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轉貼】習近平關於發展中醫藥的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文章轉載自: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一個矽谷高科技人走上經典中醫的部落格

 
 

【轉貼】習近平關於發展中醫藥的講話
,引起強烈反響
 

李宗恩博士◎時事評論

 

2013-10-16  
 

習近平關於發展中醫藥的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專家認為中醫藥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先行者。

 

2013-08-22《中國中醫藥報》一版

 

中醫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國學、走向科學

中醫藥走向世界已從過去的民間地位逐漸步入主流

沒有中醫藥的參與,中國的醫改難以完成任務

中醫藥在不同環節參與傳染病防治,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立足國學  走向科學

 

得知習近平主席提出將促進中醫藥在海外發展,長期從事中醫文化研究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其成教授十分振奮,他認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

 

在他看來,中醫藥走向世界首先要明確“走出去”的主體,即陰陽中和、天人合一、仁和精誠等中醫核心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中醫文化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思維、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體現,因此,中醫走出去的主體就是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中醫文化。”張其成說。

 

習近平主席曾把中醫藥比喻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張其成認為,這把“鑰匙”是醫學和文化的結合。“中醫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國學、走向科學。”張其成說,中醫一方面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與現代科學相融合、將中醫放入現代科技發展的大平臺當中,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醫藥走出去步伐加大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中醫藥已走進全球168個國家,共有8萬多個中醫診所,海外中醫藥從業人員30萬。“三分之二海外華人、三分之一的當地人在醫療行為中用到中醫藥。可以說中醫藥在國外的普及和應用面已經較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說,據估算,目前中醫藥服務貿易總額超過500億元。中醫藥走向世界也擴展到醫、教、研、產等各種形式,極大提升了中醫藥在海外的影響力。

 

更令人鼓舞的是,中醫藥走向世界已經從過去的民間地位逐漸步入主流。“部分國家已經採取各種形式將中醫藥納入國家管理框架,中醫藥立法環境不斷改善,法律地位不斷提高。”王笑頻說。如2012年,澳大利亞對中醫、中藥師進行全國註冊管理,成為第一個以立法方式承認中醫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加拿大很多省已實現中醫立法;美國40多個州認可中醫針灸等等,都意味著中醫藥正逐漸被納入海外醫療體系,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此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也對中醫藥等傳統醫藥越來越重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第62次衛生大會討論並通過了《傳統醫學決議》到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通過《西太平洋區域傳統醫學戰略(20112020)》等等,都為中醫藥更好地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即將於2015年公佈的新一版全球疾病代碼中,將新增傳統醫藥章節,這意味著中醫藥真正‘登堂入室’,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王笑頻說。

 

在政府間合作方面,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擴大。目前,我國已與三分之二的國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與90多個國家建立了專門的協定,其中60多個專門針對中醫藥交流合作內容的政府間協定。這些政府間合作協定和友好關係的建立,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王笑頻表示,儘管存在文化差異、技術壁壘、自身保障措施有待加強等問題,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中國式醫改離不開中醫藥

 

“中國只用全球5%的衛生資源就解決了全球20%人口的醫療保健需求,中醫藥發揮了很大作用。”原衛生部醫改專家諮詢組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珞珈說,沒有中醫藥的參與及其作用的發揮,中國的醫改難以完成任務和達到醫改目的。

 

2012年,全國中醫門急診人次為6.34億人次,占全國門急診總量的15%,其中中醫院門急診量為4.5億人次,這還不包含4萬多村衛生室和診室的門急診量。“如果沒有中醫提供這些服務,就難以解決13億人口的醫療問題。”陳珞珈說。

 

在推進深化醫改過程中,一個集醫療、中藥、養生、保健、中醫藥旅遊等在內的多元化、綜合性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正在形成,這對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增長等都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傳染病防控中醫有療效

 

今年3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醫藥在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出現後,原衛生部在最短時間內確診,並第一時間聯合中西醫專家制訂了第一版防控診療方案,明確提出中西醫並重,並包含了西醫、中醫防控的方法內容,這對H7N9禽流感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H7N9禽流感疫情中醫藥防控專家組成員、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當時全國確診病例達到100多例時,原衛生部做過一次資料統計,在90多例確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中西醫結合為主的占13,而這一組的死亡率為9.1%,遠低於單純採用西醫治療的近30%死亡率。“這說明中醫藥在不同環節參與治療,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發揮了較好的效果。”劉清泉說。

 

而北京首例確診H7N9患者、7歲的圓圓從發燒入院到治癒出院僅7天時間裡,中醫藥發揮的重要作用再一次得到彰顯。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說,患兒剛住院時發燒到40℃,心率達到130/分,肺部出現病變。“這時我們採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幾個小時之後,症狀就得到了顯著改善。”

 

“在中醫院治療的病例中我們發現,中藥的加入使得病情有所減輕,同時減少呼吸機使用帶來的創傷,在退熱方面的作用也較好,而且對腎臟、心臟、迴圈功能等保護作用明顯,有效地降低病人從重症發展為危重症的幾率。”劉清泉說。(本報記者 向佳)

 

 

 

評論:

 

中國最高層領導人總算開始推展中醫,沒有被所謂「去醫存藥」的誤繆影響。台灣呢?台灣自認是保留中華文化的基地,然而,全民健保在中醫上的花費比例少之又少,政府政策又走向推廣「西醫健檢旅遊」為主,卻忽略掉台灣本來無人可取代的中醫優勢,「西醫健檢旅遊」台灣可以做,韓國可以做,新加坡可以做,海南島可以做,只要有經費誰都可以做,誰都可以買最先進的儀器擺在風光明媚的觀光區做「西醫健檢旅遊」,沒有長久的「不可取代性」,無法成為台灣的「核心價值」,唯有以中華經典智慧為依據的衍生價值,才能讓台灣不會再度落入「代工中心」超低毛利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