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萬病從根治:祛濕、清熱、化寒,老毛病不來煩



萬病從根治

:祛濕、清熱、化寒,老毛病不來煩

 

  
作者:余浩 、鄭黎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1203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43984
  
 
繼劉力紅之後,最受矚目傳奇中醫,引爆大眾對中醫討論熱情!
一件生活故事揭示一種疾病的真相。
 
  
 
根治「老症頭」,先去「濕、熱、寒」!
 
說不明白、查不出來的疑難雜症,百分之九十九起因於體內太濕、太熱、太寒。「濕、寒、熱」發於五臟六腑,表現在外的就是一連串不舒服症狀:偏頭痛、腰酸、口臭、失眠、高血壓、腹瀉、頭昏眼花、心律不整、四肢冰冷、青春痘、肥胖……。
 
本書告訴你,吃盡補藥不如先去除身體三邪(脾濕、腸寒、肝上火),祛濕、化寒、清熱才是根治病源、延年益壽的良方。
 
*貼心附錄:全省無痛胃鏡檢查表
 
雜症看這裡!
.全身乏力、肥胖全因濕重?
.早上腰疼、晚上腿疼,體內寒濕作怪?
.小腹受寒易有婦科困擾;肝經受寒會口渴、 心煩、失眠?
.便秘、咳嗽常起因肺火太旺?
.為何天天補血,還是貧血?
 
妙方看這裡!
.光補鈣沒用,核桃黑豆漿防身體漏鈣。
.艾葉水泡腳,除寒濕效果好。
.吃黑豆,輕鬆治腰痛。
.「金雞獨立」天天做,氣血自然通暢無阻。
.「薄荷杏仁粥」調養寒熱失調。
.「枸杞菊花茶」治眼睛乾澀。
.打盤靜坐,養心也養筋。
.補腎兼治腰椎間盤突出。
.健脾食療法:薏米粥+蒼朮飲。
 
不夠暖、暖過頭或濕氣太盛,都是致病關鍵!
 
有誰不想每天精神百倍、舒爽一身地度過一天?但好像總是這裡痛、那裡酸、莫名所以的頭昏眼花、鼻寒腹瀉,面對種種剪不清、理還亂的症狀,只好以「文明病」統稱,卻找不到因應之法。
 
本書從中醫觀點為您頗析人體致病原因,不外體內累積過多「濕」、「熱」、「寒」!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如何辨證症狀起因,採取適合的治療對策,讓身體暖的恰恰好,就能根治病源,還你一身精氣神!
 
 
作者簡介
 
余浩
 
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執業中醫師。個人經歷極富傳奇色彩。4歲涉中醫,7歲學陰陽,8歲學診脈,9歲學望診,11歲涉臨床,12歲學五行,20歲就讀於中醫學院,29歲開始中醫執業生涯。而立之年,創立任之堂大藥房,運用純中醫療法治療許多疑難雜症,療效頗佳。著作《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在當當網連續十六周榮登暢銷榜。《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也深受好評。
 
鄭黎
 
畢業於南昌大學醫學院。碩士學歷。現就職於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系統疾病。
 
 
目錄
 
 
序 小毛病不再找上門!
 
Part1百病不離「濕、寒、熱」!
看似尋常的小毛病,其實是身體向你發出警訊!傳承千年的中醫自然爽身法,告訴你百病不離「濕、寒、熱」!唯有「去濕、化寒、清熱」,才能化解外顯於人體的種種不爽快症狀!
 
