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治未病筆記
【轉載】小兒發燒,中醫退燒不留邪
作者:李璧如 中醫師
Part1
中醫退燒初體驗—兩則醫案
小孩發燒,父母心灼。
一、小淞發燒記
近12點多,我正準備就寢,突然手機響起。這個時節,會是誰呢?
我狐疑地接起手機,原來是小淞的爸爸。
手機那端傳來洪爸爸焦急的聲音,「醫師,小淞發高燒,39.6°C ,怎麼辦?」
晚上才來拿藥,原本看到我就笑的孩子,昨天竟一副病懨懨的模樣,就是風寒外感,邪鬱於裡,沒能發出來,悶得難過哩。
我問:「吃了幾回藥?」
「餵了一回,1/3小匙(一匙1g)。」
「份量不夠,不是預防或調理,現在2匙至3匙都沒關係,讓他發汗就是。」
「份量不會太多嗎?」
「不會。」心裡嘀咕,今晚因後面還有其他病人,沒來得及交代清楚。
用藥的時機與份量其實有些彈性,老病人就知道,他們熟悉我的用藥思維與方式。但有些時候,也無法一次說明白,只能隨機傳教了。
坦白說,這麼小的娃兒〈才剛滿半歲〉,父母是否挺得住,我也沒把握。多半就送去西醫那裡退燒了。
一位病人就說,「小孩生病,她就是難過;塞了塞劑,一退燒就開心,當場玩了起來…」就是這個不想讓孩子受罪,或自己不想找麻煩的心結,「發燒」找西醫,成為最簡單方便的捷徑。
其實,不只病人如此,我在上海上課時,聽到有老師說:「小孩若發燒,就直接送西醫處理…」
一時,我以為聽錯了,怎麼會這樣?中醫不治發燒?自廢武功了?
事實上,處理小兒發燒的確需要家長與醫師雙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較佳療效。發燒,是機體逐邪出表的正常機轉,就像軍事演習,必須不斷演練,才能確實嫺熟戰技,進而提升戰力。人體亦然,只有經過抗疫防災的磨練,才能成長茁壯。
小兒易感易復的輕靈體質,只要把他導向正確的方向,不要誤治、誤藥,加重機體的負荷,自然就能發育良好。
但一般父母,白日爭逐於職場,夜裡很難有耐性,再來好好調養孩子。過了約莫半個小時,我回撥手機,始終無人接聽。我想,小孩八成送急診去了。
但我還是傳了簡訊過去,一則是:「發汗,燒就降。吃完藥可洗熱水澡,燒會退一些。」另一則:「治病劑量與一般調理不同。粉劑再怎麼樣,都比不上水藥。所以有狀況時,劑量稍重無妨,今晚有些疏忽,沒交代清楚。」
不久爸爸打來,告訴我小淞剛剛灌了藥,出了一身汗,現已降至38.6°C了。
我說:「那就好,大約降至38°C就可以去睡了。其它的,讓他自己去調整。」
然後我躺在床上,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矮櫃上,我答應他們,整晚有問題,都可以找我。焦灼的父母,必須有人當他們的後盾。
大約1:14,傳來簡訊送達音:「李醫生:小淞已經睡覺,有發汗,體溫也有下降,感謝您的協助,晚安。」終於鬆了一口氣,我回傳:「謝謝你們相信中醫。」
次日早上醒來,看到7點多洪爸爸傳來的簡訊:「李醫師:我們是相信您,小淞還在媽媽肚子裡就受您照顧。不好意思昨晚麻煩您了,小淞體溫目前已恢復正常37°C,感謝您的照顧。」
我回傳:「不是相信我,是相信中醫這個傳統醫學。這是一次經驗,這樣小孩的抵抗力又增強了,我們沒有剝奪他抵抗病邪的機會。」
辛溫解表,驅寒逐邪。
二、父子發燒紀實錄
星期二(4/19)晚上,我因病後體虛,復感外邪,不慎陷胸,當晚無門診,準備待在診所好好處理,一邊追蹤下午這則臉書留言的後續進展。
13:52病人留言:Dear李醫師,今天外子由公司請假返家,說是腹痛不已,且水瀉3次(一個上午)。發燒38.4度…請問可以吃上次備的感冒藥嗎?這幾天都有幫他揉腹按摩…,會是負作用嗎?該不該去看西醫呢?原本正在服用的中藥該繼續使用嗎?
