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轉貼】炒菜與胃之“腐熟水穀”

文章轉載自:汗牛塞屋的博客

 

【轉貼】炒菜與胃之“腐熟水穀”
 

作者:汗牛塞屋 (朱志宏)   

 

2011-05-10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中醫的問題,沒有合適的答案。做燉菜或悶菜的時候,因為烹製時間較長,我就坐在廚房的小凳子上,看著鍋底的火苗和鍋中吱吱冒出的蒸氣….這時候我突然想到:火能將鍋中的食物燒熟….那這鍋作為容器不就相當於我們的胃麼?胃陽相到於鍋底的火,那用鍋做菜不就相當於胃“腐熟水穀”的過程麼?有的病人胃陽不夠,這種情況就相當於炒菜時火力較小,鍋裡的菜半天都熟不了。如果,把這個類比放在病人身上,那就是胃的腐熟食物的能力比較差,表現出來就是病人吃得少、或者少少吃一點就飽、再或者不敢吃偏硬的東西,或者容易積食。。。對於胃陽不足的病人,我們只要加強“火力”就好了。“火力”變弱說明存在濁陰,故而陽氣虛弱不能腐熟水穀。蓋通陽則濁陰不聚,故而善治胃陽之藥如砂仁、蔻仁、乾薑、生薑等。此類剛藥變胃而不受胃變,喻嘉言謂之“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蓋胃屬腑,以通降收納為用,故雖陽氣虛弱不能腐熟水穀,然而治療方法不僅通陽為主,仍須以通、降為要,不可呆膩純補,以免窒塞胃氣,反而導致胃氣上逆。益智仁砂仁溫養胃陽,而益智仁砂仁均有沉降之力,亦取通降之義。

 

這點來說在中醫層面還比較好理解,可是還另一種情況,也是導致腐熟能力差的原因,卻是容易被很多人忽視的。那就是:胃陰不足。胃陰是什麼?這裡可以把胃陰理解為是一種潤滑的物質,就相當於我們炒菜時放入鍋中的“油”。中醫對陰的解釋是一種涼潤、濡潤之氣。胃陰從哪裡來?《內經》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故而,胃中陰液來自脾的運化及對精氣的輸布,而脾運化的核心則為脾陽。所以,胃陰來自脾陽對水穀的運化。《素問·經脈別論》中所云:“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故而,胃中陰液來自脾的運化及對精氣的輸布,而脾運化的核心則為脾陽。所以,胃陰來自脾陽對水穀的運化,陰可從陽而化。胃為腑,屬陽土,依賴充足津液的字樣,才能發揮其收納和腐熟水穀的作用,這就是胃喜潤惡燥的原因。這如同咱們炒菜一定要放油,否則菜不僅不能熟而且還要焦糊。不管是炒菜還是做飯或者說煮菜,做熟食物有兩點是必須的,一個是火,一個是油或者水。當然“容器”也是必不可少的。這裡我們可以把油和水看作一種具有潤滑效果的介質。如果我們不理解胃陰是什麼,就可以類比為做菜做飯需要的油或水。如果胃陰少了,胃中就會有“燒熱”感,表現為口乾、很容易饑餓。就好比我們炒菜時油少了,鍋中吱吱啦啦的冒煙了,這時我們就要加入適量的水或油,才能緩解,把菜燒熟。補胃陰,一般的方法是直接用滋陰藥補陰,這種方法是直觀的,陰不足則補陰,也是對脾胃認識程度不夠深刻。但凡滋陰藥陰涼容易損傷胃氣,從較長時間看來是不可取的。胃氣損傷,陽不化陰,導致陰陽兩傷;另外補陰藥太滋膩不宜運化,而且容易鬱閉邪熱。

 

因此,一方面胃陰不足的核心,源自於脾陽不足,不能為胃行津液。另一方面,與飲食習慣有關,比如過多食用煎、烤、油炸食物,而另一方面過多食用生冷,導致脾胃陽不足而胃陰受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