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轉載】禽流感的中醫治療處方


文章轉載自:中醫經方教育網
檔案下載:

 


 

【轉載】禽流感的中醫治療處方

 

文◎施合一  中醫師

 

 

(第一版 2013/04/06

 

本文的範圍只侷限討論禽流感。首先讀者可能會問,中醫師又沒去篩檢感冒病人的病毒類型,你怎麼知道哪些是禽流感?我的確不知道,以中醫辨證論治、依照體質論治的治療思路來說,也不需要知道,禽流感類似的流感症狀,並非近代才有,古代以來一直都有;近年來我處理為數不少的感冒病人,包含不少中醫同道自身與父母小孩的感冒,只要患者原先無大病、能吃能睡,突然得到重感冒,依照經方辨證論治,在第一帖藥就明顯改善的比例超過95%,剩下的5%在調整藥方一到兩次後都能治癒,也就是都在一天到三天內能治癒,不論是老人或小孩或孕婦。值得附帶一提的是,如果病人是高血壓的病人,平常只吃中藥調理頭痛、頭暈等問題,感冒時都很好治療,因為高血壓是個肝的陽氣過亢的疾病,肝氣過亢用來對付外來的風邪剛好綽綽有餘;但吃了西藥控制血壓的病人就困難的多。

 

 

若病人本身有長期疾病,例如糖尿病(脾陰虛、氣虛腎虛,必須同時養陰益氣補腎)、痰濕重的血脂高(容易產生痰濕、而且血管硬化導致血行不通暢、用了風藥容易氣血上衝、必須同時去痰通絡)、心臟無力(必須健脾補腎來強心)、腰酸背痛(一樣必須健脾補腎)、各類癌症(可能正氣虛、邪氣實,類型很多,無法一概而論)、長期熬夜過勞(氣虛而且肝膽濕熱或肝腎陰虛)等等,感冒時以經方辨證論治,在第一帖藥就明顯改善的比例也超過80%,另外20%的病人就需要迂迴的方式來處理,無法在前三帖藥就處理風邪表證,必須先處理裡證再處理風邪表證,但也都能在一週內明顯改善。

 

 

以上自吹自擂的贅述,只是希望說明我雖然沒有專門處理禽流感,但這麼多的感冒病例中,相信也有為數不少的禽流感病人,而經方的辨證論治是可以游刃有餘的。

 

 

以下的網頁我有舉例一些冬季時遇到的各類發燒案例,其中必須使用麻黃杏仁的案例,都與禽流感類似:http://loveheal.org/phpbb3/viewtopic.php?f=36&t=396

 

 

禽流感的症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西醫的流行病學,主證就是發燒與咳嗽的症狀明顯,但咳嗽在中醫的辨證有很多種,例如因為痰多阻塞而咳嗽,這種咳嗽是因為痰多了、阻塞在喉嚨、支氣管之後產生需要咳痰的反應,咳痰出來就比較舒服,而沒有痰的時候,並不會想咳嗽;另外還有氣鬱的咳嗽,是感覺好像胸口悶、脅下悶,此時就想要咳嗽,需要長吐一口氣才比較舒緩;另外還有肺胃中有濕氣的咳;肺胃中有寒氣的咳嗽;或肺胃太乾燥的咳嗽;或是肝膽濕熱所導致的咳嗽等等。只要熟悉經方辨證的中醫師,應該都可以問一兩個問題就得到各類咳嗽病因的詳細辨證。

 

 

禽流感的咳嗽,我稱之為風證束肺的咳嗽,什麼叫作風證束肺的咳嗽,就是感冒有發燒、怕冷、怕風等等表證時,當患者試看看吸氣將肺部膨脹起來,結果吸到一半,就會因為肺部或氣管的刺激感,不由自主需要咳嗽,用力咳嗽振動肺部之後,會覺得稍微比較舒緩,嚴重時變成無法深呼吸、只能短促的喘息兼咳嗽,這就屬於風證束肺的咳嗽;這風證束肺的咳嗽,是傳染力強的感冒咳喘所共通的,常需要用到麻黃或杏仁這兩味藥來開肺氣,當然病人依照當時的氣候、病人體質、感冒時的飲食等等因素影響,風證束肺的咳嗽會與其他證候相兼,例如可能兼有氣鬱、寒痰、濕痰、水氣、肺燥、肝膽濕熱等等一起出現,但風證束肺是最基本、一定會出現的證候。