14:32我回答:揉腹按摩不會有這個副作用。是否吃到冰冷?昨晚及今晨?因他有鼻過敏,原來的藥就有些除風排寒藥,但若外感可先服備的感冒藥,加重劑量,尤其在發燒的情況下。請先煮一鍋粥,服藥後喝粥溫覆取汗。熱敷或按壓足三里及臍上四橫指稍高處的中脘穴可緩解。若是細菌性水瀉,處理方式就不是這樣。
14:45她留言:昨日夜裡有吃蘋果(常溫)…,其他部分,等他稍後睡醒再確認。另外,加重劑量,應如何服用?可否明示?5匙?10匙?
15:05,她留言:原來他早餐喝的是婆婆現打的愛心綜合果汁牛奶…,究竟有那些水果?不詳…但確定是冰的…
16:50,我回答:確定是冰的…,這是元凶。那麼如果有肉桂粉,可以加一些進去。10匙可以。
20:03,焦急的媽媽又貼上:現在連兒子也發燒到39.2度了!我給他吃了5匙感冒藥,又泡了熱水浴,已經降到38.5度!他沒有腹瀉,但有咳嗽,聽起來有痰,卻咳不出來…我還能為他做些什麼嗎?家中長輩聲聲催促,要我帶他們父子倆去耕莘醫院掛急診,雖然知道西醫只能治標,但…我真的快妥協了…
20:25,我才看到,立刻回:發燒是在排寒,不要壓抑;這個熱度吃藥還會再降,小孩體虛可喝熱稀粥,調點麥芽糖,給他一些能量。
這樣對話有時間差,也說不清楚,於是找到病歷,打電話過去,我必須直接給這個無助的母親一些能量。必要注意事項交代完畢後,我說:「你先得穩住,只要你安住了,他們就不會有問題(雖然父子倆溫度又回升到38.8度,且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何況小孩四末是溫暖的,這就更不用擔心。在他們醒著或睡著時,請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這是身體在演習,過了就好,不會有問題的」。
22:43媽媽貼上:李醫師,謝謝你!接到你的電話,心神安定了不少!認識如此視病如親的好醫師,真是我們的福氣!希望你也能早日康復喔!
我還得處理自己的問題,暫時也只能這樣,明天再說吧!
翌日,大約近十點,打電話過去,得知父子倆都退燒了;但爸爸早上還拉了一下,於是我口述了處方,請她先到藥房抓一帖藥,煮成三碗,分三次給爸爸喝。
11:42我有感而發,貼上:發燒是身體抗邪的表現,也表示還有與之抗衡的能力;若一昧壓抑,是剝奪體能升級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生命本身懷抱信任,不要恐懼,動不動就退燒,雖然這樣或許比較輕鬆些,但卻無法因親歷整個過程,而有所學習與成長。
星期四 15:34媽媽終於鬆了一口氣,留言:經過一天半的休養,這一大一小今天都上班上學去了!中午去電詢問,得知外子腹瀉情況已明顯好轉,也沒有腹痛現象,我想應是水藥的效力吧!兒子仍有些咳嗽,但我發現天暖有太陽時,咳嗽頻率就低了許多。
經過這次的教訓,外子應該不敢再貪涼了吧!昨天到中藥行去抓藥時,老闆問我為什麼不吃西藥呢?一付我是個老古董的神情。我真想問他,大家都吃西藥,您這個中藥行要怎麼經營下去呢?
