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變身成Google:不可不學的20條行銷心法



變身成Google:不可不學的20條行銷心法





作者:Aaron Goldman         譯者:吳書榆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1103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577784





什麼企業讓大家又愛又怕?答案就是Google
  


Google效命的人愛Google;用Google的人愛Google;向Google買廣告的人愛Google;買Google股票的人也愛Google(除非他們是在2007年底時買的)。
  

反過來說,替Google效命的人也很擔心,怕自己現在做的這份工作不知道哪一天就變成自動化了;使用Google的人很擔心,怕他們的個人隱私被Google揭露;向Google購買廣告的人很擔心,怕不知道哪一天他們的費用會意外提高;買Google股票的人很擔心,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賣出。
  

但是,每個人卻還是不停地在Google
  


沒錯,這家年營收超過二百億美元的公司絕對有獨特的行銷心法。
  

在本書中,數位行銷專家阿隆.高曼端出了20條震撼人心的行銷心法,全都直接取自Google攻防戰術。高登帶你深入浸淫在Google兵法(這項任務比你想像中簡單),為你提供打造、發展品牌(這件事也比你想像得更簡單)必備的知識和工具。在本書中,他會讓讀者大開眼界,看看從蘋果電腦到網路鞋店薩波斯(Zappos)眾多成功企業如何運用Google的戰術。關鍵原則包括:



.納入群眾的智慧:直接從客戶身上找到你需要的信號。


.越簡單越好:創造人們瞬間就可掌握、並能一直往下傳遞 的訊息。


.不要介入:加入對話,但要避免去干擾。


.作法要像內容供應商:提供價值,不要只是叫賣。


.什麼都要檢驗:不可把計畫中的任何細節視為理所當然;你一定有進步空間。


.亮出你的資產:到處傳播你的品牌。
  


作者簡介

阿隆.高曼 (Aaron Goldman)
  

是個不折不扣的Google狂,1999年開始使用Google後,便與Google結下不解之緣。2002年,曾經有機會擔任Google在芝加哥的第一任廣告業務代表。一年後,在麥斯線上(MaxOnline)任職時,促成了與Google的第一樁廣告交易。
  

協助過的公司包括戴爾電腦(Dell)、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威士(Visa)、赫茲(Hertz)以及州農保險公司(State Farm);幫這些公司推上Google搜尋結果列表的前端。
  

行銷資歷豐富,曾經任職於Google最大型的客戶之一-----宏盟媒體集團(Omnicom Media Group)。寫書目的就是要揭開Google讓人又愛又怕的神秘面紗。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征服》、《看穿對手的商業戰術》、《第35個故事》、《行銷不必再喊選我選我》、《50堂領導力必修課!讓團隊成員甘願為你賣命》等十多本書。



目錄



1  相關性規則
當你在Google上搜尋不到適當的資訊,那就是代表沒有。


2 善用群眾的智慧
最佳的行銷是要領導群眾,然後給他們一個平臺,讓群眾去做自己要做的事。


3  要簡單到不得了
Google的極簡法則:很簡單就學得起來。很簡單就會用。很簡單就記得住。出色的行銷幫得上忙。把你的老媽(或其他老媽級的人物)抓來當試驗品。


4  心態最重要
如果你把照片放上網,又可以賺到錢,你的心態是什麼?


5  身處群眾之所在
Google不是讓你來找GoogleGoogle是把Google帶到你面前。


6  請勿干擾
為什麼Google搜尋廣告的回應率這麼高?


7  表現得像內容一樣
人們通常會避開廣告,但你要怎麼做,才能表現得像是內容?


8 什麼都要檢驗
Google發給所有員工一支連結一號手機在假期間使用,宣傳效果達到沸騰。眾人的臆測如火如荼,這款手機的照片和影片很快就在網路上流傳開來。


9 追蹤一切
你是掌握了所有的信號,或者,你的行銷活動總是霧裡看花?