 

 

關節酸痛、腰痛也是禽流感比較容易出現的症狀,但出現的機率並不如風證束肺的證候高,約一半不到病患會同時有。

 

 

頭痛與喉嚨痛因為各類感冒也常見,所以用頭痛、喉嚨痛來推測是否為傳染力強的禽流感,意義並不大。

 

 

總結來說,禽流感的證候,就中醫來看,是發燒與風證束肺導致的咳喘比較明顯、傳染性明顯、症狀複製程度高、症狀進展比較快,發燒初期時通常是高燒無汗(發燒時摸脖子與胸口看看可以知道有汗無汗) ,可能兼有關節痛、腰痛;若處理不當,或病人本身體力非常虛弱,嚴重時從表證跑到裡證,可能會嘔吐、下利(一般下利初期大號還有臭味、兩三次之後就沒有臭味、變成吃什麼拉什麼)、胸痛、心臟無力、進而肺積水導致無法平臥。從中醫的五臟辨證來看,這類流感從表證走進裡證時,從肺先開始然後往心腎惡化,從經方或時方的方證來看,接近於麻黃湯、葛根湯,然後往大小青龍湯,最後往李可老中醫的小青龍虛化湯而演進;另外有一類腸胃型的感冒,發燒與咳嗽沒有禽流感嚴重,但是從表證走進裡證時,腸胃道問題的噁心腹痛下利比較明顯,是以肝脾然後往心腎惡化,從經方或時方方證來說,是桂枝湯、柴葛解肌湯、升麻葛根湯、大小柴胡湯、理中湯、小建中湯、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李可老中醫的破格救心湯等等而演進。

 

 

以下的治療處方,主要以發病前幾天的發燒與咳喘等證候來辨證論治,若你能找到好的經方中醫師治療,那麼就不需要參考以下諸方。若病情拖延日久,導致已經沒有力氣咳嗽、嘔吐、下利、肺積水不能平臥、胸痛心悸、嚴重貧血、容易有出血症狀等等裡證嚴重者,請務必洽經方中醫師。

 

 

以下選擇藥方的前提是,首先看是否有發燒、然後觀察是否怕冷、然後觀察咳喘是否嚴重(一個小時咳個三次以內、每次咳一兩聲、呼吸還算順暢,稱之為不嚴重;反之幾分鐘就咳嗽一次,咳很多下、無法深呼吸、或痰多阻塞呼吸道,稱之為咳喘嚴重),然後觀察是黃痰黏稠、白稀水痰或兩者相兼:

 

 

1. 發燒怕冷、有咳喘但不嚴重:

 

 

a. 黃痰、肺中熱 (一般發燒在38.5度到40度之間,無汗,舌體顏色比正常稍紅、黃苔、脈浮緊數,咳痰比較黏稠、黃痰為主、覺得肺中有熱、口渴、能喝涼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常有喉嚨乾痛、可能有咽喉紅腫)

 

葛根湯、麻杏甘石湯加減方 :

 

葛根五錢  麻黃一錢  桂枝三錢  白芍三錢  生薑兩片  大棗五枚  
炙甘草三錢  杏仁二錢  黃芩二錢  生石膏打粉二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石膏粉 2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沖服1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若黃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實五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口渴、想喝涼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內一天超過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藥方方義說明:有發燒兼有怕冷,所以用桂枝生薑,但有咳喘的情況下,減少生薑、大棗,因為生薑多用則耗肺氣、而且對咳喘病人會產生肺部刺激感而增加咳嗽,但是有發燒怕冷又必須適量用之來協助解表散寒。而大棗多用則甘味守中而肺氣不容易打開,但完全不用又怕病人脾胃虛弱時不堪麻黃之升發,所以適量用之。

 

 

用石膏配黃芩,兩者都能清肺熱,但力道與程度不同,若單用石膏,有時病人家屬到附近藥房抓藥時,可能抓錯成熟石膏,或者沒有打粉而藥效差異甚大,所以必定用些黃芩,以防石膏失效而肺熱加重而產生急症氣喘。至於生石膏打粉入湯藥與科學中藥的石膏粉吞服,吞服時效力明顯,所以吞服食劑量需減少。

 

 

以下不再贅述。

 

 

b. 白稀痰、肺中寒 (一般發燒在38度到39度之間,無汗或只有少量出汗,舌體顏色淡紅、白苔、脈浮緩或稍緊,咳痰比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不口渴、想喝溫水、喝水少、少有喉嚨痛、少有咽喉紅腫,體質比較虛寒怕冷)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加減方:

