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健脾化濕白扁豆



文章轉載自:39健康網社區  編輯:陳靜梅






健脾化濕白扁豆



 






白扁豆為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植物。原產印度和爪哇,約在漢朝時引入我國。白扁豆乾燥種子為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812毫米,寬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黃白色。我國各地多有栽培,主產于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廣東、廣西、遼寧等地也有出產。白扁豆因產地不同,名稱也各異,如扁豆、蛾眉豆、羊眼豆、茶豆、藤豆、樹豆、小刀豆、南豆、膨皮豆、沿籬豆、南扁豆等。選購時,白扁豆以平滑有光澤、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嚼之有豆腥氣、顆粒飽滿、色白者為佳。

  
據測定,白扁豆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胰蛋白酶抑制物、澱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還含有蔗糖、棉子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物質。白扁豆營養豐富,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如梁代陶弘景稱“其莢蒸食甚美”,明朝李時珍也曾說:“嫩時可充蔬食菜料,老則收子煮食。”

  
祖國醫學認為,白扁豆性平,味甘。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濕、養胃下氣、補虛止瀉。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胎動不安、酒醉嘔吐等病症《本草綱目》記載:“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穀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中醫認為,白扁豆入脾胃二經,可用於防治脾虛濕停,體倦乏力,飲食日減,久泄不止及脾虛導致的婦人帶下過多等症。

  
現代醫學實驗發現,白扁豆對痢疾桿菌具有抑制作用,證實了白扁豆的健脾止瀉功能。白扁豆尚有消暑和中的作用。藥性辨疑》記載:“扁豆,專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亂;極補脾,故治痢而蠲膿血,消水濕,治熱泄。”對於夏秋季節易中暑的老年人,不但能防暑避暑,而且對於夏令暑濕內侵、飲食失調、脾胃失和而導致的嘔吐、泄瀉、痢疾、食欲不振、軟弱無力、感冒等均有明顯的療效。需要注意的是,凡患瘧疾、寒熱病者忌服。

  
現介紹幾則民間食療驗方供讀者試用:

  
白扁豆100克,用淘米水浸泡後,去皮加紅糖30克,山藥50克,煮熟服用。一日2次。功能健脾化濕止帶。適用於脾虛有濕、赤白帶下。

  
白扁豆250克,白糖100克,葡萄乾、山楂糕各15克,糖桂花少許。白扁豆用淘米水浸泡去皮,加水煮酥,再加白糖煮化,撒上山楂糕、葡萄乾、糖桂花即成。空腹食用,一日分3次食完。功能健脾化濕、消暑和中。適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嘔吐、食欲不振、婦女白帶多等。

  
白扁豆100克,水煎煮,連湯帶豆同服。功能固胎止帶。適用於婦女帶下、胎動不安、嘔逆等。

  
白扁豆60克,洗淨,煮汁,一日23次分服。功能健脾止瀉。適用於急性腸胃炎。

  
白扁豆60克,粳米150克,同煮熬粥。每日早晚分服。功能補益脾胃,和中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慢性久瀉、乏力倦怠、口乾欲飲等。

  
白扁豆50克,蓮子50克,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至熟爛,放白糖調味。一日分12次,代點心食用。功能清熱祛暑,滋補健身。適用於產後或病後體弱。

  
白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懷山藥15克,薏苡仁30克,鮮荷葉半張,燈芯少許。將諸藥加入適量清水中,用文火慢煮,以豆熟爛為度。一日1次,空腹食用。功能清暑祛濕。適用於夏季暑濕導致的發熱惡寒、泄瀉嘔吐、食欲不振等。

  
白扁豆100克,炒熟研細末,米湯送服,一日3次,每次6克。功能健脾利水解毒。適用於赤白帶下、久泄、暑泄、水腫以及輕度食物中毒。

  
白扁豆15克,紅棗12克,水煎服,連服35天。功能潤肺止咳。適用於小兒百日咳。

  
白扁豆100克,炒薏苡仁50克。先將白扁豆曬乾與薏苡仁同研為細粉,烘乾或曬乾後瓶裝備用。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5克,溫開水送服。功能益氣健脾,利濕止瀉。適用於老人脾虛,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