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天氣變化 患處酸痛問題




文章轉載自: 大紀元文化生活藝術網






天氣變化  患處酸痛問題


作者 ﹕林貴 中醫師





2012-01-23

為什麼人一旦受傷,例如身體發炎或是曾經外傷(骨折、扭傷等),身體復原之後,很多人患處變得很敏感,容易因天氣變化而產生痠痛?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篇:「氣傷痛,形傷腫」意思是體內的氣受傷則痛,而形體受傷則腫。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臟腑、經絡、皮肉、筋骨、氣血、精與津液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其生命正常的活動有賴於之間的正常運作。


當人體氣血、筋骨、臟腑、經絡的功能失調,一系列症狀便隨之產生。正如《中醫古籍》所說:「肢體損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這就說明肢體受損傷,則人體內部氣血也會受到傷害,也就是說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所以身體復原之後,很多人患處變得很敏感,甚至出現下列的後遺症。


【骨折後遺症】


1.發現屈而不能伸者,多為筋肉損傷,瘀血過多或攣縮所致。

2.伸而不能屈者,多為筋肉粘連或骨化性肌炎引起。

3.關節肥大者,多為局部骨質增生或周圍組織萎縮所致。

4.活動或行走劇痛者,多為畸形癒合,筋無歸位,血脈不通,或關節內有骨刺,或局部嚴重創傷所引起的炎症性反應所致。


【傷筋後遺症】


筋肉粗大或有結索,深部組織互相粘連、變硬而無彈性,而引起局部酸軟疼痛。如果發生急性損傷,未能得到及時的正確治療,使得受傷組織未能及時重新生長修復,或修復不良,導致體內遺留病灶,常反復發病,也會引起疼痛不適等症狀。


【勞損後遺症】


勞損是長期在單一姿勢下勞動,反復或過多使用某些筋肉組織,或先天畸形與筋位不合等,均可導致筋肉組織的積累性損傷。


中醫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也。」就是現在人所說的勞損。勞損的症狀與久傷後遺症類似。


中醫治療及緩解辦法


對於因骨折、扭傷、勞損後遺症病史者,中醫的【治療原則】是用按摩、針灸、中藥治療等方法,而這些方法確實能有療效。

●按摩:適用於病史比較長,且常有反復發作,局部變化不典型,但可找到壓痛點。


【壓痛點按摩法】


方法:用手指直接重壓再輕摩,每次不超過5分鐘,1日多次。

作用:可舒筋活血,軟堅散結,溫經通絡,祛瘀止痛,促進損傷組織的功能恢復。長期按摩療效佳。

●針灸:針灸治療在於調和陰陽 、扶正祛邪、疏通經絡、鎮靜止痛、去瘀生新。


【醫師施針參考穴】


1. 上肢針常用的穴位:天宗、肩隅、極泉、小海、曲池、內關、外關、陽池、合穀、後溪等穴。

2. 下肢針剌常用的穴位:環跳、風市、粱丘、陰陵泉、陽陵泉、血海、殷門、委中、足三裡、絕骨、承筋、承山、昆侖、太溪、解溪等穴。

3. 治療本症手法:每次取穴35個,一般每日1次,每次30分鐘,治療不可中斷,並注意局部保暖。


【自己循經按壓法】


一般患者也可自己循經按壓找到穴位壓痛點,用手法在壓痛點按摩,重壓再輕按摩,每次不超過5分鐘,1日多次。只要長期行之,也有相對的療效。此外平日也應注意患處的保暖,避免風、寒、濕等外邪侵害。


●中藥:中藥熏洗,可使筋肉受熱、鬆弛,血管擴張,加速血流,疏通傷處經絡。因而有活血、散瘀、逐寒、止痛的作用。對關節僵直及傷後夾雜風寒濕和酸痛麻木等症,均有顯著的療效。


【八仙逍遙湯】


此為常用熏洗方,主治跌打損傷,腫硬疼痛以及感受風寒濕所引起的筋骨酸痛等症。

藥方材料:防風、荊芥、川芎、甘草、當歸、黃柏、蒼朮、丹皮、川椒、苦參。

方法:將藥方裝入布袋內,紮口煎湯,熏洗傷處,亦可用藥熱敷。每日12次,每次25分鐘。患處疼痛症狀改善,即不要再熏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