 

桂枝三錢 白芍三錢 麻黃一錢 杏仁二錢 厚朴一錢
炙甘草三錢  生薑兩片 乾薑兩錢 薑半夏二錢
五味子一錢 茯苓五錢 大棗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顯的水果,這些水果雖然會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則水痰增加,咳嗽不會好。

 

 

c. 黃白痰相兼、肺中寒熱夾雜 (一般發燒在38度到39度之間,無汗,舌體顏色淡紅、白苔夾有少部分薄黃苔、脈浮緩或稍緊,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黃痰、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會口渴、想喝涼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輕微喉嚨痛、可能有輕微咽喉紅腫)

 

葛根湯、麻杏甘石湯加減方:

 

葛根三錢 麻黃一錢 桂枝三錢 白芍三錢 乾薑二錢
生薑兩片 大棗五枚 炙甘草三錢  杏仁二錢  厚朴一錢
茯苓三錢 黃芩一錢 生石膏打粉 一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 石膏粉 1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沖服0.5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若黃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時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實四錢 薑半夏二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如果有口渴、想喝涼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內一天超過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2. 發燒不怕冷也不怕熱、有咳喘但不嚴重:

 

 

a. 黃痰、肺中熱 (發燒在38度到40之間,無汗或少汗,不喜歡吹到風,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熱、能喝水、想喝涼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還有點胃口、體力還好、舌色比正常稍紅、薄黃苔;常見於平日健康的小兒在還沒有西藥退燒之前,得到咳嗽為主的禽流感,但下方一樣是成人劑量)

 

葛根湯、麻杏甘石湯加減方:

 

葛根三錢 防風二錢 桂枝一錢 白芍二錢 生薑一片 麻黃一錢
杏仁二錢 厚朴一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五枚 黃芩二錢
生石膏打粉二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石膏粉 2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沖服1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若口渴明顯,則葛根改成五錢。

 

若黃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實五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口渴、想喝涼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內一天超過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常見於低燒,發燒在37.5度到38.5之間,一般有微汗,不喜歡吹到風,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熱、能喝水、想喝溫水、喝水量少、脈浮緩或稍弦,咳痰比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胃口稍差或輕微噁心、舌色正常或舌尖微紅、白苔;常見於體質稍微虛寒、稍微氣虛的成人或小兒,但是感冒病毒不強)

 

柴胡三錢 防風二錢 白芍二錢 生薑一片 黃芩一錢
半夏一錢 乾薑二錢 五味子一錢 杏仁二錢
厚朴一錢 麻黃五分 茯苓五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顯的水果,這些水果雖然會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則水痰增加,咳嗽不會好。

 

 

c. 黃白痰相兼、肺中寒熱夾雜 (一般發燒在38度到39.5度之間,無汗或少汗,舌體顏色微紅、白苔夾有少部分薄黃苔、脈浮緩或稍緊,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黃痰、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會口渴、想喝涼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輕微喉嚨痛、可能有輕微咽喉紅腫)

 

柴胡三錢 防風二錢 白芍二錢 生薑一片 黃芩二錢
半夏一錢 乾薑二錢 五味子一錢 杏仁二錢
厚朴一錢 麻黃一錢 茯苓五錢 炙甘草三錢
棗五枚 黃芩一錢 生石膏打粉一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 石膏粉 1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沖服0.5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若黃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時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實四錢 薑半夏二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3. 發燒不怕冷而且怕熱明顯、有咳喘但不嚴重:

 

 

黃痰、肺中熱 (一般發燒在38.5度到40度之間,無汗,舌體顏色比較紅、黃苔、脈浮緊數,咳痰比較黏稠、黃痰為主、覺得肺中有熱、口渴、口臭、喜歡喝涼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常有喉嚨乾痛、可能有咽喉紅腫,常見於活動力強的健康小兒,但是吃燥熱的食物太多、例如肉類吃多,而且不喜歡蔬菜水果,下方一樣是成人劑量) 經驗方

 

葛根五錢 防風二錢 白芍二錢 生甘草三錢 麻黃一錢
杏仁二錢 大棗五枚 黃芩三錢 生石膏打粉三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石膏粉 3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3g,一碗中是沖服1.5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若黃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實五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口渴、想喝涼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內一天超過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4. 發燒怕冷、咳喘嚴重、且咳聲結實有力:

 

 

a.黃痰、肺中熱 (咳嗽急促或氣喘,一般發燒在38.5度到40度之間,無汗,舌體顏色比正常稍紅、黃苔、脈浮緊數,咳痰比較黏稠、黃痰為主、覺得肺中有熱、口渴、能喝涼水、常有喉嚨乾痛、可能有咽喉紅腫)

 

大青龍湯加減方

 

葛根三錢 麻黃三錢 桂枝二錢 生薑兩片 白芍一錢
炙甘草三錢 杏仁四錢 大棗五枚 黃芩三錢 生石膏打粉三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石膏粉 3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3g,一碗中是沖服1.5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若口渴明顯,則葛根改成五錢。

 

若黃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實五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口渴、想喝涼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內一天超過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咳嗽急促或氣喘,發燒約在38度到39之間,一般有少汗或微汗,不喜歡吹到風,怕冷,不口渴、想喝溫水、喝水量少、脈浮緊或細沈,咳痰比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胃口稍差或輕微噁心、舌色正常或舌色淡、白苔;常見於體質稍微虛寒、稍微氣虛的成人或小兒)

 

小青龍湯加減方 :

 

麻黃三錢 桂枝二錢 白芍二錢 炙甘草三錢 乾薑三錢
薑半夏三錢 細辛一錢 五味子一錢 茯苓五錢 杏仁三錢
厚朴一錢  紫莞一錢 款冬花一錢  大棗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顯的水果,這些水果雖然會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則水痰增加,咳嗽不會好。

 

 

c. 黃白痰相兼、肺中寒熱夾雜 (咳嗽急促或氣喘,一般發燒在38度到39.5度之間,無汗或少汗,舌體顏色微紅、白苔夾有少部分薄黃苔、脈浮緩或稍緊,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黃痰、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會口渴、想喝涼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輕微喉嚨痛、可能有輕微咽喉紅腫)

 

麻黃三錢 桂枝二錢 白芍二錢 炙甘草三錢 乾薑三錢
薑半夏三錢 細辛一錢 五味子一錢 茯苓五錢
杏仁三錢 厚朴一錢 紫莞一錢 款冬花一錢
大棗五枚 黃芩一錢 生石膏打粉一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 石膏粉 1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沖服0.5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若黃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時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實四錢 薑半夏二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5. 發燒不怕冷、咳喘嚴重、且咳聲結實有力:

 

 

a. 黃痰、肺中熱 (咳嗽急促或氣喘,發燒在38度到40之間,無汗或少汗,不喜歡吹到風,但也不怕冷、稍怕熱、能喝水、想喝涼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咳喘導致胃口與體力不好、舌色比正常或稍紅、黃苔;常見於平日健康的小兒在還沒有西藥退燒之前,得到咳嗽為主的禽流感,或是剛當完兵的壯漢,下方一樣是成人劑量)

 

麻杏甘石湯加減方、也接近大青龍湯的加減方:

 

葛根三錢 防風二錢 白芍二錢 麻黃三錢 杏仁四錢 厚朴二錢
生甘草三錢 大棗五枚 黃芩四錢 生石膏打粉四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石膏粉 4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4g,一碗中是沖服2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若口渴明顯,則葛根改成五錢。

 

若黃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實五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口渴、想喝涼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內一天超過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咳嗽急促或氣喘,常見於低燒,發燒在37.5度到38.5之間,一般有微汗,不喜歡吹到風,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熱、能喝水、想喝溫水、喝水量少、脈浮緩或稍弦,咳痰比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胃口差或噁心嘔吐、舌色正常或舌尖淡、白苔;常見於體質稍微虛寒、稍微氣虛的成人或小兒,遇到比較厲害的咳嗽型感冒病毒)

 

柴胡二錢 防風二錢 白芍二錢 生薑一片 黃芩一錢 薑半夏三錢
乾薑三錢 五味子一錢 杏仁三錢 厚朴一錢 麻黃二錢 茯苓五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五枚 紫莞一錢 款冬花一錢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顯的水果,這些水果雖然會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則水痰增加,咳嗽不會好。

 

 

c. 黃白痰相兼、肺中寒熱夾雜 (咳嗽急促或氣喘,一般發燒在38度到39.5度之間,無汗或少汗,舌體顏色微紅、白苔夾有少部分薄黃苔、脈浮緩或稍緊,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黃痰、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會口渴、想喝涼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輕微喉嚨痛、可能有輕微咽喉紅腫)

