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轉貼】診療日誌:暴力的生產過程


文章轉載自: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一個矽谷高科技人走上經典中醫的部落格


 

【轉貼】診療日誌:暴力的生產過程

 

文◎李宗恩博士

 

2013-11-01

 
一位新病人告訴我她兩年前在Kaiser Permanente生產的經驗,整個過程匪夷所思,對「西醫比較科學」一說是極大的諷刺。

 

這位病人本來身體很好,懷孕幾個月都很順利,高高興興的到醫院準備生產。病人選擇打生產止痛針(Epidural),打完生產止痛針後,病人有發燒的現象,這是止痛針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之一,本來並沒有太大的危險。可是,在Kaiser Permanente的醫生堅持下,病人被脫光,全身敷冰袋近六個小時,病人全身顫抖,血壓急速下降。同時,醫生不准她吃任何東西,也不准她喝水,病人血糖下降,幾乎暈倒,結果護士竟然給她吃三根冰棒!

 

到了真的要生的時候,病人已經沒有體力,生產止痛針的藥性也過了,病人希望再打止痛針,Kaiser Permanente的醫生堅持在發燒的情況下,不得打止痛針,醫生護士用盡理由來誇大她自然生產的危險,逼著病人做剖腹生產。病人不願意剖腹,咬緊牙關,一下子就把9.5磅的頭胎生出來,小嬰兒一切正常,不得不佩服病人的毅力。不幸的是,病人經過這七八個小時的折磨,身體變得很差。同時,病人告訴我,她不是唯一的一位,她認識的朋友中,也有在Kaiser Permanente生產時歷經一樣的發燒冰敷折磨,她還算是「比較好的案例」!

 

用冰敷來處理發燒,早就被許多醫學研究認定是錯誤的,以中醫的角度而言,更是大錯特錯,更何況是使用在馬上要生產的孕婦上。如此暴力的處理方式,竟然在今天的高科技矽谷仍然存在,讓人無言以對。

 

最近診所有不少不錯的案例,因為病人較多,還沒有時間整理,會請工作人員幫忙把醫案整理出來和讀者分享。

 

 

 

 







 

 

【轉貼】年度體檢真的有用嗎?


文章轉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貼】年度體檢真的有用嗎?

 

北京健康札記。聖西睿智醫生  20131101

 

 

我們大多數人是不是都需要每年去醫生那裡做一次體檢?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傻,尤其是這個問題還出自於我這個經常在文章中討論預防醫學的家庭醫生口中。我很樂意每年都看到我的老病人們回來,給他們再次做個檢查,確保他們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從醫學角度提供「調整建議」。我的大多數同僚和病人們都覺得每年體檢是有幫助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年檢中的多數醫囑不見得能切實幫助到大部分人,也未必能使我們活得更久更好。實際上,一份2012年的考克蘭薈萃分析研究了逾18萬人的情況,在他們體檢後跟蹤了大約10年,發現他們的死亡率、癌症或心臟病發病率並沒有顯著降低。美國普通內科學會(The Society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鄭重提醒醫生「不要對無癥狀的成年人進行常規的普通體檢……沒有特別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體檢,包括『保健』在內的年檢,在減少發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顯示並無作用,但不必要的檢查卻引發了潛在的危害」。

 

 

既然沒有支持性證據,為什麼我們,尤其是部分我所接觸的中國人,仍然會把每年一次的體檢當作確保健康安全無虞的大事呢?許多中國人似乎對每年的體檢套餐相當熱衷,我覺得他們多數人相信,做的檢查項目越多,就越能準確瞭解個人健康狀況。在那些著名的私立體檢中心,我也有過三次體檢經歷。雖然它們的效率令人驚訝,但讓我不安的是,我做的大量檢查都是毫無依據的。我感覺自己就像被趕進屠宰場裡的牛,在一間一間的裝配線上移動,各個令人尷尬的部位被人又戳又刺。可我周圍的人看上去卻快樂安心,因為他們正在進行「對健康負責」的檢查。

 

 

除了發現部分檢測並沒有意義,我還有個很大的疑問:沒有哪個醫生曾坐下來跟我聊聊,問我有哪些潛在病因,瞭解我的生活習慣和家族史,然後再決定要做哪些檢測。無論你花了多少錢,沒有什麼體檢套餐會比一個瞭解你並只需問你幾個問題的優秀首診醫生要好。每個好的醫生都是通過病人的病史和體格檢查得出80-90%的診斷。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姆‧奧斯勒(William Osler)有句名言:「認真傾聽你的病人,他正在說著診斷結果。」
 

