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順天堂〜新醫藥週刊
抗生素發現逸聞及其功過
兼評抗生素毀了一代中國人
文◎董延齡(董延齡中醫診所院長)
近年來討論抗生素的文章甚多,如美國的醫學博士曼代爾松(Robert Mendelsohn),中國的留美藥學博士張緒通,台灣的中西醫師林燦城等人的著作都對抗生素治療感冒提出質疑。抗生素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發現的?除了研究藥理學的專家之外,一般人未必瞭解地清楚。
最原始的抗生素,其實就是一些霉菌。最簡單的概念,蒸饅頭或做麵包時做的太多了,一時吃不完,又忘記冷藏,過幾天饅頭發霉了,長出一層青褐色的毛,我們知道饅頭發霉、壞了,有毒,不能吃了,要丟掉;其實饅頭上的那層毛,就是最原始的抗生素。其他發霉的食物,也是同一道理。那麼為什麼抗生素有紅黴素、金黴素、綠黴素、青黴素,種種不同的名稱呢?因為發霉的東西,它們的組成基因不同,適合寄生的菌種不同,其顏色也就互異,發出紅色毛的叫紅黴素,發出黃毛的叫金黴素,發出綠毛的叫綠黴素,發出青毛的叫青黴素。因為黴菌生成的基原與環境各異,其功用也就有種種不同。
抗生素是怎樣發明的呢?多年以前,我讀過一篇題名《抗生素發明秘辛》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法聯軍和德、意聯軍作戰,在雙方戰力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兩軍對壘,死傷慘重。但真正在前方打死的軍人很少,多數都是運到醫院,集體感染、傷口潰爛,無藥可治而死的。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這個消息,非常著急,當即電召衛生部長至官邸,商量多時,毫無結果。前方戰事吃緊,噩耗頻傳,邱吉爾在情急之下,大罵衛生部長無能,限他在三個月之內,把治療傷口潰爛的新藥發明出來,否則撤職查辦!衛生部長接到這個指令之後,感到壓力很大,經常思來想去,徹夜難眠。
一個陰冷的深夜,近12點了,衛生部長上床睡覺,思前想後,就是睡不著,只好起身坐起,在庭院裡走來走去。忽然有一個靈感在腦內閃出:「廚房的切菜師傅,或裁縫店做衣服的裁縫師,他們切菜或剪布不是常會切到手或剪到手嗎?他們是怎麼處理的?」突然想起多年來替他做西裝的一個老師傅,還沒來得及知會太太,就急忙趕到老裁縫師傅家。深夜12點多了,老師傅早已睡覺,只好敲門把他叫醒,老師父開門一看,原來是部長大人來了,也就笑臉相迎,請至室內入坐,問起來由,才知部長的心事。
「你們當裁縫的,是否常剪到手?」部長如此這般的問。
「那是常有的事。」裁縫回答。
「那你們怎麼處理?」部長又問。
「我們常隨手抓些漿糊塗在傷口上,過幾天它就好了。」老師傅接著又說:「我告訴你喔,我都是挑那些發霉的槳糊;而且霉越多,效果越好!」部長聽了老師傅的話,如獲至寶。
老師傅倒的茶還沒來得及喝,就匆匆忙忙趕回家。回到家裡就迫不及待地把佣人叫醒,交待趕快做二盆漿糊,越快越好!
