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悟在任之堂


文章轉載自: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任之堂主人博客

 

悟在任之堂 

作者:李慧
 

2014-05-09
 

(一)與悟初遇

 

201428日,我從廣州發郵件給遠在湖北十堰的余浩老師,表達了我強烈想去任之堂跟診學習的願望,老師簡潔地回了一封郵件:先背道德經!於是我便立刻在網上下載了道德經的內容,而後又從女友那借到了她早先買的《倫語•金剛經•道德經》一書,認真開始背讀起來。道德經共九九八十一章,不唯內容較多,對於之前從未接觸過道德經的我不甚瞭解其文意,其背讀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33日,我懷著一顆激動忐忑興奮的心來到了任之堂,見面老師第一句就問我:“《道德經》背會了沒有?”“我認真的背讀了好幾遍,前面大半部分會背了。”“是大部分會背了,還是背會了?”我只能如實地回答:“後面還有一小部分還不能熟練背誦。”“那就回去背會了再說吧,道德經是可以讓人開悟的。”余老師嚴肅的批評了我,“交代的事情不能保質保量完成,還談進什麼進一步學習?”我羞愧地低下了頭,從老師的語氣中我感覺到了什麼叫做嚴格、認真。醫學是救死扶傷的行業,來不得半點含糊和馬虎大意,愈嚴格愈謹慎愈踏實,這才是對待醫學的態度。嚴師出高徒,我深信這一點。看著一屋子從五湖四海來學習交流的師兄姐和患友們,我的內心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不簡單的地方,我在這裡一定會有所收穫。

 

就這樣與任之堂的緣份開始了。老師並沒有給我們(還有一起到的董濤)安排崗位,我們還不算入門,只好先跟著藥房的保哥和張宇看看煎藥是怎麼煎的,順便打打下手,同時努力背《道德經》,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它能背會了。那幾日,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我都待在任之堂大廳,背《道德經》,後來把《清靜經》也一起背了。老師終於肯把我們納入門了,我便交了一份2個月學習計畫,第一階段繼續熟讀《清靜經》、《道德經》,同時開始繼續研讀老師的《跟診日記234》(其他的書在來之前都已讀完),待在煎藥房,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繼續研讀老師的跟診日記,同時開始研讀《傷寒論》,待抓藥房和問診處,第四階段跟余老師門診。我的想法是在這兩個月把老師的用藥醫理搞明白,掌握老師把脈用藥的技巧,並將這兩者結合起用於指導我的針灸治療,同時補一補把之前落下的中醫經典。老師根據我的專業情況和學習時間幫我調整了學習計畫,由於學生較多,先到的師兄還沒能輪跟診呢,所以暫時沒有同意我第四階段的跟診要求。

 

師門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不能跟老師門診,但我相信還是一定會學到不少東西的。

 

(二)跟師兄悟道

 

余老師每天要看五六十個病號,忙得連多跟患者多閒聊一會的時間都沒有,只好先從師兄姐那兒取經了。師兄姐們來得早,從老師那裡取到的經比較多,再加上他們自己的思考發揮,自然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在其中。亮哥對把脈自有一手,每逢把脈,必讓患友端坐安神,自然放鬆,自己也是先調整呼吸,安神定志,方才伸出手來開始給病友把脈。只見其雙目輕閉,靜坐如鐘,彷彿萬物皆息歸,只留下心靜靜地聽患友的脈,心隨脈動,全心貫注於脈上,使指下的搏動能夠隨手入心。亮哥說,把脈首先要把自己放空,這就要求醫者首先自己體內的氣血是流暢的,沒有情緒的干擾,沒有瑣事縈擾於心,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使自己處於一個空無忘我的狀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對面坐的是什麼人,不管病友患的是什麼病,皆先拋開,沒有貧富貴賤,只有助人之心。任爾五六人七八病,咬定心神不放鬆。當然,醫生要安神定志,患友也同樣要放鬆下來,不可邊打電話或與人聊天邊把手伸出來把脈,一路奔波後要讓身體安靜下來,情緒穩定,呼吸平緩時方可伸手,這就是要求患者把脈時也處於一個安靜平和的狀態。這樣,醫生與患者皆拋開他物,如此感受到的才是患者最真實的脈象,才是患友身體最真實的狀態反應。表面上看是手與手的接觸,實際上是心與心在交流。於是乎明白了老師為什麼要求我們首先把《清靜經》、《道德經》背了,這個背的過程就是熟悉瞭解認識的過程,老師其實是在教我們靜心,讓我們清心遣欲,教我們開悟啊!