 


 

 

如果我們醫生一定要安排一項檢測去判定是否存在某一病症,應當從不同的研究中獲得有力的證據,證明該檢測是精確靈敏的,不會錯過任何真正的病症,不會誤診。它也應當有不錯的成本效益,適合批量檢測。一個好的篩查測試也應當能夠找出我們容易治癒和治療的疾病。許多篩選檢測的確很有效,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量血壓、葡萄糖含量測定、對50歲以上的所有人士進行直腸癌篩查等。多個研究提供有力證據表明,那些檢測能拯救很多生命。
 
 
但也有大量其他的檢測並無有力證據。就以癌症篩查來說,並不是所有檢查項目都有意義:大量證據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X線成像以及結腸鏡檢查對特殊年齡段的人尤其有救命效果;但其它的癌症篩查檢測,包括胸部X光片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尤其是腫瘤標記物的抽血化驗幾乎無效。和我的祖國美國相比,許多我接觸到的中國病人似乎更在意在體檢中對腫瘤標記物做儘可能多的血檢,但這些檢查很少能像篩查測試一樣精確或有用。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針對這些腫瘤標記物寫過一篇很好的回顧,表示「腫瘤標記物主要是用於已經被診斷患癌症的病人,用以觀察他們對治療的反應或查看治療後是否有復發癥狀。」然而,多數完成體檢的中國病人走出來,給我看他們的腫瘤檢查報告,上面寫著一系列「正常」的指標,可他們好像並不知道這些測試大部分並不精確。他們覺得自己沒得癌症,便安心了,但這並不正確,從這些檢測中並不能準確得出是否患病的結論。我希望這樣的檢測將在幾年後變得更加精確,但目前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
 
 
當然,也有許多時候,一項檢測結果顯示反常,後續可能真的發現一些危險但可以治癒的狀況,從而拯救病人一命。但在腫瘤標記物、電腦斷層成像(CT)X射線和其他篩查測試中也有很大比例的不正常結果,發現的是意外瘤這樣的良性腫塊,把病人嚇得做了昂貴且具侵害性的探索性試驗,結果卻沒發現任何嚴重的問題。同樣地,篩查檢測本身也有可能引起問題——如果一位年輕女性為了排除癌症,每年做一次CT掃瞄,這樣的做法不僅用常規檢測錯誤地排除了癌症,而且由於年檢時CT的強輻射,大大提高了她患癌症的風險。
 
 
用有潛在危險的篩查測試對病人進行過量檢查實際上是個大問題,並且在全世界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浪費。在美國,眾多最具聲望的醫學社團做了一份名為「明智選擇」(Choosing Wisely)的年度清單,列出了應當儘量少做的普通檢查。例如,我所在的美國家庭醫師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ractice)建議在所有健康人的年度體檢中不要做常規心電圖(ECG)檢查;在65歲以下的健康女性檢查中不要做骨密度(DEXA)掃瞄;21歲以下的女性不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那麼病人該怎樣做出最佳選擇?如果有可能,不要選已經規定好的體檢套餐,最好的方式是做量身定製的體檢。最開始的時候,病人和醫生要一起坐下來,回顧其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在完成這些關鍵的第一步之後,醫生再決定有哪些合適的檢查應該做。相比一個肚子大、從12歲時就開始抽菸且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35歲男人,與他同齡的、體形瘦削的男人需要的篩查測試則要少得多。實際上,前者從醫囑中獲益要比檢查多許多。我也知道,現在中國的公立醫院人滿為患,病人很難與醫生進行長時間的面談,但很多綜合性醫院現在已經設有全科門診,相比擁擠忙碌專科,更適合對你和你的家人開展健康諮詢、初診和體檢服務。
 
