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轉貼】再論「病從口入」

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的FB

 

【轉貼】再論「病從口入」 

文◎李璧如 中醫師

 

這兩天吃了一些炸物(一條菜豆、一小塊蕃薯),還有含辣椒的食物,左側頭皮冒出一粒疔癤,晨起稍消。前晚又吃兩小塊芝麻餅,左耳開始隱痛,那痛勢逐步增強,回家累得昏睡過去,早上醒來,發現耳後一粒小疔已成形,而且聲音微沙啞…

適逢週日,我吃了幾包爸爸配的藥,痛勢已減,疔癤已消。這是風火相搧所致。

所有具體物質皆蘊藏能量,食物尤其明顯,而且隨處置方式而改變質能,生熟異性,大家耳熟能詳;但「橘逾淮而為枳」,可能就被輕忽了。

滿街的麵包店、榴槤山竹等外來食品、果品,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仍須因地制宜,以當令當地盛產為宜。以水果來說,台灣濕盛之地,又居冷房,過勞少動,自然少食為宜,以免留濕為患。但若居乾燥大陸,如北京、歐陸,當然可以視個人狀況,適度吃水果〈注意雖濕氣少,而寒氣猶在〉,不吃的話,有些就要患咽痛了。

生冷固然不宜,麵包、餅乾、薯條、科學麵、蠶豆酥、花生糖(煮、燉的花生很好)之類,過於燥烈的食品,還是少碰為宜。

病從口入,證諸臨床,洵然不誣。

17/June/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