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調養脾胃的八珍糕 〜 羅大倫




文章轉載自:360doc 個人圖書館







調養脾胃的八珍糕 羅大倫






調養脾胃的一個比較好的食療方法,就是八珍糕。這個八珍糕原來是明朝的御醫陳實功開的,是給小孩子的,有麥芽和山楂,清宮的御醫評論說治療小孩子的病幾乎可以“百發百中”,於是給乾隆開了,去掉了麥芽和山楂,加上了兩味藥,變成了現在的八珍糕,當時在整理清宮檔案的時候,有關單位把方子賣給了某家醫藥企業,所以出版的書裡都是少幾味藥的,為了不想侵權。詳細的方子是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薏苡仁、白扁豆、芡實、蓮子肉,各等份,研成末,和入糯米面、粳米面,放入白糖,蒸成糕,也可以把藥粉和水熬成糊。


給孩子服用時,建議一般減少一半的黨參用量比較好。


這個方子比較平和,陰陽雙補,而且幾乎全部是食物,我想大多數人是適合的,但是注重不可以生服,必須做熟了吃。乾隆從四十多歲開始服用,有的階段是天天必服,一直服用到八十九歲,有的時候沒有了,就催促太監快去做,好像很離不開。



八珍糕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

黨參(去蘆)60  茯苓60  生白朮60  扁豆60   蓮子肉60
生苡米60  生山藥60  芡實60   白米麵3千克  白糖2.4千克
糯米麵3千克


【用法】

共研為細粉過羅,攪勻蒸糕,每塊重30克。每服15克,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功用】補脾養胃。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身體倦怠,面黃肌瘦。 


===========================


網友朋友們實在厲害,什麼都能搜出來,早知道當年有關部門出版清宮醫案就不用特意隱去兩味藥了,呵呵。


這個方子孩子用的時候我建議把陳實功的生山楂和炒麥芽加上,用量我的建議是前面藥物的一半,比如在這個方子裡用30克。上方中最好再加上陳皮10克。但是在買來以後最好用篩子篩一下,過濾去顆粒,最主要是過濾掉石子,免得傷了孩子的牙。


把八珍糕的說明書給大家發發,使用的時候參考,特殊是禁忌事項。


藥品名稱

通用名 健脾八珍糕

商品名稱:健脾八珍糕

中文拼音Jianpi bazhen gao

主要成分:黨參,白朮,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山藥,芡實,蓮子,陳皮。


藥品資訊

【性狀】本品為微黃色扁圓形塊狀;氣香,味甜,在溫開水中溶散。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用於老年,小兒及病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黃,腹脹便溏。

【用法用量】糕塊。口服,每日早晚飯煎熱水化開燉服,亦可幹服。134塊,嬰兒112塊,或遵醫囑。

【禁忌】孕婦忌服。

【留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2.不適用於急性腸炎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痛、水樣大便頻繁,或發燒。3.糖尿病患者慎用。4.服藥三天症狀無改善,或出現其他症狀時,應立刻停用並到醫院診治。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6. 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7.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8.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9.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品其他資訊

【貯藏】密閉置乾燥處防蛀。

【規格】8.3g/




小兒體弱的調養——再談八珍糕


其實在網友們求醫的郵件中,最牽動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有很多孩子,因為某種原因,身體一直有病,總是弱不禁風,有時甚至幾天一感冒(這是很多這樣孩子的共同特點),最後甚至出現哮喘等病,醫院跑的簡直猶如家常便飯,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


這樣的孩子,西醫目前也沒有好的調理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激素,但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基本屬於來什麼病,治什麼病的狀態,很多家長跑到北京來,其實北京的各大西醫醫院對此也無能為力。中醫的特點是,不但治療你現在的病,更看重怎麼調整你的身體,讓你逐步恢復,儘量不去患病,身體強健起來,有的人喜歡比較中西醫的各自優勢,其實“治未病”,在防備上下手,是中醫的優勢,現在西醫也開始引進這樣的概念。


