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陳士鐸辨治便秘經驗探析



陳士鐸辨治便秘經驗探析


文◎鄧正梁 中醫師

(北市中醫會刊會刊20089月第十四卷‧第三期 43-48) 



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別號朱華子,又號大雅堂主人,清代初年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石室秘錄‧序二》言:「遠公陳子,幼讀班、馬之書,長習黃、岐之教,且性喜好遊,足跡幾遍歷宇內。」自言其游於燕市,與岐伯、仲景辯《內經》諸書,懷「我安得讀盡碧落秘函以救天下」之心,得傳聖賢秘錄,乃手抄行笈,慨然以著書為己任(《辨證錄‧自序》)。據嘉慶8年《山陰縣志》載陳士鐸有17種著作刊行。經現存文獻考證,陳士鐸所著醫書僅存7種,即《外經微言》、《脈訣闡微》、《辨證玉函》、《石室秘錄》、《辨證錄》、《洞天奧旨》、《本草新編》。其餘10種已佚。其中《辨證錄》成書於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年)。全書共14卷,126門,載證700餘則,分別介紹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的證治,每一病症都詳列病因、病狀、立法、處方等項,辨證精細、施治靈活。該書在辨證論治上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在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上多有卓見,且書中內容不求深奧,簡明易用。正如《辨證錄‧跋》中所言:「斯編辨病體之異同,證藥味之攻補,五行生克,准情酌理,明如指掌,即不善於導養者,讀之亦能知所從事,不少迷惑,是真有益於人事者也亦可使後世皆有所辨證,而病者起,危者安。」


陳士鐸治便秘經驗


陳士鐸在《辨證錄‧大便閉結門》全面地闡述了中醫藥防治便秘的理法方藥。他把便秘分為9個型,即腎水涸竭、腎中無火、胃火熾盛、肝火致秘、脾火熾盛、心火焚燒、肺經火旺、氣虛致秘、蓄血不散筆者在全面研究陳士鐸辨治便秘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體會及臨床經驗總結出陳士鐸先生治療本病獨到的經驗,介紹如下:


()腎水涸竭


本型即是一般常見的老人虛秘。陳士鐸強調:「人有大便閉結者,其症口乾舌燥,咽喉腫痛,頭目昏暈,面紅煩躁人以為火盛閉結也,誰知是腎水之涸乎。」然後由腎水之涸說明導致便秘的原因「夫腎水為肺金之子,大腸與肺為表裡,肺能生子,豈大腸獨不能生水乎?不知金各不同,金得清氣則能生水,金得濁氣不特不能生水,反欲得水以相養,故大腸得氣之濁,無水則不能潤也。雖然大腸之開闔,雖腎水潤之,亦腎火主之也。而腎火必得腎水以相濟,無腎火,而大腸洞開矣。無腎水以濟腎火,則大腸又固結而不得出,故腎虛而大腸不通,不可徒瀉大腸也,瀉大腸愈損其真陰矣。」為何老人腎水涸之便秘多呢,因為老人「陰衰乾燥,火有餘而水不足耳。」


筆者認為陳士鐸對本型便秘,主要強調以下問題。第一,不能把這類便秘單純地理解為陽盛實秘,從證狀上分析熱證明顯,但從臟腑相關,臟與臟之間的關係探討病機,必須以肺與大腸相表,腎主二陰,腎火不足,大腸洞開,但腎水不足則閉結不得出。所以治療便秘補腎的同時必須著重補腎水。


綜上所述,陳士鐸提出「補其腎中之水,則水足以濟火,大腸自潤矣。」立方為濡腸飲藥用:熟地(2兩)當歸(1兩)肉蓯蓉(1兩,水洗淡水浸,一日換水5次)水煎,空腹服。一連數劑,無不通者。


陳士鐸在本方中,重用熟地,大補腎水,兼用當歸生血潤腸、肉蓯蓉性動以通便,滑腸補腎,即是有其證用其藥,膽大心細,少年腎虛之輩,亦何獨不利哉!但目前多數醫生治療本病時,盡量不用或少用當歸,因為當歸價格上漲,且又恐當歸熱盛傷陰,但當用仍須用,且有熟地純陰之性制其燥熱,臨症可斟酌而未可懼用也。


()腎中無火


本法適應症是通常所說的腎火不足便秘,常規療法為溫腎陽通便。陳士鐸強調:頑金非火不煆 ,所以大腸必得火始能開闔。一般情況下,大腸為傳導之官也,有火則轉輸無礙,無火則幽陰之氣閉塞。在生活中的例子,如大溪巨壑,霜雪堆積,結成冰凍,堅濃而不可開,倘得太陽照臨,則立時消化,這就是大腸有火則通,無火則閉之明驗。此種便秘的主症為「小腹作痛,胸中噯氣,畏寒畏冷,喜飲熱湯」一般人會以為是火衰閉結也,誰知是腎火之微乎。陳士鐸立方為溫腸開閉湯。藥用:巴戟天(1兩)、白朮(1兩)、熟地(1兩)、山茱萸(5錢)、附子(2錢)水煎服。


