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彭堅的BLOG
—— 快樂老人報 養生學堂
中老年養生保健和疾病治療
作者:彭堅
中醫養生文化歷史悠久,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在世界文化當中,唯獨中國人的養生學,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
談到中醫的養生文化,不能不講老莊和孔子,兩者代表了兩種養生思想:老子主張“ 清靜無為 ”,莊子提出氣功養生,“ 養生 ”一詞,即出自莊子的著作,故老莊是養生學的開創者。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養生思想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兩種思想形成了一種靜動結合的思維方式,發明“ 五禽戲 ”的名醫華佗對他的弟子說:“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終不得病。譬猶戶樞,終不朽也。 ”這段話,集中表達了中華民族與西方完全不同的養生觀、運動觀。養生是一種綜合調節的過程,是一輩子都要堅持不懈的事情,青年矢志,皓首窮研,才有可能獲得較高的年壽和較高的生活品質。本次講座不想過多地講授一般的中老年保健常識,側重介紹一些中老年養生防病的中醫食療保健方。
一、《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保健思想
《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篇名為“ 上古天真論 ”,專門討論人怎麼能夠活到一百歲以上,集中介紹了中醫學的養生保健思想: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
“ 虛風賊邪,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
《黃帝內經·素問》第二篇名為“ 四氣調神大論 ”,講人應當根據四季不同的氣候變化特點來養生保健,以免生病。“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
《素問》“ 藏氣法時論 ”中說“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
一、《內經》重視精神與形體共同調養,而不是單純強調形體的保健。也就是一個人要做到形神統一,形神結合。有形的運動而無神的調和,不算完整。
二、重視預防疾病,而不是有病時去治病。
具體的養生保健有如下方面:1、思想淡泊 2、飲食合理 3、起居有常 4、勞逸適當 5、未病先防
二、中老年養生保健的便捷方
一、感冒的治療和預防(標出頁碼的處方引用自拙著《我是鐵杆中醫》可供參考)
1、蔥豉湯(231頁):最好的感冒初起食療方
豆豉30~50克 蔥白連須5~10根,煎煮10分鐘,取一大碗,趁熱服,日三次。
蔥豉湯自創方以來,倍受歷代醫家推崇,方僅蔥白、豆豉兩味,發汗解表之力很強而又無偏寒偏熱之弊,對風寒、風熱兩類感冒均有良效,又是尋常佐料,患者樂於接受。在罹患感冒之後,如果不發熱,只畏冷者,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間經常出現,服湯後立刻全身溫暖,每天服三次,連服幾天,往往可以不服其他感冒藥而將感冒消餌於無形,如果已經發熱者,服後複被睡臥取汗,常一服而周身汗徹,表證豁然而釋。如果病人先內有伏熱,而後感冒,一開始就有口渴、舌紅、咽痛,則在方中加生地、玄參,煎湯代茶,以滋陰透熱。
2、藿香正氣散(239頁):四季胃腸型感冒的千古良方