我為什麼會用八珍糕來調理小孩子的這種體弱呢?來由是《醫學三字經》裡的話,這個《醫學三字經》是清朝陳修園寫的,通俗易懂,他對小兒病的論述如下:“小兒病,多傷寒,稚陽體,邪易乾。凡發熱,太陽觀。熱未已,變多端。太陽外,仔細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瀉,求太陰;吐瀉甚,變風淫;慢脾說,即此尋。陰陽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蘊深,即痘疹,此傳心。誰同志,度金針。這裡面大家注意了,有這樣一句:陰陽症,二太擒。這是什麼意思?原文注釋:“三陽獨取太陽,三陰獨取太陰,擒賊先擒王之手段也。”然後又說“喻嘉言通禪理,後得異人所授,獨得千古之秘”。這段話,道出了小兒病的調理方法,陳修園特殊的崇拜喻嘉言,《醫學三字經》裡面大量的引用喻嘉言的經驗,喻嘉言的故事我們講過,確實得到過高人的傳授,不過陳修園寫錯了,不是學佛之後得到的,而是小時候就得到了,顯然陳修園認為他得到了千古之秘的傳授,這個秘訣就是“陰陽症,二太擒”,意思是,小兒在外感的時候,只去抓太陽經的問題就可以了,這是抓主要矛盾,喻嘉言認為,小兒不像大人那樣有那麼明顯的傳經,通常只要抓好第一道防線,就可以了,他常常用桂枝湯來治療受寒,然後,他提出了對於小兒的陰證,只要主抓足太陰脾經就可以了,這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而現代的孩子,一碰到冷風就感冒,輕微一冷就犯病,這不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嗎?這就是所謂的陰證,按照喻嘉言的說法,應該是從脾經論治啊。我從喻嘉言的這個“千古之秘”中悟出,原來這些看似呼吸系統的疾病,其實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就在看到這樣的病症的時候,除了急性期治療肺經,其他的時候都調理脾胃,結果孩子們都基本獲得了恢復,不再頻繁感冒,哮喘了,身體也開始強健。


現代的西醫現在也開始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在誘發哮喘的眾多因素中,飲食作為一種特異性過敏原佔有較高比例。這種食源性哮喘在成人中並不多見,但在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中則占較高比例,也就是說,年齡越小,食制導致哮喘的越多見。可能與小兒胃腸道機制不夠完善,尤其是消化道的黏膜還沒有發育完全,某些大分子蛋白通過消化道黏膜入血,並作為異種物質刺激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有關。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其胃腸功能逐漸完善起來,對食物耐受性逐漸增強,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漸減少。假如西醫不做類似的研究,很多人就不會想到脾胃系統和哮喘的呼吸系統有什麼關係,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這是中醫用五行的分類法來標示脾胃與肺經的關係,脾胃一出了問題,肺經也輕易出問題,但是中醫這麼提出來,很多人就會跳出來,說中醫在胡說八道,即使中醫用調理脾胃的方法治療好了哮喘,這些人也認為是偶爾,但是現在西醫也在做研究,提出了相關的解釋,這說明事情的本來熟悉就是這樣的,中國古代中醫的觀察是仔細的,分析是準確的。但是,現代的中醫反而丟了這些內容,見到咳嗽哮喘,就用肺經的藥物,其實,在不發作的期間,好好的調理脾胃才是根本之治,這就是為什麼陳實功的八珍糕被稱為“醫中正道”的原因。


在八珍糕中,山藥、蓮子肉、薏米、茯苓、白扁豆、芡實都是補脾的藥物,也是藥食同源之品,這些看似平和的食物,其實在補足脾胃之氣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現在八珍糕各地有很多的產品,蘇州的八珍糕的方子據說是經過葉天士審定的,西塘的八珍糕早就是這個地方的特色產品了,紹興也有八珍糕,其實自己做起來很麻煩,如果能夠買到成品,服用起來很方便的。其實,這是食療的方法,中醫講究的是藥食同源,用平淡的食品,最終調和脾胃,解決大問題,這也是八珍糕被清宮御醫評價為“醫中正道”的原因。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發病的急性期,還是要對症治療,如果孩子的舌頭紅,舌頭上滿布明顯突起的紅點,說明有熱,此時要清熱,等熱去了,再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當然,如果各位在當地能夠找到好的中醫,根據這些原理,再對症進行調理,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總之,小孩子的身體恢復得特別的快,家長們不用太擔心了,有時一轉眼孩子的身體就會好的,都出乎我們大人的意料。


