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糾正治未病三種認識誤區



糾正治未病三種認識誤區


中國中醫藥報  2011726




近些年來,中醫治未病引起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這對振興中醫來說是好事。但在這一過程仲,有三種認識誤區,極不利於中醫治未病的健康發展,應予糾正。


治未病是無病找病的誤區


中醫治未病與西醫的健康體檢有本質的不同,它不是隨機性、臨時性的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它是一種生活之道,告訴人們要“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時刻順應自然,注意養生防病,把治未病融入於生活之中,全天候關注健康,防患於未然,它比現代的亞健康概念還超前。亞健康儘管用儀器檢查不出病理指證,但實際上已處於健康與疾病的臨界值,而中醫治未病是在健康的狀態下未雨綢繆,積極預防。


治未病說明中醫不重治療的誤區


一些人誤認為中醫提出治未病,是因為它只會養生保健,不重治療,以致中醫成了“ 滋陰壯陽 ”的代稱。其實,中醫治未病是基於“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 ”、“ 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一對人與自然關係和疾病規律的深刻把握而提出的;是貫穿和體現在生命全過程中的一種預防為主、防病勝於治病的基本原則和戰略思想,與重治療並不矛盾。


治未病的提出,恰恰說明了中醫重治療、能治療。因為這種治療是高明、超前、充滿智慧的,它不是總被動地跟在疾病後面。這種未雨綢繆、防重於治的思想,立足於隨時隨地養生預防。同時還是一種指導思想、診療原則和戰略目標,體現在一旦患病之後,著眼於提高人體正氣,通過辨證論治、以人為本、正本清源,防止疾病發展、傳變和復發。


實際上,正是因為治療中貫穿和體現著預防為主、防病勝於治病的基本原則和思想,中醫在疾病治療上與現代醫學相比毫不遜色,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中醫是“ 慢郎中 ”。


治未病就是吃保健品的誤區


有些人認為,中醫治未病就是多吃些保健藥品,於是對滋補類藥品持多多益善的態度,這種理解完全是對中醫治未病的曲解。中醫治未病強調的是“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 ”,以達到“ 神與形俱,而盡終其天年 ”。而中藥是人體不“ 合於道 ”以致陰陽失衡後用來糾偏補弊的武器,儘管中藥副作用小,中藥有“ 藥食同源 ”之說,但中藥對常人來說是不能亂用的,是不得已才用之。


古人說藥物是用來“ 以供醫事 ”的,所有的中藥都有寒、熱、溫、涼的偏性,不適當使用會導致人體的陰陽失衡,反倒適得其反,甚至引發毒副作用。因此,中醫治未病並不是讓猛吃滋陰壯陽等等保健藥品。在確實需要使用中藥保健品的時候,應該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選擇。 (李明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