10  由數據定奪
Google,做決策的不是人,而是數據。
 

11  品牌可以是答案
20102月,Google在超級盃期間買下廣告時段,讓許多觀察家大吃一驚,Google打的是什麼算盤?


12  獨特賣點是關鍵
獨特賣點的關鍵,在於找出產品或服務中『尚未獲得滿足』的部分。

13  你面對的競爭超乎想像
你的藍海策略是什麼?當你的客戶想到你或是在Google上面搜尋你時,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對你而言,哪些人是亦敵亦友?
                 



14  查詢內容就能教你很多事  
同樣都是Google搜尋,但是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結果?Google要如何弄清楚誰是追逐名人的狗仔,誰又是環遊世界的旅人?
                 


15  「性」有賣點 
人們對性的胃口不會消失,但是他們對你的品牌渴求程度可能會不見。性(sex)和滾(ex)之間的界線很微妙,要確定你的行銷手段剛好投其所好。


16  利他主義有賣點 
為何Google的企業信條是「不作惡」?而不用「為善」就好?


17  展示你的資產 
如何把品牌承諾轉化成數位格式?你要如何展示這些比較沒有這麼容易看得到、摸得到的資產?


18  架上空間愈大愈好 
電視公司的業務代表從來不會說:「抱歉,我們不能播這麼多貴公司的廣告」,為何獨獨Google禁止企業針對每一個搜尋關鍵字買下一個以上的廣告?


19  讓公司成為傳奇
2000年起,Google每年都會創造一項傳統。一開始只是Google自娛娛人的管道。理所當然的,一般大眾以及媒體很快就注意到了,這些東西也開始被大家拿去用。


20  不能光靠搜尋引擎行銷
Google
深深了解,在大多數情況下,某件事或某個人種下了一顆種子,之後開花結果變成一個念頭,觸發你的搜尋需求。而且,這個種子還多次因為行銷資訊而獲得灌溉培育。


21  經得起未來的考驗
未來10年,Google的獲利基礎還是「搜尋」嗎?Google還是一個動詞嗎?





內文

導讀


Google 改變了我們對營運的想法,改變了我們對財務模式的見解,改變了我們對產品開發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們對於行銷的思維。


想要擴大你的市占率?Google 一下!


不開玩笑,我是說真的,Google一下。如果你的排名不在前面,就代表你的市占率沒有成長。


本書並不是探討如何在 Google 搜尋結果中拔得頭籌的書(但你當然可以從書中找到一些祕訣,以完成這項永無休止的艱鉅任務),然而,如果你的業務計畫當中有「打敗 Google」的字樣,那你就更要注意了。


本書要談的,是 Google 以及其他人教會我關於行銷的一切;是像奇異電子(GE)這類全球財星 500 大(Fortune 500)企業如何與 Google 一樣,藉由推動利他主義來找出行銷計畫;是像蘋果電腦(Apple)這類偶像品牌如何像 Google 樣,藉由保有相關性、關注顧客熱情所在之處來找出客戶;是像無須穿針引線網路 T 恤專賣店(Threadless)這種充滿創意的新創公司如何像 Google 一樣,藉由善用群眾的智慧來找出產品。




若說 Google 的任務是「組織全世界的資訊,讓全球都能使用並有所裨益」, 那麼,我的任務則是組織從 Google 學來的所有行銷心法,讓全球都能使用並有所裨益。



Google



過去十年來,我有幸能站在獨有的優勢點,看到Google旋風席捲全世界。我第一次使用Google是在1999年,直到幾年後,我才變成不折不扣的 Google狂。




2002年,我曾有機會擔任Google在芝加哥的第一任廣告業務代表;是的,我拒絕了,而且更令人遺憾的是,那是在Google公開上市之前的事。一年後,也就是2003年,當我在麥斯線上(MaxOnline)任職時,也促成了我在Google的第一樁廣告交易,當時的企業主是網路解決方案(Network Solutions),廣告代理商是星傳媒體(Starcom),價格則是每點擊一次 1 美元。