感謝berlinsky朋友,娓娓道來,寫了這麼多的自己親身體會,對家長都很有好處的,其實有的孩子平時咳嗽幾聲,是沒有問題的,有時甚至是孩子在病後的一種習慣,因為小孩子很容易產生習慣的,但是家長如果過度緊張,會給孩子造成自己有病的印象,這樣是真的不好,家長如果能夠會一些食療的方法,稍微給孩子調理一下,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看到前面的朋友討論八珍糕,用八珍糕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我到今天為止還都經常接到家長的感謝,說孩子的身體健壯了,不再感冒了,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我開的八珍糕,一般都是給身體很弱,經常感冒,中醫認為是被寒邪侵襲了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經過健脾,身體會有很大的改觀。但是,一般健康的孩子是不用服用這個八珍糕的,這樣的孩子只要正常的吃飯,鍛煉身體就可以了,大家也不能把八珍糕當作必須服用的東西,它不是,這點請切記。


另外,我開的八珍糕都是經過加減的,用藥的比例每個孩子也都不同,希望各位家長如果孩子確實是脾胃不健,那麼請和身邊的醫生討論一下,看看也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一下比例,這樣才是好的方法。


木頭注:此文來源於《古代的醫生》作者羅大中博士的貼子,文字上略作修改,沒動原文的順序。如果自己做此八珍糕,一定要記得蓮子肉要去蓮子心,不然會很苦的。所有的藥材一定要煮熟了後才能吃,切記。不想蒸糕也可以直接煮成糊來吃,效果一樣的。網上有很多八珍糕的成品賣,大家可以自行瞭解。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黃精新用




資料來源:全球中藥材信息網《中國醫藥報》





黃精新用





黃精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精的根,入藥首載於《雷公炮炙論》,是一味滋補類古老中藥,其功能以滋、潤、補、養見長,常用於補中益氣、養胃潤肺、壯腎益精。臨床上,其功用還有新的拓展。


一、治療肺結核:與白芨、黃芩、丹參、百部等配伍煎服,或自製黃精浸膏:黃精2500克,蒸曬乾燥,洗淨加水5倍,文火煎熬24小時,濾去渣,再用文火煎熬濾液,不斷攪拌,待熬成浸膏狀500克,冷卻裝瓶,日4次服,每服10毫升。


二、降膽固醇:治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含中風後遺症)兼高脂血症者,在用活血通絡等湯劑中,加黃精15克。


三、鎮靜治失眠:重用黃精40克,配方治療心腎不交之失眠;黃精30克配酸棗仁30克,治單純失眠;黃精30克,配山楂30克,治療學習緊張、食欲不振之失眠。尤其對頻咳影響睡眠患者,隨症加用,效果顯著。


四、固表止汗:以黃精為主藥,配其他藥組方,對氣虛自汗效果好。尤其對自汗而氣液兩傷者,用黃精勝於黃耆。


五、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用黃精50100克單味水煎服,配合抗甲狀腺藥方,可明顯提高療效。


六、治療低血壓:黃精30克配黃耆、黨參、雞血藤四味成方,水煎常飲。


七、治療痛風及高尿酸血症:常配秦艽、丹參、萆金孝、蒼朮等。


八、治療頑咳:重用黃精30克,配當歸、百部、紫菀、杏仁、川貝母、全蟲,水煎服。


九、治療小兒脾疳:黃精300500克,研細末,溫水沖服。3歲以下,每服3克,35歲服4克,610克服5克,1113歲服6克,早晚各服1次,10天為一療程,一般13個療程顯效。








腦栓塞的名藥:桂枝茯苓丸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腦栓塞的名藥桂枝茯苓丸







自古以來作為促進血液循環的有名漢方藥桂枝茯苓丸

  
所謂「腦、脊髓血行障礙」,是指因某些原因,以致血液無法順利循環到腦及脊髓,使意識、知覺、運動機能產生障礙。西醫的治療乃是給予血管擴張藥、改善循環藥、改善腦代謝藥,以及抗凝固療法藥等。然而,這是屬於不易治療的疾病,效果不佳的例子也很多。中醫給予桂枝茯苓丸,得到不少症狀改善的例子。

  
自古以來,桂枝茯苓丸即是用以治療瘀血(血液無法順利循環)的漢方藥。腦、脊髓血行障礙,正如漢方所說的瘀血,西醫也是如此認為。主要症狀發現有瘀血,判斷可適應桂枝茯苓丸的症例時,就積極地給予服用此藥物。