星期四 16:13我很欣慰地回答:所以發燒別急著送西醫,只要走過這個歷程,以後就不會害怕,也會對中醫有信心。若有心扭轉受西藥箝制的狀況,起先辛苦些,只要有心,一定可以看得到豐碩的成果。下次回診時,記得把我口述的處方帶過來,以便存檔。這次一大一小同病,辛苦你了,也謝謝你信任祖宗遺珍─古老的中醫。
星期六回診時,才更清楚整個狀況,原來爸爸那天清早就有微燒的烘熱感了,只是喝了奶奶那杯冰果汁牛奶後,引邪入腸胃,傷了脾陽,當然水瀉了。而念大班的弟弟,二歲以後就有好幾次不明原因的發燒,而住院好幾天的紀錄,媽媽懷妹妹時,還曾陪他住院,母子甚至相對嘔吐。
其實,他們才來看了兩次,算是新病人,小孩還在吃抗過敏的西藥,但媽媽已有計畫地梯狀減藥中。基本上,父子都有陳寒未解,新故兩邪相引為患,如果再不回歸正軌,扶正祛邪,還繼續用西藥治標,只怕後患無窮。小孩就太虛了,那夜要不是喝了調黑糖的小碗熱粥,還有一小杯薑湯,咳出一些白稠痰,體溫才慢慢降下來。
為孩子的健康打柢,有些事不做會後悔。
後記:
前一則文章發生在去年冬天,相關的中醫處置也老早寫好了,只是一直沒發表,現在又有這個例子,一併刊出。
這樣鉅細靡遺的紀錄,其實頗累的,但為了如實呈現,我必須這樣做。文字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這些觀念要是用講的,一個一個說,要說到什麼時候?這也就是我寫部落格的初衷。衷心希望:
1.希望為人父母者能認清治療的根本目的,應是恢復機體自然的運作功能,不要施予過度的人為干預,孩子如細苗,給他陽光、空氣、水和營養,還有最重要的愛的滋潤,他自然會長成一棵大樹。
若有心改造孩子體質,請務必付出耐心,天下沒有便宜事,病怎麼來就怎麼去,期間或許會有進退,請不要灰心,你們也要負起相對的責任,醫師可以作為後盾,但這不全是醫師的事。
請在住家附近尋找有緣的中醫,有事時比較方便求援。
2. 更多熱情的中醫同道能夠加入這種「手把手」的中醫生活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大家,恢復對中醫的信心,減少無謂醫療資源的浪費,更戢止西藥對孩子生發之氣的荼毒。
3.最後謹以下面這段發表在臉書上的話,與大家共勉:
「面對疾病,不論病人或醫者,沒有幾分剛直的烈氣,是制不了煞的。當你決定採用自己信賴的治療方式,抱定必癒的決心,身體接收這樣的訊息,所有的細胞都會毫不遲疑地加入這場聖戰,你一定會贏的!」
不要怕,只要你要、而且你相信,你就可以得到一切你所想要的─健康、活力,成功以及圓滿。(24/Apr./2011)
Part2 孩子發燒,可以這樣先行處置
發燒是小兒常見的臨床症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但熱度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由於小兒體溫無統一絶對標準,所以如稍有增高,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但體溫若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應考慮有病理情況存在。
正常小兒每天體溫可能出現波動,一般早晨最低,傍晚最高。活動與進食後體溫都會升高,測量溫度以在活動後半小時、進食後一小時為準。
嬰兒及學齡前期兒童,多由肛門測溫;較大年齡兒童用口測2~3分鐘〈耳溫約等於口溫,測耳溫時,2歲以內的寶寶38℃以上;3至10歲為37.8℃ 以上,才算發燒。由於小嬰兒的耳道不像大人直,耳溫槍測量光波不易測到耳膜的溫度,所以三個月以下嬰兒不建議使用〉,腋溫時間需稍長些。正常腋溫36~37℃,肛溫36.2~38℃,口溫為36~37.5℃,肛溫較口溫高0.5℃左右。〈註〉
