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介紹一些中醫時間醫學的知識——晝夜侍,不離床

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介紹一些中醫時間醫學的知識

——晝夜侍,不離床
 

作者:羅大倫
 

2015-05-08
 

昨天看到瀋陽報紙上的一則新聞,說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自己居住,結果這一天,自己去廚房做飯,不小心跌倒在地上,結果跌得很重,自己站不起來了,又沒有力氣喊出來,於是在地上躺著,不吃不喝,整整三天。這個時候,鄰居有經常接濟老人的,發現老人三天沒有出門了,於是大家一起商量,從窗戶看一下老人,一看不得了,發現老人正躺在地上,這樣,大家請鎖匠開門,送老人去了醫院。所幸老人沒有生命危險。

 

我看了這個新聞,心中酸楚,這種晚年,真的比較淒涼啊。

 

在看報紙的時候,我就把新聞念了。母親聽到,也很感慨,她說我們社區,昨天有位老人和她聊天,這位老人的孩子在國外,她自己一人生活在這裡,患糖尿病,每天要扎三次胰島素,買菜做飯,都是自己張羅,她對母親說,自己有時候低血糖,這低血糖會很危險的,她感慨,不一定哪一天,自己悄悄的,說走就走了。

 

我和母親說,以後我們多多照應她一下吧,也夠可憐的。

 

為何講這些內容呢?因為我們今天說的是《弟子規》裡面的這句話:“晝夜侍,不離床”

 

我們生活中,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了,《弟子規》裡面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當父母身體出了問題,做孩子的,要盡力照顧,最好要做到白天晚上,都關注父母的身體狀態,不能鬆懈。

 

那麼,為何要“晝夜侍”呢?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晝夜侍,可以全方位地觀察患者的情況,掌握疾病的規律。這門學問,叫時間醫學。

 

中醫認為,白天和夜晚,是陰陽交疊運行的,人體會隨之而調整,白天陽氣運行,夜裡陽氣潛藏,陰氣用事。所以《黃帝內經》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時之氣使然’。黃帝曰:‘願聞四時之氣’。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髒,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意思是說,多是清晨的時候,患者感覺很清爽精神,這是“旦慧”;然後白天比較安穩,這是“晝安”;等到了下午,夕陽西下了,患者往往開始病情加重,這是“夕加”;然後,到了夜裡,病情一般會嚴重,這是“夜甚”。黃帝問岐伯,為何會如此呢?岐伯回答,因為人是和大自然對應的啊,大自然有這樣的規律,則人也會如此變化,人的正氣的每天不同時間的變化,決定了邪氣發作的強度,所以會如此變化啊。

 

這個“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講的是一般病的規律,但是,人體生病的變化,還不僅僅於此。

 

中醫裡面還有另外的理論,比如經絡學說中,有子午流注學說,這個學說認為,人經絡之氣的循行,是有規律的,按照十二個時辰,流注不同的經絡,流注到哪個經絡,這個經絡就“當令”,也就是說執行任務,甚至連穴位的開闔,也有此規律。這個流注的過程是這樣的:

 

寅時 (3點至5),肺經;

卯時 (5點至7),大腸經;

辰時 (7點至9),胃經;

巳時 (9點至11),脾經;

午時 (11點至13),心經;

未時 (13點至15),小腸經;

申時 (15點至17),膀胱經;

酉時 (17點至19),腎經;

戌時 (19點至21),心包經;

亥時 (21點至23),三焦經;

子時 (23點至1),膽經;

丑時 (1點至3),肝經;

 

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如果發現一個症狀,總是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則可以分析是否該經有問題了。

 

比如,很多腎病患者,問過我這樣的問題,為何總是在下午五點鐘到七點鐘左右,腰酸的會嚴重呢?

 

答案是很清楚的,這個時間段,是腎經當令,腎經出問題的人,在此時會更加難受。

 

再舉個例子,曾經有位鳳凰衛視的女士,問我為何她最近突然每天清晨一定會在三點到五點之間醒來?我說:“你最近的壓力一定非常大了,是吧?”她回答說:“是的,可是,這與早醒有何關係呢?”