症例

雙腳麻痺,又有刺痛感的脊髓前動脈症候群患者,服用一年的桂枝茯苓丸,已能站立步行。


四四歲   男性   土木建築業


病歷   十年來,因雙腳有麻痺、刺痛感而感到煩惱,到醫院接受精密檢查,卻無任何異常,故轉診到中醫部。


症狀   雙腳的深部反射亢進、痙性對稱麻痺、自腰以下的知覺障礙,膀胱、直腸亦有障礙。以漢方醫學的立場來看,是屬極高度的瘀血狀態,又合併有V型高脂血症。施行眼球結膜血行動態觀察時,發現有紅血球塊形成及顯著微血管的增生、全血黏度上升等症狀。診斷為脊髓前動脈症候群。


從上述症狀,給予服用桂枝茯苓丸,得到改善,使用枴杖亦能自立步行的程度。


對腦栓塞症狀,併用小續命湯有更好的效果


利用西醫無法得到良好效果的腦栓塞症例,給予服用桂枝茯苓丸後,頭重感、頭暈目眩、麻痺感得到改善,並有自發性症狀出現的例子,到目前為止已有很多。

  
除桂枝茯苓丸之外,經常使用的漢方藥有小續命湯。自古以來,其用以治療腦血管障礙的效果,與西醫的改善循環劑、改善代謝劑比較起來,毫不遜色。通常併用小續命湯及桂枝茯苓丸二處方。

  
除在此所舉中醫醫學的例子外,可被利用來適應各症狀的漢方藥,還有很多。








烏梅丸臨床應用舉隅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烏梅丸臨床應用舉隅

〈董飛俠 / 中國中醫藥報〉





烏梅丸出自《傷寒論·厥陰篇》,由烏梅(酸醋浸)、黃連、黃柏、細辛、花椒、乾薑、桂枝、炮附子、當歸、人參組成。方中重用味酸之烏梅為君藥斂肝之真氣,驅蛔下利。臣以附子、乾薑、椒目、桂枝、細辛溫陽而理氣,疏木達鬱,遵從《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的治療主旨。肝虛不得疏泄,肝氣不舒,鬱火熾盛則易化火傷陰,又配伍黃連、黃柏苦寒瀉火,下蛔而清熱;佐以人參、當歸之甘味溫益脾胃,調和氣血,培土榮木。使以蜂蜜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寒熱並用,虛實並治;清上溫下,攻補兼施;酸辛苦甘,剛柔相濟;辛開苦降,土木雙調之功用。烏梅丸臨床應用較廣,即使蛔厥證以外的疾病,臨床只要抓住寒熱虛實錯雜的病機特點,隨證加減治療,均有良效。


.難治性尿路感染


孟某,女,28歲,2002910日初診。訴反覆尿頻、尿急、尿痛三年,加重一周。患者於三年前因產後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清潔中段尿培養示急性尿路感染,經自服抗生素不正規治療後症狀緩解。其後三年來常反覆發作尿頻、尿急、尿痛。經腎孟靜脈造影(IVP)檢查排除泌尿系結石及尿道疇形,再用抗生素有效,但停藥後復發,故求治中醫,診見其小便頻數,清稀量少,伴有少腹冷痛拘急,胃院嘈雜泛酸,四肢發冷,倦怠乏力,大便溏滯不爽。舌淡苔厚膩,脈沈細。辨證為胃熱腸寒。予烏梅丸原方,服藥三劑後尿頻、尿急、尿痛明顯緩解,原方再進半月,諸症皆除,精神好轉,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按:該患者胃熱腸寒,因為小腸分清泌濁,故患者表現出小便頻數,清稀量少,大便溏滯不爽。辨證符合虛實寒熱錯雜,故投以烏梅丸有良效。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曾某,男,49歲,1997812日初診。訴反覆腹痛、腹瀉十餘年。三年前結腸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現面色蒼白,形體消瘦,每日大便五次左右,夾大量粘凍,便時少腹作痛,瀉後痛減,伴有胃脘嘈雜、納呆、四肢發冷、倦怠乏力,舌淡苔厚膩,脈沈細。辨證屬胃熱腸寒,予烏梅丸原方,服藥半月後大便次數減少,納可。守方半月,精神好轉,胃脘嘈雜未見發作,後改為丸劑,維持治療。隨訪半年,病情穩定,體重增加。

