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中醫養生護嗓 讓你有好聲


文章轉載自:大紀元電子日報。生活:健康養生
 

 

中醫養生護嗓  讓你有好聲 

文/林貴(中醫師) 

 

20140304
 

人們呼吸空氣、吃食物都必須經過咽喉,且人身十二正經,也都經過此部位。如果咽喉部周圍的經脈運行不通暢,就會引起咽喉各種不適的感覺,如咽喉乾、咽喉癢、咽喉痛、咽喉生瘡,以致聲音不出、聲音嘶啞等。

 

嗓子不適的原因,在中醫觀點認為是經脈不暢。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經脈篇提到:「足少陰腎經,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由於經脈所過,所以腎經之病常在喉嚨部位表現出症狀,見到喉嚨部位病症,首先考慮的是從足少陰腎經論治。

 

中醫古籍《傷寒論》,少陰咽痛有五種證型,有輕重之分,輕者不腫,重者必腫,不但腫而痛楚不堪,必兼有外邪,分別敘述如下:

 

一、邪熱客於足少陰腎經,輕者「咽痛不腫」:可用甘草湯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生甘草,能制腎水越上火,解毒清熱。

 

二、邪熱客於足少陰腎經,「咽乾紅腫熱痛」:飲食不利,煩渴喜飲,舌紅苔黃,面赤身熱,方用桔梗湯,組成有桔梗與甘草,桔梗宣肺開結,除寒熱療咽痛,服甘草湯無效時,加桔梗清熱消腫。

 

三、足少陰腎經陰虛,「虛火上擾」:主症為下痢咽痛,舌紅少苔,脈細數,或聲音嘶啞,胸悶,心煩,下利傷陰,故陰液不足,導致虛火上循足少陰腎經,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而咽痛,可用豬膚湯,清熱潤燥,滋腎潤肺。

 

四、邪熱客於足少陰腎經,「虛火上鬱」:主症為咽喉生瘡,聲音不出,聲音嘶啞,舌紅,脈細數,用苦酒湯清熱解毒,斂瘡通聲。

 

五、邪熱客於足少陰腎經,「陽鬱化火」:主症為咽痛,聲音嘶啞,喉嚨間有痰涎,並伴有惡寒微熱,氣逆,苔薄而潤滑,脈浮,可用半夏散及半夏湯,溫散寒邪,利咽止痛。

 

嗓子不舒服   試試這些食療方

 

名醫張仲景治咽痛五方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苦酒湯、半夏散及半夏湯,雖然同是治咽痛立方,但輕重有別,而且除了治療慢性咽喉炎外,其應用範圍甚廣,如能把握主證,隨證加減必能有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介紹二道好用,且用途極廣的的止咽痛食療方:

 

1、豬膚湯

 

組成:豬膚(豬皮)1斤。

 

【煎法】上一味以水1斗,煮取5升,去渣,加白蜜1升,米粉5盒,熬香,和令相得,溫分6服。

 

臨床參考用量:豬皮(去毛)60克,以水煨湯成膠凍,取湯,加入白蜜,炒焦米粉15克,和勻,一日6次溫服。平時可用豬膚湯做成凍膠,切塊取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清熱潤燥,滋腎潤肺。

 

主治:咽痛、聲音嘶啞、胸悶、心煩、下利。

 

方中豬皮,性鹹寒而多脂,故能滋腎水清虛熱潤燥肄;米粉,甘緩和中,養陰滋液,扶脾止利;白蜜性甘寒,能潤肺生津,清上炎之火而利咽,三味如法煎製,即用豬皮,扶米粉,和白蜜,合成稀糊,溫服,以達滋潤清解,止咽痛。

 

本方對音啞無腫,煩熱咽乾,體倦腰痠,睡眠少,耳鳴,舌紅脈細,足少陰腎經陰虛,虛火上擾之症效果佳。豬膚湯臨床應用範圍甚廣,除了屬肺腎陰虛,虛火上擾之症外,對於陰虛如腎陰虛,脾陰虛,所引起的紫斑症,牙齦出血,驚悸失眠,頭暈乏力,少食倦怠之症,有其療效。

 

2、苦酒(米醋)湯

 

組成:半夏(洗,破如棗核)14枚、雞蛋1枚(去黃,內上苦酒,著蛋殼中)。

 

【煎法】上二味,內半夏苦酒中,以蛋殼置刀環,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臨床參考用量:制半夏(半夏的炮製加工品)10克、水一碗約煎20分鐘,去滓加米醋(苦酒)60毫升,加入雞蛋白一枚,攪拌成蛋白湯,少少咽之。

 

功效:清熱解毒,斂瘡通聲。

 

主治:咽喉生瘡、聲音不出、聲音嘶啞、舌紅。

 

方中半夏辛溫滑利,滌痰葭結,消咽之腫痛;雞蛋清潤燥利咽,並具有養陰清虛熱,解毒發聲之功效;苦酒斂瘡消腫。當半夏得雞蛋清,有利竅通聲之功,半夏得苦酒,辛開苦泄,以加強刼涎斂瘡之功,服法少少咽之,以使藥物直接持續作用於患處而提高療效。

 

本方對邪熱客於足少陰腎經,虛火上鬱,水虧於下,少陰腎經熱邪,循經上沖,灼傷咽喉生瘡,以致聲音不出,聲音嘶啞,舌紅脈細數療效佳。

 

保護嗓子  從小地方做起

 

保護嗓子,生活的飲食習慣上也是不容輕忽的,最好少吃寒涼食物,尤其是冰涼的冷飲,以及辛辣、炒炸易上火的食物,如蠶豆、花生、薯片、泡麵等,並建議多喝溫開水。另外,睡眠要充足,盡量別晚睡,子時至丑時(晚上113點),是肝膽經排毒時間,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睡眠時間,才能有充足的睡眠。

 

揉壓三穴位  幫你止喉痛疏肝氣

 

養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持身體氣、血、經脈的通暢,以下幾個穴道很適合喉嚨不適時,按壓緩解以及平時保養的重要穴位。

 

A、太蹊穴

 

為足少陰腎經之原穴,氣血所注之處,經脈所至,主治之所及,平時可按壓此穴,能有效護嗓,預防咽痛之功效。

 

取穴法:內踝後緣與跟腱內側前緣之間凹陷處取穴。

 

按摩法:用拇指按壓太蹊穴,重壓1分鐘,再輕揉,做3次(共約5分鐘)。

 

B、太衝穴

 

足厥陰肝經之原穴,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故凡因肝氣不舒,按壓太衝穴,可舒肝理氣,肝為腎之子(水能生木),肝經經絡疏通,氣旺血行,有助腎經經絡氣血之運行。

 

取穴法:在足背,第一、二趾之間, 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取穴。

 

按摩法:用拇指按壓太衝穴,重壓1分鐘,再輕揉,做3次(共約5分鐘)。

 

C、耳尖穴

 

經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者,腎之官也」,耳不但與經絡循行有關, 並且通過經絡與臟腑關係密切,風熱所引的喉嚨痛可按壓此穴,可使咽痛緩解。

 

取穴法:在耳尖上。

 

按摩法:用拇指與食指相對,連續提揉耳尖36下,反覆34次,可使咽痛緩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