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學生眼中的中醫藥
中國中醫藥報 2011年8月12日
翟一先 北京市八中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也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近來一段時期,關於“ 中醫是偽科學 ”的爭論很激烈。不管是否從事中醫藥行業,每個人都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此,我也談談自己對中醫藥的粗淺看法和認識。
我認為中醫是科學的
我手頭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對“ 中醫 ”、“ 中藥 ”以及“ 科學 ”的定義如下:中醫: 一指中國固有的醫學。二指用中國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中藥:中醫所用的醫藥,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科學: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以此為準,大多數人對於“中醫”概念的認識基本沒錯。
那麼,中醫是科學嗎?“ 科學 ”的定義中並沒有說一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狹義上的科學,從哲學的角度上說,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科學的基礎應當是客觀實在,而科學本身是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通俗地說,原子肉眼看不到,用手摸不著,但是它確實是存在的,屬於物質範疇。在歐式幾何中,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不會因為我的意志而變成179°或者368°;我們為了測量而定義出1°的概念,如果我們換一個定義,三角形內角和就不是180°,但它仍然是個定值,只是反映在人為定義上的不同數值和單位罷了。所以說,規律是通過實踐不斷被認識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科學亦是如此。如果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方法確實符合客觀規律,並從具體實踐中昇華為一般性的認識,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說中醫不是科學。
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有誤區
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認識。舉個例子,物體相對運動的描述是以參考系為轉移的。我們的認識,往往也因為某些因素而主觀化。認識事物,需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中醫的實踐,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例子。但不可否認的,西醫也是如此。
或許在很多數情況下,西醫較中醫顯得更明顯、更快速,這應該說是由它們各自的屬性所決定,不應成為我們判斷中醫是否科學的依據。在很大程度上,西醫的特點表現出集中力量針對主要矛盾的特點,治療特別及時,見效特別明顯,但可能伴有較明顯的副作用。而中醫所表現出來的是在抓主要矛盾時對次要矛盾的重視,因此中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更少或不明顯,以致讓人產生中醫沒有副作用的錯覺。
這其實是中西方哲學的不同體現。東方哲學更加注重整體;西方哲學更注重個體的影響。孰優孰劣?我還無法界定。
其次,進入市場經濟,價值和時間、效率直接掛鉤。這就導致人們對時間和效率的認識產生偏頗。我們重視速度,卻忽略了品質的影響。我們對於醫學的態度受到上述因素的衝擊,因而更加注重時效性。這就使得中醫在現階段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有人認為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局,但在這樣的發展中,人的因素其實是不可忽視的。換言之,如果我們可以默許社會的發展軌跡,就應該以一種正確的態度來認識醫學中的失敗。對於中醫這門學科,我們不該“ 一棒子打死 ”,而要正確認識到它的實質。
某些人對於中醫藥沒有正確的認識,加上一些打著中醫旗號的“ 偽中醫 ”醫德不高,醫技不精,一旦出現醫療問題,就把責任歸罪到中醫藥頭上,這是極其不合理的。這些人反對中醫藥的觀點和主張,其實應當受到我們的質疑。
與之相反,一些崇尚中醫藥文化的外國人不遠千里而來,虛心求教,刻苦鑽研,將學到的中醫藥知識結合各國的社會需求予以發展和提升,成就了他們的治療和養生手段,造福國外患者。而作為中國人,比老外瞭解中醫藥的發展歷史,得益于中醫藥的惠澤,更應該對中醫藥有深刻的認識。中醫藥是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望人們珍重、傳承、振興、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