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轉貼】淺談中醫學習之道

文章轉載自:順天堂新醫藥週刊第2559( 2015/3/27 )

 

【轉貼】淺談中醫學習之道 

文◎許中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 醫務長)

 

2015-03-27
 

今年是第85屆國醫節,在這特別日子的前夕,感謝新醫藥週刊雜誌對傳統醫學的長期關懷,提供許多同道對「中醫藥」感懷與高見。在國醫節前夕,提供個人一些淺見,與我中醫同道共勉~

 

以前的印象

 

中醫師的養成第一點來講,早期要學一技之長時,學成出師的時間都會定在三年四個月,為什麼是三年四個月的時間長度?因為三年四個月才能達到有點入門。依我現在看來,學中醫當然不只三年四個月。

 

當我小的時候,有人想學中醫就跑來我家,我的阿公就會觀察他到底適不適合?跑來的那些人都是有興趣或是相關有力人士介紹來的,當然第一年連中藥都沒碰,接觸都是掃地、倒垃圾等打雜工作,有點像是小弟小妹的事情,所以各位同仁或同學有時候被總醫師分配到打雜的工作,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訓練的過程。通常第一年不會講到專業,講到專業都是第二到第三年,例如藥材怎麼炮製、切片等等。如同讀大學的時候,第一年通常還碰不到中醫,而是只有表淺的像《中國醫學史》,在第二、三年才會讀一些中醫學的基礎,就是讓中醫的基本概念建立。各位同學在往後的時間也要慢慢打下基礎,在第三、四年的時候才會跟診抄藥方。

 

有些人會覺得做雜事好煩,因此在這樣過程中會逐漸過濾掉部分的人,通常第一年約有80%會離開,第二、三年大概走掉15%18%,剩下的才是有心學習的人。當然,這屬於訓練一個基本的態度。中醫的學習要比較成功或想多學一點時,是需要一點基本的精神和態度,在這邊給各位同學一些小小的啟示,這些基本的禮儀要做到,還有一些基本的基礎之後才能學到東西。

 

現在的學習

 

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跟以前不太一樣,現今就是學校的教育方式,在過程中會有幾個學習步驟。

 

第一個就是「解門」。也就是知識,指的是對中醫知識的了解,通常是從書本裡面獲得。知識的了解可分為基本概念的書與臨床,比如說《傷寒論》、《內經》、《難經》等等這些基礎學科;臨床就是《溫病》、《傷寒》或內科、傷科等。這些都屬於知識的了解,學校考試也都考這些,有關知識教育都是在學校裡學習的。

 

第二就是「行門」。離開學校,到了醫院,就是知識到臨床的應用,我們叫行門。大概分兩個階段,一種是實習醫師或見習醫師,一種是年輕的住院醫師。同學會開始發現書上這樣開方,可是醫師臨床上卻不是這樣開方;或是書上講這些穴道,怎麼醫師臨床上用的不太一樣。書上的答案只有一個,但接觸臨床可以看到會有很多派別、分別,各位同學不要一味吸收,要多看,甚至在這個醫院看不夠,也可以到其他地方看。這個階段叫做整理,通常會有點失真,沒有病人會照著書本生病,通常在知識層次差異不會太大,但到臨床應用時就會開始出現差異,這時期也是定下以後的基礎。

 

第三就是「證門」。這個期間叫做驗證的階段,通常是CR或主治醫師可以獨立看診的階段。這時候會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來看病人,當然要追蹤療效。有時就會發現其他醫師做的和你做的有差異,這時也會親身體驗不同的事情,而後面兩個階段都要回去看書,也就是接受知識或和別人討論,最好有一些經驗豐富能解惑的老師,知識階段目標就是考試要過,到驗證階段就是要看療效了。

 

第四就是「授門」。當授予的人,也就是講課的人,要會做歸納整理,要不吝於教人,這樣自己就會進步。當然有些人一輩子就停留在驗證階段,甚至有些人就開始驕傲。各位年輕醫師現在先不要急著教人,你還處在整理階段,到了可以歸納時再教人,這樣才會進步。

 

如何把握學習

 

第一是從病例學習

學習的方法第一個是從病例裡面學習,就是做病例報告;另外一個是從病人中學習,病例報告是人整理的報告,一定會失真,因為自己整理過,不想被罵不想被問倒,其實病例分析是讓教的人或看的人有個規則可以依循。

 

第二是從病人學習

病人是醫者的真正老師,病例是不動的,是經過修正的;但是病人是活的,是動態的,有互動的、有反應的。病人的學習可分成點狀學習和連續學習,點狀學習就是此次看的病人,連續學習如同癌症患者需要三年追蹤期。

 

第三是典範學習

就是向典範學習,比如說同儕、師長。學習其實就是先模仿,可以先找信得過值得學習的老師,其實典範學習不一定要找資深的醫生,也可以找同學,當然不只專業的東西,也包括基本的態度。

 

學習內容

 

1.知識:學習要有哪些內容?學校及臨床教了很多的知識,但學習的內容是什麼?當一個中醫師要有專業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傳統的要學習,新的知識或技巧也要學習,這些需要長期累積的。

 

2.能力:就是執行這些知識的能力。這些都是考試考不出來的,所以臨床技能測驗就是這些,當然不只個人的能力,還有團隊,比如說藥劑師或是護理人員,不只是你一個人,也包括身邊的這些醫療團隊。各位在醫院可能沒有感覺,但在診所可能就是對運作的直接影響。

 

3.同理心:再來就是要有同理心。如果你的專業知識所服務的對象是無情事物的話,較不重要,但如果服務的是有情事物就很重要。也不只是個人的同理心,還包括團隊的同理心,最好是從同儕或典範學,也許一個醫師可以背360個穴位,另一個醫師只會20個穴位,但也許另一個醫師的病人數比這個醫師的還多好幾倍,那就是醫師能不能打動病人心的問題。

 

4.高道德標準:還要有比較高的道德標準,這部份或許考試沒辦法考的出來,但實習或是住院階段可以看到的。畢竟醫療是服務人的,不能把人當商品、貨品來衡量,不能一昧地追求利潤,這是一個良心的服務工作。此外,學習需要終身不斷以及謙卑的態度。

 

以上敘述皆為自己有感而發,但願大家一起努力,也許您是為人師或者是正在學習的學生,大家一起來,一起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