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中醫五行學說―脾屬土


中醫五行學說脾屬土


作者 ﹕林貴  中醫師



去年8月應邀到台大新聞所演講,開講前有一聽眾帶她的妹妹請我看病。她說:「妹妹是公務員,最近一年生病,經西醫診斷為『肌肉萎縮症』。」問我中醫有沒有辦法治療。我告訴她:「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在她發病前,肯定有一段時間壓力大,生活起居失調,腸胃出問題。一個人絕不可能突然生病,要治病必先去除致病的因,才能對證下藥。」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其大意是說中央主長夏,氣候濕潤,才能使五穀繁茂。由於土中長出五穀,五穀之味為甘,所以說「土生甘」。甘味先入脾。脾健運,能使人肌肉豐厚,故「脾生肉」。肌肉充盈,肺氣乃健,所以說「肉生肺」,也就是「土生金」,說明脾與肺之間的關係。脾開竅於口,所以脾有病,可以從體表之口唇表現出來。在自然界為濕潤之氣,所以說「在天為濕」。在大地為土及其種植的莊稼,即「在地為土」。在人體為肌肉,故謂「脾主肌肉」。其色黃,五音為宮。在聲為歌,變動則為噦。憂思傷脾,一個人為事情憂思久坐,首先傷到脾。而怒勝思,即「木剋土」。自然界的濕邪首先傷到肌肉,而風可以勝濕,多食甘味則傷肉,因為甘味入脾。而酸勝甘。從中醫五行所代表的五臟,及其相生相剋規律,可以了解五臟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生長和相互制約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