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中醫眼科的五輪學說




文章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2862012/07/26







中醫眼科的五輪學說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我們的物質世界存在著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中醫在治病診視特別用到五行學說。我們的眼睛也一樣,也脫不開五行的制約。



中醫將眼睛外觀按五行(木、火、土、金、水)歸類,分為五輪:風輪(黑睛)、血輪(兩眥)、肉輪(眼胞眼瞼)、氣輪(白睛)和水輪(瞳子)。風輪(黑睛)即為虹膜;血輪(兩眥)還包括視網膜動靜脈血管網;肉輪(眼胞眼瞼)還包括眼外六條肌肉;氣輪(白睛)包括鞏膜與角膜;水輪(瞳子)包括瞳孔、水晶體與視網膜。



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眼睛又是另一小小宇宙,黑睛、兩眥、胞瞼、白睛、瞳神分別內應於肝心脾肺腎五臟,命名為風輪、血輪、肉輪、氣輪、水輪,總稱為五輪,傳統上就是用「風輪肝木為烏睛、血輪心火為兩眥、肉輪脾土上下胞、氣輪肺金為白睛、水輪腎水為瞳神」來歸類描述。



《審視瑤函》為中醫一臨床眼科專著,西元1644年明代傅仁宇著,其對「輪」有專門的論述:「夫目有五輪,屬乎五臟。五輪者,皆五臟之精華所發,名之曰『輪』,其像如車輪圓轉運動之意也。」《黃帝內經》中已可見五輪之雛形:「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內經已將五臟與眼部相關連繫描述出來,後世醫家發展為五輪學說。



五輪學說在臨床上應用非常的方便,如視網膜退化,可見為血輪與水輪出問題,可與通血、活血、補血、補腎養陰的方法;再則如結膜炎,為氣輪血輪的問題,西醫常應用抗生素消炎殺菌,中醫就可以給予清心肺之火的藥物,如桑白皮、連翹、黃芩等,結膜炎自會消退。



《審視瑤函》:「上下眼胞,屬乎脾土,應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也,脾主肉,故曰:『肉輪』。脾土主乎運動,磨化水穀;外應目之兩胞,動靜相應,開則萬用,如陽動之發生,閉則萬寂,如陰靜之收斂,像土能藏萬物而主靜,故脾一合,則萬有寂然而思睡,藏納歸靜之應也。」象土能藏萬物而主靜,臨床上如遇過勞熬夜、睡眠不足,疲倦思睏,眼胞腫脹目欲閉,就要請其多休息,眼胞自會消腫。



《審視瑤函》:「五輪之中,四輪不能視物,惟水輪普照無遺,神妙莫測,乃先天之精液,肇始之元靈,人身之至寶,猶夫天之日月也,是以人之瞳神損者,不能治矣。」古人早知水輪方能視物,其他四輪則不能,對應現代醫學則是視網膜是視覺接受感應器。中醫臨床常用的明目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明目方劑,皆補肝補腎行血之品也。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中醫應用五行辯證之法,在眼科也如此,無所遺漏,或可見一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