擺了3~5天漿糊即漸漸長出青褐色的細毛,部長高興的不得了。親自用手指刮了一些,差人急速送到野戰醫院給傷兵試用,並吩咐隨時把試用結果以電話報告。
不到幾小時,醫院即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試用的病人,傷口的黃膿已減少,紅腫已減輕了,接著痛也減輕了」。
部長聽了這個消息,簡直高興的手舞足蹈,即刻通令全國大藥廠,做漿糊,取霉菌,送到前線救治傷兵。從此英法聯軍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很快的就打敗德、意聯軍,獲得最後勝利。
這是一段逸聞,其真實性如何?則不得而知。
抗生素發現的一般說法是,1928年英國科學家弗來明(Alexander Fleming)在培養細菌時,發現培養器具被黴菌污染,黴菌附近的細菌都無法生長,由此推想黴菌可能有殺滅細菌的功效。經過多次的試驗,終於發明了盤尼西林,這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其後將一些原始抗生素的化學結構,加以改變或修飾,以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製造成很多不同結構的抗生素。演化到今天,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有一百種以上。
前者是一段具有戲劇性的傳說,但在邏輯上也有相當的可信度;後者是較有科學根據的說法。但不論如何說法,抗生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明的,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同的抗生素對細菌產生不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有些可抑制其蛋白質的合成,有些則破壞其基因物質或阻斷其新陳代謝的過程,因而造成細菌不能生長、繁殖,甚至造成細菌的凋亡。
抗生素的初期發現,的確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很大的貢獻。但時至今日,由於致病微生物菌種常受環境的影響或抗藥性的影響,經常發生突變,以致藥物學家必須絞盡腦汁,發明一些新藥來對付那些突變的細菌。因而使得科學家,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拼命向前追趕研發新藥。令人傷腦筋的是,這些新研發的抗菌新藥,因無藥性(寒、熱、溫、平)的觀念,經常到臨床治療時,用到這個人身上有效,用到那個人身上無效。更由於患者體質(寒、熱、虛、實)的不同,經常治好這裡,傷到那裡,使原來「治病」的藥成為「製病」的毒藥,造成現在的醫院越多,醫生越多,病人也就越多(常然外科手術的浮爛使用,導致更多醫源性的疾病)。
最近有很多文章著作,談論抗生素的功與過,甚至有大陸學者說:「抗生素毀了一代中國人!」其實抗生素並無所謂功與過,只是使用它的人類,對其本質認識不夠清楚,只責怪抗生素,那是不公平的。
我從事臨床醫療30~40年,和西醫共事20~30年,深切體會到,抗生素也是有藥性的一類西藥,只是西方醫學缺少藥性和氣味的藥理;他們的藥物字典裡找不到「寒、熱、溫、平和升、降、浮、沉」等性味的具體功用,以致在用藥治病時,不知性味為何物。前面所說的抗生素,大部份屬苦寒藥,站在中醫的觀點,苦寒傷胃,凡寒性藥物多會抑制生物的生發之氣,因此臨床時經常發現小孩原本發育正常,經過一次感冒吃西藥後,即發生腹脹、腹痛甚至腹瀉、無食慾、無體力;若吃久了,則會面色青黃,感冒頻率增多。
更多案例發生變症,最多見的是身體消瘦、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氣喘、頭痛、長期腹瀉、長期胃痛、下腹痛、遺尿、熊貓眼、神情呆滯,甚至停止生長發育。到醫院檢查,醫師說小孩無病,只是生長板停止分裂,問其原因:「不清楚」,小孩的父母更不知道。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原本發育正常的小兒,他(她)們為什麼漸漸消瘦,為什麼生長板停止分裂?」俗語說:「無風不起浪,是樹必有蔭。」現代西方醫學,不追究病因,不思考深層的致病原因,只買了一些先進儀器,蓋了一些高樓大廈,只在硬體上下工夫,完全忽視疾病的因果關係。難怪近時大陸學者為文說:「抗生素毀了一代中國人!」我相信它不但毀了中國人,它可能毀了全世界的一代人,甚至數代人、多代人。直到發明了替代抗生素的藥物之後。
其中原因,只要看看近年來美國醫學博士曼代爾松(Robert Mendelsohn ND)所著《一個醫學叛徒的自白》(CONFESSION
OF AMEDICAL HERETIC)和中國留美藥學博士張緒通所寫的《瞭解西醫的真相》,以及台灣中西醫師林燦城所著的《這樣的醫療是在治病?還是在製病?》就可以知道所言不虛了。