生活小故事:濕毛巾
.水往低處流
.晚上疼腿、早上疼腰,多起因「體內寒濕」
.治療關鍵是「溫補腎陽」
.艾葉水泡腳可除寒濕
.巧用黑豆治腰痛
.遠離寒濕必備心法:少吃非當季當地及寒涼的食物
 
生活小故事:放孔明燈
.火只上不下
.火往高處走
.上火必先上頭
.想去火?別濫用藥物!
.上焦部位可辨別臟腑之火
 
生活小故事:濕衣服
.治療濕熱證要「除濕」而非「清熱」!
.去濕熱之邪的關鍵是調養脾臟
.濕熱邪易引發男科疾病
.濕熱邪易引發婦科疾病
.去濕熱之邪的首要任務為健脾
 
生活小故事:凍壞的水管
.身體受寒時也會收縮
.最常見的寒邪疾病:凍瘡
.祛寒總心法:溫補腎陽
.三招溫補腎陽爽身法
.脾胃受寒時會腹痛、腹瀉
.頸部受寒時會僵硬
.肩背受寒時會出現肩周炎
.女性小腹受寒時易得婦科疾病
 
生活小故事:吹空調
.寒熱不調,容易寒腿、拉肚子、痛經
.寒熱失調不僅要補腎陽,還要調理肝、肺、胃
.辛辣食物要少吃,酸味食物要多吃!
.以「薄荷枇杷飲」及「薄荷杏仁粥」調養寒熱失調
.調息靜坐可戰勝寒熱不調
.「金雞獨立」使氣血循環通暢
 
生活小故事:做弓箭
.毛病在筋,痛的是骨頭!
.筋柔骨痛消
.順應自然保養身體,健康到老!
.簡單的筋骨保養:壓腿拉筋
.食療養筋法:養筋湯
.吃筋養筋,以形補形
.打盤靜坐,養心也養筋
 
生活小故事:吃魚
.內外兼治才可除骨刺
.補腎兼治腰椎間盤突出症
.食療也能補腎
.因腎虛傷骨的人飲食宜忌過鹹
 
生活小故事:蓄水塘
.進補學問大:缺鈣就一定得補鈣?
.濕邪引發腿抽筋或痙攣
.每天一杯,輕鬆防漏鈣:核桃黑豆漿
.為何長期進補,愈補愈瘦?
.吃多不胖要治小腸
.為何天天補血,還是貧血?
.補了腎,腰酸腿軟依舊?
.健康最大的漏洞就是「不良生活習慣」
 
Part2順應五行相生相克的變化
人體如同小宇宙,存在著五行循環,相生相克。順應宇宙五行之道,就是順應宇宙自然之道,養生、治病採取此法,自然而然能化解眾多疑難雜症。
 
生活小故事:灌溉田地
.金不生水,腎就虛了!
.肺不生腎易導致月經異常、性功能失調
.白果可促金生水
.人離不開宇宙自然法則,體內亦有五行迴圈
.水不生木,肝就虛了!
.「枸杞菊花茶」治眼澀
.木不生火,心火就亢盛了!
.兩道飲品治心火亢盛與失眠多夢
.「二仁燉豬心」調養心火亢盛
.火不生土,脾胃不足!
.土不生金,肺氣不足!
 
生活小故事:凍死的樹木
.肝經受寒易口渴、心煩、失眠
.輕度肝經受寒,小腹、陰部、頭部冷痛
.重度肝經受寒之治療
 
生活小故事:貓捉老鼠
.五行相生亦相克
.去濕首重健脾
.健脾食療法:薏米粥+蒼朮飲
.克制病邪的東西弱了,人也會生病!
 
生活小故事:掃地的感悟
.以土制水
.濕邪重表現之一:痰多
.濕邪重表現之二:全身乏力
.濕邪重表現之三:口水多
.濕邪重表現之四:肥胖
.活用五行相克,治濕邪也治寒邪
 
生活小故事:煤油燃燒
.如何燒起體內祛寒的大火?
.桂附地黃丸,火力持久
.治氣血不足、手腳發涼、宮寒不孕的藥方:桂膠膏
.洞悉陰陽轉化的玄機
 
生活小故事:遊山洞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養生,夏養長
.秋養收,冬養藏
.夏天吃冰棒、冬天吃火鍋也是一種養生
.冬吃蘿蔔夏吃薑,養生宜因時地人
.陰份虧虛導致失眠
.半夏配夏枯草可解陽不入陰證
 