 

柴胡二錢 防風二錢 白芍二錢 生薑一片 半夏一錢 乾薑二錢
五味子一錢 杏仁三錢 厚朴一錢 麻黃二錢 茯苓五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五枚 黃芩一錢 生石膏打粉一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 石膏粉 1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沖服0.5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若黃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時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實四錢 薑半夏二錢 射干二錢。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來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來,加桔梗二錢。

 

 

6. 沒有發燒、也不怕風、也不怕冷,或已經用西藥退燒,但是咳喘治不好,咳喘嚴重、且咳聲結實有力:

 

 

a. 肺中寒痰咳喘(咳嗽明顯或喘促,痰多明顯,以白稀痰為主)

 

射干麻黃湯加減:

 

射干二錢 麻黃二錢 紫莞二錢 款冬花二錢
炙甘草三錢 乾薑二錢 薑半夏二錢 細辛一錢
五味子二錢 大棗五枚 杏仁三錢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顯的水果,這些水果雖然會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則水痰增加,咳嗽不會好。

 

若有黃白相兼的痰,加上 黃芩一錢。

 

 

b. 肺熱少痰(咳嗽明顯或喘促,痰不多,以黃痰為主,能喝水、想喝涼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舌色比正常或稍紅、薄黃苔)

 

麻杏甘石湯加減:

 

麻黃二錢到三錢(視成人的體格而定) 杏仁三錢
炙甘草三錢  黃芩二錢 生石膏打粉二錢(或台灣的科學中藥粉 石膏粉 2g沖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沖服1g,沖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c. 肺中寒飲、同時是氣虛體質(咳聲無力,沒有發燒,有怕冷,想喝溫水、喝水量少,脈沈緩弱,咳痰比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氣就想咳嗽,胃口差或噁心嘔吐、舌色正常或舌尖淡、白苔;常見於體質虛寒、氣虛的成人或小兒,遇到比較厲害的咳嗽型感冒病毒,在發燒已經解除之後)

 

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茯苓五錢 炙甘草三錢 乾薑三錢 五味子一錢 細辛一錢
薑半夏二錢 杏仁三錢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顯的水果,這些水果雖然會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則水痰增加,咳嗽不會好。

 

 

d. 肺癰,痰多而且黏稠腥臭,痰多導致呼吸困難

 

千金葦莖湯(咳嗽明顯或喘促,痰很多,以黃痰、夾帶鐵鏽色痰、痰中可能帶血絲,痰黏稠而腥臭,能喝水、想喝涼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舌色明顯紅、黃苔、舌面乾燥)

 

葦莖一兩半 桃仁三錢 薏苡仁一兩 冬瓜仁六錢 茯苓三錢

一帖用五碗水中火煮成兩碗,每次喝一碗,間隔四小時,不拘飯前飯後。

 

 

幼兒與青少年的劑量問題:

 

小兒新生兒到一歲之間,用成人的1/6;一歲到兩歲,用成人的1/4;兩歲到四歲,用成人的1/3;四歲到八歲,用成人的1/2~1/3 需視體重與發育情況而定;八歲到14歲用成人的1~1/2 需視體重與發育情況而定;14歲以上可以用成人的1~2/3 需視體重與發育情況而定。

 

 

舉例來說,一歲半的幼兒,因為劑量用成人的1/4,所以一帖藥應該分成四天喝完,若喝一天,才喝了半碗,就病情緩解,那就應該停止服用。

 

 

劑量比例的問題:

 

隨著每個人的病情輕重不同,以上藥方無法剛好適合每個人的需要,如果你不是很有把握時,可以將一帖藥分成三次服用,若服用第一次後,沒有不良反應或稍有進步,才服用第二次。如果服用一次,症狀加重,則必須停止並諮詢中醫師。如果有進步,而且病情已經緩解7成,則停止服用,以免過猶不及。

 

 

如果有進步,但服用完一帖,病情改善不到7成,則服用第二帖。

 

 

施合一 中醫師 敬筆

 

 

以上諸方,最重要的是麻黃與生薑的應用時機,以下是我的經方藥證學的講義,還未完成,僅供中醫同道參考。

 

 

麻黃(發陽氣、開肺氣)

 

藥性:

 

辛、微苦,微溫。

 