經過了六年以及花費千百萬美元之後 (在我管理之下媒體公司支出的費用,而不是從我自己口袋裡掏出的錢),我成為宏盟媒體集團(Omnicom Media Group)旗下解析媒體的高階主管;宏盟是 Google 最大型的客戶之一。這一路 上,我協助過的公司包括戴爾電腦(Dell)、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威士(Visa)、赫茲(Hertz)以及州農保險公司(State Farm);我幫忙把他們推上 Google 搜尋結果列表的前端,而且,還要能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我怎麼辦到的?呃,我的工作不是把廣告上傳到Google去,我的工作不是把客戶的網站調整到最適合Google的狀態,我的工作也不是分析 Google 發出的報告(當然我也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

我的工作是揭開 Google神祕的面紗。 而這也正是我在本書中要做的事。 但是,我不是光靠自己就能做到這件事。


我和幾百位大大小小企業的資深行銷主管談過。在本書中,我們會聽到他們 的故事,並且看到他們發出的推文(tweet),而且我也會分享一些從他們的經驗 當中萃取出來可茲效法的具體建議。我會讓大家知道,Google如何教會戴爾、百思買(Best Buy)、康卡斯特不要干擾他們的客戶或潛在客戶。我會讓大家知道,Google如何教會直覺(Intuit)、威士以及聯邦快遞(FedEx)表現得都要像內容 一樣。還有,我也會讓大家知道,Google 如何教會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瞭解,品牌也可以是答案。




我也會分享一些我和 Google 合作當中發生的個人逸聞,從我成為 Google 代理商顧問團一直講到參與β版產品測試的相關經驗。


想要驗證我在Google相關議題上的信用嗎?請看看本書封面折頁所附的照 片,按照我 T 恤上面的字樣做。




「原音重現」 Google



Google孕育了一個產業,這產業裡的每一家公司都想要逆向拆解Google 的演算法,為自家公司以及客戶掙得前面的排名。


搜尋引擎最佳化(SEO)是一套強化品牌或網站在 Google 或其他搜尋引擎中可見度的作法。搜尋引擎最佳化產業有個小小的邪惡祕密:這件事沒這麼複雜。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這件事不複雜,並不代表你能輕易就爬上 Google 搜尋的前排位置。搜尋引擎最佳化的基本原則其實很簡單:如果你能創作出大家輕易就能找到的出色內容並且大力推銷,Google 就會找到你,並且給你高排名以茲鼓勵。


許多搜尋引擎最佳化公司試圖把這套作法弄得很複雜,把它變成恐嚇企業的手段,讓企業不敢妄想自己來做這件事,或是為自己的高收費找到合理的理由。




而我沒有;我一直都試著想要讓大家知道搜尋引擎最佳化有多容易做到。嘿!我甚至說過搜尋引擎最佳化簡單之至,連小孩子都做得到。我坐而言也起而行,就在我女兒出生後沒幾天,如果你在 Google 上用我女兒的姓名搜尋,就會看到她獨占鼇頭。


本書中,我會讓讀者瞭解,我從 Google 學到的教訓是如何揭示一套根植於古典行銷舊原則的新作法。我們會看到,網路鞋店薩波斯(Zappos)的謝家華 (Tony Hsieh)如何用正確的心態專注於接觸客戶,並且師法 Google,先讓薩波斯成為一家出色的商店,之後才變成一家出色的企業。 我們會看到,歐巴馬(Barack Obama)在 2008 年總統大選中變身成Google,創造出撼動人心的賣點,並且到選民的地盤上和他們建立關係。還有,我們也會看到一號碼頭進口公司(Pier 1 Import)關閉原有的電子商務商店,改用Google來拉抬離線銷售。唉呀!想要在Google式的世界裡鴻圖大展,有時候,你得教會新狗玩老把戲。