筆者認為陳士鐸在本型的辨治中,重點抓住了補腎中之火,不必通大腸之結而大便通矣。這時若單純溫陽通便,不補腎,如用溫脾湯之類,則症狀可緩解於一時而無長久之議。此方「巴戟、熟地、山茱萸以補腎,至陰之中,仍有至陽之氣,又用白朮以利腰臍。因附子直通其腎,迅達於膀胱,則火氣熏蒸,陽回溪谷,雪消冰碎,何至固結閉塞哉。」


()胃火熾盛


本法為陽明胃火熱極,致爍乾腎水而設。一般情況下,內熱熾盛可導致胃火上騰而有承氣湯症,但胃火之沸騰,有爍乾腎水之禍。正如陳士鐸所言:「大便不通,正胃火爍乾腎水也。似宜急救熄其火,但火性炎上,若以細微之水潑之,則火勢愈烈而不可止,必得滂沱大雨,傾盆到瓮,淋漓澆濯,則燎原之火庶幾盡熄。」症狀主要是「煩躁不寧,口渴舌裂,兩目赤突,汗出不止」,陳士鐸立竹葉石膏湯︰

石膏(1兩)、知母(3錢)、麥冬(1兩)、甘草(1錢)、茯苓(2錢)、人參(5錢)、竹葉(100片)、粘米(1撮)水煎服。

一劑火瀉,二劑便通,改用清肅湯︰

玄參(1兩)、麥冬(5錢)、白芥子(3錢)、竹葉(30片)、甘菊花(2錢)、生地(3錢)、陳皮(5分)、丹皮(2錢)水煎服。10劑大便永無閉結之苦。


陳士鐸認為,前用白虎湯,以火勢太盛,不得已暫救腎中之水也。但石膏辛散,而性又猛烈,頻用多用,反致損耗真陰,真陰一耗,則前火雖消,後火又將復起,況火之有餘,水之不足也。與其瀉火以損陰,何若補水以制陽之為得,所以改用清肅湯,補水以熄陽火之余焰耳。


()肝火致秘


本法適用於大便閉結,胸中飽悶,兩脅疼痛,嘔酸作吐,不思飲飽食。陳士鐸說:「肝屬木,木易生火,火旺似宜生脾胃之土,土又生金,何至大腸無津,成閉結之症?不知肝中之火,乃木中之火,半是雷火也。雷火最能爍水」陳士鐸認為:「肝火不動則已,動則引心包之火而沸騰,引陽明之火而震動,火多而水有不涸者乎?水涸而大腸安得不閉結哉」。本病主要病機為肝火熾盛,「欲開大腸之閉,必先瀉肝木之火,則肝氣自平,不來克土,胃脾之津液,自能轉輸於大腸,而無阻滯之苦矣。」立方散火湯。藥用:白芍(1兩)、當歸(1兩)、炒梔子(3錢)、柴胡(3分)、大黃(1錢)、地榆(2錢)水煎服。一劑大便通,二劑肝火盡散,不再閉結也。


筆者認為此方重在入肝瀉火,舒肝解鬱,因為「肝不鬱則肝火必不旺,肝火一散,各經之火無不盡散,豈獨留大腸一經之火哉」,況且地榆又是專解大腸之火的藥。陳士鐸說道:雷火最能爍水,試看連陰久雨,必得雷電交作,始散陰霾,正爍水之明徵也。


()心火焚燒


本法適用於心火盛刑肺金,因為肺與大腸為表關係,心火之盛刑肺,即刑大腸。本病的主證為:大便閉結,舌下無津,胸前出汗,手足冰冷,煩悶發躁,目眥紅赤。陳士鐸認為:「大腸屬金,心火太盛,則心不能受,自分其火與大腸。而大腸又最畏心火,火盛爍金,可立而待也」。雖然肺能生水,肺與大腸有表裡之關切,但是肺先受心火之刑,自救不遑,親子如腎,尚不能分潤,「安有餘波以及兄弟,來救援大腸乎?」。治療上應該宜急瀉火,但徒瀉其火,無汪洋甘澤之降,恐不足以濟大旱之渴也。必須以大雨淋之,則旱魃之氣頓除,而河渠盡通矣。方用掃氛湯:黃連(3錢)玄參(3兩)沙參(1兩)當歸(1兩)麥冬(1兩)丹皮(1兩)栝蔞(2錢)水煎服。一劑心火降,大便即通,不必二劑。


此方用黃連以直解其心中之熱。然徒用黃連,不益之玄參,則黃連雖寒而性燥,火雖解而大腸之燥如故也。得玄參之潤,以匡贊黃連,則浮游之火,不特盡除,且潤以去燥,不啻如夏熱之時,忽得大雨,既去火炎,又霑瀀渥也。至於沙參生陰,當歸生血,麥冬涼肺,丹皮涼腎,無非斷四路之氛,使其不來助心中之焰。加入栝蔞,使火存於心中者,盡隨濡潤之藥下降而消滅之也。火滅水生,則大腸之炎氛頓掃,欲不通得乎,所以一劑而奏功也。


結論

陳士鐸先生在《辨證錄‧大便閉結門》中詳細系統地闡述了便秘的論治方法,筆者認為以上五法有與眾不同,方藥獨到之處,對現今臨床有指導意義,故加以總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