本方所適合的病症為胃腸型感冒或急性胃腸炎初起,以腹痛,嘔吐,腹瀉,舌苔薄白或白膩為主症,或兼有寒熱,頭痛,身痛等表證。這類疾病發病率極高,一年四季均有,舉凡飲食不潔,消化不良,又貪冷受涼,或剛到異地,水土不服,或季節交替、氣候變化時,溫差過大,濕度過大,均可影響到腸胃功能而出現以上病症。有的老年人或體弱之人,因為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以及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往往不必等到寒熱、嘔吐、腹瀉等證候出現,只要有納呆、胸悶、身體酸疼、苔白膩等不適時,又有氣候、飲食變動的因素在內,醫生就應當考慮到胃腸型感冒上身的可能性,而選擇本方。
古方藿香正氣散目前有酊劑、水丸、蜜丸、膠囊幾種劑型。酊劑發揮作用快,對於止腹痛、頭痛效果最好,但小孩、患有胃病和對酒精過敏者不適合。水丸對止腹瀉、嘔吐效果好,但作用稍慢,有寒熱表證時,宜用豆豉、蔥白煎水送服,有食滯時,宜用炒神曲、麥芽、山楂即焦三仙煎水送服。蜜丸的劑型不合古法,效果也稍差。用丸散時,當日服三到五次為妥,每次宜二到三包(瓶),因為目前各種包裝的藿香正氣丸劑量偏小,每包僅3克。
3、小柴胡顆粒與參蘇丸(或小青龍顆粒):上呼吸道感冒初起咳嗽發燒的兩首成藥方
感冒咳嗽、發燒有寒熱之分,屬於熱證的,一般有舌偏紅,咽喉微痛,舌上有薄白苔或薄黃苔,痰較濃,用小柴胡顆粒;屬於寒證的,一般舌淡,咽喉不痛,咳嗽痰白,用參蘇丸,咳嗽痰清稀如泡沫狀,用小青龍顆粒。
4、觀音應夢散(236頁):感冒咳嗽收尾的最佳食療方
黨參50克(或西洋參10克) 生薑100克 蜂蜜250克,生薑刨去皮,切薄片,與黨參同煎15分鐘,加蜂蜜煮開即可。候冷,收瓶中,每日沖服三、五次,每次一匙,約可服5天。若痰多氣逆,加小金橘餅二、三枚,宜切碎煎;若微喘,加連皮核桃肉15克;若大便結,加玉竹30克。乾咳較劇,加新鮮檸檬半個,切薄片。
本方藥僅三味,用於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適。生薑散寒止咳,蜂蜜潤燥止咳,人參益氣補虛。生薑得蜂蜜之潤,則溫而不燥,蜂蜜得生薑之溫,則潤而不澀,黨參得生薑之溫散,則補虛而不留邪。痰多氣逆,加金橘餅順氣化痰,微喘加核桃肉補腎納氣。大便結加玉竹滋肺止咳潤腸。以上六味,都是藥食兩用之品,口感甚佳,老人和小孩樂於接受。用於外感咳嗽後期,遲遲不癒,乾咳無痰或少痰,倦怠少氣,扶正祛邪兩難者,每每有效。
5、玉屏風散:中老年、體弱兒童預防感冒的成藥
本方由黃芪、白朮、防風三味藥組成,黃芪益肺固表,白朮健脾補氣,防風祛風去邪,扶正祛邪,重在扶正一面,適合於老人小孩經常出汗,容易感冒。
二、心腦血管病的治療和預防
1、黑芝麻金桔餅(351頁):冠心病的食療方
黑芝麻30克(炒熟) 小金橘餅3個,每日臨睡前嚼服。
這是我的家傳食療方,伯父常推薦給早期冠心病人長期使用,既藥性平和,又有益健康,口感亦佳。其中,黑芝麻補腎,含大量維生素E,可軟化血管,是中醫有名的益壽藥;金錢桔入又稱長壽果,入心經,含有大量維生素,傳統用於寬胸理氣,治療心胃氣痛。這兩味藥,一寬上,一潤下,交通心腎,一剛一柔,對於冠心病患者是一個很好的食療方,可長期服用而無弊端。
2、參三散:
西洋參600克 三七150克 丹參150克 紅景天150克 天麻150克
研末,每天兩次,每次5克,飯後開水送服,一料藥大約可以服三個多月。