把你自己變身成 Google



本書的重點是 Google


本書的重點是行銷。

本書的重點是,你要如何從所有師法 Google 的企業當中學習。


關於行銷,我所知的一切都是從 Google 學來的。


你也做得到。





19章 讓公司成為傳奇





參加Google 總部山景城的導覽,等於是把你一個小時的生命專心花在瞭解Google 的故事上面。




Google 總部中有一張告示板貼滿了陳一鳴(Tan Chade Meng,譯註:此人為Google 工程師,因為喜歡與名人合照而出名)和超過100 位的名人、政治人物以及其他讓Google 總部蓬蓽生輝的著名人物合照;他在Google 的正式職銜是「開心的好人」(Jolly GoodFellow)。(Google 允許你在總部暢行無阻)


這裡有火人節(Burning Man)的照片;這是在美國內華達州(Nevada)沙漠裡舉辦的一年一度節慶活動,Google 的共同創辦人瑟吉和賴瑞都會如對宗教一般虔誠地出席盛會,活動的最高潮是要燒掉一個大型的木製人偶。(Google 有一種很健康的輕蔑說法,稱它為「那傢伙」。)


這裡有「會議腳踏車」,總共有六個座位和一張椅子,供Google員工往來於辦公室之間時還可以繼續談話。(Google 最注重的就是效率。)


這裡有超大型的連結一號手機,就放在第44 號大樓外面,旁邊還有代表三個不同版本Android 作業系統的巨型杯子蛋糕(cupcake)、甜甜圈(donut)以及閃電泡芙(éclair;譯註:Android 作業系統喜歡以甜點來代表不同版本,起始字母順序愈後面者代表愈新的版本)。(在Google,總是從大處著眼。)


這裡有暴龍的頭骨,就接在第43 號頭樓外的銅製立姿守衛的頭上,嘴裡有一隻員工在愚人節惡作劇時塞進來的粉紅色塑膠鶴。(Google 會把競爭對手生吞活剝。)


Google 這家公司成長到每個月近乎有一億六千萬不重複有效使用者,但同時,直到2010 年前,它非常自豪於在行銷方面幾乎沒有花掉什麼錢;2010 年時, Google 花掉幾百萬美元在美國超級盃期間做廣告;第20章會針對這一點再詳談。


但,正如我們在第1章中討論過的,行銷不只是做廣告而已。


行銷是你所呈現的公司的每一個面向,而這一切從你的故事開始。


但是,你要記住,正如我們在第6章及第18章中討論過的,就算說故事沒有對應的廣告及媒體成本,但仍有真實的資源成本。想像一下,你必須投入多少員工工作時數,才能在愚人節這一天耍寶時推出16個精心設計的笑話。


但是,如果人們已經在談論你(以正面的方式),這也代表你不用做這麼多廣告。


當然,問題是,你要如何才能讓大家談論你(而且是以正面的方式)?


做點出色的事。


變得出色。


讓你的產品及服務值得注目。


但是最重要的,要讓你的公司卓越出眾。


要記住,目標是要讓大家談論你(用正面的方式),通常沒有什麼會比企業文化更引人注目。





21 未來會得到驗證




Google 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們打造出一個無須擔心如何建立業務的社群。」


黃禾廣告北美分公司副主席兼行銷長馬克戈史泰因,@MDGoldstein


Google 的使用者可以輕易地分辨出付費搜尋和自然搜尋的結果,不同於此的是,應用程式數位助理的界線非常模糊;這裡沒有內容及廣告這種東西,這裡只有功能。




不過總是有辦法可以取得平衡。不用外求,只要看看佩吉排名以及品質分數這兩個方法論上的出色範例,在企業滲透及使用者體驗之間穩定了整個賽局的平衡。也許,不管是在直覺網或是賽睿,成為推薦名單的品牌也將會是綜合了相關性、價格以及拍賣網站賣家交易評分的最佳結果。