發燒可分為低熱(38℃左右)及高熱(39℃以上)。按熱型不同,高熱又分為持續熱(每日升降差不大於1℃),弛張熱(38~40℃,每日升降溫差大於1℃)、間歇熱(1~2天發熱1次)、不規則熱等。
發燒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說明人體血液的白血球正與細菌、病毒交戰;發燒說明孩子還有一定的免疫力,有能力對抗疾病。
☆風寒或其他原因但夾雜風寒因素引起的發熱,可以這樣處理☆
小兒發燒原因與型態很多,有食積發熱;也有裏熱蘊鬱,濕熱不清;多半還是風寒引起或其他原因但夾雜風寒因素的發熱,頭身熱,耳朵發熱,手腳冰冷,只要精神、活動力還不差,體溫不逾39℃,可以先行處理。
臨時應急方法:
1.多喝溫水。
2.泡澡〈薑片、桂枝、荊芥,芳香除風,平常可買一些,大小孩子都喜歡〉
唇形科的荊芥芳香除風。
3.葱白、薑片煮粥,體力差的,可酌加幾粒紅棗,或調入一些麥芽糖。小小孩餵米湯,大小孩可連糊爛米粥食。如果家裡備有醫師開給風寒初起服用的中藥,可酌量讓孩子吃些,再服米湯或粥和胃氣,發汗效果更佳。
病人反應1:用薑絲葱白海帶芽,打個蛋熬粥吃,出了身汗,鼻子也通了,擤了好幾次鼻子,人也舒暢多了。打算再去泡個熱水澡,把寒氣清除掉…
病人反應2:加上鯛魚片,很好吃。
病人反應3:燒到39.2℃的大班孩子,想咳卻咳不出來,喝了葱白薑片調黑糖的熱粥,有了能量,咳出一些白稠痰後,燒就慢慢降下來了。
一碗熱粥,和胃袪寒。
4.按摩法
⊙小兒兩手食指內側命關、氣關穴,從食指跟向食指尖方向按摩,雙手兩指各按摩100下。
⊙全足按摩〈尤其按壓各趾節,從足背由上而下推摩,順趾端而出〉。
⊙背後膀胱經所過之處,由上而下輕摩;手肺、大腸經,亦可推摩,有助洩熱減壓。
可用薑汁兌米酒水〈患兒年紀愈小,濃度愈淡〉微加熱後,以指或棉球點蘸,或用在煮飯電鍋〈煮水壺、蒸籠〉上焅軟之薑片,用以按摩。一般幼小兒童每次只按5~10分鐘即可,可視個別情況調整。
按摩後背,可紓解風寒。
透過按摩,1.排除阻塞,疏通經脈;2.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患兒的抗病能與自我修復能力;3.加強新陳代謝,促使機體排出毒素;4.恢復全身各系統的平衡及患病臟腑器官的功能。
5.毛巾降溫法
毛巾浸溫水擰乾後,擦孩子腋下、大腿根、後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降溫。
德國媽媽的「綁腿退燒法」─將兩條毛巾以接近身體溫度的溫水浸濕,之後稍微擰乾、攤開,再將毛巾逐一纏繞在孩子的小腿上,二十分鐘後解開,接著以乾毛巾擦乾。
註:體溫的正常範圍及測量時間
耳溫:35.7~37.9℃,測量約1~15秒。
口溫:35.5~37.4℃,測量約3~5分。
腋溫:35.0~37.0℃,測量約5~10分。
肛溫:36.2~37.9℃,測量約3~5分。
Part 3 摘錄部份西醫觀點
1. 原來台灣的名醫是這樣形成的/林燦城醫師
感冒,大多數是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西醫對病毒仍然沒有特效藥。幸好人體本身有自我防衛的能力,這些自我防衛就是利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機轉來達成。
西醫所用的感冒藥,不但不能對抗感冒病毒,反而都在打擊這些自我防衛能力:「抗組織氨氨、假麻黃素」讓鼻塞打開,鼻涕減少、不打噴嚏;「氣管擴張劑、類固醇」讓氣管門戶大開,讓痰的分泌減少,表面上症狀改善了,事實上,卻是「門戶洞開,引狼入室」。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率隨著診所的普及,反而越來越高,原因何在?很少人想到:基本原因是感冒藥吃太多了,已致破壞免疫力,身體的防線由第一道的鼻腔,退到最後一道的肺泡所致。原來一直吃感冒藥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製病」。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抵抗力越來越差,看病的頻率也越高。感冒藥僅能消除症狀,破壞第一道防線,病毒容易入侵,久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異位皮膚炎;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之後就演變成氣喘。