其中的西洋參,可以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改為白參、紅參。這三種參統稱為人參,據現代研究,主要成分都是人參甙,但西洋參清潤,適合於偏陰虛的人;紅參溫熱,白參微溫,適合於偏陽虛的人。明顯的陰虛,西洋參還須配麥冬、五味子,明顯的陽虛,紅參還須配附子、乾薑,必須辨證加減。方中人參與三七、丹參的比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必須根據參的等級、患者的年齡階段、身體狀況來調配,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參三散加減的組方思路與丹參滴丸有較大的區別。丹參滴丸的構方思路,著眼於血管壁,著重在治療,看重冠心病的結果,強調活血化瘀,改善血管壁的情況。其方由丹參、三七、冰片三味藥組成,有活血化瘀、擴張血管的作用,但是,其中的冰片屬於芳香走竄的化學合成藥,開破之力很大,久服耗氣傷陰,最終不利於身體。故診斷為冠心病的病人,如果胸前區不痛、不常痛、不劇痛者,不宜用作常規藥物天天服用。而參三散加減的構方思路,著眼於心腦肺三者的綜合調節,益氣活血,補中有通,具有保健與治療的雙重功能,將結果與原因綜合考慮,更看重原因和過程。
3、白背黑木耳粥:白背黑木耳防治脂肪肝,膽結石,大便秘結
白背黑木耳每天10克,泡發後煮爛,做早餐,可以加入麥片、雞蛋等,長期食用,有軟化血管、溶解血栓的作用,同時可以通便、溶膽囊結石
4、桂枝加葛根湯(130-133頁):健腦和預防頸椎病、腦萎縮、老年癡呆的有效方
桂枝10克 赤芍10克 炙甘草10克 生薑10克 紅棗5個
葛根60克 黃芪30克 天麻10克 煎服,須長期堅持服用。
三、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
1、石斛茶(370頁):預防糖尿病
耳環石斛3克(或金釵石斛30克) 煎開後,當茶喝
石斛甘淡,微涼,能夠養胃陰、滋肝腎,清熱、潤燥,濡潤脈道,擴張血管,近年來發現有顯著降低血糖作用,又能降低血膽固醇和肝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用以防治心腦血管病。臨床常用的《原機啟微》石斛夜光丸,可以防治多種眼科疾病,特別是老年白內障,《外科真銓》顧步湯,能夠治療糖尿病足,都是以石斛為主藥,說明該藥在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2、施金墨對藥方(370頁):治療糖尿病的通用方
蒼朮10克 玄參15克 黃芪30克 山藥15克 生地15
葛根30克 丹參10克
原方出自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及其弟子祝諶予兩位先生的經驗。蒼朮與元參配對,用以降低血糖,系施今墨先生首創。許多人認為治糖尿病,不宜用辛燥之蒼朮。據施老雲:“ 蒼朮雖燥,但伍元參之潤,可制其短而展其長。 ”祝諶予先生在辯證的基礎上,單用蒼朮配元參治療隱性糖尿病,獲得降血糖的滿意效果。黃芪與山藥配對,亦係施老臨床經驗所得,用於降低尿糖。意即取黃芪的補中益氣、升陽、緊腠理之作用,與山藥的益氣陰、固腎精的功用相結合,益氣生津,健脾補腎,澀精止遺,使尿糖轉為陰性。祝先生認為糖尿病以氣陰兩虛的類型最為多見,當益氣養陰兼以活血,並自創降糖對藥方:生黃芪、生地、蒼朮、元參、葛根、丹參。其中,除蒼朮配元參降血糖係施今墨先生之經驗外,用生黃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黃芪之補中益氣、升陽固衛與生地之滋陰涼血、補腎固精協同作用,防止飲食精微漏泄,使尿糖轉為陰性。葛根配丹參生津止渴,祛瘀生新,使氣血流暢,可提高降糖效果。上述三組對藥相伍,益氣養陰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標,且經藥理研究六藥均有降低血糖之功效,故名為降糖對藥方。
2、六味地黃丸與金匱腎氣丸(369頁):防治糖尿病性腎病
