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經絡通暢五要素:頭涼、腳熱、氣足、血暢、便通



文章轉載自:搜狐讀書網〜《男人養精女人養血》

 
 

經絡通暢五要素:頭涼、腳熱、氣足、血暢、便通
 

作者:胡維勤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經絡是人體內一個龐大的交通網,它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陰陽”的巨大作用。這個網路如果不通的話,機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只有疏通它,才能告別疾病,並且找到頭涼、腳熱、氣足、血暢、便通的健康感覺。

   

 

但凡在北京生活過的人,無論開車的還是坐車的,都領教過北京交通擁堵,寸步難行的苦惱。人體就是這樣一個擁堵的“城市”,經絡就像這個城市中的交通網。它縱橫交錯,遍佈全身,起到聯繫臟腑、溝通內外氣血運行、滋養全身、抗禦病邪等作用。一旦某處經絡不通,就如交通擁堵、水管堵塞一樣,招致諸多麻煩。那麼,如何知道機體經絡是否通暢呢?這裡有五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那就是頭涼、腳熱、氣足、血暢、便通。

   

 

①頭涼。老人常說“頭涼體自健,足暖身自安”。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位於人體最上端,又是人體暴露於環境中最多的部位,按照“熱上浮、冷下沉”的規律,頭部的特點是比較容易發熱。然而頭部確實是人體最怕熱的臟器,比如高熱時,頭部最熱,大腦失常,就開始神志不清、說胡話,如果高熱不退,大腦很可能被“燒壞”,再也不能恢復正常的思維。正常情況下,大腦是如何保持冷靜呢?這就必須靠人體下身的陰氣來降火,保持頭部清涼;而如果人體上下經絡不通的話,陰氣上不來,頭就較熱。因此,如果經常頭腦昏沉,或者感到烘熱,就有可能是人體上下經絡不通。

   

 

最常見發熱的疾病是“感冒”,其中,“感”是機體生病的過程,“冒”是自癒的過程。“風由頭入”,風邪由頭部進入身體,造成經絡不通,感覺不適,這是“感”。而出汗、發熱、流鼻涕、咳痰等症狀是機體康復的“自救行為”,這是“冒”。“冒”出來以後“感”才可以愈,不讓它們“冒”出來,身體就會積攢能量再次向外驅趕病邪,這就是經常性“感冒”的真實原因。所以我們平常悶被子、喝姜湯、刮痧就是疏通經絡,驅使邪氣往外“冒”。

   

 

我們平時雖然不感冒,並不代表沒有寒氣侵襲,所以要勤梳頭,促進頭部經絡通暢,另外,要讓頭部保持相對低溫,否則容易生病。例如《備急千金要方》言:“枕頭一邊不要安裝火爐,否則會使人頭重目紅發熱……冬天要適度凍一凍頭部……聖人之常法也。”

 

 

②腳熱。說完頭涼,我們說說腳熱。腳部處於氣血輸送的最遠端,如果經絡瘀堵,上身的陽氣能量不能及時補充到腳部,腳就寒冷發涼。俗話說:寒從腳上起。傳統中醫認為,寒邪多是從腳部入侵的,遇到腳涼即防禦能力變弱的時候,寒氣更是容易“乘虛而入”,所以腳要注意保暖。

   

 

要想腳不涼,就要疏通腿腳的經絡,眾所周知泡腳法效果很好,如果在再配上抓腳法效果會更好。每天睡覺前溫水洗腳,然後平躺在床上閉目,全身放鬆,意念集中在雙腳上,然後讓腳背儘量繃直,十個足趾用力向腳心抓緊,堅持10秒;然後反過來腳背向前彎,腳跟用力向下蹬,堅持10秒。注意抓、蹬必須盡力,做到雙腿酸軟抓不動為止。休息後再抓,直到酸軟無力。這個時候渾身出汗,堅持1周之後,全身經絡通暢,身體自然會越來越健康。該法貴在堅持,“人老腿先老”,老年人常練此法可以腿腳俐落,身體健康。年輕人練此法,可以通經絡,使得精神飽滿,清除體內雜氣。此外,“腳要熱”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儘量不要赤腳,冬天不要穿太薄的絲襪,這都是不容忽視的健康環節。

    

 

③氣足、血暢。血氣在經絡的運行通常是一體的,“氣”最通俗的理解應該是身體能量的運輸和運用,而氣是由血轉化而來的。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就是說,“氣”是衝鋒陷陣打仗的那一部分“兵力”,血為氣之母,“血”就是儲備的糧草和援兵。評價一個人的氣血如何,一是看爆發力(氣足),二是看耐力(血足)。氣血足、氣血通暢的人,一般反應機敏、動作麻利、精力充沛。而反應遲鈍、動作遲緩,說明血生氣的轉化比較慢,這也是血虛的一方面。而血虛的實質:一是體內血液不足,二是經絡不通,供應輸送緩慢。除了嚴重的出血和疾病,一般真正缺血、貧血的人還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氣不足、經絡不通。一想事情頭就暈,工作不久就無精打采,這實際上是“底氣不足”,經絡不通,導致血行不暢,供不上“氣”。所以,血不在補而在養,氣不在補而在疏。

   

 

如何養血呢?十二經絡之中,膽經主氣,肝經主血,子時(23:001:00)是膽氣升發的時候,丑時(1:003:00)是肝血運行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保證睡眠,讓膽氣這個“帥”帶領著肝血這個“母”浩浩蕩蕩地在人體經絡運行一周,滋養全身,第二天才能精神奕奕。無獨有偶,西方有諺語說:“11點後的睡眠,1小時勝過2小時”就是這個道理。氣血如何疏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敲膽經。膽經是少陽之氣,生發能力最強,把它的氣調起來了,全身之氣及其帶領的血也就隨著疏通,流動起來。敲膽經的方法非常簡單,雙手握空拳,每天在大腿外側沿著褲縫用力敲打,敲打20分鐘左右就能感覺經絡通暢、神清氣爽。敲的時候也不必拘泥,曾經有人用擀麵杖、紅酒瓶敲來敲去,效果也不錯。

 

 

④便通。便通主要是指大小便能及時、通暢地排出體外。尤其是早晨排便的時候,如果能夠兩者俱下,一氣呵成,更是經絡通暢的表現。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通暢,但大便不成形,還有食物殘渣,這就是“便溏”,是脾胃虛弱的表現。人的身體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自然要排便,排便順暢說明經絡通暢,排毒功能正常。相反,“二便不通”則說明經絡氣血不足,經絡不通,導致自然本能下降,如尿頻、尿不盡都是氣虛的典型表現。如果二便不通,體內濕氣、濁氣以及糟粕無法及時排出,留在體內會造成“二次吸收”甚至“重複吸收”而引起乾燥便秘等其他問題。

   

 

小便不通的調理辦法,在男人篇前列腺疾病中已經講過,現在講講大便不通的調理方法:交叉拍打手臂上的肺經,從肩部一直拍到拇指,一般拍打10遍左右。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充盈了,大腸經氣也就通了。如果拍打後效果不明顯的話,還可以對肺經上的具體穴位進行點按,比如按一按少商穴和魚際穴,加強對肺經的刺激,這時一般的排便困難都可以解決,排便時間也可以大大縮短。

   

 

《黃帝內經》云:“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這句話被無數醫家引用,用來說明經絡的重要性。其中“不可不通”一般譯為“不可不通曉”;但在實際運用上,我們卻更能體會到經絡“不可不通暢”的意義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