心地位,中醫藥才能在世界上得到認可。”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問題是該如何樹立(先不說鞏固)這個權威呢?正如作者所說,“中國人自己都無法認可的東西,自然無法贏得更多人的肯定和接受”。


毋庸避諱,目前國內中醫藥的發展還相對滯後,加之在發展政策的落實方面存在問題,造成了中醫藥在醫院裡仍處於配角的地位。很多中醫師不中不西,半中半西,這個時候怎麼能談得上走入國際?


所以,筆者認為:中醫藥首先要實現本土化,才能國際化。我們現在不應一味著急怎樣“勇敢地走出去”。孟長海先生說得好:“畢竟,中醫藥雖然在西方存在多年,而西方卻沒有廣泛接受中醫理論。”


作為現代醫學發源地的西方從理論上還不承認什麼“中藥”(即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人家只承認有“傳統植物藥”,而植物藥與中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在,我們不應只是懇求西方放寬限制,或千方百計地按照他們設計的標準去做。相反地,我們應當採取像當年李闖王那樣的策略,即“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我們首先就應花大力氣,下大決心解決中醫西化的問題,解決中醫院“姓中”的問題。只要我們真正地把國內的中醫藥事業發展起來了,有了遠勝於西醫藥的療效,有了驕人的業績和資本,那時西方自然會來向我們學習。那時,何愁中醫藥不能打入國際市場,又何愁中醫藥不能國際化呢。美籍華裔知名學者張緒通博士說:“要西方人接受中醫,我覺得:不用擔心。世上哪裡有寶藏,還用得著登廣告?只要中醫能治病,各國的醫生和病人都會自動找上門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醫只有在國內打好了“本土化”一仗,才能“國際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