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轉載】堅持中醫古法,治好急性闌尾炎


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治未病筆記

 


 

【轉載】堅持中醫古法,治好急性闌尾炎

 

作者:李璧如  中醫師
 

 

2011/04/07

 

326日〈星期六〉早上朦朧中,被一陣急腹劇痛痛醒。但門診時間已到,無法再拖,只好先出門再說。一到診所先吃了兩包粉藥(奇怪的是,邊吃邊吐),然後病人一個接一個,中午僅得半小時空檔。早上是悶痛,有點像經痛的痛法,因為非比尋常的畏寒,一直朝寒實痛處理。

 

 

一直忙到下午五點多,才得空處理自己的問題,痛得太厲害了,雖然懷疑可能是闌尾炎,但是一直不願意面對,到了後來病勢愈來愈劇,才開始往這個方向思考。我打電話給同學柯瑩玲醫師,她正在台北舘前路,上南京中醫藥大學灸針教授肖少卿老師的針灸課。

 

 

我深知,現在的狀況只有針灸可以延緩闌尾炎的急性發作時間,已經拖了八、九個小時;如果初期,針灸的確可以立即見效。我拜託柯大姐能否請老師幫忙針灸?蒙肖老師允許,我搭計程車趕過去,約五分鐘就到了,一邊請舍弟在診所煮水藥。
 


  

90歲的肖少卿老師及柯瑩玲、陳泰安醫師,幫了我關鍵的一臂之力。

  

 

 
上下計程車時,右腿鼠蹊部上方觸之即痛,必須緩慢挪移。經肖老師測試呈現闌尾炎陽性反應,因教室有冷氣,針灸後,雖覺矢氣已通,但竟不由自主地顫抖,邪正相爭的格拒狀態愈發明顯。後來,大家建議速送台大醫院,同學陳泰安醫師自願護送。

 

 

車到時,究竟要去台大,還是回診所?這真是艱難的決定—這是極險的急腹症,生命攸關,但是矢氣已通,可以一搏;而且週末夜的台大醫院急診室又冷又毒(病氣),光是檢查,就要等很久,發炎處萬一潰破,就非得挨一刀了,何不爭取時間,用中醫方法處理?向來服膺信仰中醫,只要有機會,我願意用生命作見證—這個病古即有之,中醫在中華文化存在的六千年中,救了無數生民的性命,西醫東來僅短短一百年,為何現在這些原本中醫可以處理的病症,卻全都繳械,都得倚賴西醫呢?

 

 

於是當下決定回診所,診所裡針藥以及頻譜儀、紅外線燈等俱全,煎煮水藥也方便。泰安幫我灸神闕穴〈肚臍〉,慢慢有些能量,因為整天沒吃東西,又工作一天,又冷又虛,都快掛了。泰安明天還有課,得先回桃園。舍弟煮好水藥,我起來邊喝邊吐,此時體溫已迅速爬升─苦寒傷胃,又不得不傷,雖然吐出的多,多少還有些下咽,後來有一碗終於完整喝下〈水藥還沒煮好時,已先喝了大半碗多科中調的「麵茶」〉。

 

 

然後,斷斷續續開始排了些水樣便,我知道大抵「安了」—應該不會潰破,演變成腹膜炎了。

 

 

但是,體溫還是居高不下,3839,到了子夜時,居然衝破40,然後40.140.240.3…直逼41。我已經燒到有些昏糊了,想到放血,許多平常想得到的都忘了,應該放比較輕巧的穴位,比如耳穴;我卻只想到一些大穴,結果工具不全、力道失準,放不出血來。這真是一個要命的關卡,但我全然沒有害怕,就像當年在巴里島差點溺斃一樣!
 

 

  

危急時,消炎通下,大黃有用至一兩者。

 

 

弟弟說,如果再不退燒,恐怕得到台大報到了。我說,再等等,繼續吃藥。結果,四點多以後,體溫慢慢降下來,等到掉入38,我說沒問題了,我想喝粥。 正好有一包公會發的池上米〈其實是代同學拿的〉,請弟弟先拿來煮了。吃了白粥,胃覺得舒服些,之後服水藥就沒再嘔吐了。到了清晨,體溫降到37度多,近午復升到39.8,到星期一清晨降到37.5,一直到星期二傍晚才真正退燒。

 

 

星期天下午及傍晚,兩位同學柯大文及柯瑩玲醫師,分別來幫我處置,給了我不少能量。大文家也有病人,柯大姐柯瑩玲醫師則是上完課趕過來,她仔仔細細幫我針了20幾針,還得趕回新竹,處理老媽媽的問題。43日他們結業,我去謝謝老師,然後又與兩位柯醫師回到診所,再針了一次。

 

 