陰虛怕熱、口渴、上火用六味地黃丸,陽虛怕冷、不渴、夜尿多用金匱腎氣丸,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實際上,屬於陰虛有熱的,我經常用三合地黃丸,即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丸各服三分之一,保護心肝腎,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比單用六味地黃丸效果更好。同時,有中晚期糖尿病的患者,配合服用金水寶,或以金水寶的原材料蛹蟲草(冬蟲夏草的草)泡水當茶喝,能夠起到保健治療的作用。
四、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1、化橘紅茶:
化痰止咳的日常飲料,化橘紅15克 桔梗10克 甘草10克
2、參蛤散(203頁):
蛤蚧5對 高麗參150克(或加沉香10克)
研末,每天兩次,每次3克,大約可以服一個月。
3、敷貼療法:
肉桂3克 白芥子10克(甘遂5克) 研末,敷貼大椎、肺腧穴 屬於冬病夏治,咳喘發作時,也可以貼。
五、骨關節病的治療和預防
1、青娥酒(157頁):
紅葡萄酒二斤 杜仲100克 續斷100克 補骨脂100克
核桃仁10個 紫皮大蒜10
以上藥酒,浸泡七天即可喝,每天一次,每次一小杯,臨睡前服,治療腿腳無力,腰膝酸軟疼痛。作家蔣子丹傳給我一首單方,說有人服了一年,原有的骨質疏鬆症得以痊癒,原方為續斷、靈芝、紅棗泡紅酒。我認為有道理,但古方青娥丸泡酒應該效果更好。
2、治腳弱無力方:豬臀子骨一具,藥黑豆50-100克,煲湯服,可放鹽和蔥花等,每週二、三次。
3、治腿肚轉筋方:雞鴨腸子洗淨,切碎,加鹽,蒸豆豉,作菜吃,每週二、三次
這是兩首食療的方子,作為日常保健,尋常人都可以做到。第一首方出自我的同事老中醫周佑仙的傳授,方中黑豆需入藥的黑豆,比普通的黑大豆小一點,破開後,顏色發綠,有稍許藥味。我校原圖書館沈館長,85歲高齡時,腿腳無力,須坐輪椅,服藥無效。我授以此方,他沉思良久,認為有道理:黑豆,色黑入腎,臀子骨,以骨補骨,雖然有人研究說:喝骨頭湯不能補鈣,因為骨頭中的鈣不溶于水,但不可全信,很多經生活實踐有效的東西,不是實驗能說清楚的。他愛喝湯,從此,每天以此湯佐飯,三個月後,去掉了輪椅,且步履輕健。
第二首方,出自家傳,治療腿腳轉筋,即腓腸肌痙攣。伯父經常推薦給病人,並說:雞鴨每天生蛋,對鈣的消化、吸收、轉換能力,什麼東西能比得上?這是最好的天然鈣劑。雞鴨腸子的內壁上有一層膜,含有消化酶,不宜洗刮太過。黑豆豉經過發酵,含有多種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近年來,日本人研究:經常吃豆豉可以預防早期老年性癡呆症。因此,常服這個食療方,對於老年人補鈣健腦是有益的。
六、其他病證的預防和治療
1、夜間口舌枯焦:
石斛枸杞茶耳環石斛3克枸杞15克泡水喝,一連喝半個月,對於老年人夜間口渴天花板枯焦有效,同時可以預防糖尿病、白內障
2、視力下降,老目昏花:
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
3、皮膚瘙癢:
二地飲(387頁):生地30克 地骨皮30克煎水,每天當茶喝。尚可以加首烏30克、白蒺藜30克、烏梅15克
本方出自湖南名老中醫胡天雄的經驗,老年瘙癢症多為血熱生風,不應當一味降火,當滋陰涼血清虛熱。方中生地滋陰養血,地骨皮清虛熱,相得益彰。瘙癢嚴重時,還需加首烏、白蒺藜、烏梅養肝熄風。中老年皮膚搔癢症有時非常頑固,服藥需七至十四劑才見效,同時,要注意飲食禁忌,不吃或少吃狗肉、羊肉、鯽魚、鯉魚、筍子、黃花菜、辣椒、蔥蒜等“ 發物 ”,不喝酒。同時要注意檢查血糖,防止隱匿性糖尿病。
4、手足皸裂:
龜鹿驢膏滋(387頁):