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欬逆上氣,除寒熱,破癓堅積聚。

麻黃則莖空直達而上,且無大味,純得天輕揚之氣,故專主氣分從陰出陽,透達周身上下之皮毛。

 

麻黃必用苗,以其苗細長中空,象人毛孔,而氣又輕揚,故能發汗,直走皮毛。

 

亦有時用麻黃根者,則以其根堅實而味澀,故能止汗。麻黃透達膀胱寒水之陽氣,以出於皮毛,為傷寒要藥。

 

 

藥性八綱辨證 :

 

陰陽      

辛溫發散為陽。

 

表裡

走表為主,但是發陽氣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陰盛陽虛的裡證。

 

虛實

治療表實證、風證束肺的咳喘實咳、水飲的實證。

 

寒熱

微溫至平性。

 

  津液  

偏於燥,發陽氣時會耗損氣血津液。

 

   

氣分藥。

 

 

配合其他藥治療風痰,風熱風寒皆可。

 

 

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散陰結。

 

 

病症:

 

風證的表實證,風證束肺的胸悶喘咳、骨節疼痛,風水浮腫,表實證的陽黃,陰盛陽衰的裡證水飲,陰證陰疽、痰核、流注結塊,小便不利或失禁,肌膚不仁,風疹。

 

 

主證:

 

主治陽證有表證的實證喘咳、惡寒無汗而身疼、骨節疼、黃腫,風水。黃腫者面色黯黃;無汗者皮膚乾燥或粗糙。還有陽氣可發者,胃氣還有、心力未竭。

 

 

禁忌證與反佐藥:

 

咳聲無力、虛熱、舌乾紅、氣虛嚴重、貧血、陽證熱證的瘡瘍、各種出血、吐血、鼻血、淋病,都不用麻黃,風證表證骨節疼改用防風、咳改杏仁或水腫改防己。

 

心臟病人,容易心悸、走動即喘而心跳快、體力差而心律不整者慎用,如果需要少量用時,應該稍微增加炙甘草,心陽虛的脈無力而緩或芤脈配合桂枝、白朮、龍骨牡蠣,心陰虛舌面無苔舌色淡紅、胸悶發熱、促脈配合生脈散,心血虛的舌紅無苔、胸悶發熱、促脈用黃連阿膠湯或天王補心丹。

 

肝膽濕熱者也慎用,陽證者少量用可配合黃芩、天花粉、石膏,陰證肝病不得眠則禁用,風證咳喘改用防風杏仁。

 

青光眼患者慎用,麻黃發陽氣的作用(會散瞳)不利於潛陽平肝氣,如果要用,則潛陽平肝的藥需多於麻黃。

 

 

常用劑量:

 

成人一錢到五錢;常用為一錢到三錢。生麻黃必須先煮去上沫。

 

 

常用藥對:

 

麻黃桂枝:參考桂枝條文。

 

麻黃甘草:風證束肺之水腫。

 

麻黃杏仁:風證束肺之咳喘。

 

麻黃細辛:發陽氣最強之藥對,病人陰盛陽虛,胃氣尚有,脈細沈。

 

麻黃白朮:骨節疼痛之藥對。

 

麻黃附子(烏頭)寒實之骨節疼痛。

 

麻黃防風:麻黃配合少量防風,可以減少麻黃之用量。

 

麻黃升麻:升發陽氣之藥對,因為升麻稍苦,因此此藥對可以在發陽氣時同時解毒,治療咽喉不利唾膿血,熱證煩悶。

 

麻黃石膏:風證兼有氣分熱,麻黃用在胃口好、能喝水的人身上,就需要配一點石膏,否則陽氣發起來,容易產生肺熱。

 

麻黃黃芩:風證兼有些微氣分熱或血分熱,適合有麻黃證,但是胃口差、喝水不多,舌體稍紅、舌苔薄黃的病人。

 

 

補充:

 

陽症為癰,陰症為疽。癰好治,疽難療。風、寒、濕、熱、痰、氣虛、氣滯、血虛、血瘀,使氣血滯留凝聚,產生壅腫;拖延日久,則血肉腐敗而成膿。

 

癰屬陽性,局部具有紅腫熱痛,屬於易成膿、易潰、易斂的急性瘡瘍。疽為陰性,分有頭疽與無頭疽兩種。有頭疽:發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狀膿頭,以後腐爛,形如蜂窠。無頭疽:發於筋骨之間,初起無頭,漫腫色白,根腳散漫,痠多痛少。疽是難消、難潰、難斂的瘡瘍,容易往裡走而傷及肌肉、筋、骨。