 

(三)從患友身上悟道    

 

每天來來往往的病友,多數效果好,也有一些效果不盡人意的的。於是有時間便會坐那裡思考為什麼有些人有效,有些病友效果不好呢?思其原因,無外乎二:一個是患友本身的原因,一個是醫生的原因。為什麼不把疾病本身的原因考慮在其中呢? 那就要想想,為什麼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有的人得病,有的人不得病呢?疾病不是自己得來的,是患友本身的身體狀態出了問題。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氣,可是當人不避風寒、不節飲食、不按常勞作,把自己的抵抗力搞下降了,外界的六氣趁機侵犯人體的時候,我們便把它們稱之為六淫了。是六氣本身變了嗎?不是,是人體身體的狀態變了。可是呢,病人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去找醫生看病,把自己的身體完全交給醫生,彷彿這個病是醫生的,交給醫生就能搞定了,殊然不知自己的病是自己弄出來的,不知道思考這個病跟自己有多大關係,是不是飲食出了問題,是不是熬夜太多,是不是沒有按時休作,是不是運動太少,等等。《道德經》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當我們仔細去觀察詢問的時候就會發現,效果好的病友他們往往都會反思自己疾病的源頭,會身體力行地去按照醫生說的注意事項去做,改變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作息狀態,把自己放鬆,這樣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反觀那些效果不太好的,往往他們情緒急躁,上竄下跳,胡思亂想,不自我反省,卻把希望全寄託在醫生身上,希望醫生一兩副藥就能幫他把問題搞定。還有一些病友,她們彷彿很關心自己的病情,每天向醫生彙報今天怎麼樣,昨天又有什麼變化,卻依然不去想想這問題後面自己的原因,還是沒有轉變這種扭曲的觀念,所以吃藥時好些,很快就又有反覆。可悲啊!

 

那麼醫生的作用是什麼呢?醫生是專業知識的擁有者,醫生的職責一是指導。這個病是怎麼引起的,與什麼相關,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吃,這是首當其衝的,這是觀念問題,很多情況下轉變病友的觀念比治病本身更加重要。上工治神,中工治氣,下工治形。氣形易治,神難治啊,懂得幫助病友轉變觀念的醫生才是高明的醫生,因為他治的是高層次的神。這就要醫生自己要開悟,知道理解這疾背後面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幫助病友開悟。余老師常跟病人講:“這個病是你自己的病,受苦受累的是你自己,你要想好,你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醫生只是幫你一把而已,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自己的身體究終還得靠自己。就像你去求佛,保佑能讓你賺一百萬,即便這佛是靈佛,但這一百萬究竟不是佛伸出手來遞給你一百萬,還要靠求佛人自己去打拼,去努力掙得。這也是老師經常反覆 交代注意事項、養生誤區,並把它印成善書免費贈閱的原因,以己之能力圖喚醒懵懂的眾生啊。醫生的第二個職責才是治病,這個從氣的層次和形的層次,就是説明減輕或者消除已經形成的疾患,這就要求醫生具備有治療疾患,減輕病友痛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術,一定的法,借藥物之性或針灸之能恢復正氣,疏通氣血通路,驅邪外出。因此,我們應該可以這樣認為,只有智慧的人才能做醫生,因為智慧的人才會想清疾病的理,這個理後面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有沒有。醫生必須能夠這樣想,才能悟透並找出解決這疾病的最有效的辦法。

