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治癢
曾培傑、陳創濤整理
有個小女孩6歲,她奶奶帶她過來任之堂,原來小娃子周身癢得難受有一個月了。
老師說,先給她開點洗劑吧。便用忍冬藤、薄荷這些疏風通絡止癢的藥,讓她拿回去熬水外洗,一洗完後,皮膚瘙癢大減,但還沒有根除,偶爾還會癢。
老奶奶又帶她小孫女過來,老師說,你去給她買些小兒解表顆粒,這小娃子脈浮,表不解,舌尖紅,有鬱熱,讓她汗孔打開,鬱熱透出,癢就好了。
果然,老奶奶給她小孫女,每次用兩包,一日用三次,一吃完後,小女孩身上就不癢了。
我們看《傷寒論》上太陽病篇,有句話叫:“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這句話,就是一般表證發癢的機理,張仲景他說,有些人肌表受了風寒,毛孔閉塞,熱鬱在裡面,想出出不來,這是因為汗孔沒能打開,所以身上就會癢。
這時就用小發汗之法,用桂枝湯養心臟血脈營衛之真,麻黃湯疏肺開合之性,這樣心肺之性得順,心肺之真得養,那麼上焦自然能開發,精血自然可以熏膚充身澤毛,小汗一出,若霧露之溉,身癢自退。
但由於這小娃子年幼,不想喝湯藥,老師就用張仲景解表法,小汗法,而選用中成藥的顆粒,所以這小兒解表顆粒,一用上去她的癢痛就從裡面解除了。
這就是為何治療感冒的中成藥,你活用了可以治療皮膚病,中醫叫異病同治,我們不看它病名為何,而看它病因病機是什麼。
如果病因是受了風寒,凍了空調,當汗出而不汗出,或為感冒,或為皮膚瘙癢。我們在治法用藥上都是一致的,這就是中醫的高明之處。
就像樹枝一樣,你不管是朝南的樹枝,還是朝北的樹枝,只要營養養分不足,我們都要從它根部土壤入手。這疾病的病因病機就是根部土壤,它的病名症狀表現,就像枝條葉子,我們要刪繁得簡,直取主幹,這樣治病就容易得其精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