 

疽在西醫外科名稱可能稱為深部膿腫、骨髓炎、骨結核,股骨頭壞死。

 

 

類藥比較:

 

麻黃防風:麻黃與防風共通的是治風證,防風可取代或減少麻黃的用量,都有升發陽氣的性,但防風比較緩和,對心臟的負擔比較小。風證的肌肉痛用桂枝或防風而不用麻黃、骨節痛用桂枝麻黃防風皆可。

 

麻黃杏仁:都可以開肺氣,但麻黃開肺氣的力道強於杏仁;麻黃走表治風證、骨節疼痛;杏仁降肺氣並稍微潤肺,可協助其他藥治療脾約便秘。一般在咳喘時,沒有條件用麻黃的病人需要開肺氣只好改用杏仁。

 

麻黃防己:麻黃微溫、防己屬寒。麻黃開肺氣、防己強肺氣,都是強迫心肺工作,都可以治療風水、咳喘、風濕關節痛;但是麻黃走表升發陽氣、防己走裡收斂沈降,所以治療風水、黃腫、咳喘的時候,麻黃證無汗、防己證有汗;防己可以配合沈降的生地來治療狂症,而麻黃不行。

 

治療喘咳時,麻黃是風證束肺的咳喘,常為風所引起(往往是咳嗽比較明顯,痰飲比較不明顯、或後來才出現);防己是水飲有窒息感的咳喘,多屬痰飲所引起(可能先有風證引起痰飲,但咳喘是痰飲明顯的時候才咳喘)

 

 

生薑(去上焦水飲濕氣)

 

 

藥性:

 

氣辛香、味辛、性溫。

 

生薑是老薑所生之子薑,乾薑則老薑造成者。故乾薑得秋氣多,功兼收斂。生薑得夏氣多,功主橫散。乾薑溫太陰之陰,生薑宣陽明之陽。一臟一腑,亦治分母子。

 

生薑氣薄發洩,能由胃通肺以散邪。凡外感鼻塞與噫氣嘔吐胸痹喉間凝痰結氣皆主之。

 

唯不能治咳。小柴胡湯咳去生薑,痰飲門凡言咳者,亦皆無生薑。以生薑純乎辛散,適以傷肺,不能止咳。(按:因為過度辛散則耗氣,治療咳嗽不可過度耗氣,否則實咳轉成虛咳更難治。)

生薑,性竄不收,解風寒濕痹,痰癰鼻塞,頭痛外感,皮膚間結氣,通神明,辟惡氣,霍亂脹滿,一切中惡諸毒,瘧症痰症,能和營衛,而行脾之津液,入肺而開胃口,脾胃諸病,皆所重焉。但陰虛火盛汗門血門,心氣耗散,火熱腹疼,並切忌之。生薑皮,消浮腫腹脹,煨薑,塞溏瀉水瀉。乾薑,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溫中下氣,癥瘕積脹悉皆除,開胃扶脾,消食去滯,生行則發汗,有靈炮黑,則止血頗驗。

 

乾薑,稟天地之陽氣,故味辛而氣溫,雖大熱而無毒。辛可散邪理結,溫可除寒通氣。入發散藥用生薑,入辛涼藥用姜皮,入溫中藥用炮薑,系乾薑水洗,火炙松黃。入補血止血,及引火下趨藥,用黑薑,系乾薑切塊炒紅,以器悶息為炭,入脾胃止瀉藥。

 

 

藥性八綱辨證 :

 

陰陽

辛溫發散為陽。

 

表裡

走表為主,走上焦。亦治裡證之胃中水氣。

 

虛實

單用時以去實為主,配合其他藥可補虛、可去實。

 

寒熱

熱性

 

濕  燥  津液

燥性,上焦心肺胃與表證的濕氣水飲。

 

氣  血

多用會耗損氣血津液,以耗損津液比較明顯,耗氣次之,耗血更次之。

 


去濕痰時,必須是兼有表證或胃中有水、嘔吐。否則去濕痰應該用乾薑。

 

 

功效:

 

發汗解表,溫胃止嘔,溫肺止咳(還有寒濕表證明顯時用之、否則用乾薑),解魚蟹毒,解藥毒。

 

 

病症:

 