病況比較穩定了,所以,星期一以及之後的門診都照常,一邊還得煮水藥喝,必須除惡務盡。其實這次會得闌尾炎,最大的元凶是春溫所致的疫毒—這應是一種流感病毒,不只是普通的外感—源於20日曾到桃園探病出診,在完全未防護的狀況下,與病家〈全家都在咳嗽〉極近距離地相處數個小時,回來之後就出現外感症狀。於是,一日一帖水藥,連吃四帖,但因忙未能如法服藥〈一直未發汗〉,症狀雖次第翦除,唯餘聲啞及極濃黃且量極多的黃涕與痰,餘無不適。

 

 

第五天星期五未及煎服水藥,且在南門市場買了據說是蒸汽熟化的小米酥〈賣的小姐只告訴你前半段,後半段沒說—沒有高溫處理豈能成形?〉,吃了十幾塊。我平常不僅不買,也不會吃這些東西,沒想到鬼迷心竅,活該出事,這燥熱的小米酥成了最後那一根稻草─表寒未盡解,而肺熱已盛且毒,沒有咳嗽,熱毒無出處,於是遺熱於大腸,翌日闌尾炎於焉形成。

 

 

所以等到退燒後,咳嗽逐漸出現,雖說喝的水藥裡也有兼入肺經與大腸經的藥,畢竟外感未全解,於是又另外煮了兩帖水藥,餘症才解消,聲音也逐漸恢復正常。

 

  

29日〈星期二〉到亞東醫院驗血,白血球8100,完全正常;30日照超音波,闌尾仍腫脹,比正常大一倍。繼續服藥,藥方也要調整,除了清熱藥,還得酌加益氣化瘀藥。打了一場仗,一直到今天〈46日〉,到主婦聯盟買了一點菜,有點煮食的興致,才覺得那流失的精力正一點一滴地回來了…〈27日開筆,46日完稿〉

 

 

⊙盲腸與闌尾在那裡?

 

 

大腸全長約150公分,分為盲腸、結腸〈升、橫、降及乙狀結腸〉及直腸。盲腸位於右下腹,是大腸的起始端,為一擴張的囊狀構造,懸於迴盲開口稍低處,為大腸最粗大的部位。小腸末段迴腸和大腸的交界處,稱為迴盲瓣。迴盲瓣為一閥門,掌控食糜進入大腸的速度,可以阻止已經流入大腸的滓渣,不再回流小腸,平常關閉。

 

   

離迴盲瓣開口不遠處,可以見到一蚯蚓狀、大約相當於小指頭大小和形狀,即闌尾(vermiform appendix) 是一條細長的盲管,長約79cm不等,上端開口於盲腸的後內側端,遠端閉鎖且游離,活動範圍位置變化較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闌尾系膜內有闌尾動、靜脈,其根部處於三條結腸帶集中的部位。富含淋巴組織,還能吸收水分以及複合維他命B和K的製造,可抵禦感染。

 

 

一般常將急性闌尾炎,誤稱為盲腸炎。闌尾阻塞後,分泌的黏液滯留→造成腫脹→壓力增加→血管阻塞栓塞、淋巴阻塞→繼而細菌增長,最後引起發炎。發炎腫脹後,可以粗脹如小黃瓜。若拖太久太嚴重,甚至會腐爛成膿,積在腹腔裡。

 

 

若是延誤就醫,可能導致闌尾穿孔、膿瘍、傷口感染、敗血症、腹膜炎等等併發症,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死亡,所以只要出現逐漸增強的腹痛,絕對不能輕忽,一定要馬上就診。

 

 
 

闌尾的位置並不一定恆在麥氏(McBurney)點

(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處),常隨游離方向而變動。


 

 

 

 

@急性闌尾炎的症狀:

 

1先兆通常出現瀰漫性腹痛,上腹部及臍周最明顯,有時陣痛只出現在右下腹。

 

2數小時後,右下腹劇痛持續,並且出現較特定區位的觸痛,走動時痛楚更甚。

 

3患者作悶惡心不思食,可能嘔吐;多半大便不通,但有時可能大便正常或腹瀉。

 

4走路或排尿時,可能引起劇痛,甚至彎腰如蝦般,以減緩痛苦。

 

5通常伴輕微發熱,嚴重的話,非常惡寒,體溫可能會升至攝氏39度以上。

 

6理學檢查上,患者可有局限性〈右腸骨窩〉、反彈性觸痛、肌肉護衛性強直,皮膚感覺過敏;移動、股伸張時痛劇。實驗室檢查則出現發燒、白血球升高。

 

 

@併發病症:

 

*膿腫可能爆裂,炎症擴散至整個腹腔,引起腹膜炎。

 

*有時闌尾破裂,炎症只局限在闌尾一帶,形成闌尾膿腫。

 