 
但願我這篇文章沒讓我失業!能再次看到我的病人我當然很高興,我也將繼續歡迎他們的到來。我只是希望他們中更多人不再覺得迫切需要先買一套豪華體檢套餐。在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希望他們能明白,他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去看初診醫生,最好每年是同一位醫生。我們得先聊聊,互相瞭解,看看一年來你的身體怎麼樣,然後再做一個測試。接著,我們再決定你需要做哪些檢查(如果你需要檢查)。希望在你離開我的診所時,不僅覺得更健康,而且能更加確信交流接觸比體檢套餐更有效。永遠要記得奧斯勒醫生所說的:「認真傾聽你的病人,他正在說著診斷結果。」
 
 
 
Richard Saint Cyr(聖西睿智醫生)是來自美國的家庭醫生,現在在北京的和睦家醫院工作,撰寫著健康博客http://www.myhealthbeijing.com/ 。自2007年起他與太太在北京居住,可以通過新浪微博和他互動。
 
 
 
 
 
 
 
 
 














 

談古論今話中醫:排尿問題〜攝護腺肥大之中醫保健

 
 
談古論今話中醫:排尿問題
 
〜攝護腺肥大之中醫保健
 
 
2013-11-02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轉貼】中醫觀點〜乳癌是寒證的一種


文章轉載自: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一個矽谷高科技人走上經典中醫的部落格

 

 

【轉貼】中醫觀點乳癌是寒證的一種

 

文◎李宗恩博士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語音檔請連結至李宗恩博士的部落格收聽

 

2013-10-19

 
這個月是乳癌預防月,對中醫來講乳癌不是很嚴重的症狀,相對來講乳癌是在身體較表面的腫塊,反過來肝癌腎癌比較困難,位於體內較為深層的部分,臨床看中醫對乳癌的治療效果很不錯,反過來先講最近有一份乳癌協會及專家的報導,他們都承認在美國有一半以上的乳癌治療是錯誤的,很多人在零期檢查出來就切除乳房,接受化療放療,其實乳癌一期、二期,有些乳腺癌可以活很久不需要治療,但治療後反而問題更大,所以說今天美國乳癌專家也承認了,有一半以上的冶療是不必要的。

 

現代的基因研究是有問題的,人類有一萬五千多對的基因,果蠅有一萬四千多對,這當中差異很小,而基因針對哪些疾病並不是一對一的比較就會有結果,而是不是因果關係不見得這麼直接,基因開啟或關閉由外面的環境來決定,就是所謂中醫身體所謂寒、熱、濕等,臨床上我們不會講生病是由那一種病毒造成,但是會知道身體是屬於那種性質而造成體內環境失調,與西醫理念有所不同,回頭來講這十年來西醫進步很多,也發表很多的論文,而某一種病只是幾位醫生的結果,並不代表所有醫生的意見,就像物理學你有什麼發現要做不同實驗,西醫其實並沒有這樣做,常常就是合乎邏輯大家就追隨,就像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只有兩篇論文就開始實行了。

 

在這十年來有很多不一樣的硏究,研究也承認乳癌有百分之五十的治療是過度治療,醫療錯誤,並且有些不必要的切除、放射化療,治療後反而不好造成更大問題。在臨床見到,右邊乳房切除,二年後左邊又切除,這個問題發生在這裏,如果你去切除身體的組織但是沒有改變你身體內部的環境,就好像你房間很冰冷,那天房子漏水了,屋子裡結冰了,你把冰塊搬走,癌細胞不見了,但是你房間內還是冷,那天另外一邊又漏水,屋子裡又結冰了。所以說乳癌的治療在西醫上有很多爭議性,像是mammogrambreast X-ray)四十歲以上的女性要檢查,二年前說過度mammogram會造成乳房傷害,所以要更改為五十歲以後,這是乳癌協會提出的建議,五十歲以後每二年做一次,但是臨床醫生反對,這與當初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理論相互衝突,我們看到二個非常衝突的訊息,一個是癌症存活率變髙,另外是因癌症的死亡人數變多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因為以前技術不好,癌化到了某種程度五十歲才發現,所以治療的存活率低,而現在存活率升高是因為二十五歲就開始治療,因為年輕,存活率高,但以絕對值來講死亡人數更高了,為什麼?因為越年輕進行化療有些病患受不了化療而走人,所以這是誤導早發現早治療,所以乳癌協會告訴我們,有百分之五十的治療是不必要及錯誤的,這也是個事實,大家可以去查證,所以他們宣傳不要過度治療及查看,而Stanford 學者在攝護腺的治療也提到七十歲以上治療和不治療相較不遠,寧可不要治療,所以說很多最前端醫院的想法和後面學者不同,現在美國更年期的賀爾蒙治療也己經不做了,可是中國和台灣百分之九十五更年期婦女還在使用,賀爾蒙療法在美國2000,基本上從100病患只剩三個在做,所以拿美國和其他國家比還是蠻先進的。

