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轉貼】調理慢性腹瀉的泡腳方來啦!——再談烏梅丸加味

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轉貼】調理慢性腹瀉的泡腳方來啦!

——再談烏梅丸加味


作者:羅大倫




2016-03-29


       總有朋友留言問慢性腹瀉的問題,這裡面,有很多人患上的是潰瘍性結腸炎,還有什麼腸易激綜合征等,總之,症狀是,常年腹瀉,遇到吃油膩的,吃冷的食物了,甚至是坐到涼的椅子了,都會腹瀉,還有的是一旦緊張了就是腹瀉。
       
這種腹瀉,用溫陽的藥,暫時見效,但是旋即復發;用清利濕熱的藥物,也是當時見效,然後幾天就無效了。
       
那麼,這到底該怎麼調理呢?

我曾經和畢業分配去肛腸醫院的同學探討過,我說感覺這類患者很多啊,她說其實患者的總數並不是特別多,但是因為哪裡都治不好,總是在各個醫院重複地出現,所以覺得特別的多。
        
這個病,西醫就基本沒有優勢了,世衛組織甚至曾經將此病列入到無法治癒疾病中去,這是肛腸醫院的同學說的,我不清楚具體是如何劃分的。

那麼,中醫對此有什麼有效的思路嗎?
        
有的,其實我寫過此病的文章,因為是很久之前寫的,總有朋友問,所以現在再給大家寫一遍。
        
原來,這個慢性腹瀉的病症,很多都是寒熱錯雜的。首先,此時體內有濕熱,為什麼呢?這些患者服用寒涼的黃連類藥物,馬上就見效,這說明是有濕熱的,但是很快就復發,這又說明問題複雜。
       
那麼,這是陽虛嗎?有的人用溫陽的方法來治療,因為這些患者很多都是早晨腹瀉,有的是吃涼的就瀉,讓人懷疑陽虛,如果我們看舌頭,確實很多人都是舌質淡白,這是陽虛的標誌。可是,用了溫陽的藥物之後,也是好幾天,然後再復發。
       
結果這搞得大家很困惑,這到底是個什麼病啊?這麼狡猾呢?

可是,我們的醫聖張仲景早就想出了辦法,他認為,這種長期的腹瀉是寒熱錯雜之病,是既有寒,又有熱,是介於陰陽之間的一個病症,叫厥陰證,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寒或者熱的思路來治療它,要寒熱並調,於是,他就給出了一個方子:烏梅丸。
       
他說,烏梅丸又主久利,這個久利,就是長期的腹瀉。
       
張仲景這四個字,寫的可能是太簡單了,所以後世重視不夠,但是雖然字數少,卻意義重大。
       
所以,張仲景在治療這類疾病的時候,會用到寒熱兩類藥物,用熱藥來溫陽,用苦寒的藥物來清熱。兵分兩路,分別調理。
       
大家看,人家張仲景並沒有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寒證,或者只有一個熱證,人家是寒來了,用熱藥;熱來了,用涼藥;兩者都來了,我就兩路兵馬一起上!
       
這就是中醫的思路,這是正路。
       
所以,在用這個方子治療慢性腹瀉的時候,核心的藥物是:寒的藥物:黃連六克、黃柏六克,熱的藥物是:制附子六克、炮薑六克、艾葉三克,然後收斂的藥物是:烏梅九克。
       
這六味藥是基本方子,這是烏梅丸這個方子的核心藥物,原方裡面還有幾味藥,此處可以不用,我們用的是仲景的思路,未必用他的原方。
       
然後,我們在這個基礎方上面加味。

我們先來加點什麼藥物呢?這要看這個慢性腹瀉到底是怎麼患上的呢?
       