 

(四)從師悟道

 

余老師的《一堂脈法課》錄影,對於我們這些渴望掌握老師診脈技巧的學子是一定要認真看的。雖然每日都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把脈,但我一開始並不急著上手把脈。磨刀不誤砍柴工,既然咱把的是脈,那這脈是什麼,這個脈是怎麼樣形成的,這個脈是怎麼樣分佈的,不同的脈象代表什麼,等等這些,首先都要在心裡有個底,這樣把脈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切望問聞才能有的放矢,辨證思維清楚,才有對證用藥,療效才會好。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這讀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有了上面的前提,就可以開始感受脈了。三指輕輕搭上去,就能感受到脈的跳動了,哦,輕取可得,這是脈浮。那脈浮代表什麼呢?脈為什麼會浮呢?哦,脈浮主表主風,風性輕揚,人體內有風的時候氣血也會隨之浮起,故脈浮。還有沒有什麼原因可以出現脈浮呢?身體裡面熱氣很重的時候會不會出現脈浮呢?熱氣球可以飛上天,孔明燈飛上天需要下面火燃燒的力量,哦,這樣我們也就明白了熱邪過多也會出現脈浮,而且還會伴隨數脈的出現。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情況會出現脈浮呢?陽氣往外走,陰血不能拉住它的時候會不會出現脈浮呢?哦,是的,陰不斂陽,出現虛陽浮越的時候也會出現脈浮。這樣,我們一摸到到脈浮的時候,我們馬上就能想到至少有以上三種情況會出現脈浮了。值得注意的是,脈浮不一定是浮脈哦,浮脈是輕取可得,沉取不足,所以脈浮只是一種表現,而浮脈卻成了一種被定義的狀態。又如,我們摸到左關脈鬱,郁就是鬱滯堵塞的意思。哦,那這個脈為什麼會鬱呢?鬱代表什麼呢?代表氣血不暢,又代表邪氣停留。哦,那左關又代表什麼呢?代表中焦,代表肝膽,代表人體的左脅肋部。哦,原來是中焦氣機不暢,肝膽氣化功能受阻,邪氣停留在脅肋這一塊了,所以病人感到脅肋不適。哦,那為什麼中焦氣機會不暢,肝膽氣化會受阻呢?是不是氣機升降的道路受阻了呢?還是這氣機升降後面的推動力不足?這種鬱滯會導致什麼樣的情況發生呢?哦,有可能是病人情緒不好,生悶氣呢。還有可能是他長脂肪肝生膽結石呢,還有可能是腎水不足不能涵養肝木呢。哦,再進一步想想,左關鬱滯,木不生火,左寸不足,心臟不能充養,會不會出現心煩失眠呢?會不會出現上焦氣血不足而出現頭暈心慌呢?這鬱滯的氣機會不會橫逆犯胃影響病人的胃口呢?右關脾胃脈有沒有相應的變化呢?左路氣機升發的不暢,會不會影響右路氣機的肅降呢?哦,哦,哦,多想幾個哦,便是多想幾個是什麼,會什麼,為什麼?這樣思想就開闊了,病人的情況便了然於胸了。

 

待把到了獨脈,如左寸不足,要補心。光補心夠不夠呢?要不要考慮到心與小腸相表裡?要不要考慮心與膽通?要不要考慮到藥物劑量對脾胃的影響?哦,心陽不足,用桂枝湯,心與小腸相表裡,用腸六味,通小腸即是減輕心臟的負擔,腸道一降,胃下降之路通暢,膽隨胃降,哦,腸、胃、膽一併調了,桂枝湯本身就是調理中焦的作用,哦,脾胃也照顧到了,好啦,先吃幾付看看效果吧。等幾付藥吃下來,病人反映,“醫生你這個藥吃完了大便排出不少啊,排完好舒服,心裡那個爽啊……”這樣咱就知道這個藥是對這個證的,再摸左寸脈,哦,有力些了。