  
按:烏梅丸是治療消化系統病機複雜病證的良方。該患者表現為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肝脾不和數種病機並存,故選用烏梅丸寒熱並用,虛實並治;清上溫下,攻補兼施;酸辛苦甘,剛柔相濟;辛開苦降,土木雙調之功用,取得良好效果。


.慢性萎縮性胃炎 


秦某,女,55歲,1997725日初診。胃脘隱痛伴腹脹不適三年餘。患者三年前不明原因出現胃脘隱痛伴腹脹不適,食後上述症狀加劇,伴有口乾,口苦,胃脘灼熱,納差無味,神疲乏力,舌質稍紅、苔黃,脈細數。胃鏡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度);活檢示:粘膜慢性炎症伴局部腸化,幽門螺旋桿菌檢查陽性。辨證屬寒熱夾雜型,予三聯抗幽門螺桿菌結合烏梅丸原方。半月後訴症狀明顯減輕,守方再進一月症狀消失,納食正常,複查幽門螺旋桿菌陰性。

  
按:近年來發現萎縮性胃炎臨床多表現為虛實兼存、寒熱交錯的病理現象,故用烏梅丸治療。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烏梅丸對炎症控制、粘膜損害的修復、脾胃功能的調整等都有較好的效果,方中黃連、黃柏、烏梅等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柴胡桂枝湯老方新用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柴胡桂枝湯老方新用


(牛忻群、牛國考/中國中醫藥報)




柴胡桂枝湯是《傷寒論》中治療太陽和少陽並病的方劑,是由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各半量而組成,主要用於太陽少陽合病引起的發熱惡寒、肢體疼痛等症。隨著其臨床運用和研究的深入,發現其有很多新的用途。

  
. 十二指腸潰瘍 


柴胡桂枝湯對用H2受體拮抗劑治療無效的十二指腸潰瘍有良好效果,每日1劑,水煎服,10天為1療程。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湯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從而減低胃液對黏膜的損害作用,同時柴胡桂枝湯能影響促胃泌素的分泌,加強十二指腸黏膜的防禦作用。


. 癲癇 


研究認為癲癇放電現象是細胞內貯存的鈣在釋放過程中,鈣結合狀態的改變使與鈣相關的細胞內蛋白質、細胞膜離子通道也發生變化,出現了神經元突髮型病理放電。柴胡桂枝湯可使一些相關性改變的每個步驟都受到抑制,從而達到抗癲癇作用。有人用本方治療84例癲癇病人,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結果治癒25例,顯效41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高達94.05%


. 反覆感冒 


反覆感冒多與人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有研究發現柴胡桂枝湯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實驗表明柴胡桂枝湯可使造血幹細胞向淋巴細胞分化,並使正常幼鼠的免疫機能活化。據報道柴胡桂枝湯治療易感冒兒童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18例,結果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2例,並且發現症狀改善最明顯的是發熱,其次是食欲、咳嗽、噴嚏、清涕。


. 病毒感染性發熱 


柴胡桂枝湯有良好的解熱、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用於治療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有良好的效果,並對感染引起的驚厥有效。據報導有人以本方加生石膏、川芎和蒼朮治療病毒感染性發熱112例,每日1劑,重者可12劑,一般服藥5劑有效,總有效率為87.5%


.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去平衡所致,多見頭痛頭昏,焦慮煩燥,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心悸氣短,胃納減退,脘腹痞滿,甚至皮膚過敏、陽痿、遺精等。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湯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尤對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有雙向調節作用,可調節和消除神經衰弱引起的一系列症狀。有人以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神經衰弱60例,每日1劑,141療程,一般12療程即可獲效。

  
. 腦缺血 


反覆發作的腦局部血流一過性減少,於相應供應區出現短暫神經症狀,約2540%5年內發展為完全型腦梗死。實驗表明柴胡桂枝湯對腦部神經元的缺血性損傷有保護作用,同時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有良好的改善腦缺血的功能。








三仁湯治療水腫和盜汗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中國中醫藥報)






三仁湯治療水腫和盜汗






三仁湯出自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由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滑石、通草、淡竹葉、厚朴、半夏8味藥組成,原本治療濕溫病初起者。余在臨床,除用於治療濕溫病初起外,還用於治療內科一些辨證屬濕熱內蘊病證,療效堪稱滿意。茲舉例如下。