一般都是飲食不節,導致濕熱蘊積,同時,肆意使用寒涼,導致陽氣受傷。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很多患者,是有情緒失調的影子在裡面的,而且,這種壓力,還不是一兩天的,在中醫裡面,厥陰經的病,應該是六經裡面最深一層的了,所以,這種鬱結應該比較深。
       
腸道與情緒的關係,西醫研究了很多,他們認為人的腹部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與情緒關係密切,它們不受理智支配,而情緒一波動,它們就有反應。所以這個被稱為腹腦
       
而中醫認為,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就會進入少腹部,而《黃帝內經》裡面認為,足厥陰肝經失調所生的病,就有:胸滿,嘔逆,飧泄
       
雖然很多人認為張仲景的六經與經絡不是一回事兒,但是,在臨床上我們會複合應用,因為確實在實踐中有應用價值的。
        
所以,我們會把調理分成兩個階段。
        

在調理這個慢性腹瀉的第一個階段,我們會在原來的基礎藥上加上疏肝理氣的藥物,方子為:柴胡六克、枳實六克、白芍九克、陳皮六克、白朮九克、防風六克、香附六克、黃連六克、黃柏六克、制附子六克、炮薑六克、艾絨三克、烏梅九克、白花蛇舌草三十克、炙甘草六克。
       
方子裡面的制附子單獨包,先熬半個小時,然後下入其他藥物,添熱水,再熬四十分鐘即可,藥汁兌入溫水,泡腳,每天兩次,每次二十分鐘。

這是第一個階段的調理,我的經驗,此類病,幾乎很少有不是有情緒失調的影子的,所以,時間長了,我基本的套路就是,上來先用這樣的方子,把肝氣疏開。如果不這麼做的,一定效果不佳,還是要回頭重新疏肝。

在用前面的方子一兩個星期之後,情況應該得以改善,此時,我們進入第二個階段,我們再加上一些補脾氣的藥物,方子會變成這樣的:黨參九克、白朮九克、懷山藥十五克、茯苓九克、香附六克、黃連六克、黃柏六克、制附子六克、炮薑六克、艾絨三克、烏梅九克、白花蛇舌草十五克、炙甘草六克。
       
熬藥的方法與前面的一樣,也是每天泡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
         
一般這個方子堅持一段時間,慢性腹瀉基本就可以痊癒了。

這個方子當然也可以口服,因為我介紹的是保健的方法,所以推薦大家泡腳,如果真的病情比較嚴重,是可以口服的,如果要口服,則方子裡面的制附子這味藥,需要先熬一個小時,然後再下入其他的藥物,熬四十分鐘即可,早晚各服用一次。必須讓當地的醫生根據具體情況,稍作加減,才更妥當。

這個慢性腹瀉,我覺得這個烏梅丸的思路,是最後的終結者了,坦誠地講,我印象中還真沒有見到這個思路無效的時候。
          
這個調理思路,是醫聖張仲景提出的,而我最終重視,是看了現代滬上名醫董庭瑤老先生、顧丕榮老先生的論述後,才重視起來的,這麼多年,受用無窮。
       
但是,在服藥期間,最重要的是,是要忌口,不要喝酒,不要吃油膩的食物,清淡飲食,最好每天配合懷山藥、薏米、蓮子肉、芡實等食療補脾之品,熬粥,熬大米粥小米粥都可以,等完全好了以後,再慢慢放開。
       
另外一個這裡面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患者一定要先去醫院檢查,排除腸癌的可能,因為腸癌很多也是腹瀉,便秘和腹瀉交替,所以一定要排除,不要把腸癌當做慢性腹瀉來治療了。
        
孕婦忌服此方。

有朋友問:那是否所有的腹瀉都可以用此方調理呢?
       
也不是的,此方所調理的這種腹瀉,是非常頑固的腹瀉,西醫會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病。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其他各種方法試過沒有效果的。
       
一般急性的腹瀉,當然需要清利濕熱,對症處理。
       
受寒而致的腹瀉,也確實需要溫陽處理的。
       
比如,我就曾經經過每天早晨腹瀉,稍微早晨涼到一點就腹瀉,我是介紹使用四神丸調理好的。

現代的很多疾病,其實古人有很多思路可以解決,我們需要很好地繼承,否則,那麼多病被全球列入無法治癒的疾病,患者受苦,可是我的古方卻躺在櫃子裡睡大覺,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還是《黃帝內經》裡面說的好: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這句話,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