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牙痛方


摘自〜《任之堂中藥講記》P.145

  

牙痛方 
 

(曾培傑、陳創濤整理)

  

清胃散和玉女煎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痛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從中醫整體觀來看,牙痛涉及的臟腑經絡也相對比較廣泛。比如,腎主骨,齒骨病離不開腎,牙齦肉又為陽明胃經所管。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腸道有積,胃熱上攻,直接會犯齒。

 

老師說,像牙痛,中醫、西醫都有很多辦法。從中醫來看,一般離不開陰液虧耗,腸道壅堵,火熱上攻。

 

對於實火牙痛,我們一般會選用李東垣《蘭室秘藏》的清胃散。 
 

清胃散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專治胃熱牙痛牙宣。

 

這個治牙痛實火的方子,雖然只有五味藥,卻也是升降、散收都照護到了。

 

這個方子治療的牙痛,大都是陽明胃火上攻牙齦腫痛難受,這類病人大都有暴飲暴食的習慣,腸道長期壅滯,鬱積化火。

 

這鬱住的火不能單靠清,還要把鬱氣打散開,《黃帝內經》上說,木鬱達之,火鬱發之。火在上焦時,可以因勢利導,就好比一杯水很燙,你把杯子蓋住,它很難涼下來,當你把杯蓋打開來時,那燙熱之氣就隨著往外散,這樣就不用通過清涼,它自動就會涼下來。這個開杯蓋的思路,引用到我們中醫上來,可以理解為火鬱發之。升麻在清胃散裡頭就是往上透往外發。

 

可如果是虛火呢? 有些病人,長期熬夜,久坐電腦旁,嚴重抽用腎水,造成水虧火旺,下面腎陰不足,上面陽火亢盛。可用《景岳全書》的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
 
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寒包火茶飲方 

 

現代人的牙痛,不單有虛火上炎,有腸積實熱上攻,還有另外一點,最容易為人忽視,就是胃火上攻於牙齦,然後又吃了水果涼飲,或久處空調環境,這樣邪熱便被寒氣所包裹,寒氣散不了,邪熱又沒有出路,這樣就形成寒包火的特殊牙痛,這種牙痛,很常見。老師說,你想通這個機制,再摸病人的脈,這種病人左邊肝脈鬱,兩手寸脈上越,熱邪欲出而無路,蘊積在牙齒作痛。

 

這時,宗《黃帝內經》“其上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以內"的思路,恢復肺的宣發以及胃腸的通降,分別用生麻黃、生大黃,宣肺通腑,然後再用薄荷疏肝解鬱,透熱外出。生甘草調和諸藥,四味藥就可以治療這類牙痛了。同時我們看麻黃和薄荷這兩味藥,其實也有開發毛竅,宣散之力,像是在提壺蓋把火氣散出來,它也帶有“火鬱發之"之意。用這四味藥煎水,含在口裡,徐徐咽下,一般兩劑牙痛就減輕了。

 

為何要泡水呢,不用煎? 老師說,這泡水取其氣,大黃之力更雄厚,大黃的瀉下之力,一般不在於劑量,而在於先下、後下,大黃直接泡水,通腑撤熱的力量是相當大的。

 

後來很多病人反饋,看了《任之堂跟診日記》後,就都知道這牙痛四藥,家中都常備這牙痛四藥方。凡腸胃有積熱,上攻牙齦作痛,通常一兩付,服之即癒,省卻了很多麻煩。這方子本來就來自民間,現在又重新回歸民間。這就是中醫普遍傳播開來的好處,使得很多病人不至於稍有小病痛,便心急火燎的。

 

 

◎牙痛四藥:生麻黃、生大黃、薄荷、生甘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