寒濕之心肺胃症狀,噁心嘔吐、胃中有水、乾噫食臭、胃口不開、表寒濕、表水、關節寒濕痛、胸痺心痛。有寒濕的鼻塞、噫氣、嘔吐、胸痹、喉間凝痰結氣。

 

 

主證:

 

必有舌面濕滑加上有舌苔,可能是白苔、白膩苔、薄黃苔,兼有舌體色淡或微紅。也就是重點在上焦心肺胃的水飲濕氣、與皮表的濕氣,寒或微熱皆可。有發散之性,所以病人還有發散升發的條件。

 

 

禁忌證與反佐藥:

 

舌面極乾燥者不用,舌面只有稍微乾燥、喉嚨痛時可以用葛根、玉竹、天花粉等補津液;舌體甚紅者慎用、此時胃中痛、嘔吐或有濕應該用乾薑配黃連;風寒束肺咳喘嚴重者不用而改用乾薑茯苓半夏;心肺之氣耗散虛喘者不用而改用乾薑五味子。如果舌面極乾燥、胃中卻有水、或有腹水,此為津液的虛實反逆,為急症或重症。

 

 

常用劑量:

 

三片到五片,生薑請病人自己準備,買生的老薑,洗淨就好、不用削皮,一片生薑的大小,切片的時候約3mm厚度,寬度約1.5公分到2公分,長度約2.53公分。如果生薑的體型比較小,可以斜切或是多切幾片。大量用時則不限幾片,一天可以用到半條至兩條老薑。

 

 

常用藥對:

 

生薑大棗:補虛去寒最常用的兩味藥,大棗補脾而間接補血,且甘能緩中使生薑發散之性不會太過。生薑辛香走竄,則大棗不至於令人中滿悶脹。

 

生薑紅糖:發散之性比生薑大棗迅速,但補虛比較弱。

 

生薑紅糖檸檬汁、生薑紅糖醋、生薑大棗白芍:事先預防寒濕、或長期服用時,因為用了酸甘化陰,使陰不至於耗散。

 

生薑橘皮、生薑枳實:溫胃行氣止嘔降逆常用。

 

生薑桂枝:表證有風寒濕。但是風寒濕入裡之久病、脾腎虛弱之各類風濕關節痛的病人,不適

合用生薑,應該用乾薑,以免肺氣耗散。

 

生薑竹茹:因為痰阻而導致的閉證暈厥。

 

 

補充:

 

1)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多用治寒濕型感冒輕症,例如剛淋雨後的感冒,加紅糖煮湯趁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可以加些醋、檸檬汁用作預防感冒藥物。生薑發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以增強發汗力量。生薑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薑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2)生薑汁:將生薑洗淨後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嘔吐及濕痰多等症。一般用量為3CC10CC,沖服。

 

3)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一錢至兩錢,煎服。

 

4)煨薑:將原只鮮生薑洗淨,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薑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於脾胃不和、噁心嘔吐等症。一般用量為三至五片,煎服。

 

 

類藥比較:

 

生薑桂枝:在治療表證的時候,生薑以去寒濕為主,桂枝以去風寒為主;所以淋雨而成的感冒只需要生薑來去寒濕、而行痺走痛就需要桂枝;風寒咳喘可以用桂枝而不用生薑。治療裡證的時候,生薑以溫胃止嘔利濕為主,桂枝以強心降逆為主。

 

生薑、乾薑、煨薑、炮薑:以表裡來區分,加熱越多則發散的性越少;所以生薑走表、乾薑走裡、煨薑介於生薑與乾薑之間;而炮薑則是加熱到表面碳化有苦味,發散的性幾乎沒有,以溫中收澀之性為主。

 

生薑蘇葉:兩者都是熱藥、都發散走表、都止嘔、都可解海鮮中毒,但生薑長於去濕,蘇葉長於行氣。

 

 

 ***************************************************************

 


H7N9

 

 

補充黃成義老師的資訊:

  

2013-04-26
 

根據大陸網路發表H7N9葦莖湯治療有效,按此湯系濕溫用藥,今年厥陰司天延續去年濕土在泉,濕氣為病,若不挾溫治以局方神朮散,挾溫者九味羌活湯,挾熱者三仁湯,咳者用葦莖湯,喘促者加滑石、杏仁,肺積水者葶藶大棗瀉肺湯。有濕者舌苔必厚,小心辨證此病不可怕,病難速已,耐心一點三五天就沒事了。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