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家有過動兒,中醫師媽媽曾綺華:調整他的體質,也調理他的信心


文章轉載自:親子天下電子報 2012-10-01親子天下雜誌39

 

 

家有過動兒,中醫師媽媽曾綺華

:調整他的體質,也調理他的信心
 

作者:李宜蓁


 
 

 

 
2012-10-01

 

曾綺華曾是榮總體系的神經內科醫師,先生是知名的原住民作家醫師田雅各。因為兒子十歲時被確診為過動症,從此人生大轉彎,媽媽變成主業,副業改當中醫。她開設馬蘭中醫診所,首創先例以中醫理論治療過動兒。每天中午她幫兒子送親手做的素食便當,不但調好了兒子的體質,也治好了他的過動。樂觀愛笑的曾綺華談起兒子多次眼紅哽咽,兒子今年錄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趁著暑假他去當過動兒的家教,寒假預計在南投信義鄉、姑姑部落裡開的課後輔導班為原住民小朋友服務。曾綺華希望他從助人中不斷成長,找回該有的自信。

 

 

因為兒子從小氣喘,他念中班時我們全家搬到台東。這裡空氣好,兒子在幼稚園好像也很開心。他升上小一不久就是九二八教師節,我跟兒子說:「我們來送張卡片給老師吧。」兒子忽然把頭埋進棉被裡說:「老師不會想要我的東西,因為我是壞小孩!」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後來發現他在哭。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在幼稚園上課時坐不住,就被老師說不乖、是壞小孩,自信心已經嚴重滑落。而兩年來我竟然都沒有發現(哽咽)。

 

 

那時先生剛好在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系刊上發現「過動症專題」,懷疑兒子是不是過動。我說,小孩不是本來就這樣,一定坐不住啊。一開始我是否認的。於是我打電話問小兒精神科的同學,同學說:「喔,沒問題,帶他來吃點藥!」同學甚至沒有問我兒子到底有什麼狀況就叫他吃藥,我感覺怪怪的。

 

 

後來我跟一位當眼科醫師的同學聊小孩,她孩子也有類似過動的狀況,我們聊了一下午,也哭了一下午。後來她哽咽的告訴我:「曾綺華,你一定要給小孩吃藥。」(眼紅)

 

 

後來兒子小三開始吃「利他能」,那時他遇上一位很嚴厲的導師,狀況頻仍,甚至跟老師起衝突。老師以為他故意搗蛋,但其實他是有困難,他常常眼睛看不清楚、聽錯別人的語調,我可以想像他在學校有多不開心。藥吃了,我罵了也打了,兒子還是怪怪的。

 

 

西醫無解,只好從體質下手

 

 

既然西醫的實證醫學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乾脆換條路走。我是神經內科醫生,本來就懂針灸,後來又去修了兩年學分,拿到中醫執照後,就從兒子細微的身體表現看起。每天我看他的大便小便、觀察體質的寒熱變化。我用最笨的方式走,因為我有切身需求,一定要搞清楚。後來我發現他手腳心常常出汗、半夜肚子很熱總是踢被子、睡覺手腳會抽動一整晚、小便有泡泡。加上經常外食,吃得太油太鹹,就是中醫說的「胃熱症狀」。

 

 

胃熱說的就是一個人的胃裡頭好像有個鍋子在燒,這樣怎麼會專心?睡不好無法把氣養足,氣不足做事怎麼會持續?「嗜食肥甘」會讓胃熱加劇,而小孩最愛吃的巧克力、薯條、蛋糕跟炸雞就是肥甘食物。於是我從調整胃熱體質和改吃素食著手,看是否能改善他的狀況。

 

 

兒子小四在學校依然適應不良,跟老師發生大衝突。老師認定他故意不學好,我們幫他轉了三間學校,甚至想過送他去花蓮的森林小學,最後遇到一位有特教背景的老師才定下來。他不喜歡轉學,因為有被拋棄的感覺,怕新老師會排斥他。這個過程中他受苦,我們也受苦。

 

 

小五我們帶他去新學校報到那天,他不想去,先從一樓跑到二樓躲起來,後來甚至爬到陽台上想要跳下來逃走。我知道他很害怕,到校門口,下車後他還是很怕,頭低低的沿著學校圍牆走,旁邊有人經過,他竟對那個人說出:「看三小!」(停頓)我們家不說台語,也不會說那樣的話,瞬間我全部明白了。那些在路邊會說「看三小」的孩子可能也被這樣對待過(哽咽)。還好小五的老師比較能理解孩子有困難,會鼓勵他。

 

 

把主業改成媽媽

 

 

打算幫兒子調整體質那天起,我就每天煮三餐,每到十一點五十分就休診,因為我要回家為兒子準備便當。我也鼓勵他多多打球跟游泳,改善坐不住的狀況,在校也慢慢變得順利。國一他原本念市區的音樂班,有次跟同學打架,我跟先生決定把他送到很遠的長濱鄉念書。先生在那裡的衛生所服務,換先生照顧他,中午他也幫兒子送便當。小學時兒子能坐定的時間只有十五分,到高中大概可以持續到一小時。

 

 

許多人問我給過動兒吃什麼中藥,其實是「隨證變之」,每個人都不同。而且我用的藥量很少,主要是把體質調整好,希望這些孩子以後不要靠中藥,靠自己。以皮膚過敏為例,西醫的邏輯是把身體的警報器剪掉,用類固醇把過敏反應壓下來;但中醫是反過來把警報器調得更靈敏,只要不對勁身體就會提醒你。

 

 

別讓過動兒自信滑落

 

 

我也要提醒過動兒的家長,因為過動會遺傳。有時家長自己也有過動但沒有發現,因此教養上也會判斷失準。第一次帶孩子來我這的家長通常都哇哇叫,因為孩子狀況太多,後來我請他們配合調整體質跟飲食,第二次居然就慢慢坐得住,家長都說很神奇。神奇的是心態,你要體諒孩子有不一樣的體質,所以他是有困難、不是故意搗蛋。若是家長可以這樣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他們總有一天會接收得到,知道你們是在陪伴他不是責怪他。過動兒最怕自信下滑,家長只要心態上轉一下,孩子的表現就可以改善很多。但大多數家長做不到,成天一直罵小孩,自己也好挫折。

 

 

我自己從小就很優秀,北一女念完考上高醫,一生順利,以為自己有很優秀的基因。從小也不會了解其他「那些不太優秀的人」是怎麼了。以前當神內,要是病人轉診過來,發現前一個醫生處置沒做好,就會不耐煩的想:「現在是怎麼回事啊!」如果沒有我的孩子,我一輩子都會是個驕傲的醫師(哽咽)。常常聽到其他醫生朋友的小孩很會念書,上建中念醫學系,但我的孩子卻幫我拓展更多能力,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身為母親,我只能盡力陪伴兒子走過那一段低潮。因為他自我要求高、那段日子的挫折多,他偶爾會寫詩和文章,來表達內心深處比較黑暗的想法。暑假他去當過動兒的家教,我請他仔細觀察,動腦筋幫助那個孩子,後來他選擇大學念中醫。我們沒有一定要他當醫生,但由衷希望他能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找回該有的自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