 

中醫是以怎樣角度來觀察乳癌,中醫認為癌症大部分是寒濕,一但身體冷到某個階段轉變陰濕,到了寒的底線,局部極寒。中醫怎麼認為乳房病變的想法,以西醫解剖學來講不合邏輯,中醫認為乳房乳水充溢以後心火把乳水從任衝二脈壓到子宮,子宮後是小腸,加熱後變經血排出去,而為什麼得乳癌?婦女的乳汁殘餘在乳房中,又為什麼有殘餘?有二種可能:一種是心火不夠強,無法將乳汁壓下去,推動量不夠,另一種是力量夠,但少腹寒冷,血瘀痰瘀擋住了,道路不夠流暢,自然會開始有病變,而中醫也認為很多女性得癌症都和乳汁殘餘有關,殘餘會亂跑到臉上造成爛瘡,這些症狀百分之九十都是女性,跑到督脈就會得到所謂白血病,很多相關性在其中,當月經來時發覺有腫痛非常奇怪,痛到甚至兩肋骨邊會有小腫塊,月經來之前有,月經後又消掉,這是因為乳汁不能夠完全往下行,這個現象就告訴你可能得到乳癌的可能性比較高,如果心火不夠強,會有這樣情況,心火不夠強,腳也會冷,月經來時腹痛,腹瀉嚴重,下部寒或瘀結在小腹,心火不能夠往下,很多女孩子月經來前滿臉都是痘子,為什麼?因為心火急著要把乳水往下壓,壓不下去,只好反逆,由消化系統上來到眼睛下方,這是最易受到影響的地方,所以滿臉青春痘,而很多女孩子吃點涼的東西就拉肚子,吃當歸就長痘子,這也是一樣道理,寒結在少腹,熱象下不去而反逆,這時候不是心火的熱是食物的熱。在月經來之前乳水充溢,乳房會異常的痛,會有腫塊,而後會消失,那時檢查最重要,如果月經來時檢查沒腫塊,其實這是己經不準了,在她乳水充溢時瘀塊會比較明顯,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難以觀察,有時不見得是腫塊,乳房病變要有陰實證,陰實會有什麼現象?中醫認為陽氣在表面,到了晚上要回歸到身體裏面,就像顧守長城,顧守到了晚上回京城要重新練兵或補給也好,但是回不去,因為有了寒,附近會發熱,在臨床上西醫也研究了,在日本已証明全身溫度掃描,會發現在乳房區域有異常熱點,差異可能不到零點五度,有熱點導致有乳癌的比例特別高,西醫能檢查得出來,在二年前就得到這理論,慢慢愈來愈多的研究証明,癌症是會發熱的,是很特別的現象。

 

我們來解釋痛風,痛風其實還是寒濕集結在骨節,同樣的道理也是到晚上陽氣回不去,反逆會紅腫,熱痛在腳底,男人大都在腳大姆指關節之間,西醫也做過硏究,發現痛風到晚上特別嚴重,中醫認為是陰病,裏面是寒,晚上陽氣回不去,所以特別痛,白天又好些,白天是陽氣在外面,不用回去,所以反而不會痛,如果說痛風是熱症,應該白天反而更痛,但是沒有。乳癌有些小腫塊,在血經之前和排卵期會有,月經過後又消掉,這個案子就知道她有乳癌的可能性很高,怎麼解決?其實不難,中醫認為乳房是三焦系統的一部分,勉強可算淋巴組織,西醫也承認很多淋巴組織在乳房裏面,如果心陽不強,乳房有瘀積不通,怎麼樣可通三焦,需要熱藥就可以做到,不用奇怪的藥方,要熱藥炮附子強心,將心陽變強往下推,很多臨床看到有人切了一個乳房後,另一邊又患,但又不願意去切掉,結果發膿,用藥後收口並開始消腫,中醫來講在外面的腫塊不談是惡性良性,腫塊在外面的,相對來講容易治。上次講扁桃體惡性淋巴瘤,西醫說只能切割化療放療,我們花四個禮拜就幫助患者症狀減輕了很多,我們還有很多不同的有趣病例,在部落格上陸續都會提到。