龜板膠10克 阿膠10克 鹿膠5克 蒸化,分作10天服,每天2.5克。也可根據血虛、陰虛、陽虛的不同偏重,調整三者的分量比例,。
這三種膠,有很好的潤膚止癢作用,尤其適合於秋冬服用。對於中老年人皮膚乾燥、搔癢、開裂,均有保養治療效果,但需小劑量服,久服。如果每年冬天能服一個月,則第二年皮膚光滑細嫩。龜板膠與阿膠、鹿膠,主要成分均為膠原蛋白,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尿酸高、血脂高、胃納差的人不適合。
5、肥胖症、血脂高:
山楂蒼朮飲:
每天山楂60克、蒼朮30克 紅棗5個煎水,連喝一到三個月,可以降脂減肥,對於肥胖、血脂高而又大便偏稀溏、飲食不多的人有效。大便不溏瀉反而便秘的,以草決明10-15克代替蒼朮
6、老年人夜尿多:
方一、 金櫻子膏(390頁):
金櫻子1000克,加水2000克,用高壓鍋加閥煎煮兩次,每次半小時,取汁濃縮,至500克左右,加蜂蜜500克,麥芽糖250克冷卻後收瓶,放冰箱冷藏層。每天兩次,早晚各一,每次一匙,可服一、二個月。方中也可加芡實,加芡實名為水陸二仙膏。本是治療益腎固精止遺的名方。
方二、芡實白果粥(390頁)白果5~8個,芡實30克,枸杞子15克,煮粥,可加糖,作甜點食。
生白果含有氰甙,須煮熟吃,並且一次服食量不宜過大,最好不要超過10個,以免中毒。帶殼的生白果有如板栗,有很硬的外殼,可先用刀將每粒砍開一條裂縫,放高壓鍋中,加閥在火上搖動,幾分鐘後即會膨脹裂開,剝去殼後備用。白果縮小便的功能是強大的,古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時,因為考試時間長,平素小便多的人,每每在考前食數枚白果,以防尿遺。《本草綱目》說:白果“ 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 ”。尤其是咳喘伴有夜尿多的老年人,可常服。
7、婦女更年期提前:
雪蛤甜點(329頁)
雪蛤2克-3克,每天用冷水泡7-8小時,去掉黑膜,早上煮開加糖、麥片、雞蛋等當早餐服,可以長期服用。
雪蛤又稱哈士膜油,為東北山林中一種蛤蟆的輸卵管,含有天然雌激素,性涼潤而味甘平,古代本草沒有記載,現在也很少有醫生用於臨床治病,我用於治療婦女非正常的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以及婦女更年期、絕經期屬於雌激素水準降低者,多有療效,可以增加月經量,減少黃褐斑、改善更年期症狀、延緩月經生理期。近年來餐館中有一道“ 雪哈木瓜 ”羹,食之者眾,但所用雪哈多為山東、河北所產,品質較差,價格也便宜。正宗產于東北的雪哈,如小孩手掌抓攏的形狀,呈黃白色,膏脂豐腴,取一個大約兩克,冷水浸泡七、八個小時後,膨脹至很大,有如一團棉絮,清掉夾雜在中間的黑膜,煮開即可服。此物男性不宜久服,陽虛者不能久用,我曾經用之治療一老年男性患者,有前列腺炎肥大,長年咯痰不爽,連服十天之後,已不咯痰,但夜尿頻繁,甚至失禁。
8、痛風的預防:
百合車前子粥(169頁):百合30克 車前子30克,煎水當茶喝
此方得自律師舒先生,他患有痛風,每將發作時,服後小便增多,病即緩解,我用於患者,有明顯的降尿酸的作用,尚可以加5-10克蛹蟲草,可以保護腎臟,防止痛風性腎病。
9、習慣性便秘:清晨飲冷開水與摩腹(392頁)
中老年的習慣性便秘,有時極其頑固難治,最好的辦法是早上空腹飲冷開水,藉以刺激胃腸蠕動,清除腸壁上的污垢、並配合自我保健按摩中的“ 摩腹 ”,其次是食療,其次是藥物,三者可以結合,不要長期依賴藥物。無論哪種類型的便秘,在服藥的同時,都可以配合摩腹法,長年堅持,不僅能夠保持每天的大便通暢,而且可以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
