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間中醫藥服務更多人群
中國中醫藥報 2011年6月23日
本報記者 高新軍
“ 民間中醫運用手法,能讓抬著進去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走著出來;北京通州有位民間中醫手法治療落枕,只需三下…… ”長期關注民間中醫藥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劉劍鋒說起民間中醫藥,能舉出好多奇人妙方。然而目前民間中醫大部分沒有行醫執照,有些家傳絕學因後繼無人而面臨失傳。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在基本任務中明確指出,“ 對民族、民間醫藥傳統知識和技術逐步開展系統的繼承、整理和挖掘研究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 一些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 ”,並要求“ 挖掘整理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加以總結和利用 ”。這讓痛心於民間醫藥現狀的劉劍鋒看到了希望,於是向中國中醫科學院提出對民間中醫藥展開調研和整理利用的課題。
現代中醫藥的根本和源頭
歷史上的官方中醫藥往往是從民間中醫藥整理上升而來
到底何為民間中醫藥?什麼樣的人算是民間中醫呢?劉劍鋒介紹說,民間中醫藥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公認的概念,但從文獻和歷史來看,中醫在歷史上有官方和民間的區別。王叔和《脈經》、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唐本草》、《聖濟總錄》等著作明顯帶有官方色彩,而《肘後備急方》、《串雅》等書民間色彩濃厚。
劉劍鋒認為,狹義的民間中醫藥是指教科書中未曾記載,主要通過家傳和師徒相傳的傳統方式,在某一地區應用,無《內經》等中醫經典理論指導,或與現有中醫理論不同,但明顯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和方藥。
中醫藥技術需要由相關人員來使用,場所又是施展技術的必要條件,這些都會在客觀上對民間中醫藥技術產生影響。加上受西方文化等的影響,使用以上技術的人員及場所均受到限制,對民間中醫藥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廣義的民間中醫藥包括民間中醫藥技術、人員、機構三個方面,它與現代中醫藥、民族醫藥一起,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許多醫學大家都來自民間。現代中醫教育,起初也完全是政府從民間遴選中醫生舉辦大學。首批30位元國醫大師,全部有民間中醫經歷,80%為師承或家傳。劉劍鋒認為,現代中醫是在不斷汲取民間醫藥滋養的過程中成熟發展起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民間中醫藥應當是現代中醫藥的根本和源頭。 ”
“ 我也是民間醫生,也是鄉村醫生。 ”國醫大師陸廣莘對此表示贊同,他說,“ 歷史上的官方中醫藥往往是從民間中醫藥整理上升而來,真正的實踐來自於民間,這是不可否認的。 ”同時他強調,“ 這個整理的過程就是科學發展的過程。 ”
談到這裡,劉劍鋒說了個有趣的社會現象,“現 在人生病後,先找西醫,西醫治不好找中醫,中醫再治不好找民間中醫。 ”
現狀混亂,規範管理不易
15萬民間中醫處於“ 非法行醫 ”狀態
民間中醫藥的現狀到底如何?恐怕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地描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曾經調研後指出,在農村、邊遠、貧困地區,依然生存、活躍著一批民間中醫,“ 估計全國至少有15萬名民間中醫,這麼龐大的隊伍長期處在有用、有益,卻‘非法’的狀態 ”。
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尚有15萬沒有行醫執照的中醫,儘管他們在傳承中醫精髓、保存中醫特色、保障農村基層人民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沒有文憑,不懂西醫,不會外語,拿不到行醫執照。這15萬人的數字不一定準確,但從側面反映出民間中醫隊伍的龐大。
民間中醫藥受客觀環境和條件所限,能較好地堅持用傳統中醫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診病用藥,體現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劉劍鋒說,據山東省一項調查,農村中小醫院及衛生室,自采自種自製的中藥,劑型很多,62.3%的人員擁有驗方、秘方。但由於無法取得批准文號而被視為假藥,無法在臨床試用,亦難以授受流傳,只能眼睜睜地等待著消亡。
不可否認,民間中醫隊伍比較混亂。劉劍鋒表示,由於老百姓對民間醫藥的需求市場巨大,致使江湖郎中混跡其中,良莠不齊、非法牟利、草菅人命,民間醫藥市場十分混亂,給民間醫藥的健康發展蒙上了濃重的陰影。而一些民間中醫藥人員,由於未受過現代醫學教育和科研方法的培訓,經常講過頭話,給支持民間中醫藥的人士帶來顧慮和尷尬。
整理利用要做好界定和篩選
篩選確有療效的技術,以期解決政策問題
對於民間中醫藥進行整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進行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李經緯回憶說,1958年的“ 百萬獻方運動 ”收到了大量民間醫方,最後全集中到了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醫史所。但此次收集的單方驗方,並未得到很好地利用。
對於民間中醫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歷來很重視,曾成立了中醫藥受理無償捐獻辦公室,建立了中醫藥特色技術方藥篩選評價中心,辦公室設在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該中心主任莫用元認為,民間醫藥無論從概念、定位到目前狀態,到現在的搜集整理,都存在一定難度。20多年來,該中心對民間醫藥的篩選、評價、收集整理做了一些工作。
總的思路是,對收集的民間中醫藥初步篩選以後,由專家論證,再分別進行方藥的藥效、毒理研究,確保安全有效後再做進一步開發。他希望本次的課題能優化形成一個民間醫藥收集整理的技術路線。
有關專家認為,做好民間中醫藥的調研和整理利用,關鍵環節是如何界定民間中醫藥技術方藥,並對其療效進行驗證篩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許志仁提出,要對民間中醫藥特有的技術進行界定,先劃定範圍,再篩選確定哪些技術進入研究範圍。他希望調研過程中通過抽樣能調查民間醫藥人員的蘊藏量,“ 看看有實際本領的,究竟有多少人? ”
“ 要通過研究來證明民間中醫真的有技術含量,而且通過人員和技術的整理,最後進行分類,提出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以及發展的政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桑濱生認為,該課題的定位應該是用技術說話,最後解決政策法規方面的問題。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中醫人員給予不同的准入政策。
“ 民間中醫藥調研及整理利用 ”這一課題很大,具體操作中還會遇到諸如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諸多問題。劉劍鋒坦承,此次調研和整理更多地側重於民間中醫藥的技術方藥,通過篩選論證,能讓一些確有療效的民間好方法、好醫方不至於埋沒,能夠服務于更多的患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