一、水腫


李某,男,9歲。198082日初診:患兒於10天前患急性扁桃體炎,惡寒發熱,咽喉紅腫疼痛,扁桃體II腫大,經治漸癒。越5日,突然出現浮腫,腫勢發展迅速,有如火之燎原。起始兩目胞腫,不出二三日,上下肢亦相繼浮腫,下肢更為嚴重。用手按之,凹陷沒指,良不乃複。視其陰部,玉莖及陰囊水腫明亮透光。腹部膨隆,有移動性濁音。小便少,大便正常。精神萎靡,飲食不多。舌苔淡黃薄膩,脈滑有力。


小便化驗顯示:蛋白+++,膿細胞少許,紅細胞少許,透明管型極少,顆粒管型+。腎功能檢查:二氧化碳結合力及非蛋白氮均正常。西醫診為急性腎炎,中醫辨為濕熱邪毒內侵,三焦決瀆失司,水液泛溢而成水腫。治擬宣通三焦,使其有權決瀆。同時,清化濕熱,利水消腫。


三仁湯化裁治之:
  

杏仁10g,薏苡仁10g,法半夏10g,滑石10g(包煎),淡竹葉10g,赤茯苓10g,大腹皮10g,白蔻仁3 g(後下),通草3g,川朴6g,玉米鬚15g,陳葫蘆瓢30g3劑後,小便增加,目胞腫漸退,陰部水腫明顯消退。再3劑,目胞、四肢、腹部及陰部水腫悉消。飲食增加,精神轉振。小便化驗示:蛋白+,未見管型。後用歸芍香砂六君加扁豆、山藥、薏苡仁、薺菜花,或六月雪,調治月餘,連續3次尿液常規檢查,均為正常。

  
按:《內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可見三焦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功用。本案水腫,緣由濕熱邪毒之氣,由表入裏,內乾三焦,三焦氣化不利,決瀆失司,水道不通,泛溢而成。臨床有其特點,上至頭面目胞及上肢,中涉腹部,下及下肢與陰部,可謂上、中、下一身悉腫。方中用杏仁、通草開上焦肺氣,肺主一身之氣,為水之上源。肺氣宣發,可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有“提壺揭蓋”之義;用白蔻仁、半夏暢中除濕。用川朴、大腹皮配赤茯苓、薏苡仁、滑石、玉米鬚、葫蘆瓢、竹葉清熱行氣,利水消腫,所謂“氣行則水自化”。綜合觀之,該方有開發上焦、暢通中焦、滲利下焦之功。俾三焦氣機宣暢,水道通利,則水去而腫消。《中藏經》謂:“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誠為確論。腫消後,用歸芍香砂六君加味,崇土健脾以善後調理。


二、盜汗


李某,婦,53歲。夜寐出汗,寤則漸止,已經1週。汗多淋漓,浸濕衣被,天亮起身必換內衣內褲。正值冬末春初時令,寒意尚濃,由於汗後淅淅惡寒,周身不舒服,無奈於近日幾乎日日洗澡,甚為麻煩苦惱。病人形體豐腴,伴有心煩胸悶,常常歎息,得歎為快。口乾口苦,大便乾結,23天一行,小便稍黃,飲食正常,舌苔白膩,根部微黃,脈滑數有力。據述平素喜食甘肥炙煿之物。證屬濕熱內蒸,以致盜汗。治宜消熱利濕,宣化氣機。藥用杏仁10g,薏苡仁10g,白蔻仁3g(後下),茯苓10g,滑石10g(包煎),法半夏10g,黃芩10g,連翹10g,栝樓皮仁各10g,丹皮10g,茵陳12g,川樸6g,牡蠣30g(先煎),糯稻根鬚30g。先後共服6劑,盜汗及心煩胸悶均止,大便通順。隨訪多年,一切安好,盜汗沒有再發。

  
盜汗屬於陰虛,這是大家熟悉的。然而,盜汗亦有不屬陰虛的。正如張景嶽所說:“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本案盜汗系濕熱所致,病性屬實,不是虛證。濕熱薰蒸,入於陰分,寐則陽入於陰,陰液不得內守,被逼外出而為盜汗。所以治療不該套用滋陰斂汗法,應清熱利濕,熱清則濕無所戀,濕化則熱無所附,故用三仁湯加減治之,獲效較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