 

 

 

 

 

 

 

 

簡化漢字是「瞎折騰」陸學者盤點7大後遺症


 
簡化漢字是「瞎折騰」  陸學者盤點7大後遺症
 

東森新聞雲
 

2013-11-01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長唐翼明近日發表文章指出,漢字簡化有7大後遺症,包括破壞造字邏輯、造成古籍閱讀障礙、增加溝通困難、使用混亂等。他呼籲恢復正體字,並形容漢字簡化就是典型的「瞎折騰」。

 

唐翼明的文章1031日刊於廣東《時代周報》,他指出,百餘年來,仁人志士害怕亡種絕國,於是傚法西洋,奮起革命,同時銳意於種種革新,但不免性急,又常常短視,結果往往欲速不達,好心辦了壞事,尤其在文化方面更容易犯此種錯誤。

 

唐翼明說,漢字簡化就是一例,當初以為筆畫簡化以後,小孩學起來容易,大人寫起來省時,「哪裡料到幾十年後會發明電腦,一鍵下去,繁簡不分,難易無別,花的時間都一樣多」,幾十年來在文字改革上所耗費的無數人力、心力、物力,今天看來大部分都是無用功,不僅費力不討好,而且留下一大堆後遺症,又得花幾十年來收拾、補救。

 

他表示,簡化漢字還只是文字改革的初步,文字改革的終極目的是要拋棄漢字的象形系統,而改學西方的拼音。「這種自掘祖墳的宏圖大計今天已經沒人敢提了,大家也就忘了。」

 

不過,簡化漢字留下7大後遺症,第一,它破壞了漢字的造字邏輯,大多數只是為了簡化筆畫而不講什麼道理;第二,損壞漢字固有的美;第三,造成了閱讀古籍的障礙;第四,增加了大陸與海外華人溝通的困難;第五,它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漢字的數量。

 

第六,造成漢字使用的混亂,這種情形常常發生在繁簡字轉換時;第七,現在又用簡體字來印古書,可以想見在未來的古籍校勘學上,「一九五七年」(漢字簡化方案於此年開始施行)必將成為一個重大的「添亂的分水嶺」。

 

唐翼明強調,以上7點還只是犖犖大者,尚未說盡,但僅此7點,也就足以證明「恢復正體字之必要」。

 

唐翼明呼籲當局把簡體字限制在報刊和手寫的範圍,其餘凡國家公文、學校教科書、正式書籍都只許使用正體字;再過若干年,報刊也大部分使用正體字;最後,凡印刷物都用正體,簡體字只限手寫。

 

他表示,聽說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已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那麼正好,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革」出來的麻煩,正好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努力「工作」來善後。「什麼叫瞎折騰?簡化漢字就是典型的瞎折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自以為是的後生們總是在碰得鼻青臉腫之後才會想起老祖宗的話。」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冰害(一)胃食道逆流


文章轉載自:日光中醫
 

 

(一)   胃食道逆流

文◎趙建發 中醫師

  

2013-10-27


體重過重者  胃食道逆流機率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27/today-health2.htm


摘錄上述新聞對胃食道逆流病因及病理機轉的描述


胃食道逆流除了先天性食道下方括約肌鬆弛是遺傳因子造成外,其他環境因子包括肥胖、愛吃甜食及油膩的食物、喝酒、抽菸、老化等,其中肥胖的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國內、外研究均證實,肥胖與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有關。肥胖者額外的體重會壓迫胃和食道,以及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橫膈,導致腹內壓力過高,迫使下食道括約肌鬆開,使胃酸逆流至食道內,尤其吃了大量食物或含高脂肪的餐點之後,胃酸逆流的情況更為明顯。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冰冷的食物及去冰飲料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此部分需要解釋一下冰品的定義,臨床上常碰到年輕患者說去冰飲料不是冰,就是說沒含有冰塊就不算冰,其實只要低於人體溫度太多就算是,如冬天溫度十幾度上、下,此時飲用室溫的水就算冰,因為人體溫度36.5C上下,此時兩者溫度差到二十度以上,連放在室溫的水果此時食用亦算是冰的。



