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烏梅丸臨床應用舉隅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烏梅丸臨床應用舉隅

〈董飛俠 / 中國中醫藥報〉





烏梅丸出自《傷寒論·厥陰篇》,由烏梅(酸醋浸)、黃連、黃柏、細辛、花椒、乾薑、桂枝、炮附子、當歸、人參組成。方中重用味酸之烏梅為君藥斂肝之真氣,驅蛔下利。臣以附子、乾薑、椒目、桂枝、細辛溫陽而理氣,疏木達鬱,遵從《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的治療主旨。肝虛不得疏泄,肝氣不舒,鬱火熾盛則易化火傷陰,又配伍黃連、黃柏苦寒瀉火,下蛔而清熱;佐以人參、當歸之甘味溫益脾胃,調和氣血,培土榮木。使以蜂蜜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寒熱並用,虛實並治;清上溫下,攻補兼施;酸辛苦甘,剛柔相濟;辛開苦降,土木雙調之功用。烏梅丸臨床應用較廣,即使蛔厥證以外的疾病,臨床只要抓住寒熱虛實錯雜的病機特點,隨證加減治療,均有良效。


.難治性尿路感染


孟某,女,28歲,2002910日初診。訴反覆尿頻、尿急、尿痛三年,加重一周。患者於三年前因產後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清潔中段尿培養示急性尿路感染,經自服抗生素不正規治療後症狀緩解。其後三年來常反覆發作尿頻、尿急、尿痛。經腎孟靜脈造影(IVP)檢查排除泌尿系結石及尿道疇形,再用抗生素有效,但停藥後復發,故求治中醫,診見其小便頻數,清稀量少,伴有少腹冷痛拘急,胃院嘈雜泛酸,四肢發冷,倦怠乏力,大便溏滯不爽。舌淡苔厚膩,脈沈細。辨證為胃熱腸寒。予烏梅丸原方,服藥三劑後尿頻、尿急、尿痛明顯緩解,原方再進半月,諸症皆除,精神好轉,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按:該患者胃熱腸寒,因為小腸分清泌濁,故患者表現出小便頻數,清稀量少,大便溏滯不爽。辨證符合虛實寒熱錯雜,故投以烏梅丸有良效。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曾某,男,49歲,1997812日初診。訴反覆腹痛、腹瀉十餘年。三年前結腸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現面色蒼白,形體消瘦,每日大便五次左右,夾大量粘凍,便時少腹作痛,瀉後痛減,伴有胃脘嘈雜、納呆、四肢發冷、倦怠乏力,舌淡苔厚膩,脈沈細。辨證屬胃熱腸寒,予烏梅丸原方,服藥半月後大便次數減少,納可。守方半月,精神好轉,胃脘嘈雜未見發作,後改為丸劑,維持治療。隨訪半年,病情穩定,體重增加。

  
按:烏梅丸是治療消化系統病機複雜病證的良方。該患者表現為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肝脾不和數種病機並存,故選用烏梅丸寒熱並用,虛實並治;清上溫下,攻補兼施;酸辛苦甘,剛柔相濟;辛開苦降,土木雙調之功用,取得良好效果。


.慢性萎縮性胃炎 


秦某,女,55歲,1997725日初診。胃脘隱痛伴腹脹不適三年餘。患者三年前不明原因出現胃脘隱痛伴腹脹不適,食後上述症狀加劇,伴有口乾,口苦,胃脘灼熱,納差無味,神疲乏力,舌質稍紅、苔黃,脈細數。胃鏡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度);活檢示:粘膜慢性炎症伴局部腸化,幽門螺旋桿菌檢查陽性。辨證屬寒熱夾雜型,予三聯抗幽門螺桿菌結合烏梅丸原方。半月後訴症狀明顯減輕,守方再進一月症狀消失,納食正常,複查幽門螺旋桿菌陰性。

  
按:近年來發現萎縮性胃炎臨床多表現為虛實兼存、寒熱交錯的病理現象,故用烏梅丸治療。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烏梅丸對炎症控制、粘膜損害的修復、脾胃功能的調整等都有較好的效果,方中黃連、黃柏、烏梅等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