 

因為,中醫裡面,還有一套時間體系,這個體系裡面,早晨對應肝,中午對應心,下午對應肺,晚上對應腎,脾是每個時間都對應的根本。這是另外一個時間體系,和前面的子午流注可以共同使用,當壓力大的時候,肝火旺盛,容易早晨出問題,而且,肝火會融化肺金,這叫木火刑金,意思是情緒系統的鬱滯,會導致呼吸系統的病變。早晨三點到五點肺經當令,所以這個時間容易出問題。所以,兩個時間診斷體系相交叉,可以共同診斷,這樣異常早醒的人,往往是壓力大,導致肺經出了問題。

 

所以,我告訴她如何按摩肺經和肝經,結果,大約一周左右,她說症狀就消失,早晨可以睡個好覺了。

 

在中醫裡面,這幾種時間醫學的體系,是共同使用的,有的時候會疊加,有的時候會單獨出現資訊,每個資訊都會有效,我們會把這些資訊拿來綜合考慮分析的。

 

在中國古代,很多名家對於時間醫學都十分精通,比如,清代著名的醫生葉天士,他在給患者服用瀉心火的藥物的時候,往往讓患者中午服藥,因為此時心經用事,心經的經氣最旺;而在服用補脾的藥物的時候,往往讓患者在晚上服用,因為上午的辰時和巳時,是脾胃經氣最強的時候,而對應的時間,則是經氣最弱的時候,此時服用滋補該經的藥物,效果更好。

 

現在,時間醫學在國際上也蓬勃發展,西醫也發現,人體的激素等等水準,並非全天分泌均勻的,而是有著時間的節律的,所以很多疾病在一天裡面,有著明顯的發病規律,比如心臟病患者的死亡時間,往往在夜裡,比如治療哮喘的激素類藥物,往往在清晨使用效果更好等等。目前,時間醫學也出現了自己的亞分支,如時間生理學、時間病理學、時間治療學、時間藥理學、時間護理學等。

 

所以,如果我們掌握了這樣的理論,一旦父母夜裡身體出現不適,我們可以做個初步的分析,或者,可以為醫生提供詳細的資訊,沒準就能發現疾病的元兇呢!要知道,根據時間醫學的理論,可以更加準確地診斷病情,我每次詢問患者的情況,都會努力收集有關發病的時間性的資訊,比如,什麼時間咳嗽的嚴重?發燒什麼時間嚴重?

 

比如,瘀血導致的疼痛,就有這樣的特點,白天輕,或者白天根本就沒事兒,可是,到了晚上卻嚴重。根據這種特點,可以判斷是否有瘀血,比如有很多男士,晚上躺在床上腰痛,白天是好人一個,沒有症狀。這是腎虛嗎?不是的,絕大多數是瘀血導致的,活血化瘀,可以迅速見效。

 

可見,我們不能小瞧這個晝夜侍,不離床”,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照顧父母,就可能找出更多的調理身體的資訊和依據。它反應了我們做子女的,愛自己的父母,要為父母解除病痛的一種努力。

 

同時,在照顧生病的父母時,如果能做到“晝夜侍,不離床”也會減少很多父母的痛苦的。

 

比如,有的老人,生病後需要插鼻飼管,將食物直接打到胃裡面,這樣,患者的口中就會非常乾燥,此時,需要照顧的人細心觀察,常常用棉簽蘸淡鹽水來擦拭,這就是一個需要細心的工作,如果做了,對老人的身體非常好。

 

還有老人,因為生病,常年臥床,如果照顧不勤,沒有常常為老人翻身,則老人會生褥瘡,褥瘡一旦出現,會比較難以治療,而且患者會非常痛苦。我常常見到,一些老人臥床很多年了,可是因為兒女照顧得及時周到,所以皮膚保持得非常好,這是令人讚歎的啊。

 

還有些小病,比如感冒,有的時候老人白天什麼事情都沒有,可是晚上會發燒,此時,如果心不細,甚至有的時候不能發現老人在發燒。我見過有的子女,我一問老人的體溫,他們能給我報出老人晚上22點、24點、2點、4點的不同體溫,要知道,這些體溫確實是不同的,老人的體溫在不同的時間段是確實有起伏的,這就為醫家提供了分析的資訊,這樣的子女,讓我欽佩,這是真的孝子啊。

 

我這裡講的,都是成年人如何照顧老人的,那麼,為什麼給孩子講的,要寫這麼多大人的內容呢?記得有位名家講過:在孩子這麼小的年齡,任何說教式的理論教育效果都不佳,最佳的教育,只有一條,就是家長去做,孩子看到,這種耳聞目濡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謂時間醫學的內容,都是方法,而支撐這些方法的,是孩子對父母深深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