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蔡光先教授運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証經驗




文章轉載自: 香港中華醫藥論壇〜中醫藥名家心得






蔡光先教授運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証經驗



劉柏炎(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實驗室、教授)





導師蔡光先教授是湖南省名中醫,中醫內科學博士生導師,臨証經驗頗為豐富,尤其擅長心腦血管、脾胃疾病的中醫藥治療,臨床善用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化裁治療缺血性中風,獲得滿意療效,六年來有幸侍診於左右,現將我管窺老師的用藥經驗總結如下。


1、中風非風,乃積損正虛


古代醫家認為風癆臌嗝為中醫四不治之証,中風列為榜首,歷代醫家對其有豐富的認識,從唐宋前的外風論到金元以後的內風論,從葉天士的風陽上亢到張錫純的衷中參西,從中醫內科學的六因素(風火氣血痰虛)到王永炎院士的毒損腦絡,說法各一,莫衷一是。導師蔡光先教授認為,根據缺血性中風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且多在靜息狀態尤其是睡眠時發病,《內經》認為「人年四十,而氣陰自半,」說明中老年人存在生理性氣陰不足;《內經》又說「陽氣盡而陰氣盛則目瞑」,故睡眠時分為人體陽氣較弱之時,複因勞損更傷陽氣,氣為無形之物,但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停致有形之血淤阻脈絡,使清靈之竅失養,機巧失用而為中風;血瘀阻滯氣機可化火生痰,瘀甚可以為毒,因此,缺血性中風以氣虛血瘀為根本,痰火毒為某一階段的兼挾証,在治療上宜益氣活血,故喜用補陽還五湯化裁。


2、三因制宜,不拘於成規


大多醫家認為,補陽還五湯主張在中風病的恢復期或後遺症期使用,導師認為此觀點有失偏頗,查《醫林改錯》原文,王清任對中風早期亦使用補陽還五湯,只加了防風一味,且缺血性中風基本病機為氣虛血瘀,有斯証則用斯方。


曾治一顏姓女患者,61歲,幹部,2個月中兩次中風,前次發病為腦出血,此次為腦血栓形成,症見語言蹇澀,右側肢體活動無力,時有頭痛頭暈,查體態偏胖,舌淡苔薄但水分稍多,脈澀。導師認為從脈症分析該患者為氣虛濕停,瘀阻脈絡,儘管2月前有出血,目前是以腦血栓形成就診,且中醫有「離經之血即為瘀」之說,仍投以補陽還五湯,處方如下:黃耆20g  赤芍10g 川芎6g 全當歸10g 桃仁5g 三七3g(打粉) 黨參10g 茯苓12g 法夏6g 白朮10g 石菖蒲10g 枳實6g7劑,水煎服。7劑後頭痛頭暈減輕,右側肢體活動較前改善,此後守方化裁3個月,患者在言語過多時稍有語謇外,幾如常人。


導師告誡中醫之精髓為辨証論治,遣方用藥切忌先入為主,應因時、因地因人加減,他說南方多濕熱,補陽還五湯宜加南星、石菖蒲,一則能化痰除濕開竅,一則能制黃耆之溫燥;老年人多有肝腎虧虛,脈道蹇澀,水不行舟,宜配伍補陰增液之品,但還須防滋膩礙胃生痰,常用棗皮、麥冬等;後遺症期患者因病延數月,病程較長,久病入絡,宜合用性善走竄的蟲類藥物,如水蛭或全蠍,但用量宜輕,中病即止。


曾治一李姓患者,73歲,因頭暈明顯在深圳確診為腔隙性腦梗死,在深圳、湖南湘雅中西醫診治效果不佳而就診。就診時見:步履遲緩、需丈夫攙扶,頭暈,轉搖時加重、甚則跌倒,久之產生心理畏懼感,語言、肢體運動如常人,舌偏紅偏廋,薄苔,脈玄細。查以前中醫處方多以活血化瘀為主。導師認為,病人雖有中風,但目前表現以頭暈為主,《內經》有雲:「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因此治療要抓主要矛盾,宜用補陽還五湯一貫煎加減,處方: 黃耆20g  赤芍10g  川芎6g 全當歸10g  桃仁5g  紅花3g  石菖蒲10g  南星10g   沙參10 g  麥冬10 g   枸杞子15 g  棗皮10 g   川楝子10 g 7劑,水煎服。7劑後頭暈明顯減輕,隨後加大黃耆用量,最後達40g,三月後完全與常人無異。


3、衷中參西,獲協同效應


導師認為,新時代的中醫不能孤芳自賞,不接受新的知識,完全依靠三指打天下根本不可能,在臨床上以中醫辨証為主,辨病結合,同時根據現代中西醫研究進展加減藥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黃耆在《醫林改錯》原方中用量達120g,但黃耆不僅有益氣作用外還有升陽作用,根據藥理研究黃蓍對血壓調節作用,能擴張周圍阻力血管,降低動脈壓,其作用與鈣離子拮抗相似,因此在急性期尤其是有出血傾向者及血壓不穩定易升高者,以小劑量為妥,逐步加量;石菖蒲能影響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還能興奮神經系統,抗缺氧,清除自由基,加入可促進其他藥物有效成分進入腦組織,有使藥之功效;腦缺血後由於缺血缺氧常導致不同程度腦水腫,澤瀉、茯苓均具有利尿脫水之功效,在早期或有腦水腫癥象時應用有協助甘露醇的作用;薑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薑黃素,研究証明薑黃素具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故常可加入。


在臨床中導師還常隨兼証的不同進行加減,肢體麻木加稀薟草、雞血藤以養血活血,祛風通絡;上肢偏廢者,可選加桑枝、偏寒者選加桂枝加強活血通絡之功;下肢偏癱,可選加木瓜、杜仲、牛膝、桑寄生以強筋壯骨;血壓升高者加益母草、夏枯草、車前草。


以上僅為我幾年來隨師粗淺體會,不當之處請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