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黃帝內經:(三) 經絡迷蹤
經絡是中醫理論基礎中最為神奇的學說,經絡是什麼,它有哪些作用,是以什麼形式存在於人體中呢?
經絡的記載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書中專門論述經絡內容的文章共計二十五篇,涉及到的有六十餘篇,是《黃帝內經》中最重要的理論系統。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系統是由經絡組織連接成的一個整體,在內部連著腑髒,在表層則連著筋肉和皮膚。而這種連接的完成是通過氣血在經絡中運行來實現的。因此,經絡被中醫看成是人生命機體的網路系統。同時,經絡又分為正經和奇經兩類。正經有十二支,分別為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加上獨立的任督二脈合稱十四經脈。在分佈上經脈處於人身體兩側的深層部位,手經運行於上肢,足經則行於下肢;每條經脈的起始位置和循行路線各不相同。
可是,經絡是否真實存在,在中國歷史上紛紛擾擾了幾千年。直到2003年,專家們利用先進的正電子斷層掃描技術,運用三維定位的方法,顯示出了經脈氣血運行的清晰路線。這一結果表明經脈具有一種流體通道的特性,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科學家張維波在這一基礎上,把經絡的研究推向了另一個高度。他認為經絡就是人體中的組織液。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維波介紹:中醫講氣如霧露之溉,而組織液實際上就是一種像霧露狀的小水滴,在人體當中的一些縫隙裡存在著一些小水顆粒。在同位素試驗中經絡的流動可以攜帶同位素分子做循經運動,於是他大膽的推測如果液體中有能夠刺激神經興奮的物質,就可以產生循經感傳。另外,液體是導電的,因此有低電阻特性。於是他斷定經絡一定是可以流動的一種液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