早在魏晉時期,古代養生學家就發現了摩腹的好處,名醫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都介紹了摩腹的功效,陸游愛好保健按摩,特別晚年癡迷摩腹,這三人都活到八十歲以上,孫思邈甚至活到一百三十歲。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幅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的書法作品、五代時期著名書法家楊凝式的“ 神仙起居法 ”,上書:“ 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腹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煩,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 ”這首五言詩,講述了摩腹的基本程式和部位,因為是詩,語焉不詳,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摩腹先從上腹部開始:左手在下,拇指指向胸骨下劍突部位,右手按在左手上,反時鐘方向摩腹一百五十次,接著,右手在下,左手按在右手上,順時鐘方向摩腹一百五十次。再按摩兩脅:兩手四指在下,拇指在上,扣住兩脅,在原位按摩五十次,然後,右手掌食指沿著左肋骨上下摩擦十次,左手掌食指沿著右肋骨摩擦十次。再按摩小腹:按摩方法同按摩上腹部一樣。摸到小腹左側有條形硬塊時,多為結糞,用右手三個指頭彈撥,使之鬆開。最後按摩腰部:雙手握拳,反手上下摩擦兩側腰肌五十下,或扣擊五十下,整套功法結束。
摩腹的姿勢不拘,坐臥站均可。時間不拘,以晚上睡前、早上起床前、午睡時最好。遍數不拘,每次五十、一百、一百五十均可,要根據自己的體力和時間決定。但用力須均勻,速度宜緩慢,使掌力透到腹腔內,帶動內臟蠕動。如果在摩腹之前,能夠配合叩齒、鼓漱、咽津;摩腹之後,又能夠調息、放鬆、入靜,則養生效果更好。摩腹不僅對通便有好處,而且通過對腹腔內各種臟器進行的有序的、柔和的、良性的刺激,可以達到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血液迴圈,消除慢性炎症,防止結石形成,減少腹腰部脂肪沉積,保持臟器功能正常的作用。這些益處,遠遠不是吃藥所能做到的。摩腹不要用按摩器,最好不要借助他人,要自己以手按摩。一方面,對於體力、手力,和手指的靈活性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保健意識。保持健康長壽,主要應當依靠自己,而不能依賴醫生和藥物,中國的古人這方面意識很強,現代人也要有這種理念上的更新。
六、延年益壽的兩首古代名方
方一、 首烏延壽丹
何首烏72克 菟絲子16克 豨薟草16克 冬桑葉8克 女貞子8克
金銀花4克 杜仲8克 懷牛膝8克 生地4克
以上各藥按30倍的份量稱好,經製作後研末大約4.5公斤。再以金櫻子、黑芝麻、旱蓮草、桑椹子各500克濃煎成膏狀約2公斤,兌入以上藥末,加適量煉製過的熟蜜,製成蜜丸,每服10克,一日2次。一料藥大約9公斤,裝瓶收好,冷藏,可服一年左右。
這首方的製作程式頗為複雜,何首烏須用黑豆汁浸泡,九蒸九曬,豨薟草、冬桑葉、金銀花須用蜂蜜、白酒拌浸,蒸曬,女貞子、菟絲子、牛膝須用白酒拌浸,蒸曬,杜仲須用青鹽、薑汁拌潮,炒斷絲。
加減法:陰虛之人,加熟地500克,陽虛之人,加附子120克,脾虛之人,加人參、黃芪各120克,去生地,頭暈,加天麻,玄參各240克,目昏,加菊花,枸杞各120克,麻木加天麻,當歸各240克,肥人痰多,加半夏,陳皮各240克。這是按以上30倍的份量確定的劑量,在加減以後,君藥何首烏的重量,應是所有藥物重量之和。
這個藥方宜製成蜜丸,不宜煎飲,若能如法炮製,又肯堅持久服,不圖速效,不因其藥物平淡價廉而輕視之,對於陰虛火體之人,確有很好的延年益壽的作用。古今許多名醫都用過它,並且高度讚賞其療效。
