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波妞告訴我們的幸福秘密


文章轉載自:聯合新聞網〜時事話題

 

波妞告訴我們的幸福秘密 

WaCow╱家庭主婦】 

 

若能在都市裡發展社區概念,實現「在地老化、在地長大」的理想,使家長不必在公司、父母家或保母家間奔波接送、銀髮族也能重新感覺「被需要」,將是值得期待的互動模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2014-03-10   
 
最近又陪孩子看了《崖上的波妞》,不斷重複觀看後終於出現「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結果。
 
其實我們對未來的焦慮未必來自於擔憂財富不足,背後的原因是我們根本無法知道是否有能力應付未來的生活挑戰,只好透過累積財富獲得安全感,畢竟這是個商業社會,有錢能換來任何服務與商品。尤其是身為「三明治族」,上有父母下有家小,賺的錢大概就分配給房東、保母、外勞或看護,剩下來的還得存給銀行、繳保險,說好聽是未雨籌繆,但說穿了是被恐懼再次剝一層皮。也因此,現在升格為祖父母輩的一代,年輕健康的只好「下場」擔任救援投手接送小孩,有攢點錢不需額外拿生活費的讓兒女肩頭輕一點;老一點的深怕自己一人病全家累,哪還想得到追求什麼生活品質?
 
當身為社會中堅份子的三明治族必須用財富才能實踐基本孝道時,只好更加認命地庸庸碌碌討生活,哪有可能多分神去管為什麼?保好工作討好老闆,調薪比較實際,其他的事情算了吧。
 
電影裡身為人類和女神的孩子波妞,因為愛上人間的小男孩宗介,而展開一連串拋棄魔法爭取為人的努力。由於宗介的爸爸是跑船的常不在家,都是媽媽獨立帶著兒子宗介生活,宗介念幼兒園,而他的媽媽在隔壁安養院工作,每天一起開車上班上學,安養院每位老婆婆也和宗介熟識,兩棟建築互通,孩子為老年生活帶來不少樂趣、老婆婆們也分享一些傳說啟發孩子想像力。這部電影裡「幼老共融」的場景其實在日本實行多年,以社區為中心發展的社會福利概念,讓老中青三代密切相連也彼此照應。
 
這樣建構出來的場景背後發揮的社會功能大有學問。首先,幼老共融的設計不僅能活化銀髮族的生活、事實上也可運用『祖父母帶阿孫』的集體智慧,提高幼教品質、豐富幼童生活經驗。韓國首爾近幾年充分利用銀髮族人力資源,不僅創造時尚生意,將就業和照護結合為一,「退而不休」的生活讓銀髮族自給自足,對未來充滿期待與安全感。台灣充滿民間生命力,往往人口外移嚴重只剩祖孫的偏鄉,亦是以類似模式生活,但缺乏組織性的設計與支持系統,相信若加以輔導,或許更能提供就業機會,結合社區特色發展地方產業,朝向社區營造的概念前進。
 
高度商業化的都市更需要這樣的設計。雙薪家庭的結構暫難改變,好保母一位難求的狀況下,只好將孩子送回娘家成為「週末父母」; 單是仰賴自己父母亦有極高風險,若其中父母健康一有狀況,支持力量瞬間瓦解,只好付錢給昂貴的托嬰中心。都市裡的年輕銀髮族目前大多在醫院、政府單位、圖書館等機構從事「志工」打發時間。若能將這群人組織起來,是否也可成為最有經驗、最能照顧小孩的「阿公阿媽幼教專家群」呢?除此之外,更能在都市裡發展社區概念:「在地老化、在地長大」,家長不必在公司、父母家或保母家間奔波接送、銀髮族也能重新感覺「被需要」,進一步找回成就感。能夠將不同世代串連起來,回到以往左鄰右舍都能看照彼此的社區模式,才是台灣社會最強大的人情力量,支撐著我們一起面臨未知的挑戰。
 
看似不相干的問題環環相扣: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三明治族」就能被生活壓力釋放,不必再做「夾心餅乾」之後,才有餘力思考、才能有腦袋『創新』提升產業; 也才能積極參與政治與各項社會議題,我們才能把台灣一步步向前推進,而不是原地討論是「誰對不起誰」的問題吧?
 
 
◎作者簡介╱WaCow
認為家庭主婦是最難的全職工作,所以只願意承認這個身分。2013年底前是半個媒體人和公關人,後來認為教育和社會才是真正該貢獻自己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