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名中醫董延齡 75歲還長高


文章轉載自: 2010/01/03 聯合晚報】






名中醫董延齡  75歲還長高






【聯合晚報/洪淑惠】


知名中醫師董延齡出身中醫世家,外人自然以為他得天獨厚,必然打從娘胎裡開始吃補。實則他先天體弱,兒時還險些在戰亂流離中病死。幸而他以中醫救人也調養自己,如今75歲,身子強健精神佳,近年還持續在長高,羨煞眾多身高縮水的中老年人。


董延齡曾在立法院、考試院及郵政總局作過多年駐診醫師,許多政治人物、立委都是他的病人。因盛名遠播,還曾應邀到阿拉伯聯合國大公國為國王及多名王室成員看病。他過去看健保門診常要看一、兩百個病人,這幾年考慮年歲漸長,才停止看健保門診。不過仍常有特殊疾病或疑難雜症患者,從各地慕名來求治。


三、四年來已長高0.7公分


「我年輕時並不想當中醫。」他坦白地說。自幼雖被父親嚴格要求背誦湯頭歌訣、雜病心法等中醫基礎課程,但眼看父祖兩代懸壺行醫,生活卻很清苦,他決定改當生活安定的公務員。後來在民國五十年初的一場全國性豬瘟型大流行性感冒中,他無意中以多年修習的中醫救治多名重症同事,看到連自己都驚訝的療效,才折服說「古人沒有騙我,我應當努力讀書」,潛心研習並考上中醫執照。


董延齡強調,體質是可以經由調養來改善的。像他自己先天體質不佳,母親懷他時身體不好,他出生後又因國共內戰常在逃難,在飢寒交迫中長大。他幼年坐船逃難,他和父親、弟弟三人只靠四兩米過了半個月。他一度病弱到連當中醫的父親都要放棄了,可能命不該絕,吃了三塊花生糖後意外救活。青少年時一度患躁鬱症,中年時還經歷嚴重的更年期痛苦,那種「好像世界末日」的痛苦,讓他至今難忘。


年少病弱,讓他對病人的苦痛感同身受,也益發注意養生;結果別的老人苦於身高縮水,他反而年年長高,三、四年來已長高0.7公分。


「我靜坐  我運動前喝水」


他說,養生首重平衡,並身體力行「一動一靜、一進一出」原則。一進一出指的是飲食、排泄,一動一靜即運動、睡眠。他自知體質孱弱,所以他從30歲起就運動不輟,練過太極拳、外丹功、太極劍等等。後來慢慢了解自己的體質敏感,就改練靜坐及伸展操。他習於晨起運動後、睡前靜坐10分鐘到半小時。他說,靜坐可平心靜氣,穩定情緒,身心自然健康。


但董延齡說,運動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持之以恆。如果什麼運動都不會,「那就走路吧」。他有一位90歲高壽老朋友,名言就是「我走路,我九十」。


董延齡還傳授一個簡單且時時可做的甩手動作:雙腳與肩同寬,略蹲如騎馬般。雙手往前平舉,再用力往後甩即可。剛開始可每天作一百下,待熟習後再增至二、三百次,如能作七、八百下更好。對現代人常見的肩頸痠痛、心情抑鬱等,很有幫助。


此外,他也重視「二便暢通」,不讓廢棄物淤積於體內。他向來不知便秘為何物,應歸功於他習慣在運動前喝一大杯溫熱水。此外,睡眠是人體的充電時間,每天要睡足六小時,且最好在晚上11點前就寢。


在飲食方面,他自幼腸胃不好,體質虛寒,所以從來不吃冰西瓜,也不吃冰過的水果;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一定待回溫後才吃。喝水也只喝溫水。每餐會吃一碗量的青菜,水果偏好芭蕉、柳丁和橘子 (但咳嗽時暫不吃)、芭樂、奇異果及木瓜,也吃少量的鳳梨。少食豬牛羊肉,但吃雞肉及魚。


但他不認為人人都該複製他的養生方法,畢竟人人體質不同。依他觀察,現代人體質偏「陽亢」的較多。也就是飲食過量、體內熱量太多但生活緊張;多半有火氣大、脾氣暴躁、小便黃且不順暢、易便秘、眼睛乾澀。


這樣的人平日除要適當運動外,也要適量喝水,並少肉多素食,可適量吃平性、涼性食物;不要再吃油煎炸烤食物,免得火上加油。


「保健要訣」 分享眾人


董延齡還把行醫所感、養生心得書成「保健要訣」分享眾人:「食應適量,營養求均衡;睡眠要充分,排泄須暢通;運動恆為貴,居處宜清靜;衣著隨時序,交遊擇良朋;慾望有節制,處世尚和平;食物新鮮吃,藥品勿濫用;工作盡心力,休閒放輕鬆;心情常愉快,思想要純正;養成好習慣,身心保安寧。」他嘆道,健保局如能好好推廣中醫的養生觀念,健保財務就能改善大半。





 



董延齡中醫師3分43秒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