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轉貼】如何安度三伏天

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治未病筆記


【轉貼】如何安度三伏天

文◎李璧如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每年夏天,從小暑經大暑到立秋,這段時間(大約一個月7/78/7)是全年最熱的階段,通稱三伏天。一般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頭伏(通常在小暑前後),第四個庚日二伏,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陰陽書》曰:「立秋後初庚為末伏。」
  
為什麼三伏天特別熱?師古曰:「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伏陰逼熱,把地面吸收的熱能全力發散,故特別熱。這種燠熱古已如此,於今尤甚—科技導致全球暖化,地處盆地地區,如台北,更因高樓、冷氣林立,熱象如火添油。這段期間生活起居宜加調攝,讓身心順利通過節氣的考驗。 

有那些注意事項呢?

首先,注意冰冷寒涼

外熱引動內火,自然會想喝涼解暑,但是由於體內外溫差之故,若曝日後急灌冷飲,可能引發各種變症,尤以老幼、體質虛寒者,宜特別留心。

某太太買菜回來,渴熱難當,急飲冰楊桃汁,隨後腹痛瀉數十次。予溫脾和胃即安。又某老太食西瓜後,外出復進冷綠豆湯、蘆筍汁,未幾吐瀉交加,頭暈欲死(血壓上升)、心臟無力。夜九時許,電詢何以故,告知之後,一翻黃曆,時值大暑日。

其次,寶島四周環海,為多濕之域,暑熱傷氣,濕則重著,三伏季節又兼鬱悶,所以養心健脾為此際之食養大法

老年氣虛者,須防中暑熱鬱、傷濕飲冷,以免一時氣虛、氣悶,寒熱失調,造成心臟過度負荷,病起倉促。不妨中午小睡片刻,顧護心陽。青壯年更要注意勿恃強飲冷,連灌冰啤酒,預防心因性的猝死。

至於久居冷氣房,復因貪涼,以致全身氣機閉鬱,循環代謝減緩,而產生濕疹、汗斑、毛囊炎等脾虛、濕氣留滯現象,可吃些薏仁、扁豆、山藥、芡實等健脾化濕食物,稍佐生薑,以袪寒濕。另外,應適度運動,或偶爾處在常溫下,「使氣得泄」,自然流汗,不僅疏通氣機,也能排除天時所致之暑熱。

除了流汗,利尿也是另一個抒解暑氣的管道。自古即有「浮瓜」之習,浸涼西瓜,啖之。西瓜利尿,是清暑要角。白茅根、淡竹葉茶飲,也有消暑利尿之功。不過,西瓜又名「天生白虎湯」,其峻涼可知,又加冰鎮(如市面『加血站』販售冰西瓜汁),腸胃虛弱、心臟無力、老幼者,宜避之;常人亦不宜大杯急飲。

另外,還要預防中暑,長時間曝曬或置身悶熱環境,造成熱鬱、排汗困難,有時還混合受寒的狀況,裡熱更難宣洩。出現發熱、頭暈、惡心、欲嘔、胸悶,甚至昏厥、痙攣的症狀,首先要讓病人在通風處平躺,助其散熱,待其元氣稍復,可予刮痧。

中暑為一時氣閉,刮痧勿用油性介質,恐反阻逆氣機宣通。可用棉球蘸米酒水(酒水各半),由頭、頸項、背部,作人字形,由上而下、內而外,所刮之處,一樣會出痧,但不像傳統用硬物,甚至湯匙,刮到瘀傷(微小血管受傷破裂,日後結疤,恐影響血循)。之後,再視狀況,略進溫飲、稀粥之類,休息或小睡片刻,以復元氣。

8/July/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