如此說來,抗生素難到不能用了嗎?那也非持平之論。我建議,一般病人只可暫用,體質虛寒者必須慎用,老人、小兒最好少用,或尋求一套攻補兼施的配套措施,使抗生素只發生正面的功用,不發生負面的功用。中醫處方講究君、臣、佐、使的團隊精神,和陰陽、寒、熱、虛、實的病症屬性,此點頗值西方醫學的參考。
平心而論,抗生素的發現,對人類健康確實做出不少貢獻。問題在於人類只了解抗生素的功用,不了解抗生素的藥性。人有人性,物有物性,藥有藥性,人性有善、惡、勇、怯,藥性有寒、熱、溫、平,不懂人性,不能治國,不通藥性,不會治病。抗生素有它的正面作用,也有它的負面作用,抗生素傷人,不在抗生素的本身,而在使用它的人。中醫很早流行的一句話:「人參殺人無過!」一般人都認為人參大補元氣,可任意使用,隨時泡了,當茶喝或磨成粉,當健康食品吃,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殊不知,若有外感病或實熱病吃了人參,一樣引起其他疾病。此種吃人參引起的疾病,過不在人參,而在使用人參的人(當然包括醫生)。同樣的道理,怎能責怪:「人參殺人無過?」
抗生素是一種有毒的藥物,更有苦寒的藥性。使用抗生素治病,類似中醫「以毒攻毒」的方法,西方醫學稱「對抗療法」。反而以毒攻毒的治療方法,是中醫不得已的手段,治療時還須視病人體質、病位、病性、藥性,採取攻補兼施,或一攻一補,一攻兩補等方法,使病人身體不致承受太大傷害。西方醫學把「病」和「人」分開來治,幾乎不分病人體質有虛、實、寒、熱,藥性有寒、熱、溫、平,凡症狀相似,病原體相同者,一體適用,往往治好這裡,傷到那裡,一病未癒,他病又起,造成很多「醫源性的病」和「藥源性的病」。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醫生越多,醫院越多,病人也越多的主要原因。
美國是世界公認的醫療先進國家,也是醫療費用花費最多的國家,更是醫療問題最多的國家,只要在美國生過病的人,都會感受到這一點。這幾年,回國就醫的華人越來越多,從他們的口述中,常常了解到美國醫療的實況:
小病常當大病醫,單純常用複雜治。
有形的病必割除,器官有故要移植。
無形的病任它去,說你心理有問題。
藥費貴得嚇死你,這種科學進步醫。
歐巴馬只好生悶氣,醫改也是枉費力!
曼代爾松醫學博士(Robert Mendelsohn ND)和張緒通藥學博士及林錦成醫師,各就他們的專業上,發出肺腑之言,提供吾人善意的建議,頗值吾人參考。我是一個傳統臨床醫師,只在我的臨床實際體認,提供管見,希望醫學界的同仁,共同重視此一問題,認清醫藥的本質,使救人濟世的醫藥,只發揮它正面的作用,盡可能減少它負面的作用,使人類的健康更加提昇,生活更加美滿!
董延齡醫師簡介
董延齡中醫師1935年生,祖籍山東省平邑縣,寄籍台灣台北市。幼承家學,先父子祥公、先祖父建文公具為山東魯南著名中醫師。董醫師自幼耳濡目染,在祖籍讀完《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後,在父親嚴管勤教下,又讀完《雷公炮製藥性賦》、《本草備藥》、《湯頭歌訣》、《雜病心法》等中醫基礎用書。
1949年因國共內戰,董醫師隨父親避難海外,學業荒廢。1953年返回台灣,於讀完中學、大學後,又開始自學中醫,於1974年中醫檢考合格,1975年中醫師特考合格,1981年在郵政總局奉准設立中醫診療室,擔任主任醫師,1984年因治癒立法委員李文齋危篤重症,由李委員聯署26名立委提專案借調董醫師到立法院駐診。1987年又因治癒考試院秘書長王曾才夫人趙行方女士頑固性頭痛,借調考試院為兼任醫師。其間並曾經考試院聘任為歷屆中醫考試典試委員,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文化大學中醫師再教育客座教授等職。1996年曾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邀為該國總統那哈揚(Sheikh Zayed Bim
Sultan Alanhyan)及王室多人看診,亦曾為菲律賓總統夫人、寮國三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及西班牙國會議長、副議長以及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等國議長、議員看診,對敦睦各國邦誼做出一定貢獻。現自任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因已屆75歲高齡,每週只一、三、五看診,已呈半退休狀態。
董醫師著有《雜病診治經驗談》、《打開優生之門》、《延齡醫談》、《六味地黃丸為養生妙方》、《懷孕前後體質調養手冊》、《國醫董延齡開藥方》以及發表於國內外中醫藥專刊及保健刊物之有關論文數十篇。
又因其對自然醫學貢獻頗多,於2008年榮獲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榮譽院士之頭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