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中醫藥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


中醫藥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


中國中醫藥報  2011620

洪蕾  曹文富  江陽崗  李進   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2010年重慶市衛生局、財政局撥出專項基金,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啟動“ 中醫文化進校園——走進大學城 ”專項活動。進入重慶醫科大學、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外語學院、重慶師範學院、重慶大學、重慶社會主義學院等學校,發放調查表1200份,現場講座2000多人次,同時借助媒體報導宣傳和公共平臺(報刊、電視)講座。而今,活動告一段落,感觸頗多,報導出來供業內同仁共用。


在進校園活動中,我們嘗試了高校教師校際聯盟,在校際間開展了中醫選修課,利用各大學講壇,在校際間開展了以“ 國學視角下的文學 ”、“ 國學視角下的醫學 ”、“ 國學視角下的美學 ”講座,不僅讓中醫藥文化與西醫院校文化發生碰撞,也在普通高校和準備進入孔子學院的教師中引起共鳴。高校國學教師感慨,中醫藥文化的“ 道器並重 ”,更能形象宣傳國學文化;孔子學院外派教師感到,我們的文化對外民族影響來自實用,尤其是讓漢語愛好者能夠在當地找工作。實用性是宣傳媒體平臺關注的要點,也是中醫藥文化進入各個高校和對外傳播的通行證。中醫藥文化的實用性是讓抽象文化普及的關鍵。


中醫把人體視為一個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統一體的古老醫學思維,與當今最前衛的新型醫學模式的暗合,令世界不得不感歎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和中醫藥學的神奇,這就是我們宣傳中醫藥文化的優勢和立足點。


近三年的中醫藥文化宣傳中,不論是進校園、還是媒體宣傳或是臨床和義診諮詢服務中與病人及來訪者溝通宣傳,調養生命的各種方法和手段中承載的中醫藥養生文化,都讓普通院校以及西醫院校的教師興趣盎然、津津樂道,成為普及宣傳中醫藥文化的敲門磚!


青年學子是未來事業發展的土壤和主力軍。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更重要的是要走進西醫文化校園和普通大學校園。調查發現: 8090後接受更多的是西方科學和所謂的現代化教育。因而,有必要花力氣把中醫藥文化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中醫藥文化精神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要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轉化為發自心底的激情和心中堅定的信念。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就是培養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未來土壤,重視青年學子就是重視事業發展的未來!


為此,長期以來,專家教授堅持在每年國醫節走向街頭義診和宣傳中醫文化,利用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宣傳中醫藥文化。社會普及效果證明了我們教師的專業性和受重視程度,為校園行活動添彩加分。


進校園活動讓我們思考:中醫藥沒有在青年學子過去的文化教育中留下太多痕跡,但青年學子並不是拒中國醫藥文化於千里之外,也想更多瞭解祖國的傳統文化。而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接受的大量資訊卻是以西方文明為主。所以,社會大眾面對中西方文化衝突時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困惑。


日常生活中形而下的“ ”,因為實用容易被受眾接受,但如果不掌握形而上的“ ”,在中西文化出現衝突時就會困惑不解。外來優秀文化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但放棄評判標準自然會迷惑方向。這不是簡單的活動和幾場講座能夠糾正過來的,把中華民族傳統生存智慧納入國民教育,長期、有目的、有策略的文化傳播極其必要。


宣傳中醫藥文化是中醫人的責任,也應是社會其他部門的義務。在進校園活動中,我們以關心民生為由、以送溫暖為由、以學術交流為由,以文化校園等等為由,通過各個學校教務、學生管理部門、團委、學生會、工會、離退休部門等等,爭取中醫藥文化宣傳的平臺,把宣傳中醫的意願變成其他部門的工作職責。檯面上的工作和檯面下的情感同時加油,達成意願,完成中醫藥文化傳播工作。


人人想長壽,個個想健康,是中醫藥文化普及宣傳的基礎。受眾需求、媒體關注就是專家學者的責任,專家學者不佔領中醫藥文化宣傳的陣地,劉太醫、張悟本之流就會出現。但專家學者不是靠權威震懾,而是要學會把形而下的“ ”變成形而上的“ ”,真真正正地傳播正統的中醫藥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