我認為,付費的訂購使用模式會強化客觀度,但是如果人們已經習慣免費使用直覺網或是賽睿,將來很難要他們為了使用這項服務付費。這當然是報業改變營運模式、把重點放在網站上時面臨的兩難;在網路上,內容總是免費。




或者,Google 一直以來都在嘗試著涉足每一個企業想要滲透的平臺,也許它會找到方法,適當地在直覺網或賽睿上提供廣告,然後以合夥人的身分分享營收。




畢竟,Google 200911月時以七億五千萬美元收購了行動廣告(AdMob);這是應用程式廣告中最大型的供應商,擁有超過一萬五千個出版夥伴。



全都免費


那麼,Google 在應用程式介面經濟中扮演什麼角色?




正如哈區基斯在本章稍早時提過的,在他50 歲生日的義大利之旅中,「Google 對我的整體意圖毫不知情。」還有,就像我們在第9 章中提到過的,Google 18 個月就會將所有搜尋資料匿名。因此對Google 來說,要像直覺網以及賽睿這樣提供建議或執行行動,是一大挑戰。



當然,對賽睿來說,還有某種程度上,對直覺網來說也一樣,關鍵是這兩者都能直接收集資料,以達成提供更精準結果的目標。或者,就像基特勞斯說的,它們有「個人化的情境脈絡(personal context,譯註:指能夠導引對方提供個人資料和經驗)」。




至於Google,它也能和直覺網及賽睿一樣拿到相同的資料:從「Google 結帳」平臺中獲得信用卡資料;從Google 電子郵件和Google 個人檔案中獲得聯絡資料;從網站瀏覽器當中獲得帳號密碼,等等。當然,差別是,Google 是在各種不同的偽裝之下來收集之下資料,而不是為了要提供內容及/或廣告。




因此如果Google 創造出一套應用程式助理,把這些可以辨識個人身分的資料拿來運用,想像一下Google 會遭受多少倡導隱私權人士的阻力。

「開發搜尋引擎並不是要來瞭解對話以及人們正要做哪些事,」基特勞斯說,「搜尋是一種演算法,一種統計模型,是把關鍵字拿來和主索引相比對。基本上,這是不同的業務。虛擬助理根本上是任務導向。」




那麼Google 的角色,會不會是透過供開發及插入應用程式介面的免費、使用方便平臺來發動應用程式介面經濟,就像Google 針對饋送內容開發出的饋送燒錄(Feedburner)服務、針對部落格開發出的部落客服務,以及針對分析提出的Google 分析服務一樣?





我把這個問題丟給德瑞克戈登。他說:「當然,也許他們可以開發『應用程式介面燒錄』服務⋯⋯(但)許多Google 的服務到目前為止仍仰賴連結經濟。」戈登指出一家名為日常生活(Daylife)的公司「正在透過他們開發出來的簡單服務,讓發布者可以把他們的內容串流『應用程式介面化』。」




戈登猜測,也許Google「可以站最前端,在為每一家網站上已經有(Google)分析追蹤代碼的公司建構新基礎建設,比方說,把既有的和新推出的應用程式變得簡單容易,像是賽睿,馬上就可以插入電子商務網站,可以搜尋庫存量,並同時完成交易。」戈登認為Google「可能像是介於信用卡公司和零售商之間的服務,促成連結和交易,每一次有一樁它促成的交易完成時,就收取一點點費用。」





或者,Google 會乾脆強化它的互動廣告(Google Gadget Ads)內容,讓企業能夠透過饋送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廣告,回過頭來,能無須仰賴使用者提出查詢就創造出豐富的互動體驗。




就像Google 線上銷售與營運北美廣告代理商主管瑞奇說的:「關鍵是(找出)如何把我的品牌放進意識流裡。當愈來愈多人用新方式進行搜尋時,他們不會停下來想『我現在要來搜尋。』搜尋已經嵌入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