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治脾胃虛弱 升陽益胃湯


來源:中國中醫週刊  編輯:小允






治脾胃虛弱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灑浙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升也。


   氣受於胸中。


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清陽失位,則濁陰上乾,脾虛不運,而怠惰嗜臥也。」體重節痛,濕盛而陰邪勝也。口苦舌乾,陰火上炎也。不嗜食、不知味,胃氣虛衰也。大便不調,濕勝也。小便頻數,膀胱有 熱也。灑浙惡寒,陽虛也。慘慘不樂,膻中陽氣不舒也。


黃耆(二兩)、人參、甘草(炙)、半夏(一兩)、白芍(炒)、羌活、獨活、防風(五錢)、陳皮(四錢。留白)、白朮(土炒)、茯苓、澤瀉、柴胡(三錢)、黃連(二錢)。每三錢,薑、棗煎。又補中益氣湯加炒麴、黃芩,亦名益胃升陽湯(東垣),治婦人經候凝結,血塊暴下,脾虛水瀉。


   澀者用。


   其秋旺,故以辛溫瀉之。


   便利、不渴者勿用。


   淋勿用。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六君子助陽益胃,補脾胃之上藥也一 。加黃耆以補肺而固衛。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二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濕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補中有散,發中有收,使氣足陽升,則正旺而邪服矣。


參、朮、苓、草、陳皮、半夏。


羌活除百節之痛。


東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虛也。何故?秋旺用參朮芍藥之類反補脾,為脾胃虛則肺俱受病,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又曰:「予病脾胃久衰,一日體重,肢節疼痛,大便泄下,小便閉塞,默思《內經》雲:『在下者,因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治諸瀉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當用淡滲之劑。又思聖人之法,雖布在方策,其未盡者,以意求之。今寒濕客邪自外入裡而甚暴,若用淡滲以利之,病雖即已,是降之又降,複益其陰,而重竭其陽也。治以升陽風藥,是為宜耳。羌活、獨活、升麻、柴胡各一錢,防風、炙甘草各五分,一劑而愈。大法寒濕之勝,風以平之。又曰:『下者舉之。』


聖人之法,舉一可知百矣。」東垣又曰:「藥中但犯澤瀉、豬苓、茯苓、木通、燈草淡味滲泄之類,皆從時令之旺氣,以泄脾胃之外邪,而補金水之不足也,或小便已數,肝腎不受邪者而誤用之,必大瀉真陰,竭絕腎水,先損其兩目也。」又曰:「《靈樞》雲:『頭有疾,取之足。』謂陽病取陰也。『足有疾、取之上。』是陰病取陽也。『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陽甲膽也,甲膽風木,東方春也。胃中穀氣者,便是風化也。胃中濕勝而成泄瀉,宜助甲膽風勝以剋之,又是升陽助清氣上行之法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