冰品飲下後順著食道流向胃,在胃中為了使胃維持身體常溫,會抓取周圍組織的熱量,久後會在胃的腹部表面形成所謂的筋結,此筋結若越緊繃就會有胃部腹直肌緊張的現象出現,一出現後此緊繃的現象會使胃部的壓力增大,胃部壓力大增就使得吃些東西便覺得胃部脹脹的不舒服,若胃部壓力再增大會迫使下食道括約肌(賁門)鬆開,使胃酸逆流至食道內,使泛酸或噯氣(就是吃東西後會有胃內的氣體從食道上升而至口腔發出聲音)的現象增加。曾有一女病人吃些東西就覺得胃脹、噯氣,服西藥一年有服有效、沒服就沒效,至診所就診告訴她是受冰品之害,開中藥給她服用另外請她自己用推腹法使胃部的緊繃壓力鬆開,推的原則就是躺著時腹直肌放鬆的情況下,用慣用手如右手大拇指向下壓到筋結處再由右往左推,把緊繃的筋結推開,若覺力道不夠可加上左手大拇指按在右手大拇指上加壓施力,隔天如果推處很痛可休息個兩三天再推,但需持之以恆、久則見其功,如此治療幾週後就痊癒了!
 


 

 

 

 

 

專門修復經絡的良藥〜紅藤


文章轉載自: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任之堂主人博客

  

 
專門修復經絡的良藥〜紅藤

(曾培傑、陳創濤整理)
 

 
 
傷科用紅藤
 
紅藤在傷科的地位是比較高的。治療腸道癌瘤,它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醫生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經絡受損的病人。懂得修復經絡,治起病來,就更加得心應手。我們看《黃帝內經》“調經論”這一篇,上面把調經絡放到至高的地位,“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這就是說要嚴守經絡隧道這些氣機流通的東西,就像一個國家要守住交通運輸大動脈一樣。國家交通一癱瘓,整個經濟體系就會遲滯。人體經絡癱瘓,身體就會廢用。
 
老師一直在思考用什麼藥來修復經絡最好呢?因為很多疾病都會導致經絡受損重創,特別是癌瘤,長在那裡把經絡都堵住了。如果能把經絡修復接通好,就像把交通運輸的通道接上一樣,身體雖有重病,亦可以帶病延年。
 
這樣老師就從傷科角度來尋找這樣的藥,因為骨傷科中經常都要面臨到筋骨經絡損傷修復的問題。一個傷科醫生,他的用藥水平有多高,從他配的傷科湯藥修復傷口的效果就可以看出來。這種湯藥除了考慮到補腎、活血化瘀、解表散寒外,最重要的一點還要看它的藥物有沒有修復經絡的作用。
 
於是老師就找到當地一個向氏的傷科傳人,他的膏藥特效,遠近聞名。用上他的膏藥,傷口就不痛了,再用點內服藥,效果就更好了。老師發現,那一包內服藥裡居然有一半是紅藤,這可是傷科的秘訣心法,就像治療兒科食積的秘訣心法——單味雞屎藤一樣。這紅藤在傷科修復經絡的地位就像雞屎藤在兒科治療食積一樣。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紅藤的功用是相當全面的,它不單通腸道排濁,還通血脈化瘀,更能通經絡止痛,還可以清熱解毒,所以傷科、婦科乃至內科癌瘤包塊病變,都以之為要藥。它既可以走氣分,也可以走血分。
 
老師說,癌瘤並不是因為血脈不流暢,相反,它的血液迴圈特別豐富,那是什麼不通呢?就是經絡氣機不通。通經絡,走氣分,紅藤的作用比雞血藤要強。所以同樣是活血的藥,紅藤卻能抗癌,而雞血藤卻不能。正因為它有通經絡的功效,所以它用於修復經絡效果特好。
 
老師看向氏傷科傳人用藥時,第一天是腿痛的病人,扭傷了,用的是紅藤。第二天是肩膀痛的病人,也用的是紅藤。第三天閃了腰的病人,用的還是紅藤。效果都很好,可見這紅藤不單是活血的效果強,修復經絡的效果也強,傷科要的就是它修復經絡的作用。
 
老師的好友張老爺子,也善中醫。他和老師一起談醫時,老師問他哪味中藥修復經絡的效果最好?張老爺子跟老師說,用乳香、沒藥怎麼樣,可以活血生肌啊!
 