2.「感冒治療」/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醫師
西醫實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沒辦法,只能任由它們作怪,頂多從症狀著手,開藥減輕症狀,讓病人舒服點。
感冒之所以變症百出,是因為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一百多種。由於不同的病毒感染,加上每個人對相同病毒的反應也有差異,所以呈現出來的症狀自然多樣。感冒之所以會好,是由於感染後,產生抗體〈通常約需5-7天〉,才能把病毒消滅。目前全世界還沒發現安全而可以殺死感冒病毒的藥。
3.燒壞腦子?專家:發點燒 有好處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3/02 03:03劉屏、邱俐穎/綜合報導
今年2月28日出刊的美國《小兒科醫學》期刊有篇專門討論兒童發燒的文章。該文指出,發燒本身並不會傷害孩子,反倒會傳遞訊息給身體其他部門,製造更多白血球,以避免感染。一旦發燒,細菌或病毒就不易侵入人體,孩子康復較快。
如果是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到38度就應服藥;三個月到六個月大,發燒到38.3度就應服藥。六個月以上嬰兒,發燒在39.4度以下,父母都不必擔心;但若出現拉肚子或嘔吐症狀,則另當別論,應該就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陳中明也說,其實退燒藥多屬改善症狀,對引起發燒的發炎反應及感冒病毒,沒有任何療效,「治標不治本」。且退燒藥「乙醯氨酚」具有肝毒性,使用過量恐會傷害肝臟功能,甚至引致肝中毒。建議家長不防先讓孩子多喝水或泡卅度的溫水澡,協助降溫。
4. 為小兒退燒是生病中最不重要的事/王英明醫師
1. 不採取退燒措施,發燒是不會越來越高的。
身體在發燒時,自然會自我調節體溫,到一個程度就會停止往上升。這個道理跟無論吃多豐富的大餐,飽了就吃不下、或百米世界冠軍再快也不可能跑到九秒以內是一樣的,這現象叫做生理極限。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與外來微生物作戰所產生的結果,戰況會起起落落,體溫也是升升降降,只要「戰事」結束,自然會退燒。
2. 溫度再高,頭腦不會被燒壞。
生病後造成了發燒,身體既然會自然調節其體溫,就不太可能超過一定限度。在沙漠下的高溫連曬二天又缺水又無處可遮陽,腦細胞是有可能因高溫而燒壞,但一般生病不致到此程度。過去很多誤以為發燒而腦燒壞的,其實是腦子壞掉才引起發燒,這些腦會壞掉的病包括了腦炎、腦膜炎或腦有病變的其他疾病。不是腦部的病,就不會影響腦部。是腦部的病,即使趕快去退燒,腦部還是可能壞掉。
統計上嚴重智障的原因有34%不明,另外有64%是染色體異常、單基因疾病、周產期缺氧或母體懷孕時有感染,僅有2%才是與小孩生病或頭部外傷有關,而這2%就是指一些腦炎、腦膜炎之類的毛病,得這些病當然會發燒。發燒只是腦部發炎的結果,而非造成腦部發炎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