 

這樣,患者的症狀和脈象都告訴你,這個用藥思路是對的,這便成了我們的臨床經驗。

 

老師講東西愛打比方,比較容易理解,思維清晰,印象深刻,每有層次遞進常用“哦”字相連,我等覺得甚為親切,故上皆以老師的口吻述之,且讓我大膽地稱之為“余浩體”吧。

 

()自己的道自己悟

 

別人的東西再好,如果咱自己沒有理解它,記住它,那再好的東西依然不是自己的。大家都知道《黃帝內經》是經典,是好東西,可是如果我們沒有去鑽研學習它,不能學以致用,將它運有到生活,運用到醫理中去,那它再好跟咱又有什麼關係呢?再如果我們想到或者聽到了好的點子,新的靈感,我們沒有即時記下來,而後可能就忘記了,那它的價值也沒有了,那麼我們也依然一無所獲。這就要求咱要勤於動筆。我們宿舍住著以董師兄為首的“鏗鏘四人行”,董師兄來得最早,臨床經驗和跟診心得最多,張宇是學董氏針灸的,其理論和取類比象的聯想力很好,濤哥記性最好,《道德經》、《藥性賦》、《瀕湖脈學》信口背來,四人中我最小,願意聆聽他們的心得,把理論進行總結。我們四人每每在一起討論醫學,聊陽不入陰是什麼意思,聊失眠的病機是什麼,聊取類比象該怎麼應用,聊手診,聊八卦,聊臍針腹針,聊升降,聊方劑組成,聊藥物屬性,等等,每有所論必有所錄,而每次討論完後再進行總結,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內容更充實了,印象更深刻了。所以我們要紙筆隨身,這個也是創濤和培傑師兄在跟診日記裡反覆提到的,每有所悟,必有所錄,每有所錄,必有所結。總結思考即是把悟到的內容放大,或者是更深層次的悟,自己的東西要靠自己去總結,自己更進一步思考,有時還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當我們搞不清這個脈是什麼,這個脈代表什麼,為什麼這個脈用這個藥,搞不清楚這個脈該如何分析診斷用藥時,我們便要去想方設法尋找答案,或者回到經典中,反覆研讀領悟,或者到百度到知網上尋找類似的用藥思路,或向師兄向老師請教,或到論壇上提出問題,企盼高人回覆指點,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用的方法,而且每次我們尋找答案的過程我們又會看到一些新的內容,“順手牽羊”地學習到新的知識,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再記錄,再總結,再思考,再感悟,再進步。

 

我來任之堂之後,我覺得自己學習得越多,感覺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我要看的書越來越多,《內經》等經典都沒能好好讀上幾遍,羞愧啊,法國人馬秋都在研讀我們的傷寒論了,我還傻傻地將這些寶貝束之高閣,這也許是我之前還沒有開悟的原因吧。

 

(六)感謝

 

兩個月的時光很短暫,而我又不得不回去準備上班了,短暫讓我覺得在任之堂的時光非常的充實,這裡充滿了濃厚的中醫氛圍,而我在這種環境下覺得自己有了不少感悟,收穫了一些好方法好習慣,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永遠是無止境的,學會方法遠比學會知識本身要來得更重要。感謝任之堂給天下中醫學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我亦受益匪淺;感謝保哥在我們不熟悉環境的時候收留我去找住處;感謝“鏗鏘四人行”一直的鼓勵和指點;以及任之堂的師兄姐們,還有來這或交流或看病的同行、病友;當然,這一切首先都源於余老師一顆傳播中醫之心,感謝余浩老師,您讓我們有了這樣相知相識相謀的機會。

 

感恩其實也是一種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