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濕熱久留損正氣 需用平和不膩方


文章轉載自:台灣新生報 中醫藥新聞






濕熱久留損正氣   需用平和不膩方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6/11



濕熱久留,造成正氣損傷。中醫師姜文學指出,正氣損而濕盛脾虛,一定要考慮平和、潤滑不膩助運脾的方藥,避免上火及加重濕的影響。



姜文學中醫師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例如慢性肝炎,很容易陰濕熱久留,造成正氣損,進而出現濕盛脾虛,考慮以人參、白朮、茯苓、山藥、陳皮、麥芽、薏苡仁、芡實、砂仁、扁豆、山楂、甘草、桔梗、藿香、白蔻仁,黃連等藥材組合加減。



中醫認為消化系統屬脾胃,其功能正常,正氣自然足。脾虛時免疫功能出現紊亂,而免疫功能的紊亂即衰老的重要指標之一,老年人脾胃虛,常見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脾虛者的能量代謝明顯下降,體內糖代謝障礙與蛋白質代謝紊亂的出現率隨增齡而升高,體重及重要臟器重量減輕,各實質臟器萎縮。



同時,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正氣損傷,痰濕停留;脾虛患者身體老化與疾病的發生較明顯。中醫認為,元氣之充足,皆由於脾胃之氣無所傷;在現代醫學來看,也有一定的道理。



脾胃在人體的生命活動和衰老進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人到中年以後,身體代謝由盛轉衰,脾胃等消化系統運化功能降低,加之活動量減少,易致痰濕聚集、氣滯血瘀。



高熱病急時,常有神智不清的現象。中醫師姜文學指出,中醫認為熱毒入血,熱陷心包,導致神昏譫語,常伴隨吐血、便血,頻繁嘔吐,抽搐。



中醫師姜文學指出,一些嚴重、後期的肝病患者可能出現高熱神昏,此時多在主方中加入石菖蒲、鬱金等藥材。嚴重的也可能造成神志不清、以至完全昏迷,醫師說,例如重症併發的心肌炎,其他感染併發的心臟功能障礙中醫稱「熱陷心包」,部分嚴重的患者可能伴隨神志不清、以至完全昏迷。



一些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可能持續出現舌深紅,發斑疹,出血,神昏,手足抽搐、痙厥等症狀,一般到了昏迷,神智異常的狀態時。



很多疾病可能造成中樞損傷,引發障礙,中醫師指出,有言語困難者,可以在中藥主方中使用石菖蒲、遠志等醒腦開竅藥,以輔助改善。



醫師提到,中醫認為加入醒腦開竅藥對神智及言語能力的恢復有輔助作用。由於不同病因造成的腦部,容易導致語言功能障礙,如果能降低腦血管阻力,使氣血疏通。而針灸行氣活血,可刺激大腦皮質感覺區、運動區、言語區等,有助生理機能及語言能力的康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