*闌尾動脈來自迴結腸動脈,為一終末血管,一般無交通支。當闌尾動脈因故受壓或痙攣時,容易引起闌尾壁的循環障礙,促發闌尾炎症。闌尾靜脈經右結腸靜脈回流入門靜脈系,闌尾急性炎症時,細菌或膿性栓子可隨靜脈血進入門靜脈內,導致門靜脈炎、甚至肝膿腫的發生,這些都是闌尾炎較嚴重的合併症。

 

 

闌尾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見,2030歲為發病高峰。到目前為止,急性闌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一旦發生瀰漫性腹膜炎後,其死亡率可高達5%-10%

 

 

⊙慢性闌尾炎的症狀:

 

患者右下腹不時隱隱作痛,通常持續數月,但很少會轉變為急性闌尾炎。西醫多半手術檢查有無其他致病原因,通常會切除闌尾。


 


 

 

 

 

⊙闌尾的生理功能︰

 

從前認為,闌尾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的器官,無重要生理功能,切除闌尾對機體無不良影響。但這些理念正在改變。現代醫學研究,對闌尾功能有許多新的認識,特別是免疫學和移植外科的發展,提示應嚴格掌握闌尾切除術的適應症,對附帶的闌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態度。

 

 

闌尾並不多餘,因為它肩負重要的免疫作用,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

 

 

人體的免疫系統由各種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其中免疫器官又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周圍免疫器官,中樞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對於鳥類來說還包括腔上囊。周圍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脾臟和黏膜免疫系統。闌尾恰恰屬於黏膜免疫系統(又稱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一個組成部分。

 

   

黏膜免疫系統指的是在呼吸道、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下,聚集的無包膜的淋巴組織。它們瀰散地分佈於肺及小腸粘膜固有層,或形成完整的淋巴濾泡,如扁桃體、小腸的派氏集合淋巴結及闌尾。這些淋巴組織內有B細胞、T細胞、漿細胞、巨嗜細胞等,當受到局部入侵病原體的啟動,除了執行固有免疫功能外,還能活化B細胞,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之一種),執行特異的免疫功能。

 

   

人體50%以上的淋巴組織存在於黏膜免疫系統,在免疫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闌尾作為其中的一小部分,雖然作用不算太大,卻也決非毫無作用。所以,在杜克大學的研究之前,已經有很多臨床醫生對切除闌尾持保留意見,除非是急性炎症,非切除不可,一般情況以保留為宜。

 

 

據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闌尾還具有分泌細胞,能分泌多種物質和消化酵,促使腸管蠕動亢進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另外,闌尾具有完整的內環肌及外縱肌,有一定的長度和管徑,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利用自體闌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輸尿管、尿道的缺損和狹窄的手術日益廣泛。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生理學教授勞倫‧馬丁指出,闌尾在胎兒和青少年時期,發生重要作用。人類胚胎在發育到第11周左右,在闌尾中就已出現了內分泌細胞。胎兒闌尾的這些內分泌細胞,已經產生了種種生物氨和肽激素,以及有助於生物學控制(自我平衡)機制的化合物。

 

   

胎兒出生後,淋巴組織開始少量積聚在闌尾中,在20-30歲時達到最高峰,以後迅速下降,到了60歲後完全消失。在人類的發育早期,闌尾作為一種淋巴器官,有助於B淋巴細胞的成熟。B淋巴細胞是一種白細胞,並產生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IgA)的抗體。研究人員還發現,闌尾還參與產生能直接幫助淋巴細胞移動至身體其他部位的分子。

 

  

闌尾的功能,還包括使白細胞對各種抗原或存在於胃腸道的異物產生影響,這樣闌尾就有可能抑制破壞血液和淋巴產生的體液抗體反應,因而促進局部的免疫功能。闌尾又像胃腸道其他部位很薄的派爾淋巴集合小結構,——從腸道內容物中吸收抗原,並對這些內容物產生反應。這個局部免疫系統在生物及控制食物、藥品、微生物和病毒抗原方面,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局部免疫系統和腸道炎症,以及附屬於全身免疫系統的自體免疫反應的關係,目前還在研究之中。

 

 

另外,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闌尾的作用似乎與人類消化系統內的大量細菌有關。這些細菌多數是益菌,可協助消化食物。有時腸道的菌群會死亡或排光,例如霍亂與阿米巴痢疾,可能將腸道的益菌悉數清光,闌尾的工作是重新刺激消化系統,繁殖益菌。

 

 

ScienceDaily (June 1, 2011)一項研究指出,20歲前摘除闌尾,得心臟病機率增加百分之33

 

 

 

參考資料:

 


 


 

聯合報/美聯社華盛頓五日電2007.10.07 03:07 am


 

陳勇利、蔡佑傑編譯,病理生理學手冊,合記出版〈臺北〉,1999

 

陳世明編譯,羅賓氏簡明病理學,藝軒出版〈臺北〉,19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