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古醫今解】腸紅



文章轉載自:大紀元文化生活藝術網






【古醫今解】腸紅


作者 ﹕華景珍




臨床上,一個人雖然病得很重,如果沒有吃錯什麼藥,生理機能是按照老天爺給的規律,那麼無論他生的是什麼病,治療起來都比較容易。現在的人生病後,中西醫混雜,雜藥亂投。就算醫術高明的醫生,面對這樣病人,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光是理那個頭緒,就已經煞費周章了。這種情況在西方醫學引進後,更加嚴重。現在大部分中醫師甚至不知道傳統醫學中疾病進退之機理,治起病來,猶如「盲人騎瞎馬」,要想「起手回春」、「藥到病除」,真是談何容易!
徐靈胎洄溪醫案中有一個「腸紅」證的誤藥病例:


「淮安程春谷。素有腸紅證。一日更衣。忽下血斗餘。暈倒不知人。急灌以人參一兩。附子五錢而甦。遂日服人參五錢。附子三錢。而雜以他藥。參附偶間斷。則手足如冰。語言無力。醫者亦守而不變。僅能支持。急棹來招余。則自述其全賴參附以得生之故。診其六脈。極洪大而時伏。面赤有油光。舌紅而不潤。目不交睫者旬餘矣。」


案中這位程春谷先生,可能患有「痔瘡」病,所以經常便血。有一天如廁,便了「斗餘」的血,所以昏倒了。這個數量看起來挺嚇人。灌了古代中醫急救常用的「參附湯」,用了一兩人參、五錢附子。醒來後,每天都吃五錢人參、三錢附子和其他雜藥的處方。偶而,藥中沒有加人參和附子,就會手腳冰冷、語言無力。醫生也就不敢改變處方了。但是,這樣用藥,也只能維持生命而已。


也許這位病人住的地方跟徐靈胎先生的家是隔著湖或江吧!所以要雇船來找他去看病。當這位病者把生病和治療過程告訴徐靈胎時,述說著他完全依賴人參和附子才能活命。


徐靈胎診他的脈發現,脈搏「洪大」,這種脈是身體很壯實,火氣很大的人才會出現的脈,一般是「實證」有餘的脈搏。病人臉色紅赤而且有油光,這也是身體壯實的人才有的臉色。舌色紅而不潤,表示這個人陽氣很盛,津液卻不足。而且病人已經十多天睡不著覺了。


「余曰。病可立愈。但我方君不可視也。春谷曰。我以命託君。止求效耳。方何必視。余用茅草根四兩作湯。兼清涼平淡之藥數品。與參附正相反。諸戚友俱駭。春谷弟風衣。明理見道之士也。謂其諸郎曰。爾父千里招徐君。信之至。徐君慨然力保無虞。任之至。安得有誤耶。服一劑,是夕稍得寢。二劑手足溫。三劑起坐不眩。然後示之以方。春谷駭歎。諸人請申其說。」


徐靈胎告訴他:「這個病馬上可以治好,但是我開的處方你不能看。」病人說:「我把命都託給你了,只求有效果就好了。何必要看你用什麼方子呢?」於是,徐靈胎給他開的藥是用四兩茅草根和一些清涼平淡藥煮的湯劑。剛好和他本來吃的參附湯藥性相反。病人的親戚朋友看了處方後都很害怕。


病人的弟弟叫風衣,是一個明理的人,告訴病人的幾個孩子說:「你爸爸大老遠把徐大夫請了來,是非常相信他的醫術。徐大夫也慷慨應允,會把你爸爸給治好,保證不會有事。怎麼會有問題呢?」


於是,依方服藥,吃第一劑藥,那個晚上稍稍可以入睡;吃第二劑藥,手腳就溫暖了;第三服藥吃下去後,可以坐起來,頭不暈了。然後徐靈胎把藥方拿給他看。病人看到處方嚇了一跳。大家希望徐靈胎分析用藥的醫理。


「余曰。血脫扶陽。乃一時急救之法。脫血乃亡陰也。陽氣既復。即當補陰。而更益其陽。則陰血愈虧。更有陽亢之病。其四肢冷者。內經所謂熱深厥亦深也。不得臥者。內經所謂陽盛則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也。」


「白矛根交春透發。能引陽氣達於四肢。又能養血清火。用之。使平日所服參附之力。皆達於外。自能手足溫而臥矣。於是始相折服。凡治血脫證俱同此。」


一個人大量出汗叫做「亡陽」;大量失血叫做「亡陰」。在臨床上就是危在旦夕,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按照徐靈胎的說法,這個病例在大量下血「亡陰」後,用人參附子湯,大補陽氣。那是應用在急救上面。當陽氣恢復,性命保住後。就應該馬上補陰液,就是補血的意思。如果沒有這樣做,還不斷去補陽氣,那麼陰陽就更不平衡,陽越盛,陰越虧。「陽氣有餘,陰液不足」的情況就越嚴重。當陰陽不能平衡的時候,就無法入睡了。內經上說的「熱深厥亦深」的情形造成病人手腳冰冷的寒冷假象,使得原來的醫生更不敢停用附子這種大熱的藥了。


徐靈胎說明他為什麼大量用茅草根,他的說法是白茅根交春透發,能引陽氣達於四肢。又能養血清火。使用它,可以把病人平時吃的大量人參與附子的藥力,引到四肢與體表來。


筆者認為,內經上說:「脾主四肢」,程春谷在大病後,大量服用參附,稍停藥就四肢如冰,並非病寒。而是陽氣鬱遏在脾臟的關係。手足端是六經交接之處。人體經氣按時辰循環流注周身。手足逆冷,表示經氣流注中斷了,沒有接上。徐靈胎在這個醫案中,使用白茅根把鬱遏的陽氣升提到表面與四肢。讓經氣流注順暢。同時大補陰液,也使得病人陰陽得以平衡。當然就效若桴鼓啦!


查台灣商務印書館《中國醫學大辭典》白茅根條註,性質:甘寒無毒。功用:補中,益氣,止渴,通血脈,堅筋骨,除瘀血,解酒毒,利小便,治勞傷、虛羸、寒熱、噦逆、喘急、吐血、衂血、鼻衂(為末。米泔服。)肺熱、腸胃客熱、水腫、黃疸、小便熱淋、溺血、婦人血閉、崩中、月經不調、療竹木入肉(燒末。豬脂和塗。)久服利人、斷鼓。雜論:此物稟土之沖氣。兼感春生之氣。可升可降。屬陽。入心脾胃三經。為清火活血之品。但因發寒噦。中寒嘔吐。溼痰停飲發熱者。均忌之。


筆者記憶清晰,家母在我們兄弟姊妹小時後,出麻疹時,咳嗽,發高燒,她老人家使用的唯一處方就是白茅根加冬瓜糖煮一壺水,不斷讓我們喝。大約一個多星期,只能吃醬菜配稀飯,不能吃任何油膩的東西,說是將來腸胃會比較好。而且不可以離開房間半步,不能吹風受風寒,以後才不容易感冒。經過這場大病的洗禮,我們的體質真的改善了。


以前的人,對待孩子出麻疹,就像產婦生孩子坐月子般悉心照料。因為,那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健康。現在寒流一來,每個小兒科就大排長龍,門庭若市。也許,我們要學學古人的智慧。把老祖先的東西再拿出來用用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