我的導師週一謀先生從清代康熙年間的《石成金長生秘訣》一書中考證出:最早服用延壽丹的,是著名的明代書法家董其昌,雖年至耄耋,服後鬚髮白而複黑,精神衰而複旺,活到八十多歲。董其昌將丹方傳授給清初的陳遜齋,陳早年為官,晚年攻醫,到七十五歲時,大病幾危,鬚髮全白,走路氣喘,要人攙扶,服用延壽丹一年,頭髮全黑,鬍鬚黑了一半,行步如飛,登南京雨花臺時,竟然先友人而上,敬其神效,於是付梓廣傳。康熙年間,石成金從陳遜齋處得到此方,重新刊印。道光27年(1847年),錢濤又一次刊刻。
就我的閱歷所見,最早讀到的是清末名醫陸九芝《世補齋醫書·卷八》“ 老人治法 ”一文,文中極力讚揚此方,認為是老人滋補最好的方劑,他在寫這篇文章時,年近70歲,雙鬢不見二毛,燈下猶能寫小字,歸結於長期服用此方的效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秦伯未先生又撰長文推薦,幾年後,李聰蒲先生再一次著力介紹,。此方的特點,是使用不寒不熱的平和之藥滋養陰精,通過長期的緩補,從而達到“ 陰平陽秘 ”的效果。秦伯未先生將其適應症歸納為六點:凡屬年高,而稍有勞動即感疲乏者;用腦即覺頭暈耳鳴者;脈搏和血壓容易波動者;步履乏力,多立腰膝酸軟者;四肢筋骨不舒,似風濕而非風濕者;無症狀表現,經檢查動脈硬化或心率不齊,強弱不勻者。這些多是老年人的常態,只要沒有陽虛內寒的現象,也沒有痰飲和便溏等宿疾,均可用首烏延壽丹治療。鄒雲翔先生在與秦伯未先生討論時,提出:老人百病叢生,中風一證常常致命,而其先兆大都為血壓高,頭昏脹痛,手肢發麻,煩躁失眠,大便困難,不能用腦,如果再有性情急躁,精神緊張,疲勞過度,或嗜好煙酒,不禁房事,隨時有卒中即腦出血的危險。長期服用首烏延壽丹,能滋腎養肝,調和氣血,舒適經絡,可以預防中風,故稱延壽。
秦伯未先生曾比較了首烏延壽丹與六味地黃湯、大補陰丸、左歸丸、大造丸等幾首著名的養陰方,認為後面的諸方所用的丹皮、黃柏、知母等寒涼瀉火藥,顯然不宜於老人久服,尤其方中多用地黃滋陰,陰寒凝滯,殊不適宜於老人腸胃薄弱者。只有首烏延壽丹,不蠻補,不滋膩,不寒涼,不刺激,堪稱養陰平劑。
伯父彭崇讓先生很賞識這首方,常施用于陰虛陽亢,面紅脈滑,而又有血壓高、血脂高、動脈硬化傾向的中老年人。
方二、打老兒丸(還少丹)
熟地30克 山藥45克 山萸肉45克 茯苓45克 杜仲30克
牛膝45克 肉蓯蓉30克 巴戟天30克 楮實子30克
枸杞子30克 五味子30克 小茴香30克 遠志30克 石菖蒲30克
研末,為蜜丸,每服10克,日二次。
宋代的《楊氏家藏方》雲:本方(還少丹)“ 大補本氣虛損及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聵,氣血凝滯,飲食無味,肌瘦體倦,目暗耳聾。五日有力,十日眼明,半月筋骨盛,二十日精神奕,一月夜思飲。此藥無毒,平補性溫,百無所忌,久服勞齒,身輕目明難老,百病俱除,永無病疾行步輕健。 ”據近代人謝觀的《中國醫學大辭典》介紹:“ 還少丹大補心腎脾胃四經虛損,治精血不足,精髓不固,飲食不進,發熱盜汗,牙齦浮腫,神衰力弱,腰酸體倦,久服輕身還童,婦人服之,澤容顏,暖子宮,去一切病。 ”
明代的《攝生眾妙方》在這首方裡再加一味續斷,名“ 打老兒丸 ”,據傳出自華佗,顯然是附會之言。稱:“ 治五勞七傷,陽事不舉,真氣衰弱,精神短少,不能行走,小便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兩腳麻冷,不能行立。 ”
由於這兩首方的名氣之大,古代有好幾種版本的“ 打老兒 ”之說,大率被打的老兒都在百歲以上,打兒子的老婦年約一百六十幾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