Part3辨證表裡、實虛的心法
疾病在人體的呈現,不單是病症本身的樣貓,背後還富含五臟六腑間的運作關係,只有正確判斷表裡與實虛,才能給予正確有效的治療方向。
 
生活小故事:修電扇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小腸受寒會影響心臟氣血運行
.肺火導致的便秘會引發咳嗽
.各臟腑的表裡關係
 
生活小故事:油燈
.虛證的診治一:四藥方調養心血不足
.食療補心血:柏子豬心湯
.明目地黃丸、腦立清可調養肝血不足
 
生活小故事:拉牛車
.虛證的診治二:腸道氣血虧虛,產生便秘
.清補潤推,四招解決頑固性便秘
.頭部氣血虛,通脈口服液來治
.耳朵氣血虛,造成耳鳴
 
生活小故事:吃餃子
.原湯化原食
.雞內金、竹瀝的妙用
 
生活小故事:廢物利用
.若要身體安,三分饑與寒
 
生活小故事:野餐
.孩子應正常吃三餐,零食、水果無法提供足夠養份
.用藥學問大
 
生活小故事:採石場
.刺激穴位,借用體內藥庫
 
生活小故事:眼鏡起霧
.迎風流淚的診治
.自汗的治療
.盜汗的治療
 
生活小故事:沖洗地面
.收縮血管以升高血壓
.不可長期服用偏黏滯的補藥
.高血壓的治療
.瀉藥使用大有講究
.補與瀉的學問
 
生活小故事:切脈
.虛證、實證的辨解關鍵
.調理心陽,不再被「鬼壓床」
 
生活小故事:養金魚
.陽氣推動生命的進行
.防止富貴病,多動加上喝洋蔥葡萄酒
.三參粉可治血脂及血黏度偏高
 
生活小故事:打粉機
.凡事莫過,過必傷身
.遠離疾病,謹記「三分治,七分養」
 
生活小故事:通下水道
.口臭與頭暈的治療: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不升,頭昏腦脹
.頭昏,多是因為大腦缺氣
.濁陰不降也會引發頭昏
 
生活小故事:劃玻璃
.專病專藥,療效最好:論白芷與前額痛
.威靈仙治龜頭感染
.桑葉與兔子眼
.二醜粉與小兒食積
.小茴香治盆腔積液
 
Part4順天應人,自能化解百病
中醫乃師法宇宙而來,以最自然、最符合人體運行的方式,化病養生。任何看似複雜的疾病背後,都可能存在一個極簡之道。用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萬物,自能領悟良多,化解百病。
 
生活小故事:買煤爐
.正確的健康理念:小病莫拖延
.養生不可忽略細節
.搭建人體高速公路:減啤酒肚的妙法
.如何去除黃褐斑?
.虛火上炎如何治療?
 
生活小故事:熨衣服
.水是最好的藥
 
生活小故事:讀圍魏救趙有感
.從腎治心,圍「水」治「火」
.從肺治肝,圍「金」治「木」
.相乘致疾,各有法度
.生活小故事:曬太陽
.如皋人的長壽方:暖背補陽氣
.小孩也需暖背
.暖背是暖心
.火力不足者,需控制飲食
 
生活小故事:驅蚊子
.增強抵抗力,病邪進不來
.孩子的抵抗力不如大人
.治療風濕、寒腿,保暖補正氣為先
 
生活小故事:大掃除
.治療胃腸疾病,先瀉後補
.治病講究先抑後揚
.重大疾病治療前,先要強壯身體
.用藥如用人
.藥物的配伍
.飲食搭配有學問
 
生活小故事:順著狗毛摸
.養生不離一個「順」
.別人的藥方,不能原封不動拿來用
.請相信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