老師說,乳香、沒藥試過了,效果平平。
 
張老爺子又說,用續川斷怎麼樣,活血止痛。老師說,也試過了,效果還不夠。
 
張老爺子又說,那紅藤呢?張老爺子提到他一次入山採藥時,在懸崖峭壁上採到一根大紅藤,回家後用這紅藤泡成一罈酒,不久這酒都變成紅色的,就像葡萄酒一樣,打開來,酒香逼人,就像桂花香味一樣。那些陳年老腰痛的,還有摔傷的,張老爺子都給他們這紅藤酒喝,喝幾次就好了。
 
這樣老師對紅藤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於是臨床開始大量用紅藤。這紅藤通腸,通脈,又通經絡,還清熱解毒止痛,有抗癌的作用,真是多才多能的中藥。
 
 
欲補先通選紅藤
  
有個病人,男,三十來歲,右腹部常有隱痛,伴隨大便稀溏不成形一年多。人顯得消瘦。他說,我也看了些中醫,先吃了止瀉藥不管用,參苓白朮散這些健脾的藥也吃了不少,都沒明顯效果。
 
他問老師如何把消瘦的身子補起來?老師一摸他的脈說,你關尺部鬱滑,左寸不足,小腸有積,大腸有濕熱,欲補先通,你這大便次數多,拉得還不夠,小腸壁上很多東西拉不出來,所以才會反覆腹中隱痛,大便不成形,消化不好,人也消瘦。
 
於是給他用通腸六味,紅藤重用到40克,還加了蒼朮、木香、大黃。
 
病人吃完三付藥,回來複診時說,這三天拉的東西比平常多了一倍。
 
老師問他,拉完後,人會不會覺得沒勁啊?
 
他說,不會啊,還有點輕鬆,舌苔也不膩了。
 
老師說,這就對了,你拉的是腸子裡頭的濁垢,這些東西排出來後,人才會神清氣爽。脾胃壓力一減輕,運化吸收功能會加強,這樣雖沒有用健脾的藥,卻能起到健脾的療效。隨後,老師就給他開了幾付四君子湯加味,給他適當補補氣調調脾。他不單腹部隱痛消失了,連長久的大便不成形也好了。
 
從這個案例之中,我們看到了老師欲補先通的思路。老師說,腸道垢積沒刮乾淨,止瀉你也止不住,健脾你也健不了。這好比補輪胎,輪胎破了,要先把輪胎周圍黏滯的一些垃圾刮乾淨,把那破口上下反覆刷光滑,然後再補上,就牢不可破了。
 
老師給病人補脾胃之時通通腸道也是這個道理。老師只要摸到小腸脈有瘀滯,不管是什麼病,首先都要清理腸道。老師比喻說,你要先把屋子打掃乾淨,再幹其他活兒。所以用通腸藥,目的是把消化道六腑打掃清理一遍,然後五臟才能夠正常工作。
 
這一味紅藤很不簡單,它既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還能祛腐排膿,乃腸癰腹痛之要藥。對於腸道積滯化熱產生炎症,導致局部壅堵,血脈不暢,造成血瘀的病理,用上去就有良效。紅藤直接活血化瘀,又通腸排濁,一味藥身兼多種功效,所以老師把它作為腸積腹痛的先鋒而重用之。
 
欲補先通選紅藤,腸濁排盡氣血生。
好比修車補輪胎,污垢除去功自成。
 
 
我對紅藤的認識 
 
初次接觸紅藤,是用於治療腸癰,深知其對腸道炎症有確切療效。
 
此後進一步研究,發現紅藤對慢性前列腺炎也有很好療效。
 
再繼續研究發現,對慢性盆腔炎效果很好。
 
再進一步研究紅藤,發現對跌打損傷也有很好療效。
 
有次岔氣的病人來求診,開紅藤加川芎,一劑好,慢慢研究發現,紅藤對經絡修復有很好的作用。
 
繼續研究,觀察紅藤結構,符合經絡溫分肉的結構,符合經絡形態的描述,難道紅藤是造物主賜給我們專門修復經絡的良藥?
 
在接下來的許多病人中,手術、外傷等導致經絡受損,出現乏力、心慌、氣短,傷口疼痛等,均大劑量用紅藤獲得捷效。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感慨紅藤、感歎紅藤、感謝紅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